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人来自哪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2:59:06

芬兰人来自哪里?
芬兰人来自哪里?

芬兰人来自哪里?
芬兰史 蔡百铨 2004.04.29
  一 . 初期史
  芬兰人祖先可能来自窝瓦河 (Volga) 中游与乌拉山脉 (Ural mountains) 之间的地区,约于 3500 年前来到波罗的海东岸,最后定居于芬兰西南部,然后往东扩张,约于 1200 年前抵达卡瑞里亚.他们把原住民拉普人 (Lapps) 赶向北方,直到目前的拉普兰 (Lapland) .
  芬兰语 (Finnish, or Suomi) 属于乌拉语族 (Uralic language family) 的芬兰 / 乌格尔支系 (Finno-Ugrian branch) ,该支系还包括爱沙尼亚语 (Estonian) 、匈牙利语、其它数个语言.分兰语乃是该支系的最西侧或是波罗的次支系 (Baltic subbranch) .
  初期的芬兰人分为三个组织松散的部落.苏欧马莱赛特族 (Suomalaiset) 居于西南部,芬兰文里的「芬兰」作为苏欧米 Suomi) ,即是源自其名称.哈美族 (Hame) 居于内陆的湖泊区西南部,哈马莱赛特 (Hamalaiset, Tavastians) 的核心地区.卡札莱赛特族 (Karjalaiset) 居于最东部,也称为卡瑞里亚人 (Karelians) .这三大部落之间横隔着荒野,经常互相为敌,并且受到西邻瑞典与东邻俄罗斯虎视眈眈 ( 此为芬兰史的恒常主题 ) .瑞典希望芬兰人信仰天主教,俄国希望带领他们到东正教.十二世纪,瑞典乌普撒拉主教亨利 (Henry, bishop of Uppsala) 在芬兰殉教,成为芬兰的保护圣人 (patron saint) .
  二 . 瑞典支配时期 (1155--1809)
  公元 1155 年, 瑞典国王艾理克 (Eric) 侵入芬兰,企图巩固新信仰,称为首次十字军 (crusade) .第二次十字军 (1238 年或 1249 年 ) 则在哈美族之间建立新秩序.最后,瑞典扩张势力于卡瑞里亚, 1293 年建立维堡 (Vyborg, 芬兰文作为 Viipuri) .但是在卡瑞里亚,瑞典与俄罗斯发生冲突,双方交战, 1323 年缔和,瓜分卡瑞里亚,首度建立芬兰东方疆界.
  在瑞典统治下,芬兰诸部落首度统一,唯有东卡瑞里亚人除外.瑞典人也移民芬兰,集中在南岸与西岸. 1362 年芬兰人获得选举瑞典国王的权利,这表示芬兰与瑞典其它省份地位平等,芬兰也成为瑞典领土的一部份. 十六世纪 在中古时代,芬兰其实是在两个权威统治下. 一是瑞典国王与其最高代表,一是驻在土库 (Turku, 瑞典文 Abo) 的主教.主教经常是最有实力的人物,大都是饱学之士,通常留学巴黎索邦大学 (Sorbonne) .主教阿格理科拉 (Mikael Agricola, 1510--1557) 创造芬兰文字, 1548 年其翻译的新约圣经出版.他也曾留学德国威登堡 (Wittenberg) ,受教于马丁路德,响应他的宗教改革. 1593 年,瑞典宣布路德教 (Lutheranism) 是芬兰国教.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瓦萨 (Gustav I Vasa, 1523--1560) 英明有为,推翻丹麦对于瑞典 ( 包括芬兰 ) 的霸权.他也切断瑞典与天主教的关系,并且鼓励芬兰人往北部与东部移民,因而掀起与俄罗斯的冗长战争.他的子孙争夺王位,芬兰也因而陷入内乱.从 1596 到 1597 年间,芬兰农民揭竿起义 (Club War) ,反对芬兰贵族弗莱明 (Klaus Fleming) 的实际统治. 十七世纪 1617 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 . 阿道夫 (Gustavus Adophus, 1611--1632) 与俄国签订史托波瓦和约 (Peace of Stolbova) ,往东扩疆,兼并拉多加湖 (Lake Ladoga) 周遭与因格里亚省 (Ingria) ( 一个世纪后的圣彼得堡即建在该省境内 ) .接着,阿道夫参加三十年战争 (Thirty Years War, 1618--1648) 与欧陆政治,芬兰也被迫付出代价.
  查理十二 (Charles XII,1697--1718) 发动大北方战争 (Great Northern War, 1700 --1721) ,与四邻为敌,结果丧失因格里亚省与芬兰东南部.战争期间,俄国曾经占领芬兰八年 (1713--1721) ,大肆蹂躏,芬兰人称之为大天谴 (the Great Wrath) .在接着的瑞俄战争期间 (1741--1743) , 俄国女皇伊利沙白建议芬兰接受在俄国保护下自治,但是只兼并一小片土地.
