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作文700字记叙类比较现实,记叙类的作文,大家发一篇.我现在16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3:39:06

过年作文700字记叙类比较现实,记叙类的作文,大家发一篇.我现在16岁~
过年作文700字记叙类
比较现实,记叙类的作文,大家发一篇.我现在16岁~

过年作文700字记叙类比较现实,记叙类的作文,大家发一篇.我现在16岁~
1.农历己丑牛年的长假已经结束了.“春节”,一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我们把春节称为过年,而过春节当然少不了过年的风俗习惯.
关于过年的习俗很多,南北方也有很大的差异,各地区和各少数民族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不管你是多么“新”的“新新人类”,还是多么“洋”的“香蕉人”或是纯正的“国际友人”,只要你身在中国,就不可能感受不到过年的风俗并被它所影响.
所谓习俗,就是指风俗习惯.它不是法律,不象法律那样有强制性;也不同于道德,具有一定的约束性;更比不了宗教的信仰力量;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人们长期实践形成的一种习惯.
习俗既然是一种习惯,相对要自由得多,换句话说,你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你可以选择这种风俗,也可以选择那一种风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有些过去的习惯,会被人们渐渐的淡忘甚至废除,有些新的习惯会慢慢衍变成被大家认可的风俗,而有些曾经流传,后被遗忘的风俗,也会重新成为人们喜欢奉行的习俗……
说到过年的习俗,贴春联、福字,挂红灯,吃饺子(年糕),放鞭炮,走亲戚……有些习俗,我们现在还一如既往的、不折不扣的遵循着,而有些,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依旧延续的过年习俗不用说了,就如前面提到过的几种.而被废除和变化的,其实也不少.比如,北方至今还保留小年(腊月二十三)吃灶糖的习惯,但过去祭灶王爷的仪式却已不复存在了(某些地区的社区表演不算).大年三十之夜守岁的风俗,很多家庭还保留着,但初五之前不起火,不做饭的习惯已很少有人遵守了.而有些过去所奉行的习俗,现在很多人根本就没听说过,更不要说会遵守了.比如:破五前不动针线、不掉垃圾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新的风俗渐渐形成,比如,除夕夜看《春节联欢晚会》,用手机发短信或打电话给亲朋好友拜年等等.(旧时拜年是在初一以后.)
当城市的节奏越来越快,有些习俗虽然存在,但也改换了形式.比如中国人过春节绝对不能少的“年夜饭”.过去的年夜饭,家中的主妇们从进入腊月就要开始准备,因为一直到正月十五的食物都要备齐.而如今,一家人在家中团圆这一点没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已开始走入各大小饭店、餐馆去吃“年夜饭”了.
把买菜、做菜、摆桌、撤席、刷碗、收拾的时间和体力节省下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休息或娱乐,成为都市越来越多的人的选择.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随时都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了更多的选择,不需要整个春 节都忙里忙外,这种观念和现实条件的许可,正在改变着我们过年的方式和习俗.
或许,再过十年,今天所提到的很多过年的习俗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2.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3.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4. 春节将至.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春节才算是真正值得一过的“年”,于是乎即使不是在体力上、至少也是在心理上开始忙碌起来.在一片过年气氛中,却有不少人在问,这个年该怎么过?
如何过年,竟成了问题.
这个问题对游子及游子的家庭来说,是极易解答的.风尘仆仆地在除夕前赶回家,把自己作为一份大大的年礼献给家人.家人盼回游子,想着法子给他以温馨.忙忙碌碌中,年就饱满而充实地过去了.这是年的经典过法,上过无数次银幕荧屏的.我等平凡小市民,象棵植物一样地生于斯长于斯,极少挪窝,无缘如此过年.
看那些进城的民工,带着给家人的礼物,兜里揣着刚领到的人民币,挤上归家的春运专列.“回家过年喽”,他们欢天喜地叫着.这才叫过年,这才象过年.他们辛苦一年,换来这份过年的喜悦.这是他们应得的喜悦,让人羡慕.
也有人说,过年嘛,就是弄点吃吃.做主妇的最听不得这种说法,她们会说,这是“吃的灯草灰,说的轻巧话.弄点吃吃,这是容易的?”确实,如今的饭桌上,哪天不是鸡鸭鱼肉、时鲜菜蔬?再弄点什么新鲜的吃物以讨得大家的欢心竟成了难事.总不成另向珍稀动植物开辟新的食源?别的且不说,食性过杂,也不合现代文明呀.
