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为什么被称为圣雄呢 他搞的非暴力不合作岂不是懦夫行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1:43:50

甘地为什么被称为圣雄呢 他搞的非暴力不合作岂不是懦夫行为?
甘地为什么被称为圣雄呢 他搞的非暴力不合作岂不是懦夫行为?

甘地为什么被称为圣雄呢 他搞的非暴力不合作岂不是懦夫行为?
甘地的非暴力理论要求人在遭遇暴力时,把热情升温转化到几近狂热献身的状态,却不转化为暴力.这连甘地本人都很难做到.他曾写道:“没有自我纯洁,要遵行非暴力的法则也必然是一种梦想……然而自我纯洁的路程是艰难崎岖的.一个人要达到完全的纯洁,就必须绝对摆脱思想、辩论和行动中的感情;超越于爱、憎、迎、拒的逆流之上.我知道我自己还没有达到这三方面的纯洁,虽然我在这方面一直进行着不倦的努力.”所以,非暴力的潜在问题其实很明显:这就像做一个很难控制的易爆化学实验一样,怎么可能使得情绪被煽动、相互感染的庞大非理性群体都能“纯洁”到位,在强烈的刺激下保持分寸,而不是突然被激怒——“老子不干了”,转为暴力?它当然与人的整体素质有关,与社会环境有关,与对方的反应有关.
甘地说:“经验教导了我,文明是非暴力反抗中最困难的部分,这里所说的文明并不是指在这种场合讲话要斯斯文文,而是指对于敌人也有一种内在的善意的胸怀.这应该在非暴力反抗者的每一个行动中表现出来.”可当时的印度,恰是一个缺乏理性传统的国家,大众教育水平极低,就是今天,还有一半印度人不会读或者不会写.
  “非暴力”如此深入人心,是大家基于字面理解,以为它绝对“没有”暴力.其实事情不可能那么简单.作为政治手段的非暴力、不服从运动,假如不顾外部客观条件、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推行,出现暴力、悲剧结果是很正常的事情.虽然甘地一再指出:“我坚决认为,带领人民进行非暴力反抗运动的领导人,应当能够把人民保持在所希望于他们的非暴力界限以内.”这也是典型的“甘地”特点,言论语录大多是无懈可击的“真理”,可与当时的现实很可能是脱节的.在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中,一样引发暴力连连.
  更何况,甘地的非暴力并不是“对方主动施暴,此方不暴力反抗”的所谓“消极非暴力”,而是要积极挑起对方的暴力.他认为:“正像一个人在暴力的训练中要学习杀戮的艺术一样,一个人在非暴力的训练中也必须学习死亡的艺术”.
  一个典型案例是著名的盐税抗争.1930年5月21日,甘地的追随者发动2500名志愿者以非暴力的方式(但是违法强行)进入盐库取盐.面对数量十倍于自己、却一排排十分冷静的民众,几百个警察竹棍腿脚齐下.精心训练挑选的“敢死队”一排排上去,头破血流不还手,直到倒地不起.他们实践甘地的非暴力精神“勇敢赴死”.血腥结果是事先料到的,后面的医疗队早就准备好包扎绷带,等候在那里,也事先通知了外国记者.这“苦难深重”是给政府看,也是给世界看,转而又是对英国政府的压力.这一非暴力行动的结果是警卫打伤320人,死亡两人.(半年多前,我在印度大街上看到的警察依然是传统装备,一人一根粗竹棍.我亲眼看见一个牛车上的印度人,不知犯了哪一条,交警上去就是一棍,街上车水牛龙,没有人抗议.我目瞪口呆,路人熟视无睹……)
  更多的情况是在非暴力运动中情绪激化或矛盾激化,造成双方失控,之后形成恶性循环.例如,1921年的非暴力运动中,游行民众与警察发生冲突,混乱中警察开枪,大多史书称并未有民众死亡,但激怒的民众把20名警察和一名更夫锁入警察局,放火全部烧死.最后甘地被迫中止这次“非暴力”运动.
他搞的非暴力不合作不是懦夫行为
http://history.inewsweek.cn/story_detail.php?id=2103&pag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