  这两场战争使得芬兰人怀疑瑞典的保护能力.在接着的战争期间 (1788--1790) ,有些芬兰军官响应伊利沙白女皇的构想失败.芬兰人逐渐产生身份意识,土库大学 (University of Turku) 的波坦教授 (Henrik Gabriel Poethan, 1739--1804) 即鼓励学生研究芬兰历史.
  三 . 俄罗斯附庸国 (1809--1917)
  1808 年俄瑞战争复起,次年俄皇亚历山大一世 (1801--1825) 在波加 (Borga, Porvoo) 召开芬兰国会 (Diet) ,承诺尊重芬兰现有宪法与宗教及其它机制.同年瑞典战败,割让芬兰.俄皇不兼并芬兰,允许芬兰广泛自治, 1812 年又归还十八世纪兼并的卡瑞里亚.
  俄皇亚历山大兼任芬兰大公 (Grand Duke) ,指派流亡俄国的芬兰独立人士戈朗 (Goran Magnus Srengtporten) 为大总督.然而继戈朗之后,大总督都由俄国人担任,其它官员仍由芬兰人担任.芬兰国会 (Diet) 搁悬,史称官僚统治时期 (Era of Bureaucracy, 1809--1863) . 芬兰民族主义成长 芬兰从瑞典王国的一部份, 变成帝俄保护下的自治的大公国 (Grand Duchy) ,版图也告扩大.当时适逢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横扫欧洲,促成芬兰国家意识的成长. 1820 年土库大学教授阿维德森 (Adolf Ivan Arwidsson) 主张改善芬兰语文的地位.许多年来,瑞典文一直是芬兰行政、司法、教学、与几乎所有文化生活的唯一语文.在受过教育的人士中,唯有传教士仍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芬兰语.
  1835 年隆洛特-加龙省 (Elias Lonnrot) 搜集的芬兰民间故事集 >(Kalevala) 出版,引起人民对于芬兰语的兴趣,情势大为改善.鲁内伯 (Johan Ludvig Runeberg) 的爱国诗抄虽以瑞典文撰写,但是歌颂普通劳工与士兵,也间接助长这种趋势.政论家兼哲学家史内曼 (Johan Vilhelm Snellman) 要求知识分子使用芬兰语文, 并且以之作为行政与教学语文.
  1863 年芬兰国会终于再度召开,政党沿着瑞典语与芬兰语之分野而逐渐兴起.芬兰语也逐渐在学校、政府、文化生活取得地位.最后, 1902 年,芬兰文终于取得与瑞典文平等的地位. 「俄罗斯化」与芬兰反应 然而 1900 年俄国也规定俄文是芬兰官方语言,次年又解散芬兰军队, 要求芬兰青年加入俄国部队.俄国透过行政命令,推行俄罗斯化 (Russification) 政策,企图把芬兰统合入帝国,芬兰人对于沙皇之效忠变成仇恨.
  为了抵抗俄国之压力,芬兰人采取不同策略,形成三种团体.佯从派 (Compliers) 主张对于俄国虚与委蛇,以便争取时间,发挥一些影响力,减少俄国指派的官员.护宪派 (Constitutionalists) 主张维护芬兰宪政,拒不遵从俄国命令. 护宪派的消极抵抗需要全国团结,佯从派认为不切实际.然而护宪派仍有一些成就,有些芬兰青年拒绝应征入伍,并且发起积极运动 (Activist movement) ,准备武装起义.
  政治改革
  1904 年日俄战争爆发与次年俄国革命流产,暂时停止俄罗斯化政策之进行. 1906 年芬兰传统四阶级国会自我解散,改造为普选产生的一院制国会. 1907 年芬兰大选,社会党 (Socialists) 获得 40% 席次,成为最大党,反映出社会问题严重与庞大乡村无产阶级之存在.
  1908 年俄国加强推行俄罗斯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武装起义想法甚嚣尘上.然而芬兰军队已于 1901--1905 年间解散,许多青年与学生乃到德国接受军训.
  1917 年俄国爆发三月革命 (March Revolution) ,临时政府恢复芬兰自治,但已无法满足芬兰人民.七月,社会党支配的芬兰国会揽起内政大权.俄国仍然掌握国防与外交大权,接着解散芬兰国会.
  十一月俄国爆发布尔雪维克革命 (Bolshvik Revolution) ,芬兰发生全面罢工.芬兰原已失业充斥、粮食短缺,此时激进观念与革命思潮澎湃,加上俄国驻军纪律瓦解,终于促成芬兰国会趁机争取独立.
