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图书辅文种类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0:00:39

常见的图书辅文种类有哪些
常见的图书辅文种类有哪些

常见的图书辅文种类有哪些
图书辅文的类别很多,它们的撰写要求、表现形式与编排方法也都各有特点.这里主要介绍常用、常见的一些辅文种类.一、封面文字和书名页文字封面文字是图书的面封、底封和书脊上应设置的文字,如书名、作者名、出版者名等.书名页文字是扉页、版权页和附书名页上应设置的文字,如版本记录、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等.二、内容提要、作者简介、出版前言、出版后记、凡例和封面宣传语内容提要是对图书内容和特点的简要介绍和说明.作者简介是对作者的身份等的简要说明.出版前言是以出版者的名义,从编辑工作的角度,向读者作的交代文字.出版后记是编辑完成编辑工作之后所写的文字.凡例是说明书籍内容和编纂体裁的文字.封面宣传语是置于图书面封、底封或腰封上,对本书作评价、推荐的宣传文字.三、序、前言序和前言统称“序言”,是置于正文前的独立文章.序亦称“叙”,前言亦称“引言”、“前记”、“写在前面”等.序与前言的内容和要素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序多用于学术价值、文化内涵较高的作品,而前言多用于教材和演绎作品.序可以分为自序、他序、代序、原序、译序、修订版序、第×版序等.自序由作者撰写,内容一般包括该书的创作意图、基本内容、编撰体例、写作背景、资料来源、撰稿过程、主要特点、存在问题、读者对象以及作者的写作分工、所获帮助等,都是不宜写入正文而又有必要向读者交代清楚的问题.他序由他人所撰写,但署为“序”即可.他序可以不止一篇,内容一般包括作者介绍,对作品的分析、价值评判以及就某些问题所作的深入探讨等.如果自序与他序同时存在,他序应在自序之前,以示对他序作者的尊重.代序是指被作者选用来代替序言的某篇文章,“代序”两字放在该篇文章标题后的括号内即可;有了代序,不应再有自序或他序.原序一般只存在于引进版图书或编选图书中,指的是原著作者的序.译序也一般只存在于引进版图书中,除了说明翻译缘由、翻译过程、翻译分工的文字之外,也可以介绍原作者的基本情况、创作意图、写作背景以及作品的基本内容与对其的分析、价值评判等.如果译序与原序同时存在,译序应在原序之前,以示译序介绍的是包括原序在内的作品整体.修订版序或第×版序只在该书出修订版(不是重印)时才存在,一般是因新版中对原来内容有了补充,对原来观点有了修正,需要在新序中加以说明;新序与旧序同时存在,旧序应标明版别(如“初版序”),新序应在旧序之前,以示新序介绍的是包括旧序在内的作品整体以及其中包含着的变化、发展.序的长短不限,重要的是必须言之有物,盲目的自赏或廉价的吹捧是自序或他序的大忌.四、跋、后记跋是放在书末的说明性文字,它的内容、要素与通常所说的“后记”、“附记”相似.跋是相对于序而言的,而后记、附记则是相对于前言、引言、前记、绪言等而言的.跋、后记与序、前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序与前言一般说明本书的创作意图、基本内容、编撰体例和读者对象,而跋与后记则或补充序与前言之不足,或对稿件完成后的新情况加以说明,或对他人在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致以谢意等.译后记只存在于翻译图书中,在该书无译序或译者前言时,译后记有代替译序、译者前言对原作者和作品进行评介的功能;如有译序或译者前言,译后记则重在说明译校过程及其他技术性问题.跋和后记一般应由作(译)者撰写,少数也有请他人撰写的.跋排在图书的出版后记之前.五、目录目录或称“目次”,是图书正文前表明该书基本内容和层次结构的部分,一般包括正文及部分有关辅文的标题,兼有检索性和介绍性功能.有多级标题的图书,至少应收入两级,三四级及以下标题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收入目录.设置目录内容要坚持详略得当的原则,避免巨细不分的烦琐.图书如果系多人合集,每篇作品的标题后面应有作(译)者名.序言、后记、跋等如系他人撰写,亦应注明姓名.所列各级标题均应标明其在书中的页码.目录一般由作者编制,编辑进行检查核对、修正补充,但也可由责任编辑编制.目录中的各项页码,在三校结束以后由校对者填人.六、注释注释是以简短的词语对图书内容或文字所作的说明.