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课堂教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1:04:40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
“评价”课题是教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部分,如果要以此为题,那这个题目太大,我说不好.因此只能针对自己对评价的了解和各位共同探讨一下《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评价》.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对于评价的解释是这样的: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已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以上理论如何运用于课堂教学呢?
在座的老师们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往往会开展一些比赛活动.特别低年级的教师经常会开展像“比一比”,“谁得的星星多”的活动,鼓励孩子们认真学好数学.大家都有体会,活动刚开始,大家会发现:孩子们上课认真了,发言积极了,连作业也写得工工整整了.可当我们正暗自得意时可能会发现:班级纸篓里会发现奖品“小星星”,有的调皮一些的孩子甚至将“小星星”粘到别的小朋友背上.这时我们一定会很失落.会暗自叹气:唉!没想到这一片好心都被当成了“包袱”.我想这时,大家和我一样,都要问一问: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一位有心的教师针对这一活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对学生的调查结果:
项 目 支持人数 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喜 欢 的 28 59.57%
无所谓的 17 36.17%
不喜欢的 2 4.26%
对家长的调查结果:
项 目 支持人数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喜 欢 的 38 80.85%
无所谓的 9 19.15%
不喜欢的 0 0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有四成的学生和近两成的家长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感到无所谓甚至是排斥.我想大家和我一样困惑:“新课程改革不是提倡赏识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吗?”可我们的精心努力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各位,咱们也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你会说:“这是赞美疲劳现象”.也可能会有同事认为:“过多的表扬和奖励对学生来说就像吃腻了的山珍海味一样,激不起半点兴趣.”也许还有的老师认为:“光表扬不批评可能还是行不通.”带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找到了这样两个教学片段:
《圆柱的体积》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1:将圆等分成好多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生2:分成若干等份,分得的越多越接近于长方形.
师:补充得好,两位同学握握手,你们的发言合起来就是全面了.
(评价:评价的指向性很明确,促进积极参与,积极合作)
多媒体显示:把圆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师: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生3: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师:说得对,你能比划一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吗?
(评价:表扬的同时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学生会很愿意做)
师:长方体(或立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生4:底面积乘以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师:根据体积的含义,想一想,什么叫圆柱的体积?
生5:这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出示任意圆柱):你能估计一下这个圆柱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吗?
生5:10立方厘米.
师:你真勇敢,敢于估计,可是你估计的数据太小,想再试一次吗?(师伸出手指比画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帮助该生掌握估算的技巧)
生5:600立方厘米.
师:同学们认为是不是比较接近了?
(众生一致同意)
(评价:动员全员参与评估,参与评价,此时的集体关注产生了强大的力量)
《可能性》教学片段
师:在10粒水果糖,4粒奶糖的盒子里,要想摸到奶糖的可能性变大,你有办法吗?
生:把水果糖都吃掉.
师: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1:我觉得可以,但摸到的就一定是奶糖,不可能是水果糖.这跟老师说的摸到奶糖的可能性变大,有点不同.
师:你考虑问题真细心.
生2:我认为不太好,因为把水果糖都吃掉,就只有4粒奶糖了.一个人吃10粒,这不公平.
生3:我觉得我的方法比较好.那就是再放10粒奶糖.这样,就有14粒奶糖,比水果糖要多,摸到奶糖的可能性就大了!
师:大家认为呢?
生齐:同意.
生4:再放6粒奶糖.
师:为什么放6粒,能跟大家说说吗?
生4:放6粒就有10粒奶糖了,这样就和水果糖一样多了.(思考的神情)
(师微笑着望着生4,并等待生4把话说完.这时有学生想举手发言,师没有喊他,继续等待生4)
生4(皱眉头):10和10一样,好像不对.(接着不出声了)
师:你还没想好,对吗?(生4:对)请你继续想.谁来评价这位同学的方法.
生5:不行,水果糖和奶糖一样多,摸到的可能性也一样多,要使摸到奶糖的可能性大,一定要多放点,最少要7粒,放得越多就越号.
(生全体鼓掌表示同意)
评价:教师只是评价主体中的一个,新课程理念提倡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尤其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本案例中,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开展自评及互评,把说话的权利完全交给了学生.几句简单的话语、几个期待的眼神,让人回味无穷.学生们互相尊重、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一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优美画卷!
