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后面415000 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05:49:47

黄沙百战穿金甲后面415000 00.
黄沙百战穿金甲后面415000 00.

黄沙百战穿金甲后面415000 00.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四,共七首)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不少篇章就是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上面这首便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次句写形势的险恶,他们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第三句写战斗的紧张...

全部展开

从军行(其四,共七首)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不少篇章就是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上面这首便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次句写形势的险恶,他们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第三句写战斗的紧张激烈,语言概括而形象鲜明如见。末句代战士们立誓,正面地讴歌他们的忠勇。有了前三句的铺垫,战士们的誓词分量才显得更重。
应该指出,这并不是一首写实之作。从所涉及的地名看,相距不下千百里。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而唐朝的西域根本没有一个楼兰国,汉代的楼兰国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但是诗人为了表现守边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热忱,却把它们写到了一首诗里。这在诗歌创作中不但允许,而且是常见的,人们感兴趣的是诗中表现的思想和情趣,倘若非要胶柱鼓瑟地进行考证,那就未免多事了
注释:
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蜡羌县及罗布泊一带,此地代指唐西边境少数民族政权。

收起

古诗?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的后面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还有小说名《黄沙百战穿金甲》,你如果要小说的话留下地址我发给你

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你那后面的45100000我搞不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哥,想问啥,说清楚行不

从军行[1]
王昌龄[2]
青海长云暗雪山[3],孤城遥望玉门关[4]。黄沙百战穿金甲[5],不破楼兰终不还[6]。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7]。前军夜战洮河北[8],已报生擒吐谷浑[9]。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诗》
【注释】
[1]从军行:乐府古题,多用来描写军旅生活。王昌龄的这组《从军行》一共七首,这是第四、第五首...

全部展开

从军行[1]
王昌龄[2]
青海长云暗雪山[3],孤城遥望玉门关[4]。黄沙百战穿金甲[5],不破楼兰终不还[6]。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7]。前军夜战洮河北[8],已报生擒吐谷浑[9]。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诗》
【注释】
[1]从军行:乐府古题,多用来描写军旅生活。王昌龄的这组《从军行》一共七首,这是第四、第五首。 [2]王昌龄(698-757),盛唐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寒门,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曾任江宁丞、龙标尉等微职。存诗一百七十馀首,长于边塞、送别、闺情宫怨等题材,在各体中尤擅七言绝句,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3]此句意谓:青海湖上的层层浓云使雪山晦暗无光。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4]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汉朝边塞的一个重要关口。 [5]穿金甲:磨穿铁甲。 [6]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朝使臣,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前往破之,斩其王。事见《汉书·傅介子传》。这里以"楼兰"指敌人。 [7]辕门:指行营。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处以车围成屏障,出入之处相向仰立两车,称辕门。后来地方高级官署,两旁以木栅围护,也称辕门。 [8]洮(taó 桃)河:黄河的支流,在甘肃省西南部。 [9]吐谷(yù 玉)浑:我国古代西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是鲜卑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谷浑国。这里借指敌军首领。
【提示】
这是两首边塞题材的七言绝句。第一首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前两句从边塞景象写起,勾画出一幅极为辽阔的边地风光图,后两句笔锋一转,着眼于一个普通战士,表现他在极为艰苦的边地出生入死,竟致铁甲磨穿,但仍然无怨无悔,发出了豪气干云的誓言。第二首写一场战争的大捷,却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避实就虚,写大部队出发时威武雄壮的场面,然后用"已报"二字引出前锋部队的胜利,举重若轻,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由这两首诗,可见王昌龄七言绝句的高度成就,以及其中表现出的豪迈的盛世气象。

收起

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