注释的类别比较多,情况也各有异同:有解释词语、符号、外文的,有交代资料来源、引文出处的,有对正文内容加以订正、校勘、补充的,有进行评论、阐发的.随附于正文中的夹注或附注(对正文中词语所作的诠释或对引文出处附带的说明,夹印于正文之内,字级或字体常与正文不同并用括号隔开),本书将其视为正文的组成部分,而其他类别的注释则列入辅文范畴.这里列举的是较常见的几种主要的注释形式.1.脚注.也称“边注”、“页末注”.它或对正文中词语作诠释,或对引文出处作说明,或对文中内容加以订正、补充及作阐发性说明等.内容为引文出处的脚注应包括一定的基本著录项目,详见本书第八章的第五节.2.文后注.它的内容与脚注相同,集中印于图书正文的某一部分之后(按该部分的性质,又可分“段后注”、“章后注”和“篇后注”)或者全部正文之后(即“书后注”).被注文字按先后顺序编列注码,文后注的序码须与其一致.3.呼应注.此类注释多见于古籍选注本.某一词语在前文中已有注释,若其再次出现,则以此注说明参见前某页某注;或根据该词语在不同地方的用法差异进行说明,各有侧重,互相呼应.4.译注.第一种含义是指对古籍作品的内容既加注释又以语体文进行翻译;第二种含义是指翻译图书中译者加的注释.5.自注.这是本书作者加的注释.6.原注.这是古籍、翻译图书、多人合集的某部分内容中原作者的注释.7.编者注.这是主编者或出版者在选编或编辑过程中加的注释.各类注释的分类原则并不一致,包含的内容亦各有侧重,因此在实际表现时会有交叉(如脚注、文后注往往可以是自注,也可以是编者注、译者注).七、附录这是附于图书正文后面的,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或虽与正文内容有关但不适宜放入正文的各种材料.从狭义的角度看,它包括对正文内容有所增补的文章、文件、图表等有关资料;从广义的角度看,它还包括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索引、大事年表等.附录可由作(译)者完成,亦可由编辑视需要而制作.附录的制作要求是简明、可靠、新颖、实用.八、参考文献这是无法在脚注中一一注明引文出处时,在全书正文之后或各部分之后一并列出的参考、引用资料名单,其中应包括的基本内容项目详见本书第八章的第五节.参考文献一般由作者完成.列参考文献的原则是精要、实用,所列的应是作者参阅过的有实际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的刊印既表现出学术规范的要求和对原作者的尊重,也为读者的查检、研究提供方便.九、索引索引亦称“引得”、“通检”,是将图书中的专项或多项内容按一定次序编排的检索工具.索引是辞书的必备内容,学术著作和资料书亦应配有索引.按标目可分为主题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词语索引、作者索引、文献索引、笔画索引、综合索引、引文索引等;按印制形式可分为书后索引、单卷索引等.编排的次序通常有外文字母顺序、笔画顺序、部首顺序、汉语拼音顺序、分类或主题顺序等.索引有时由作者完成,但有经验的编辑或其他有关的出版工作人员可以将此项工作做得更好.编制索引的原则是条目齐全、简明,编排科学、规范,易于检索.索引应置于跋或后记、出版后记之前.十、大事年表大事年表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载重大事件的表格,兼备参考性和检索性功能.附于某本图书中的大事年表多为与该书基本内容相关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少数亦有提供全面背景的.大事年表一般由作者完成.编制的原则是全面而详略得当、简洁而有利参考.十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是对正文中一些专门名词的说明,多用于社科、科普类图书与翻译图书.它一般由作者撰写,亦可由编辑撰写.撰写原则为简明扼要.十二、译名对照表译名对照表是将有关的中外人名、地名、事物名及其他专有名词的原文与译名对照列出的表格,兼备参考性、检索性和说明性功能.一般翻译图书、涉及外国事物较多的工具书和其他图书常附译名对照表于正文之后.它可以按汉字排序,亦可以按外文排序.译名对照表可以按照规范的出版物编制,并由作(译)者或编辑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补充.十三、其他辅文除了上述几种之外,属于图书辅文的还有口号页文字、呈献页文字、题词页文字、勘误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