倒回去二、三十年时的过年,似乎有套程序,而组成这个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孩子们带来大大的欢喜.离过年还有半个月,大人们就开始备年货了.数着手里的那点定量供应的“票子”精打细算,家禽只有一只,买了鸡不能买鸭,鱼一斤蛋半斤,还有精确到以两计算的炒货糖果.但大人们总有办法再弄到点什么,末了总会有一顿一年里最丰盛的年夜饭操办出来.过年前几天,大人象赶小猪似的带着家里一群孩子到公共浴室或单位澡堂去洗刷一清,暖堂堂的蒸汽和充足的热水让孩子们的脸红得象苹果.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新鞋,可能只是旧棉袄外的一件花布罩衣,就能让小丫头美得“骨头没有四两重”.还有在年里面各家影院剧场都是满座,黑暗中能听到看客们嗑瓜子的声音……
那种纯朴的快乐,真是不可得了.
现在我们的舌蕾对美味麻木了,添件新衣也过于稀松平常,家里的纯平大彩电不仅让我们懒得上影院剧场,甚至已经让我们懒得看电视节目……
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从食物、衣服、沐浴、看节目中得到的快乐,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你看,那边就有个先生,蹙着额,象哈姆雷特般地在为难:怎么过年,这是个问题……
5.过年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住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 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6.
快乐春节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7.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枪、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8.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着得如同白昼.家乡的除夕之夜到处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夜幕降临了!等候多时的我和姐姐高兴地拿出了“万花筒”.我兴冲冲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机,准备实施我除夕之夜的第一个计划——放焰火.我们放的第一炮是“一啸冲天”,随着一声巨响,天空顿时如同白昼,好壮观哦!紧接着是“天女散花”,所谓天女散花,顾名思义,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场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把一篮子花毫不怜惜地撒向人间.那些花在空中飘飘悠悠,美丽极了!刹时,空中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后,我们又放了“降落伞”、“七仙女”、“百花奔放”……
我除夕之夜的第二个计划,毫无疑问,当然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了.我们一家子环坐在电视机前,兴致勃勃地等候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到来.高兴之余,突然爸爸的脸阴沉下来.我想:爸爸这是怎么啦?容不得我多想,爸爸此时拉开了话匣:“现在的日子真是天堂的日子啊!”爸爸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我百思不得其解,急忙追问“爸爸,什么天堂的日子啊?”爸爸此时旋小了电视机的音量,对我们说:“孩子,你们是不了解的呀!过去我们这些老百姓可苦啦!”
“你们看到今天年夜饭桌子上的菜了嘛,多么丰盛.这要是在过去,想都不敢去想啊!”爸爸点着了一支烟,吸了一口,语重心长地说:“我常听你爷爷说,他那个年代,过年能有肉吃,就满足了,就有许多人羡慕.我记得你爷爷的这么一件事:那年春节前,你爷爷挑了一担旧书到后周去卖.他用卖书的钱买了一刀肉,回来总舍不得吃.想吃肉了,就朝挂着的猪肉看看.几个月过去了,那挂肉仍好好地话着.一天,你爷爷用木梯爬上去一看,只剩下一张皮了——肉全被老鼠吃了!就这样,人舍不得吃,却成了老鼠的美餐,多么的可惜啊!”说着,爸爸站了起来,用手比划着,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小孩现在简直是掉进了蜜罐里,什么没有得吃呀,过年出去拜年,餐桌上是‘三层楼’啊!特别是近几年,改革开放,农民走上了致富路,生活水平提高了,餐桌上的变化更大.连天鹅肉都能吃到.你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是啊,现在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确是提高了不少.这一切,全靠党的富民政策好,全靠党的领导好啊!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们贴对联、挂年画、放焰火、看电视,尽管是忙了一点,但称得上是丰富多彩,使我在忙碌之中学会了许多.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听回忆”,爸爸的一席话使我对过去了解了许多……
