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文言文的翻译和原文还有题目,120字左右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6:01:25

谁有文言文的翻译和原文还有题目,120字左右吧.
谁有文言文的翻译和原文还有题目,120字左右吧.

谁有文言文的翻译和原文还有题目,120字左右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 ,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 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聊斋志异·棋鬼》)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 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 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 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系:捆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来源:学科网]
A.公礼之,乃坐 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B.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C.酌之以酒,亦不饮 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D.自晨至于日昃 于今七年矣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3分)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 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来源:学科网ZXXK]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来源:Zxxk.Com]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 也见弈又 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 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①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3分)

②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3分)

参考答案:
5.A【文言实词】【会,适逢】
6.A【文言虚词】【A前者代词,他;后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均为人称代词,他.C均为介词,用,拿.D均为介词,到】
7.D【信息筛选】【③害死父亲,④缩减寿数,⑥永不超生)】
8.B【分析概括】【书生跪在梁公面前是乞求梁公叫勾魂使马夫不要用绳索捆他的脖子,而非因为输棋“跪地求饶”】
9.(1) 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4分,每错断、少断、多断2处扣1分】[来源:学&科&网]
(2)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文言多义词的理解能力.
①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得分点: “不德”、“促”各1分,大意1分】
②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得分点:“意”、“愆”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罢任后在乡间闲居,每日带着围棋和美酒,在郊野游玩.适逢九月九日登高,与朋友对奕.忽然有个人走了过来,在棋局边徘徊,观看两人下棋,不忍离去.只见他样子贫寒俭朴,穿着一身缝满补丁的旧衣裳.然而气度温文尔雅,有文士之风.梁公对他表示敬意,他才坐下,也很谦逊.梁公指着棋盘对他说:“先生一定精于此道,何不跟客人对一局呢?”他推辞了半天,才开始对局.一局下完他输了,神情懊丧,象是仍然不愿停手.又下了一局,又输了,越发羞惭懊恼.请他喝酒,他也不喝,只是拉住客人下棋.从清晨直到太阳偏西,连小便也没有时间.
正在因为一着棋谁该先下谁该后下争竞不休的时候,忽然这位书生离开座位,惊恐地站了起来,神色十分凄惨沮丧.不一会儿,在梁公座前跪了下来,头叩出血乞求救他.梁公非常惊讶,将他扶起来说:“不过是游戏嘛,何至于如此?”书生说:“请你嘱 咐马夫,不要捆我的脖子.”梁公又很诧异,问:“是哪个马夫?”书生答:“马成.”原来,梁公有个马夫叫马成,常去阴司充任鬼吏,经常是每隔十来天去一次,携带冥府文书作勾魂使.梁公因为书生说得很奇怪,就叫人去探看马成,而马成已僵卧在床两天了.梁公于是申斥马成不得无礼,一眨眼之间,书生立即不见了.梁公叹息了很久,才明白他是鬼.
过了一天,马成苏醒之后,梁公把他喊来盘问.马成说;“这个书生是洞庭湖和襄江一带人士,爱棋成癖,家产荡尽.他父亲很担心,把他关在书房里.他却跳墙出来,偷偷地跑到空地方,找人下棋.父亲知道后臭骂了他一顿,他仍旧不知悔改.父亲抑郁苦闷含恨而死.阎王因为书生 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到今天已经七年了.适逢东岳泰山凤楼建成,东岳大帝发下文书到各地府,征集文人写一篇碑记.阎王把他从狱中放出来,让他应召作文,以便赎罪.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东岳大帝派当值的功曹向阎王问罪,阎王大怒,派我去搜捕他.前次听从您的命令,所以没敢用绳子捆绑.”梁公问:“他现在怎么样?”马成说:“还是交给了狱吏,永远没有转生的机会了.”梁公感叹说:“不良嗜好误人,竟到了这种地步!”
异史氏说:“看见下棋就忘记自己已经死了;等他死了以后,看见下棋又忘记了自己还有机会转生阳世.这不是说他所嗜好的比生命还重要吗?然而嗜好到这种程度,还没有学得一手高棋,只能让九泉之下多个不愿再转生阳世的棋鬼罢了.实在是可悲得很啊!”
大力将军
蒲松龄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啖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捺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 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别查. (有删改)
注释 ①糗糒,干粮.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遂携归,饵之 饵:给……吃.
B.逆诸大门之外 逆:背对着.
C.众妪捉袖整衿讫 讫:完毕.
D.稽婢仆姓名已 稽:查考.
6.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现吴将军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
①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②十年之别,颇复忆念 ③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 ④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 ⑥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査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B.査伊璜见吴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励他投身军队;又见他贫苦无助,就把他带回家,厚赠之后让他上路.
C. 査伊璜听说吴将军与自己有旧,但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是谁;即便如此,他仍然带着仆人骑着马,上门投递名片.
D.吴六一十多年来一直不忘査伊璜赐金之恩;见面之后不仅礼节备至,而且把自己的家产和奴婢分了一半给他.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

