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和陨石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它是小行星而不是陨石?小行星撞击大气层发生爆炸 印尼民众一片惊慌 10月30日,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上空本月8号突传巨响,一条巨大弯曲状烟尘横过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5:22:45

小行星和陨石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它是小行星而不是陨石?小行星撞击大气层发生爆炸 印尼民众一片惊慌 10月30日,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上空本月8号突传巨响,一条巨大弯曲状烟尘横过天
小行星和陨石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说它是小行星而不是陨石?小行星撞击大气层发生爆炸 印尼民众一片惊慌 10月30日,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上空本月8号突传巨响,一条巨大弯曲状烟尘横过天际,引起大批居民恐慌.为什么说它是小行星而不是陨石?

小行星和陨石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它是小行星而不是陨石?小行星撞击大气层发生爆炸 印尼民众一片惊慌 10月30日,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上空本月8号突传巨响,一条巨大弯曲状烟尘横过天
在外太空就叫小行星,如果它掉到了地球上就叫陨石.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太阳系中,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而体积小,从地球上肉眼不能看到的行星。大部分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经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大于100千米。到1990年代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谷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带内发现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径比谷神星要大...

全部展开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太阳系中,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而体积小,从地球上肉眼不能看到的行星。大部分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经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大于100千米。到1990年代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谷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带内发现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径比谷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发现的伐楼拿(Varuna)的直径为900千米,2002年发现的夸欧尔(Quaoar)直径为1280千米,2004年发现的2004 DW的直径甚至达1800千米。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于古柏带以外,其直径约为1500千米。 根据估计,小行星的数目大概可能会有50万。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也只有1000 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则只有鹅卵石一般大小。 直径超过 240 公里的小行星约有 16 个。它们都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到土星的轨道外侧的太空中。而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其中一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曾有某些小行星与地球发生过碰撞。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有一种推测认为,它们可能是一颗神秘行星的残骸,这颗行星在远古时代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宇宙碰撞而被摧毁。但从这些小行星的特征来看,它们并不像是曾经集结在一起。如果将所有的小行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单一的天体,那它的直径只有不到 1500 公里——比月球的半径还小。 由于小行星是早期太阳系的物质,科学家们对它们的成份非常感兴趣。宇宙探测器经过小行星带时发现,小行星带其实非常空旷,小行星与小行星之间分隔得非常遥远。在1991年以前所获的小行星数据仅通过基于地面的观测。1991年10月,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访问了951 Gaspra小行星,从而获得了第一张高分辨率的小行星照片。1993年8月,伽利略号又飞经了243 Ida小行星,使其成为第二颗被宇宙飞船访问过的小行星。 Gaspra和Ida小行星都富含金属,属于S型小行星。 我们对小行星的所知很多是通过分析坠落到地球表面的太空碎石。那些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称为流星体。当流星体高速闯进我们的大气层,其表面因与空气的摩擦产生高温而汽化,并且发出强光,这便是流星。如果流星体没有完全烧毁而落到地面,便称为陨星。 经过对所有陨星的分析,其中 92.8%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岩石),5.7%是铁和镍,剩余部分是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含石量大的陨星称为陨石,含铁量大的陨星称为陨铁。因为陨石与地球岩石非常相似,所以较难辨别。 1997年 6月27日,NEAR探测器与253 Mathilde小行星擦肩而过。这次机遇使得科学家们第一次能近距离观察这颗富含碳的 C型小行星。此次访问由于NEAR探测器不是专门用来对其进行考察而成为唯一的一次访。NEAR是用于在1999年 1月对Eros小行星进行考察的。 天文学家们已经对不少小行星作了地面观察。一些知名的小行星有Toutais、Castalia、Vesta和Geographos等。对于小行星Toutatis、Castalia和Geographos,天文学家是在它们接近太阳时,在地面通过射电观察研究它们的。Vesta 小行星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的。 小行星的发现同提丢斯- 波得定则的提出有密切联系,根据该定则,在距太阳距离为2.8 天文单位处应有一颗行星,1801年元旦皮亚奇果真在该处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在随后的几年中同谷神星轨道相近的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相继被发现。天文照相术的引进和闪视比较仪的使用,使得小行星的的年发现率大增,到1940年具有永久性编号的小行星已经有1564颗。其中,德国天文学家恩克和汉森因长于轨道计算,沃尔夫和赖因穆特在观测上有许多发现而贡献尤大。 小行星的命名权属于发现者。早期喜欢用女神的名字,后来改用人名,地名,花名乃至机构名的首字母缩写词来命名。有些小行星群和小行星特别著名,如脱罗央群,阿波罗群,伊卡鲁斯,爱神星,希达尔戈等。按轨道根数作统计分析,轨道倾角在约5 度和偏心率约0.17处的小行星数目最多。柯克伍德缝是按小行星平均日心距离统计得到的最著名的分布特征。小行星数N 与平均冲日星等m 之间有统计关系logN=0.39m-3.3,小行星直径d 同绝对星等g 之间满足统计公式logd(公里)=3.7-0.2g。小行星数随直径的分布在直径约30公里附近出现间断。 陨石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体,是从宇宙空间落到某个地方的天然固体,也称“陨星”。它是人类直接认识太阳系各星体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极具收藏价值。大多数陨石来自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陨石多半带有地球上没有或不常见的矿物组合,以及经过大气层高速燃烧的痕迹。至于太空人登上外星球,如月球,所带回来的则不叫陨石。而会称为月球矿石。据加拿大科学家10年的观测,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有20多吨,大概有两万多块。由于多数陨石落在海洋、荒草、森林和山地等人烟罕至地区,而被人发现并收集到手的陨石每年只有几十块,数量极少。陨石的平均密度在3~3.5间,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陨铁密度为 7.5~8.0,主要由铁、镍组成;陨铁石成分介于两者之间,密度在5.5~6.0间。陨星的形状各异,最大的陨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 号陨石,最大的陨铁是纳米比亚的戈巴陨铁 ,重约60吨;中国陨铁石之冠是新疆清河县发现的“银骆驼”,约重28吨 。陨石是来自地球以外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碎片,绝大多数来自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少数来自月球(40块)和火星(40块)。全世界已收集到4万多块陨石样品,它们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石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铁陨石(铁镍合金)、和石铁陨石(铁和硅酸盐混合物)。

收起

流星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

全部展开

流星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绿豆大一点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产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请看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的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流星体是穿行在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其中石质的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流星雨 流星雨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流星雨是一种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出来.并坠落下来的特殊天象.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其他流行雨还有宝瓶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 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流星雨的规模大不相同.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有时在短短的时间里.在同一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数超过1000颗时.称为[流星暴". 流星雨的发现和历史记载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我国最早.<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我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将是重要的资料. 流星雨的出现.场面相当动人.我国古记录也很精彩.试举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记录作例: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宋书·天文志>)这是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而英仙座流星雨出现时的情景.从古记录上看来.也令人难以忘怀.请看:唐玄宗[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 (<新唐书·天文志>)开元二年是公元714年.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通常为陨石或陨铁或者其他金属类石头.这一事实.我国也有记载.<史记·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到了北宋.沈括更发现陨石中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里就写着:[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沈括已经注意到陨石的成分了. 在欧洲直到1803年以后.人们才认识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残留部分. 在我国现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陨铁是四川隆川陨铁.大约是在明代陨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现在保存在成都地质学院.

收起

行星也有一定轨道,受其他星体吸引,而陨石活动散乱,没有目的,直到撞上其他物体,星体爆炸,破碎后就会产生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