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竞、静”字的解释、名言、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1:25:05

关于“竞、静”字的解释、名言、故事
关于“竞、静”字的解释、名言、故事

关于“竞、静”字的解释、名言、故事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诫子书》有这样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这话的大意是,没有恬静寡欲的修养,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没有宁静的心态,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把自己毕生之所以能成功的经验告诉自己的孩子,人生要想成功,就必须学会一个静字.亮之所以能赢得刘备刘皇叔的“三顾茅庐”的屈尊相请,就是他静在卧龙岗上韬略的结果.他看历史,读当代,研古今,窥时政,测天象,这些都是和静字紧紧相连的.
纵观古今,人类在科学的探索,事业的攀登,人生的追求,大凡取得成功的,无不在“静心”中孕育,在“静气”上汲取营养.
古人在图静求静上有着许多追求,“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是一种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无可奈何的静;“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这是一种知人生天命的超脱;“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读书的追求和崇拜;“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是很高境界的静,静则如蛟龙潜海,默然无声无息,杳无身影,动则似饿虎下山,又似曹植的《白马篇》中描写的“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意境,这种静和动相得益彰.静和动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相辅相成:静是为了更好地动,动是静气的孕育和滋润.象勾践卧薪尝胆,如“十年磨一剑”或“十年磨一字”的静气,就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董仲舒曾发誓“三年不窥园”来静修学习,后来才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静无疑是人生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人生一种高贵的品质.平时处世、遇事,镇定自若,处乱不惊,沉着冷静地应对一切.诸葛孔明在大军压境的时候,临危不惧,泰然自若地坐在城楼上吓退了司马的百万军队;陈毅元帅在黄桥大战中和地方乡绅下棋,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静气使多少军事家叫绝.这种大手笔不是坐失良机的无能或机会主义,而是一种超脱常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