9.又到了腊月二十三了.从农历的这天起,我们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着过年了.上午约妹妹和我一起去逛街,看到满大街到处都是卖烟花爆竹的.儿子在小哥的怂恿下,要这个那个的鞭炮,我给他买了一堆,不禁感叹人可是真的快呀,一晃连儿子都知道要这些东西了.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苦难的童年,往事历历在目,就好象昨天发生的一样,那时哪有这些给我们买呀.
我出生时,就知道爷爷和奶奶总是把好吃的好喝的拿给叔叔家的哥哥吃,我却从来也没有,其实说是好吃的就是过年那几顿饺子有点肉,至于其他的我记不清那么多,我也很想要的,可是他们不给我的,就去问妈妈,妈妈说:“咱不要,以后妈妈给买.”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不给我,后来长大了,知道了爷爷奶奶不喜欢姑娘,所以就没有我那份了.家乡有俗语说:“二十三茨草天,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刨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满香斗,三十下晚坐一宿,大天初一绕街走,遇见大哥拉拉手.”一进腊月门,我们这些孩子几乎就是天天念诵着这样的歌谣,盼望着早日过大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
但是社会经济状况不好,别说吃好的,就是吃上一顿大点油的菜,都是一种奢侈的想法.记得那年也是腊月二十三,我家的面只够一顿用的,爸爸要我去离家约有二十里地的一个邻家的二婶家去求她帮忙买点面.我去那里和二婶说了,二婶还是真的很帮忙的,告诉我说:她想办法给我们弄一点.我回来告诉爸爸妈妈,他们都很高兴的.第二天,爸爸去的,结果是没有弄到,空手而归.第三天又去了,这次爸爸回来时拿来有二十来斤的荞麦面粉,虽然很黑的,但是我们还是很高兴的,我们可以用面粉包饺子的.尽管这样,我们过年时的气氛却是非常热闹的,那股热闹劲就比现在大多了.
一进腊月的门,我们这里就家家户户忙活起来了,孩子们更是欢天喜地,因为过年除了有点好吃的,有妈妈亲手做的新衣服外,还有家长的管束也会稍微放松些的.我们可以找伙伴东家玩西家逛的,也没有人会说我们讨厌的,因为过年了.
家乡的景色很美的,冬天的飘雪把大地染成银白色,阳光出来照在大地上就如同照在一面大镜子上,闪着耀眼的光,家家的窗户上或者庭院里,挂着火红的干辣椒,就像是一束束火红的映山红在家乡银色的大地上盛开着,各家的男人们把庭院打扫干净后,装上一年的收获,带上节日的快乐,到市集上买过年的东西去了.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自己的打算,给这个美丽的风景画增添一抹生活的色彩.虽然没有什么大抄大办的,但是总会有几样新鲜的东西,我们就在等待中盼望着大人们给我们带会来一个水果,一条绫子,或者是我们擦的“香香”,总而言之,会有让我们高兴的东西的,但是决不要期盼有什么更高层次的东西.我们也不会想到有的,我们的欲望很低,所以我们都很快乐的.我的家乡人都讲究一个喜气,所以不管怎样都会买回很多的爆竹烟花的.让这个节日充满喜气,充满生机……
把东西搬回了家,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杀猪,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就是等到过大年时吃的.这可以说是我们山里人最大的喜事了,说起杀猪,每次都让我回味很久,不仅因为猪肉好吃,更是因为质朴的民风,让我最难以忘怀的是每一户杀猪就如同全村杀猪一样的喜气.
记得那年老叔家杀猪,我们早早就去了,村子里很多的孩子都过去,看看他家杀猪.老叔找来了村里的屠夫,大早起来烧了一大锅开水,等到找的帮忙的人到了,就抓住猪.把四蹄绑上,大家按着,屠夫就开始杀了.他拿着那个很长的屠刀很可怕的,在大家的七手八脚,大呼小叫的一阵忙乱中,在猪的痛苦的哀号声中把那把刀刺向了可怜的猪的心脏,猪的叫声在人们的笑声狠毒心中戛然而止.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跑得很远的,我很怕听到猪那无助的撕声裂肺的哭嚎声.每次都让我难受得哭上一阵子的,然后就说大人们如何地狠,看到那鲜红的血让我怕得心直跳,这个时候就有人说我胆小,我不服气,为自己辩护说是同情猪的命运.老婶就会很认真地说:“那一会儿我们炖肉时你别吃呀?”我就不在说话了.因为怕真的不让吃的.
屠夫和村子里的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忙着给猪退毛,老婶和妈妈还有几个村子里的很能干的妇女帮忙,剁很多的酸菜,烧起大锅,开始烩酸菜.就是把很多的猪肉切成很大的块,放到锅里煮,之后把酸菜放到锅里,时间越长就越好吃的.所以基本上都是一大锅的,等到做好后,又焖上一锅饭,当然也是大锅的,因为没有电饭锅的,再说就是有也不够用的呀,因为几乎全村子每户都有一个或者两个的来这里吃的,就好象是办一件大喜事一样的热闹.摆上几大桌,主要是吃猪肉的.我们这些孩子虽然吃不了多少,可是不要小瞧人,我们也可以占上两三桌的,里里外外乱蹿,很忙人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碰到,有的孩子爱哭,就开始哭得腻人了,于是就让生气的妈妈或是爸爸带走了,安静了很多的.我很想那种烩酸菜的味道,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了.
也不知道家乡的民风是否依然还在,过年了,很想回去看看他们,我质朴的村民,如今怎样?但是我终于没有回去,我似乎闻到了那股诱人的味道,烩酸菜的味道.
.

