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读后感800字左右,四篇名著的内容都需涉及到.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07:15:58

看的读后感800字左右,四篇名著的内容都需涉及到.1
看的读后感
800字左右,四篇名著的内容都需涉及到.1

看的读后感800字左右,四篇名著的内容都需涉及到.1
一《论语》 趁这次寒假决定读读老妈珍藏已久的论语.我极有耐心的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在初中才明白原来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像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朽木不可雕也”等都是出自《论语》这本书,我读这本书当人不是想从中寻找修身养性的方法,只是为了在这本书中认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我曾听过许多同龄人谈论苏格拉底,他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句的意思是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木筏到海外去.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虽然他的言行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它毕竟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还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可我对这一方面不感冒就草草地看了一点.自然,虎头蛇尾也是很正常的.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
  你是读高一的吧,我也是,我们要写四篇读后感,以上是我写的第一篇,不过你最好每篇都写,装一下样子,懂吗?剩下的我慢慢发,有什么要求联系我
  二《大卫科波菲尔》
  我阅读了几遍这本书,这也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又一次阅读,也颇有感慨,觉得贯穿本书的是“人性”二字.文中出现了各式的艺术形象,但在我看来,这些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他们的存在,不仅在19世纪,同样也活在是当代.人性,不乏美好与丑恶.美好的人性,应被我们铭记,而不应被时代的变更而冲淡,我们更应去发扬它,让它主导整个社会 .
  对于书的内容,几遍看下来,再加上对狄更斯身世的点滴了解,《大卫》更像是他的自传.书中的主人公是大卫,并以第一人称着手写作.大卫在未出生前父亲去世,8岁时母亲改嫁,继你严酷残暴,他姐姐也同样铁石心肠,不近人情,在大卫成长过程中碰到许多不友善的人——残忍的校长、狡诈的朋友,还有心怀歹意的无赖亚希普.然而也不乏善良之人,有保姆辟果提,少言寡语的巴克斯,貌似严厉却菩萨心肠的姨婆,有生活不如意的米考伯夫妇,有舒适温柔的阿格尼斯,还有最可子的朵拉.善良的保姆辟果提(她的形象在书中始终很高大,心灵美好)把年幼的大卫看成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并成为大卫的好友.他们有时无话不谈,很亲近.辟果提的善良是自始至终的.
  我们世上的某些人,或虚伪或善良.一部分人离不开的便是个利益,他们的应以辟果提的心灵的标准来修正.现实生活中,类似斯提福兹的人不少.他与大卫成为朋友,然后欺骗了大卫的朋友,他们一开始与人成为朋友时总表现出很绅士或优秀的品质,其实,他们是有目的的.在迷惑了对方后,罪恶的计划便开始了.利用对方的可靠的人情来做欺骗,当自己目的达成之后便溜之大吉,他们的人性是丑恶的,可恨的.
  书中最令人痛恨的是无赖亚希普.在别人面前总表现得很卑微,似乎要博得别人的同情,在成为威克菲尔的合伙人以后,他让威克菲尔崩溃,使他有了了酗酒的恶习,并挪用公款交试图吞掉威克菲尔的事务所.这一类人在商场上我想是不少的,他们总是以破坏别人聚敛财富为乐.有时竟连最亲的人也要欺骗.在亲人面前他们是多么成功,多么辉煌,孰不知这是他是出卖了自己的人性才换取得的.在辉煌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罪恶.
  说到书中的米考伯夫妇,现在米考伯式的人很多,包括学生,总认为学习无聊乏味.不认真学习,却渴望得到一个好成绩,明知是不可能的,但仍执迷不悟.某些下海经商的人,总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没有遇上“转机”,却怎么也不找自己失败的客观原因,不努力工作,追求完美主义空想着,并由此松懈下来,使自己崩溃.对自己并没有明确目标,或许确实有目标,但很简单:要碰到转机. 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美好的人性,让缺憾的心灵弥补过来;而对于丑恶的人性,我们应果断说“不”,并用善良的人性感化它.
  三《家》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巴金老先生写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长大后闲来无事随手还会翻翻这本书.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小说中的人物有七十来个,其中既有专横,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实,《家》一书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觉慧应该是巴金老先生笔下具有一个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个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这个第十版序中这样写到:“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 ”觉慧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会的弊端,他反对旧礼教.同时,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终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乘着不停东流的绿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书中还有一个特别显著的气息: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这种单纯而自然的环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写的那样:“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家》的那些子弟们正代表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专横、衰老、腐朽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机构中腐败、贪婪的官员.那些官员仗着自己的官职,随意支配人,在无形中,人们对他产生了怨恨,对他也产生了无形的威胁.还有像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的贪官,他们运用自己的小聪明,毫无顾忌地从公家手中“榨钱”,行贿受贿是样样不缺.社会中也有像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的青少年,他们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由于承受不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甘堕落.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
  总之,《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
  四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著作,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反映了一段伟大的爱情故事.
  在我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剧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
  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 弗罗洛和外表丑陋
  、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
  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
  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
  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至于副主教弗罗洛和敲钟人卡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弗罗洛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
  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而伽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梅拉达
  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
  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另两个特色人物,一个是徒有华丽外表、内心却无比阴险的弗比斯队长,他以极其恶劣的手段玩弄了爱斯梅拉达;另一个人是落
  魄诗人格郎古沃,一个在夹缝中苟且偷生的家伙,为了生存可以抛弃爱情、抛弃尊严、抛弃责任,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同样充满
  了鄙夷和嘲讽.
  整个小说展示了一幅15世纪的巴黎市井百态图,其中描写的“奇迹王朝”是一个非常大的广场,居住着下层人民,他们中有法国
  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国人,他们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白天是乞丐,晚上是小偷.这是一个奇幻的世界,是一个地狱的诗的境
  界.
  这部世界名著让我们认识一个真正的巴黎,生活在所谓的上层社会里的人们的真正所想,所做.让人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是来自生
  活在底层的人们,并不是生活在上层社会“贵族们”.
  总之,《巴黎圣母院》是一部难得的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加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