以上两个教学片断都给我很大的启发,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一下几条课堂评价策略:
1.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教育评价的理念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常言道,改革需要破旧立新,不破则不立,然而改革也容易使人激进、走向极端.在新课改实施中,许多教师在接受了一些新观念之后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抛弃传统教育教学中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对传统全盘否定,认为凡是传统的就不是“新理念”,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于是就产生了“传统课中,老师批判的声音太多;而新课堂里,老师表扬的声音过滥,课堂里老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才最合适?”这样的问题.
据报道:当今学校里这个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因为提倡“以人为本”,提倡激励评价,课堂里充满了教师的赞扬声.不论学生说得怎样,做得怎样,甚至一个平常的表现就可以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们常常毫不吝啬地把肯定和表扬给予学生,似乎从此不再有批评.但时间长了,几句温情的话语,几个单纯的小红花、小红旗让学生产生了“赞美疲劳”,少了“反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随着赏识教育的不断提倡,我们越看越多地在课堂中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奖励的手段形式多样,从口头表扬、称赞到奖小红星、小玩具、糖果、文具等等,数不胜数.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几乎课上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恰当与否,教师总是面带微笑地表扬道:“你真棒!”“你真聪明!”……课堂上鼓掌之声不绝于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正像王文说的那样,从前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我对所有回答了问题的学生都给予表扬:“回答的真好!”“你真聪明!”学生每发一次言我就奖一颗小星星,一节课下来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小星星了,多的还有五六颗.然而,美好的愿望常常事与愿违,表扬与奖励的滥用和泛化使我们看到的结果和我们的预期大相径庭.学生们在频繁的表扬和奖励面前已变得不再激动兴奋而几近麻木,他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已转化为对毫无兴趣的表扬和既得物质利益的追求.同学之间没有比较鉴别,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好在哪里,每人都有表扬,也就使表扬失去了激励的意义.
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赏识教育吗?在课改中,许多教师一提到“批评”就讳莫如深,惟恐被扣上“伤害学生自尊”的帽子,以至于学生的见解离题万里时,教师也会言不由衷的称赞一两句.这种做法实际上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下去只会助长学生的傲慢情绪,同上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使学生习惯于生活在赞扬声中,接受不了来自任何一方的批评,有了错误也不愿意承认,从而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这是由于教师还没有真正“吃透”新课程的理念.既然提倡鼓励,“反正说好的没错”,表扬于是张口就来.从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角度看,教师的评价要注重价值引导,以帮助学生自主建构为目的.评价要坚持分类,对自卑的学生,是帮助建立自信;对自傲的孩子,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适合每个学生,评价才会有效.
新课程改革是提倡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但激励不等同于表扬,诚然,表扬是维护学生自尊心、树立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法,但批评指正有时比表扬显得更为珍贵,有时让孩子体会失败也绝非是一件坏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表扬和批评犹如天平上的两个托盘,缺少任何一方,教育的天平就会失衡.
2.有些教师对教育评价的“度”把握不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又一原因
教师们普遍认为夸奖的力度越大,学生们才会越积极.有一次,我听一位教师上了一堂低年级的数学课:教一年级的小朋友写数字“2”,当看到有位小朋友的“2”字写得不错时,这位教师这样夸道:“写得真不错,这样下去,不仅你的数学学得好,将来还能成为大书法家呢!”
还有一位教师,在自己最得意的作文课教学片断中这样写道:……我发现一位平时作文一般的同学进步很大,于是对他说:“你写得太棒了,你富有创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读者.继续努力下去,你以后一定是个文豪,希望在多年之后,老师可以自豪地对人们说:‘我的学生是一位活动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文学家’……”
试问,一个字写得好就能成为大书法家吗?一篇作文的进步就能当大文豪吗?就一定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是否有些好高骛远?其他比他写道更好的孩子怎么表扬?其他暂时未进步的孩子又该怎么办?教师在盛赞这位同学之余,是否有意无意地触伤了其他孩子呢?小小的进步给予如此奢侈的夸奖,一下子抬得这么高,是否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浮夸?下一次他进步更大怎么办?我们的教学评价追求的是暂时刺激,还是长效发展?
