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烧炭、一氧化碳中毒今天我们老师讲到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老师说它有可燃性,还有毒什么什么的,又举了一个例子说烧炭自杀就是利用了一氧化碳,还说了什么不完全燃烧.还有不是生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6:48:15

关于烧炭、一氧化碳中毒今天我们老师讲到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老师说它有可燃性,还有毒什么什么的,又举了一个例子说烧炭自杀就是利用了一氧化碳,还说了什么不完全燃烧.还有不是生成
关于烧炭、一氧化碳中毒
今天我们老师讲到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老师说它有可燃性,还有毒什么什么的,又举了一个例子说烧炭自杀就是利用了一氧化碳,还说了什么不完全燃烧.还有不是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吗,怎么变成CO了?还有如果烧炭到最后房间很多CO,它再烧不就把CO点燃了吗?不是会爆炸吗?那就不能中毒了呀.还有烧炭自杀的原理是什么?
老师问:如果某人要烧炭自杀,封闭空间后就开始烧炭.还是先烧纸条,等到氧气少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始烧炭?

关于烧炭、一氧化碳中毒今天我们老师讲到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老师说它有可燃性,还有毒什么什么的,又举了一个例子说烧炭自杀就是利用了一氧化碳,还说了什么不完全燃烧.还有不是生成
碳在相对少量的氧气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2C + O2==点燃==2CO

当氧气足量的时候,C + O2==点燃==CO2

这两种反应的主要发生情况视反应环境中氧气的量决定.
至于你说的“它再烧不就把CO点燃了吗”
因为环境内氧气很少,所以才会不完全燃烧生成CO,这个时候氧气的量已经很少了,所以CO燃烧的趋势很小.(不是不燃烧,而是燃烧部分较少).

CO中毒的原理: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可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回答满意请采纳

关于烧炭 一氧化碳中毒 缺氧今天我们老师讲到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老师说它有可燃性,还有毒什么什么的,又举了一个例子说烧炭自杀就是利用了一氧化碳,还说了什么不完全燃烧.还有不是生 关于烧炭、一氧化碳中毒今天我们老师讲到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老师说它有可燃性,还有毒什么什么的,又举了一个例子说烧炭自杀就是利用了一氧化碳,还说了什么不完全燃烧.还有不是生成 为什么烧炭取暖可能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烧天然气会不会一氧化碳中毒? 今天老师讲到,皮肤是排泄器官,化妆品不起作用.是不是真的? 经纬线分别怎样看度数今天我是初一新生了,老师今天讲了一门地理,讲到经纬线的时候,我听得是一头雾水,差不多头晕了.那位大虾帮下忙,不要长篇大论,来点通俗易懂的 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些点分别叫什么?今天上课我们老师讲到这里,突然就说他自己也忘了. 地理关于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是不是绕地球表面做螺旋运动?我们地理老师讲到一句话,就是:热带里的每一点一年内都会被太阳直射两次,每一点都能成为太阳直射点.我就纳闷了,地球在绕 法国启蒙运动激进的一派什么主张?代表人物是谁?我们老师讲到法国启蒙运动是political moderate,我想找一本比较权威的著作或论文反驳这个观点. 什么二氧化碳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 通俗点讲别老用专业词语来说 就行了 比如冬天在室内烧炭烤火会一氧化碳中毒还是二氧化碳中毒 有关相对论的尺缩效应今天上课老师讲到这么一题,200m的车子已一个比较快的速度经过一座175m的桥,然后地面上的人看车子是变短了比175要小,而车子上显然是桥小于175m老师上课是这么说的.然 【高一政治】关于恩格尔系数今天老师政治课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是查找【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1990年到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并且判断城乡差距是在逐步增大还是 烧机制木炭取暖,会一氧化碳中毒吗? 今天老师讲选择题.讲到答案时,老师说:“这道题选C,原因是A一看就是错的,而B也能看出来,D也是错的,...今天老师讲选择题.讲到答案时,老师说:“这道题选C,原因是A一看就是错的,而B也能看出来 关于惯性的问题,我们老师讲到惯性的时候说道惯性的大小只与运动物体的质量有关,可有人说还与运动的速度与运动的速度有关,老师说这个等你们学到更高等的物理是就会知道,我想知道惯性 老师今天说是温度跟体积又讲到说做功和热传递能改变内能,到底是什么啊,我都糊涂了 老师叫我们写一小段关于介绍别人的文章,是英文的哦! 关于自尊的名言自尊的,是今天上政治课,老师叫我们查的,要突出“自尊”,我们政治第一课就是讲的自尊心,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