请问“ 南亩耕 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 愚的是我 争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6:57:13

请问“ 南亩耕 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 愚的是我 争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
请问“ 南亩耕 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 愚的是我 争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

请问“ 南亩耕 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 愚的是我 争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
关汉卿—闲适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闲适这个题目,关汉卿作了四首,这是第四首.主要是说贤愚颠倒,黑白不分的社会环境,“南亩耕”说的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一个失意的人往往会用田园风光来排解现实中的不愉快,也正是元朝士大夫争相效仿的楷模.“东山卧”说的是谢安隐居东山的故事,谢安多次拒绝了皇上的邀请,高卧不起.一个是不折腰于五斗米,一个是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以此二人起笔,正是要把读者的思维引入一个“人以群分”的境界,那么作者也就自然的被划分为“看清世态炎凉”的格调里面了.陶渊明和谢安都曾经有过匡社稷济苍生的想法,但是经历了官场中的争斗之后,当年的志向没有得到施展的空间,并非不关心时事,而是经历了“世态人情”的冷漠之后,希望破灭,看清了自身在他人眼中的位置,面对现实的时候,做出的一些抉择才会清醒“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至于何种世态,乃至何种人情,自然是各有各的际遇,陶渊明,谢安,关汉卿三人所处朝代不同,各有背景,只能说他们都是属于看破了身边的“世态人情”的人,思维上有一部分是统一的,而环境上则大相径庭.“贤愚”不过是一个人或者是一部分人的观点,“师与商孰贤?”恐“贤者”过犹不及罢了.我愿意这样理解,那就是经历了世态人情之后,如果不如意的成分比较多,那么就需要调整思维,也叫做“换一个活法”,往往“贤者”是少数,所以抗争的力量也必然是苍白的,不必以卵击石,所以才有了“南亩耕”和“东山卧”,所以才有了关汉卿的“世态人情经历多”.而一般老于世故的人更不会说自己“世态人情经历多”,而真正“经历多”的人往往不会说自己已经看破了周围的所有事情,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是一个境界上的差异,一概不知,洁身自爱,是一种高明的选择.同时“知之而不用”才是最高境界,所以有了“耕”和“卧”的行动.
而关汉卿似乎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这从他针砭时弊的杂剧里面能随处找到,这也就是他所说的“世态人情经历多”.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善恶的结局颠倒,这是一个现实环境,但是毕竟人心向善,作者有一种勇气去揭露现实环境,有些类似于济公的“哪里有不平那儿有我”,但是关汉卿这样正义的呼声还是很苍白无力,毕竟他不是法力无边的活佛,所以文革的时候有一句最解决问题的经典语言,那就是“造反有理”!
“红尘万丈困贤才”“十谒朱门九不开”这两句说的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悲剧,“红尘万丈困贤才”贤才一旦离开了万丈红尘,那就没有机会造福人类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不平之心的人,最起码不是贤才,至少要比“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境界低一些,“十谒朱门九不开”这反映出元朝社会“九儒十丐”的地位和排名.同时,所有隐居山林的人估计都是经过了“十谒朱门”的过程,如果生来就不去摧眉折腰事权贵,那么也就不存在“困贤才”和“九不开”的抱怨,如果没有依附权贵而遭到冷遇的失落,也就不会有遁世的念头和无边愤慨,如果责怪自己学艺不精而不是怒骂权贵不识人才,似乎还有机会跻身于官场,因为自身的不平而以点盖面的说社会不好,就应该划归“愤青”行列了.
“名利场上苦奔波”“蜗牛角上争人我”作者毕竟还是看到了自己走仕途的未来前景,一旦入了官场,可能他就不会抱怨“红尘万丈困贤才”“十谒朱门九不开”,但是他会遇到“苦奔波”和“争人我”,同样会很累,尔虞我诈的游戏是为以“贤者”自居的关汉卿所不容的,在这一点上,作者采取逃避的态度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感到“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所以在“闲将往事思量过”之后,他沉默了.自古以来沉默是金,雄辩千言也不过是逞口舌之快罢了,经历了多年的屈辱和坎坷之后,终于发出了鄙夷的笑声“你们都是聪明人,我就是一个傻波依”那还要争什么?不必要了,而他的心里面却在说“我看不起你们!”这样的措辞手法还是泾渭分明的,毕竟他还是“愤青”的性格,有几许锋芒毕露.
自古以来文人处世态度就有两种,“入世”和“出世”,而“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之中.人情冷暖,知而不为其缚.又似了心之功,尽在本心之内.” 不必绝人以逃世,何来绝念而灰心?这正是遁世之作的通病,一个人面对的是多维空间,只要生存下去,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取舍,身居红尘而与俗流格格不入,其雅也实俗,而适应俗流,存高远之志于内心,方为大雅,在现实环境中能做到春风大雅能容物,而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则秋水文章不染尘,貌愚而志远才是世间大才,“贤的是他,愚的是我”这一句本身就是一个不平的信号,看来是非之心还是没有放下,如果用“贤中无我,愚中无我,争什么”是不是能表现出一种更超脱的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