望着, 盼望着,年的脚步终于近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炎黄子孙历来都重视。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大家便开始紧落密鼓的筹划准备。 在着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亲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难了,而过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大好时机。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一块玩,却也其乐无穷。 作为小孩子,当然最爱玩了,平日忙于学习...

全部展开

望着, 盼望着,年的脚步终于近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炎黄子孙历来都重视。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大家便开始紧落密鼓的筹划准备。 在着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亲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难了,而过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大好时机。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一块玩,却也其乐无穷。 作为小孩子,当然最爱玩了,平日忙于学习,

,平日忙于学习,过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放送了。你们不妨与我分享我得大年吧! 看晚会。除夕晚上刚吃完水饺,全家人便迫不及待的等待晚会的开始,尽管每年都有晚会,但每次晚会同样能够被小品、相声逗得捧腹大笑,时而陶醉于美妙的歌声中,时而惊叹于神气的魔术…… 放鞭炮。今年过年,我买了许多鞭炮,除夕夜十二点整时,我点燃了一大串鞭炮,新年的钟声与鞭炮声同时响起,场面十分壮观。闲来无事,还可以与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虽无意思,但这些鞭炮声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年时,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感觉真不错!今年,我还学会了一项新本事———包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香! 过年是热闹的,但姐姐告诉我:“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重的责任,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对于人生应该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对新的一年。 我想:这就是过年的意义吧

收起

除夕之夜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到来了,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吃上一餐团年饭,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晚上,我吃过年夜饭,全家人都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2点的钟声敲响了忽然,“噼里啪啦”的一声鞭炮声印入耳帘,我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烟花的...

全部展开

除夕之夜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到来了,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吃上一餐团年饭,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晚上,我吃过年夜饭,全家人都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2点的钟声敲响了忽然,“噼里啪啦”的一声鞭炮声印入耳帘,我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烟花的声音彼伏着,像是在与过去的一年告别。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通!”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响声,那漂亮的烟花托着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在天空中划下一道道拱们之后,“闪亮登场”了。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冲上天空,又慢慢落下来;有的像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窜上天空,刹那间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不已。那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好似响彻云霄的交响乐。真是动听极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响声在天空中回荡。炮仗、鞭炮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这绚丽的色彩,不正象征着我们祖国的锦绣前程吗?

收起

除夕之夜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全家去外婆家吃年夜饭。
今天的晚饭特别丰盛,有鲜美可口的水饺,有美味的大鱼大肉,有烫烫的火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们大家决定让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爸爸先说了,我也来不及听,总想着自己怎么说。轮到我了,我先举起杯子和大家碰杯,然后说:“我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祝外婆、外公身体健康,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祝姐姐学习进步。”这时,突然想...

全部展开

除夕之夜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全家去外婆家吃年夜饭。
今天的晚饭特别丰盛,有鲜美可口的水饺,有美味的大鱼大肉,有烫烫的火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们大家决定让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爸爸先说了,我也来不及听,总想着自己怎么说。轮到我了,我先举起杯子和大家碰杯,然后说:“我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祝外婆、外公身体健康,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祝姐姐学习进步。”这时,突然想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好一会儿,晚饭才吃完。我们连忙赶回家去看春节联欢晚会———盛世大联欢。晚会节目十分精彩,有《装修》,有《十三人顶碗》,有《魔力奥运》等等。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小品《装修》:有一个人,买了新房子,他请人来装修。走到门前,他用钥匙开门,结果打不开,于是,他叫黄大锤把门砸开。门开后,那个人又叫黄大锤去砸墙,第一次把下水道砸坏了,第二次把电路砸断了,第三次差点把邻居砸伤,邻居生气地把他们骂一顿,并要他们砌墙。这时,另一个邻居家也将他的墙砸了一个大洞。第三个墙洞还没砌好,这家真正的主人来了。原来,对门装修将门牌震坏了,“6”楼变成了“9”楼。
整个小品笑话百出,妙趣横生。既让人笑得合不拢嘴,又让人回味无穷。
“当——”,“新年到”。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劈里拍拉”,一阵阵爆竹声震耳欲聋,宁静的夜顿时变得喧闹起来。
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呀!多么愉快的夜晚啊!

收起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自己逐渐长大、责任逐渐重大的关口。

全部展开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年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自己逐渐长大、责任逐渐重大的关口。
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
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我的实际感受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父母那里必须去,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游街购物、猜谜挑灯、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写篇日记什么的。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惫消极的脸孔,是你儿时的样子吗?哪怕一丝欢乐的影子。
是的,我们不断成长,不断感受世事沧桑。今年的春节又被明年的春节复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烟消云散,记忆过滤了每个人心底的阴影和悲伤,剩下的或许就是可以称之为美丽的东西吧,但是曾经呢?那里没有我们的位置,那是经过虚化的,虚拟的,明知是假我们还要重复,还要写成文章,哄一哄家长和老师。
不能泯灭的,怕只有童年的纯真吧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