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初二(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本内外的的全部古诗!如题,只有题目也行.课文内的《诗X首》+课后的古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1:23:53

跪求初二(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本内外的的全部古诗!如题,只有题目也行.课文内的《诗X首》+课后的古诗
跪求初二(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本内外的的全部古诗!
如题,只有题目也行.
课文内的《诗X首》+课后的古诗

跪求初二(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本内外的的全部古诗!如题,只有题目也行.课文内的《诗X首》+课后的古诗
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6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 登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8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0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hán)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4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5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6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7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八年级课内诗歌阅读
一、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
押韵的字有:________;所押之韵为:________。
2.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颈联描写塞上秋色,也写出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3.赏析“大...

全部展开

八年级课内诗歌阅读
一、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
押韵的字有:________;所押之韵为:________。
2.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颈联描写塞上秋色,也写出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
示例:(1)这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描绘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开阔鲜明,气势雄浑。(2)两句诗讲究线条美,一望无际的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4.全诗有三层意思,分别是什么?(1)出使路线;(2)沿途风光;(3)最新消息。
5.苏轼称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历来被人推崇,请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两句诗充分体现景物的画面感,大漠向无尽的远方延伸,给人以开阔广袤的感觉。“孤烟直”则使画面有立体感,“长河”把画面分割成两段,“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的气势。
这首诗的颔联以“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于自比,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3.请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征蓬出汉塞。( )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4.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属国过居延”和“都护在燕然”,形象写出了国势的强盛,充满着自豪感。
B.颈联两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
C.“大漠孤烟直”就是说沙漠上没有一丝风,“长河落日圆”预示着一天的结束。
D.末尾两句写快达到目的地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那种急于赶赴边关以及他对前方将士由衷敬佩的心情。
二、渡荆门山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山随平野尽(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2)仍怜故乡水(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2.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
(1)江入大荒流:莽莽平原; (2)月下飞天镜:月亮;(3)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 (4)仍怜故乡水:始终。
3.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三、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从词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诗眼 游 字,按时间的推移 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困境在蕴含着希望。
3、本诗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全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4、全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氛围?宁静、欢悦、留恋 5、自选角度,赏析下列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1)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片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比喻人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2)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片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即使处在困境,还是有希望的,只要不放弃,继续努力,目的一定会达到。(3)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片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它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发现新的希望,找到了新的路子的喜悦心情。(4)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7、诗歌记的是一次山村之游,你能从诗中看出作者此次山村之游的过程吗?请谈一谈。
翻山涉河达到村庄,在村中体味热闹的景象,最后离开村长村庄。
四、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解释加点的词语:吏呼一何怒 听妇前致词 室中更无人 出入无完裙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5.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6.“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五、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做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运用拟人赋予泰山生命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
2.联系全诗,谈谈尾联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体现了诗人不怕阻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
3.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绵延不绝)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峻)的特点。
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观泰山的心情。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诗句表达了诗人登上泰山顶峰的决心,表现了诗人敢于征服大自然的气度。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人生的进取如同登高望远一样,只有胸怀宽广,高瞻远瞩,才能展望明天,把握未来。
6.请从艺术手法上对“造化钟神秀”一句作赏析。
诗句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人产生了对神奇泰山的无限神往,“钟”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出泰山的雄壮多姿。
7.“岱宗”指(泰山)“造化”指(造物主也指大地)。
8.这首诗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的好,试分析好在何处?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六、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解释加线的词:A、家书抵万金 。书信 B、浑欲不胜簪。简直
2.鲜花、鸟鸣平时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你怎样理解诗人“溅泪”“惊心”的独特感受?
鲜花、鸟鸣平时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在山河破碎,骨肉分离的情况下,人忧心如焚,看到鲜花,听到鸟鸣,都让人心惊泪下,这是特殊情况下人的特殊的感受。
3.诗中首句的一个(破)字使人触目伤怀,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4.花溅泪和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感人。
5.全诗抒发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情怀。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是指(国都长安城)。
7.首联写出了作者所望之景,“破”和“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8.诗的颈联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情感。
9.“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句话,对诗的颔联作一赏析。
诗的颔联一反常态,平时给人美好的花朵和婉转的鸟鸣,在作者心中不是勾起愉悦的情感,而是无限的哀愁。这一切都是因为国家命运的坎坷而引起的,景决定于情。
七、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解释加点的词语:晨兴理荒秽
2.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 的遁世思想。3.颔联写诗人劳动归来,但有明月陪伴,其中洋溢着诗人 和 。
4.这里的“愿”蕴涵着诗人 的志愿。
5.“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全诗在平淡与 、 与虚景的相互映衬下显得柔和完美。
6.赏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两句将劳动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向往。
课外古诗
《长歌行》赏析
作品简介: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著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野望》赏析
译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熟读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作者介绍:
王绩:590(一说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想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题解]:
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留滞江上而作的思乡诗,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盼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首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象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辑”,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黄鹤楼》赏析
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诗词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送友人》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秋词》赏析
赏析:
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一生经历坎坷。因王叔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鲁山山行》赏析
译文: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已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赏析
这首诗是由北宋大诗人梅尧臣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梅尧臣是宋诗开山祖师,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的心情,颔联: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说明诗人当时被路高迷糊了的优雅心情,颈联:霜落了下来,隐隐约约好象看见熊在上树,鹿在喝水,独特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作者介绍:
梅尧臣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皇佑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早年诗作受西体影响,后诗风转变,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他的《田家四时》、《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鲁山山行》、《晚泊观鸡斗》、《东溪》、《梦后寄欧阳永叔》等诗都体现了这种造语平淡而意在言外的作诗主张。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著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本。
《浣溪沙》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同陆游的许多爱国诗篇一样,这首诗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

收起

桃花园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望岳,春望,石壕吏,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见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全部展开

桃花园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望岳,春望,石壕吏,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见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收起

《长歌行》(汉乐府)、《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尧臣)、《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全部展开

《长歌行》(汉乐府)、《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尧臣)、《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收起

《陋室铭》《爱莲说《望岳》《春望《记承天寺夜游》《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浣溪沙《渡荆门山送别》

《桃花源记》《核舟记》《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望岳》《春望》《石壕吏》《三峡》《湖心亭看雪》《观潮》《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鲁山山行》《黄鹤楼》《送友人》《秋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就这么多了...

全部展开

《桃花源记》《核舟记》《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望岳》《春望》《石壕吏》《三峡》《湖心亭看雪》《观潮》《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鲁山山行》《黄鹤楼》《送友人》《秋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就这么多了

收起

到书店买一本柒和远志的《初中必背古诗文》里面很全面

望岳,春望,石壕吏,十一与四日风雨大作,长歌行,野望,送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