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中的奇怪现象沙漠中还有哪些奇怪现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3:23:07

除了《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中的奇怪现象沙漠中还有哪些奇怪现象,
除了《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中的奇怪现象沙漠中还有哪些奇怪现象,

除了《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中的奇怪现象沙漠中还有哪些奇怪现象,
能“报时”的澳大利亚怪石
岩石能报时?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但在澳大利亚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确实有一块能“报时”的奇石.屹立在沙漠中的这块怪石高达348米,周长约8000米,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几亿吨重.
这块怪石通过每天很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早晨,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时候,它为棕色;中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它为灰蓝色;傍晚,夕阳西沉的时候,它为红色.它是当地居民的“标准时钟”,当地居民根据它一日三次的颜色变化来安排农事以及日常生活.
怪石除了随太阳光强度不同而改变颜色外,还会随着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幻形象:时而像一条巨大的、悠然漫游于大海之中的鲨鱼的背鳍;时而像一艘半浮在海面上乌黑发亮的潜艇;时而像一位穿着青衣、斜卧在洁白软床上的巨人……
怪石为何具有“报时”的功能?
为了解释怪石“报时”的现象,许多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对怪石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对怪石的结构成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些科学家试图这样解释怪石产生的“怪现象”:怪石之所以会变色是由于怪石处在平坦的沙漠,天空终日无云,空气稀薄,而怪石的表面比较光滑,在这种情况下,怪石表面有镜子的作用,能较强反射太阳光,因而从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颜色的变化能相应地在怪石上得到呈现.
怪石变幻其形象则是由于太阳光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活动而产生反射、折射的数量及角度的不同,这种变化反映到人眼,即成为怪石幻形.
科学家对怪石“报时”的说法虽不能完全解释怪石现象产生的原因,但也为世人稍微解开了一丝谜团.

没了啊

怪怪怪 大雪飘满天 瞬间就不见
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四度,天空没有阳光,雪化后沙土疏松 。
新疆消息 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从 1 月 4 日凌晨 3 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 12 时,科考队到达小河目的前 200 米左右时,雪突然停止,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 5 到 10 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
然...

全部展开

怪怪怪 大雪飘满天 瞬间就不见
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四度,天空没有阳光,雪化后沙土疏松 。
新疆消息 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从 1 月 4 日凌晨 3 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 12 时,科考队到达小河目的前 200 米左右时,雪突然停止,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 5 到 10 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
然而,过了 20 分钟左右,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滩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生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
…….
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夏训诚研究员说:“这里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年降水量平均为 13 毫米,蒸发量高达 4000 毫米 ……。 这雪怎么转眼间就没了?我还没有想清楚 ……。 ”
沙漠有一种“碎石圈”很奇妙。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在沙漠里,由于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空气升高极快,形成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分布,造成下部空气密度远比上层密度小的现象。这时前方景物的光线会由密度大的空气向密度小的空气折射,从而形成下现蜃景。远远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酷热干渴,看到下现蜃景,常会误认为已经到达清凉湖畔,但是,一阵风沙卷过,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种景象原来只是一场幻景。
就拿下蜃的形成来说吧。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下蜃。
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所以也会形成下蜃。
碎石圈: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 圈,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鸣沙:在现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100米,沙坡而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季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生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据苏联专家彼得洛夫的解释,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

收起

能“报时”的澳大利亚怪石
岩石能报时?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但在澳大利亚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确实有一块能“报时”的奇石。屹立在沙漠中的这块怪石高达348米,周长约8000米,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几亿吨重。
这块怪石通过每天很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早晨,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时候,它为棕色;中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它为灰蓝色;傍晚,夕阳西沉的时候,它为红色。...

全部展开

能“报时”的澳大利亚怪石
岩石能报时?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但在澳大利亚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确实有一块能“报时”的奇石。屹立在沙漠中的这块怪石高达348米,周长约8000米,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几亿吨重。
这块怪石通过每天很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早晨,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时候,它为棕色;中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它为灰蓝色;傍晚,夕阳西沉的时候,它为红色。它是当地居民的“标准时钟”,当地居民根据它一日三次的颜色变化来安排农事以及日常生活。
怪石除了随太阳光强度不同而改变颜色外,还会随着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幻形象:时而像一条巨大的、悠然漫游于大海之中的鲨鱼的背鳍;时而像一艘半浮在海面上乌黑发亮的潜艇;时而像一位穿着青衣、斜卧在洁白软床上的巨人……
怪石为何具有“报时”的功能?
为了解释怪石“报时”的现象,许多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对怪石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对怪石的结构成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些科学家试图这样解释怪石产生的“怪现象”:怪石之所以会变色是由于怪石处在平坦的沙漠,天空终日无云,空气稀薄,而怪石的表面比较光滑,在这种情况下,怪石表面有镜子的作用,能较强反射太阳光,因而从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颜色的变化能相应地在怪石上得到呈现。
怪石变幻其形象则是由于太阳光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活动而产生反射、折射的数量及角度的不同,这种变化反映到人眼,即成为怪石幻形。
科学家对怪石“报时”的说法虽不能完全解释怪石现象产生的原因,但也为世人稍微解开了一丝谜团。
怪怪怪 大雪飘满天 瞬间就不见
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四度,天空没有阳光,雪化后沙土疏松 。
新疆消息 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从 1 月 4 日凌晨 3 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 12 时,科考队到达小河目的前 200 米左右时,雪突然停止,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 5 到 10 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
然而,过了 20 分钟左右,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滩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生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
…….
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夏训诚研究员说:“这里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年降水量平均为 13 毫米,蒸发量高达 4000 毫米 ……。 这雪怎么转眼间就没了?我还没有想清楚 ……。 ”
沙漠有一种“碎石圈”很奇妙。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在沙漠里,由于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空气升高极快,形成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分布,造成下部空气密度远比上层密度小的现象。这时前方景物的光线会由密度大的空气向密度小的空气折射,从而形成下现蜃景。远远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酷热干渴,看到下现蜃景,常会误认为已经到达清凉湖畔,但是,一阵风沙卷过,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种景象原来只是一场幻景。
就拿下蜃的形成来说吧。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下蜃。
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所以也会形成下蜃。
碎石圈: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 圈,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鸣沙:在现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100米,沙坡而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季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生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据苏联专家彼得洛夫的解释,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