  四 . 独立 (1917.12.6)
  独立与内战 : 红白对抗 1917 年12 月6 日 ,芬兰国会宣布独立,获得布尔雪维克承认,然而俄军仍然驻在境内.接着芬兰爆发内战,主张同时进行社会革命的人士成立「红卫兵」(Red Guards) ,与温和的「白卫兵」 (White Guards) 对抗.
  1918 年元月,史文胡福 (Pehr Evind Svinhufvud)( 前护宪派领袖 ) 的政府下定决心,命令白卫队领袖曼勒海 (Carl Gustaf Mannerheim) 驱逐俄军与恢复公共秩序.此时,红卫兵已经占领南部,获有俄国支持,解放战争因而演变成内战.白卫兵在德国与曾赴德国受过军训的青年 (Jagers) 支持下,于 5 月间击败红卫兵.
  战后,史文胡福与曼勒海主持芬兰政府. 1919 年 7 月 17 日 公布新宪法,改建共和.史达伯 (Kaarlo Juho Stahlberg) 当选为首届总统,他代表着红白卫兵之间的协调. 两次大战期间 独立后的芬兰,面对着与瑞典及俄国的领土纠纷.瑞典要求阿兰群岛 (Aland Islands) ,其居民使用瑞典文,但是 1921 年国联 (League of Nations) 将之判属芬兰.芬兰要求俄国辖下的东卡瑞里亚或者使之独立,派兵侵入失败.
  1931 年,芬兰境内发生反共的法西斯主义的拉普阿运动 (Lapua Movement) , 促成政府宣布共产党非法. 1932 年该运动企图政变失败,大失人望.另一方面,有些说瑞典语的芬兰人要求自治,引起说芬兰语的人民不快.
  独立后二十年,芬兰经济成就颇为动人.政府推行土地改革,许多佃农成为地主,社会差距缩小,乃能团结对抗 1939 年苏联的侵入.
  冬季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 年11 月30 日 ,俄军侵入芬兰,开启冬季战争(Winter War) .俄军扶植一个芬兰傀儡政权,由 1918 年内战后逃到苏联的流亡人士组成,并且赠予东卡瑞里亚的大部份土地. 然而俄军遭到芬兰机动的雪橇部队抵抗,并且担忧英法两国干涉,因而放弃. 1940 年 3 月 12 日 芬兰与苏联签订莫斯科条约,丧失南卡瑞里亚与维堡 ( 其人口约占芬兰 12%) ,并让苏联租借汉口 (Hango, 芬兰文 Hanko) 半岛为海军基地.
  冬季战争后,芬兰转向德国求保护. 1941 年6 月22 日 , 德军侵入俄罗斯,芬兰保持中立.然而德军也进驻拉普兰 (Lapland) ,招致俄军轰炸芬兰.芬兰军队在曼勒海领导下,侵入俄国,光复失土,占领东卡瑞里亚,史称「延续战争」 (War of Continuation, 1941--44) . 1944 年 9 月 19 日 ,芬兰与俄国缔和.德军也从芬兰北部撤出.
  大战造成芬兰十万人丧生,五万人残废.芬兰再度丧失南卡瑞里亚与东界一些土地 ( 包括一道通往北极洋的走廊 ) ,并把波卡拉 (Porkkala) 租给苏联当军事基地,距离赫尔辛基只有 32 公里.芬兰赔偿苏联 4 亿 4500 万美元.
  五 . 战后 (1945--)
  战后芬兰三个左派政党组成人民阵线形态的 (popular-front style) 的政府, 包括社会民主党、农民党 (Agrarians, 1965 年以后称为中央党 Center Party) 、共产党. 1944 年曼勒海当选总统, 1946 年辞职,帕希基维 (Juho Kusti Paasikivi) 继任总统.
  巴希基维拟定中立政策,与苏联及斯堪地那维亚国家建立亲密关系. 1948 年与苏联签订条约,芬兰不得让德国或其盟邦假道攻击苏联 ; 1955 年苏联归还设在波卡拉 (Porkkala) 的军事基地,换取延长此约二十年 (1991 年才废除 ) .
  1955 年12 月14 日 ,芬兰获得苏联与美国同意,加入联合国,同时芬兰也加入北欧理事会(Nordic Council) . 1961 年苏联担忧德国攻击,提议与芬兰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Treaty of Friendship, Coopera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 ,支持凯孔年总统 (Urho K. Kekkonen) ,使他于次年当选连任. 1975 年「欧洲安全合作会议」 (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在芬兰召开,签订赫尔辛基协议 (Helsinki Accords) . 1995 年元旦,芬兰加入欧洲联盟 (European Union) .先是 1994 年 5 月 4 日 ,欧洲议会通过芬兰、奥地利、瑞典、挪威入会案 ; 同年 10 月 16 日芬兰举行公民投票,以 57.5% 票数支持入会.