(2)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

(3)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


参考答案:
5.B 逆:迎接.
6.B.(①是査伊璜的行为,③描述一个客观事实)
7.A.“抓耳挠腮”不对,是抠住古钟的双耳往上抬.
8.⑴(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4分,“乃”,“鞠”,“始”,各一分;全句通顺1分)
⑵是叔父一辈的人,跟将军您怎么会有旧交情?(3分,“诸父”1分,“行”1分,“素”1分)
⑶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3分,“不才”1分,“得”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来源:学§科§网]
査伊璜,浙江人,清明时节在野外的寺庙里喝酒,看到大殿前面有一座古钟,比两个石瓮还大 ;上面留有泥土的痕迹和手印,都是新近才有的.査伊璜感到疑惑,俯身往钟里看,有一个竹筐,不知存储着什么.让好几个人抠住钟的双耳,用力往上掀,一点都不能抬动,就更加吃惊了.于是就坐着喝酒来等(在钟下放东西的)那个人.过了没多久,有个乞丐进来,带着(乞讨)获得的干粮,把它们堆积在古钟底下.(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把钟合上以后才离开,过了一会又来,手伸进去拿东西 吃,满座的人都很吃惊.査伊璜问:“那个男儿,你为什么要做乞丐呢?”回答说:“吃得多,没有人雇佣我 做事.”査伊璜因为他健壮,鼓励他去参军,乞丐发愁,觉得没有凭借这样做.査伊璜带着他回家,给他吃,算起来食量是常人的五六倍.为他换了新的衣鞋,又给他五十两银子作为路费.过了十多 年,査伊璜的侄子在闽地做官,有个将军叫吴六一,忽然来拜见.说话之间,问道:“伊璜是您的什么人?”回答说:“是叔父一辈的人,跟将军您怎么会有旧交情?”吴说:“他是我老师.作别十余年,很是想念.麻烦您转告先生,请他光临.”适逢査伊璜来到,于是就告诉他,伊璜全不记得这个人.立刻命令仆人备马,在吴将军门前投递名片.将军快步跑出,在大门外迎接伊璜.伊璜看他,觉得一 点也不认识.私下里怀疑将军弄错了,但是将 军弯着腰,越发恭敬.过了一会来到大堂,那些卷帘、搬座的人,都是年少姬妾.坐定,正想问清楚,将军动了动脸色,一个姬妾捧着官服到来,将军就起身换衣,査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众位姬妾为将军整理衣袖完毕,将军先让几个人把伊璜按在座位上,不让他动,然后行朝廷上的礼节,如同拜见君王.査大吃一惊,不理解为什么这样.朝拜完毕后,将军就穿着便服在他身旁陪坐.笑着说:“先生记不起那个举钟的乞丐了吗?”査这才明白.过了一会,高举盛宴,家里的歌妓在底下奏乐.伊璜见将军每天不做别的,只是清点姬妾奴婢的人数和骡马器用的数量,督促下人登记,告诫他们不要漏了什么.一天,拿着登记的文书对査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奴婢器物,我都不敢自己占着,请允许我分一半给您.”査大惊不接受,将军不顺从.按照文书点数,古玩和家具,几乎放满了厅堂内外.査坚持阻止,将军不理.考查奴婢仆人姓名完毕之后,就让男的备办行装,女的收拾器物,并嘱咐他们恭敬地服侍先生,底下都惶恐地答应.又亲自看着奴婢登上马车,马夫整治好骡马,这才回去,与査作别.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大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硅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日:“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平?”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日:“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 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口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巨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王珪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正:正确
B、伎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 矜:怜悯
D、济繁治剧,众务必举 举:办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臣同德,则海内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 于是大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
D、陛下衿其性命,引置枢密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珪为人正直.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B、王珪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吸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C、王珪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珪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D、王珪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参考答案:
1 A 纠正
2 B(以:连词,表原因,“因为”.A、则:连词,表假设关系,“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却”.C、乃:副词,表前后的逆接相背,“竟”/副词,表前后的顺接或紧接,“就”.D、其: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3 B(①是王珪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⑤是说太宗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是王珪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是交代王珪辅政的事实.故①⑤⑥都不是表现“雅正”的.)
4 B郭公并非“善恶不分”而是明知故犯.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吧.”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王珪推诚尽忠,进荐善言,并常常存心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妄,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吓?'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扦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全部展开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作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渔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因病而终。后来就再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收起