收起

海市蜃楼

自己想吧!!!!!!!!!!!!!!!!!!!!!!!!!!!

表示我也在找。。。。。 嘿嘿 要写这玩意 = =
黑风暴
风暴是一种强沙尘暴,俗称“黑风”,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它是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强风是启动力,具有丰富沙尘源的荒漠是构成黑风暴的物质基础。 沙暴发生时,风力多在4~8级,近地面的细沙和粉尘被输送到15~30米的高空,水平能见度可维持在千米以上,卷起的...

全部展开

表示我也在找。。。。。 嘿嘿 要写这玩意 = =
黑风暴
风暴是一种强沙尘暴,俗称“黑风”,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它是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强风是启动力,具有丰富沙尘源的荒漠是构成黑风暴的物质基础。 沙暴发生时,风力多在4~8级,近地面的细沙和粉尘被输送到15~30米的高空,水平能见度可维持在千米以上,卷起的沙尘物质一般在就近的障碍物或绿洲边缘沉积,造成沙埋、沙割之害。还有一种与沙暴不同的尘暴现象—8级以上强风把大量尘土及其他细颗粒物质卷入高空,形成一道高达500~3000米的翻腾风墙。暴风携带的尘土滚滚向前,在高空可飘散到数千公里甚至1万公里之外。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尘暴与沙暴的结合就是沙尘暴,黑风暴是特大的强沙尘暴。 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它是按漠化加剧的象征。

收起

能“报时”的澳大利亚怪石
岩石能报时?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但在澳大利亚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确实有一块能“报时”的奇石。屹立在沙漠中的这块怪石高达348米,周长约8000米,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几亿吨重。
这块怪石通过每天很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早晨,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时候,它为棕色;中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它为灰蓝色;傍晚,夕阳西沉的时候,它为红色。...

全部展开

能“报时”的澳大利亚怪石
岩石能报时?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但在澳大利亚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确实有一块能“报时”的奇石。屹立在沙漠中的这块怪石高达348米,周长约8000米,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几亿吨重。
这块怪石通过每天很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早晨,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时候,它为棕色;中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它为灰蓝色;傍晚,夕阳西沉的时候,它为红色。它是当地居民的“标准时钟”,当地居民根据它一日三次的颜色变化来安排农事以及日常生活。
怪石除了随太阳光强度不同而改变颜色外,还会随着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幻形象:时而像一条巨大的、悠然漫游于大海之中的鲨鱼的背鳍;时而像一艘半浮在海面上乌黑发亮的潜艇;时而像一位穿着青衣、斜卧在洁白软床上的巨人……
怪石为何具有“报时”的功能?
为了解释怪石“报时”的现象,许多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对怪石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对怪石的结构成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些科学家试图这样解释怪石产生的“怪现象”:怪石之所以会变色是由于怪石处在平坦的沙漠,天空终日无云,空气稀薄,而怪石的表面比较光滑,在这种情况下,怪石表面有镜子的作用,能较强反射太阳光,因而从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颜色的变化能相应地在怪石上得到呈现。
怪石变幻其形象则是由于太阳光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活动而产生反射、折射的数量及角度的不同,这种变化反映到人眼,即成为怪石幻形。
科学家对怪石“报时”的说法虽不能完全解释怪石现象产生的原因,但也为世人稍微解开了一丝谜团。
怪怪怪 大雪飘满天 瞬间就不见
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四度,天空没有阳光,雪化后沙土疏松 。
新疆消息 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从 1 月 4 日凌晨 3 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 12 时,科考队到达小河目的前 200 米左右时,雪突然停止,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 5 到 10 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
然而,过了 20 分钟左右,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滩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生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
…….
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夏训诚研究员说:“这里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年降水量平均为 13 毫米,蒸发量高达 4000 毫米 ……。 这雪怎么转眼间就没了?我还没有想清楚 ……。 ”
沙漠有一种“碎石圈”很奇妙。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在沙漠里,由于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空气升高极快,形成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分布,造成下部空气密度远比上层密度小的现象。这时前方景物的光线会由密度大的空气向密度小的空气折射,从而形成下现蜃景。远远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酷热干渴,看到下现蜃景,常会误认为已经到达清凉湖畔,但是,一阵风沙卷过,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种景象原来只是一场幻景。
就拿下蜃的形成来说吧。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下蜃。
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所以也会形成下蜃。
碎石圈: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 圈,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鸣沙:在现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100米,沙坡而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季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生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据苏联专家彼得洛夫的解释,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