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岭南春天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4:19:02

5个岭南春天的特点
5个岭南春天的特点

5个岭南春天的特点
仿佛一夜之间,岭南的春天赶走了冬季的萧瑟.姑娘们御下厚厚的棉衣,换上时髦的春衫,欣喜的发现自己的身材还那么苗条,不禁笑意盎然,为春天增添几许明媚.古诗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不着痕迹地点出春的勃勃生机,春的动感节奏.
中国人向来偏爱春天,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给人与温暖,给人与希望.呵,多么美好的季节!
看,池塘边桃花开了,在妙漫的春光中婆娑着摇曳的身姿,惹得蜂儿嗡嗡蝶儿翩翩.陡然间,一阵清风带过,粉红的花瓣飘摇而落,浮洒在水面上,轻轻地,没有一丝涟漪,像是不忍惊起鱼儿的梦.此情此景,遥想千年前的大唐,不知写出“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才子诗人崔护,是否找回了桃花下的爱情?
瞧,那边的从林,有万年常青的松树,有四季翠绿的乔木,还有在冬天里铅华落尽,而此时此刻却努力抽芽的柳条……鸟儿们欢快地跳跃,清脆地鸣啭,赞美它们的爱情,歌唱它们的希望.突然,一只调皮的小鸟,振翅直冲云端,在蓝天白云下划出优美的弧线.
当然少不了吐绿的小草,从西边到东边,从小溪旁到山脚下,都有它们绿油油的踪影.一条小草,就是一个顽强的生命,虽然只有那么一点绿意,但只要万众一心,就能变成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在此,我要向你致意:虽然卑微,却依然坚定奋发,虽然柔弱,却永远热情昂扬,虽然渺小,却有博大宽广的情怀!天地之间,惟有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噢,顽皮的孩子们,你们在春风里奔跑为那般?可别顾着贪玩忘了回家吃饭.孩子们横冲直撞,欢快的嬉笑声荡漾在春光中.那是童年的欢乐,那是他们记忆里彩色的图画.受惊的肥鹅们“嘎嘎嘎”地曲颈向天歌,拖着肥嘟嘟的身躯,笨拙地回避着孩子们的追逐嬉闹,似是愤怒异常,高声抗议,却又无可奈何.
还有,还有那犁田的老黄牛,矫健的身躯,踩着稳健的脚步,缓缓前进.你是否也知道春天来了?我想你一定知道的,一辈子在田间地头劳作,怎么会不懂四季农时哩.满脸古铜色的老农,佝偻着背,嘴里吸着水烟袋,手中牵着牛绳,时不时用手轻轻拍打牛背,好象在同老朋友打招呼,亲切而情意悠长.
我想,老农年轻时一定听过长辈的告诫:千万莫误了农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一代又一代的老农,他们干裂的脚永远是沾满泥土的,他们粗糙的手永远弥漫着庄稼的气息,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黑色眼眸里的绿色期盼,是对黑土地最好的礼赞.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精耕深种,日出而起,日落而归,在山高皇帝远的岭南,为国家进贡纳粮,为王朝经略南方付出了辛劳的一生.你说,老农们会忘了春天吗?不,春耕时节,不但他们不会忘记,连居庙堂之高的皇帝也不能忘记,他必须在每年的春天走进田间地头,登上王朝的祭坛,开启古老的春耕仪式,祈祷上天赐福与他,赐福天下苍生,年年风调雨顺,粮食满仓,国泰民安.
这,正是华夏文明“民以食为天”的民本逻辑,也是每个王朝稳定的基石.因此,春天不仅仅是一个节令,更蕴涵了我们民族的文化传承,尤其在几千年的农耕社会里更是如此,这也就不难理解,春节为什么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春天,还是个百花齐放美丽的季节.岭南的春花响誉全国,这不,南国之都广州就有“花城”的美誉.到那时节,春雨绵绵密密随风潜落,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岭南大地,牡丹、芍药、春菊、蝴蝶兰、山茶花等各色花卉竞相开放,一时间,群芳争奇斗艳,各尽研态.春去春又回,花儿谢落又重新吐蕾,依然那么艳丽芬芳.然而,我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人生更无再少年.所以朋友,当春天还在你手中的时候,请珍惜它,不要空蹉跎这美好的韶华,待到一朝春去红颜老,便追悔莫及了!
岭南的春天,是“碧草地,黄花天”,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更是春雷荡层云,以磅礴的万均之势,引领着人间一切希望的力量茁壮成长.

2011-3-11 20:07 满意回答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全部展开

2011-3-11 20:07 满意回答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 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此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条带,在条带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色带,中空为白色,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画出色带,以标识该地区信仰的是萨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农牧区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大部分居民住着低矮的窝棚,无家贫民只能寄居檐下,栖身道旁。西藏自治区成立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居民住房,到1994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12.24平方米,农村人均20.36平方米。由于旧西藏经济发展缓慢,建筑材料仅仅局限于块石加粘土,现在的民居已经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建筑材料,盖起了许多高层建筑,使藏式建筑风格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旧西藏绝大部分人家的室内设施极其简陋,现在电视、收录机、成套的藏式家俱已进入普通的藏族居民家庭。中国人的改革开放使藏族居民身上有了更多的钱,他们将自己的住房装修得漂亮且具特色。
苗族花山节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热闹的花山节。赞同
125| 评论(7)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