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登幽州台歌、凉州词、出塞——每首诗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6 14:19:05

马诗、登幽州台歌、凉州词、出塞——每首诗的意思
马诗、登幽州台歌、凉州词、出塞——每首诗的意思

马诗、登幽州台歌、凉州词、出塞——每首诗的意思
原诗: l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整篇诗的意思是:
晚上大漠里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如雪一样白,一弯如钩的残月挂在燕山上.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带上金子做的辔头,好让我在这清秋的深秋尽情的驰骋呢?
这首诗作者表达了怀才不遇、失望、焦急、伤心的心情.
登幽州台歌[1]

陈子昂[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3],独怆然而涕下[4].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诗》

【注释】
[1]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由于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之,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他不忍见危不救,几天后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贬为军曹.他满怀悲愤地登上蓟北楼,写下了这首震惊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燕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相传战国时燕昭王为雪国耻,采纳郭隗建议,在燕都蓟城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招揽天下贤才,终于得到乐毅等人,致使国家臻于富强. [2]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3]一般把"古人"、"来者"解释为像燕昭王一样礼贤下士、任用贤才的君主.从诗的整体意思来看,将其解释为"英雄"(包括被燕昭王及被重用的乐毅等人)似更为确切. [4]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子.涕:泪.

【提示】
陈子昂素以安邦经国之才自负,仕途失意时往往有抒怀感遇之作,三十八首《感遇》和这首《登幽州台歌》都是广为传诵的作品.此诗虽因怀才不遇而发,却能超越个人得失,以傲岸孤竣的人格反观宇宙,既有明主难期、知音难求的强烈孤独感,又充满强烈的自信、豪迈之情,意蕴相当丰富.
从艺术上看,虽然四句都是虚笔抒情,却纵览今古、横扫天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傲而富有英雄气魄的诗人形象.这一英雄形象昭示着"盛唐之音"即将到来,在千百年后仍然能够令读者感动不已.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出塞(二首选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今译]
自秦、汉以来,边疆一直都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月照关塞,自然想到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只要龙城飞将军李广在,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阴山一步.


[注释]
“秦月”、“汉关”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龙城飞将: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汉郡名.辖今河北省蓟县以东、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地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营州,营州旧治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县).这里说“龙城飞将”,是化用典故,指北方边地的名将.
阴山: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兴安岭相接,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