所以我们说,表扬要恰如其分.在表扬孩子时,给他指出下一个通过适当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产生前进的动力,明确前进的方向,以免孩子在获得表扬后产生自高自大的心理,躺在成绩上睡大觉.所以,把握好评价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那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的手段帮助同学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呢?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激励,避免重复的雷同的表扬充斥课堂
表扬是激励学生的有效方式之一,但重复的雷同的表扬充斥课堂,占据了大量的师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你真棒,你真聪明,说得好,真好,非常好,太好了!”的评价语让人耳朵听出了老茧,充斥在绝大多数教师的得意片断中.相信学生第一次听到会激动半天,但我们不敢想听到第十次、第二十次甚至更多时,学生会作何反应?再说,学生发现老师对所有的同学都这么说,不知又作何反应?所以只有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激励,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适时适度地进行激励,避免过度做作的表扬充斥课堂
从前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夸奖的力度并不是越大越好的.这和“过犹不及”的道理是一样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所谓适时,还要注意教师引导和评价的语言介入要适时.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教师正确地进行评价.
(3)实事求是地进行激励,避免陷入只能夸奖不能批评的误区
一次,魏书生老师上公开课,一位学生将蔡桓公念成了蔡恒公,引起了哄堂大笑,怎么办?魏老师说:“我发现这名同学有了进步,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恒是形近字,上课时该同学没听课,这是他的错,但他能根据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读音,这说明他进行了一番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读.如果他经常这样思考问题,肯定会有大的进步.
魏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如同武林高手“踏雪无痕”一样,于平静舒缓中显示出他的强大威力.这种“无痕的批评”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和平等;体味到了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苏霍姆林斯基说:“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魏老师恰恰体现了这一教育思想.
批评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灵魂净化了.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孩子们不是只能夸奖,不能批评的,关键是方法要运用得当.
此外,幽默式批评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式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含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缓解批评的紧张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幽默式批评在于启发、调动被批评对象积极思考.它以幽默的方式点到批评对象的要害之处,含而不露,令人回味无穷.但是,使用幽默式批评不要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否则,将会适得其反,给人一种画蛇添足之感.
总之,我们应该牢记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问题,至少有一百种解决方法.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教育评价的原则,不断探索总结,寻找更好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从而主动地改正缺点错误,形成良好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我平时收集的一些发展性课堂评价用语,推荐给大家.
课堂评价用语:
1.你非常聪明,我很喜欢你!
2.请你帮我一个忙,可以吗?
3.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
4.你的表现很出色,我很欣赏你!
5.你的思维很独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6.我真为你取得的成绩而自豪.
7.你真了不起!我很佩服你!
8.你敢于向老师(教材)提出个人见解,非常了不起!
9.你很有发展潜力!
10.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愿你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1.别着急,再想一想.
12.坚持一下,你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13.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14.只要肯动脑,你一定会变得更聪明!
15.看到你的进步,我真高兴!
16.我知道你已后悔了,是吗?
17.你不用伤心,我会支持你的!
18.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
19.你永远是最出色的学生,我相信你!
20.再给你一次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啊!
【编后语】从课改至今,我们在艰难地探索着.因为“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教育评价的理念……对教育评价的‘度’把握不好”,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探索中、在勇气与干劲中不断地进行着理性的反思!回头我们走过的路,在理性的反思中,我们达成了共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有鼓励、肯定和表扬,同样也应该有有效的引导、善意的批评乃至恰当的惩罚.
教学是一项无比复杂的工程,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决定着评价方式的不同,这里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一切都应该因事、因人而定,正所谓:教无定法,存乎于心.
这份“心”,应该包含一份良心.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没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操守,就谈不上正确地评价学生.
这份“心”,应该包含一份爱心.教师只有充满爱心,怀着一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才会真正地客观看待每一位学生,才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评价某些学生.
这份“心”,应该包含一份专心.教师的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老师静下心来,专心学习,潜心研究,丰厚底蕴,积累经验,历经磨砺方可具备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
这份“心”,应该包含一份恒心.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次评价就转变孩子,教育应着眼于细节,落实于每年、每月、每日、每节课的点点滴滴之中.在课改的困惑、迷茫与阵痛中,我们更需要长久不变的意志——循序而进,持之以恒,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