  芬兰历史及苏芬战争
  12世纪前芬兰处于原始公社阶段.当时住在芬兰的部落,主要从事原始的农业、渔业和特措业.从12世纪后半期开始至如世纪初,芬兰一直处在异族统治之下.从1155年开始芬兰隶属瑞典.在1808-1909年俄瑞战争中,瑞典战败,芬兰成为俄国的一个大公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芬兰人民的独立带来了希望.1917年12月6日芬兰议会通过决议,正式宣告芬兰为独立共和国.芬兰脱离俄国.成为独立的国家.
  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后,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苏芬和约》.1941-1944年,芬兰参与了纳粹德国发动的侵苏战争.1947年,芬兰与前苏联等国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巴黎和约.
  芬兰战后经济经历调整恢复.迅速发展和不稳定增长的三个时期之后,近年来,进人较稳定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国民收入达到世界高收入水平.自1993年以来,芬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5%.19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达到2.01万美元.2001年,芬兰无论在世界“增长竞争力指数排名”(指未来5年经济持续增长),还是“现时竞争力指数排名”,均居第1名,美国均在其后,列第2名.芬兰经济支柱是森林、金属和高科技产业.
  1939年,德国灭亡波兰后,苏联为了进一步改善波罗的海侧翼和西北边境的战略态势,保障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相继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得以在三国的要地驻军.1939年10月,苏联以保障其西北边境特别是列宁格勒的安全为由,要求芬兰政府将靠近列宁格勒的边界向北推移20—30公里,将汉科港租给苏联30年作海军基地.苏联则允诺以雷波拉地区2倍多的土地作为交换划给芬兰.芬兰政府从其自身安全和中立地位考虑,表示难以答应苏方要求,拒绝了苏联的建议.11月9日,双方谈判破裂.此间双方边境冲突不断.
  1939年11月30日晨,苏联对芬兰宣战,开始进攻芬兰,苏芬战争爆发.时苏联人口1亿3千万,芬兰400万.苏军投入的兵力约50万人,坦克1500辆、飞机约800架.芬兰总兵力约40万人,坦克约60辆、飞机100余架.
  战争分两个阶段.在11月30日至1940年2月10日的第一阶段作战中,苏军全线进攻,但遭到芬军顽强抗击.苏军进入芬兰后被极端严寒的天气困住,庞大的军事力量无从施展,反倒遭到芬兰军队机动灵活的打击,损失惨重.其间苏军第7集团军在卡累利阿地峡迅速进抵曼纳海姆防线,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芬军防御,未果;继而改从左翼向苏马发起重点进攻,但也受挫.第8集团军虽在拉多加湖北岸推进10至20公里,但损失惨重.在边界中段,第9集团军左、右翼在进军途中遭芬军伏击和分割、反击后转入防御;中路被歼.在摩尔曼斯克方向,苏军在海军协同下迅速攻占佩特萨莫和雷巴奇半岛,随后分兵南下,次年1月28日在瑙齐受阻.
  在1940年2月11日至3月13日的第二阶段作战中,苏军及时总结失利教训,适时增调兵力,调整部署,于2月11日集中优势兵力对曼纳海姆防线发起猛烈突击,并从维堡背后实施迂回包围.至18日,芬军主力撤至第二防御地带.苏军第7集团军28日经变更部署后重新发起进攻,当日粉碎芬军抵抗,3月2日进抵芬军后方防御地带,3月12日,芬军曼纳海姆防线被全线突破,苏军第13集团军强渡武奥克萨河,向凯基萨尔米开展进攻.芬军精疲力竭,弹药耗尽.
  芬兰政府企图向英法求援,但在德国不愿英法介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德国的压力下,芬兰政府被迫向苏求和.1940年3月14日,苏联停止军事行动,战争结束.此战,苏军伤亡约20万人,芬军损失6.8万余人.
  1940年3月13日在芬兰被迫在莫斯科与苏联签订《苏芬和约》.芬兰政府接受苏联的条件,割让了1/10的领土.依约,原属芬兰的整个卡累利阿地峡、芬兰湾中的若干岛屿以及北方的萨拉、库萨摩和雷巴契半岛的一部分划归苏联,汉科港以30年为期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
  二战期间,1941年的苏联北部战线已经稳定下来,芬兰和德国军队联合攻入卡累利阿地峡,芬兰军队只是为了收复1940年苏芬战争中被苏联占领的领土,因此一旦到达以前的边界,芬兰军队便停下来防守.任凭德国如何劝说,直到战争结束芬兰也没有入侵苏联领土一步,而只是和苏联卡累利阿方面军沿着双方边界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