0

《最后一课》
郑振铎

口头上慷慨激昂的人,未见得便是杀身成仁的志士。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的倒下去,默默无言。
好几个汉奸,都曾经做过抗日会的主席,首先变节的一个国文教师,却是好使酒骂座、惯出什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类题目的东西;说是要在枪林弹雨里上课,绝对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一个校长,却是第一个屈膝于敌伪的教育界之蟊贼。
然而...

全部展开

《最后一课》
郑振铎

口头上慷慨激昂的人,未见得便是杀身成仁的志士。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的倒下去,默默无言。
好几个汉奸,都曾经做过抗日会的主席,首先变节的一个国文教师,却是好使酒骂座、惯出什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类题目的东西;说是要在枪林弹雨里上课,绝对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一个校长,却是第一个屈膝于敌伪的教育界之蟊贼。
然而默默无言的人们,却坚定的作着最后的打算,抛下了一切,千山万水的,千辛万苦的开始长征,绝不作什么为国家保存财产、文献一类的借口的话。
上海国军撤退后,头一批出来做汉奸的都是些无赖之徒,或愍不畏死的东西。其后,却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维持地方的人物出来了。再其后,却有以"救民"为幌子,而喊着同文同种的合作者出来。到了珍珠港的袭击以后,自有一批最傻的傻子们相信着日本政策的改变,在作着"东亚人的东亚"的白日梦,吃尽了"独苦",反以为"同甘",被人家拖着"共死",却糊涂到要挣扎着"同生"。其实,这。类的东西也不太多。自命为聪明的入物,是一贯的料用时机,作着升官发财的计划。其或早或迟的蜕变,乃是作恶的勇气够不够。或替自己打算得周到不周到的问题。
默默无言的坚定的人们,所想到的只是如何抗敌救国的问题,压根儿不曾梦想到"环境"'的如何变更,或敌人对华政策的如何变动、改革。
所以他们也有一贯的计划,在最艰苦的情形之下奋斗着,绝对的不作"苟全"之梦;该牺牲的时机一到,便毫不踌躇的踏上应走的大道,义无反顾。
十二月八号是一块试金石。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从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的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的死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的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己经到丁。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的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住,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的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的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伪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的讲下去。一分一秒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的讲下去。学生们照常的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满待发"。
然而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的不停的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室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恋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的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的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的嗒嗒的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的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
儿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向东向西,徐徐的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十时三个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李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的阖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的立了起来,默默的不说一句话;有几个女生似在低低的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傍徨,没有顾虑。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那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议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末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的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那些喧哗的慷慨激昂的东西们,却在忙碌的打算着怎样维持他们的学校,借口于学生们的学业,校产的保全与教职员们的生活问题。
(选自郑振铎《蛰居散记》,上海出版公司1951年出版。)

告别的时刻
文:周小静
许勇三教授简介:1915年生于天津,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音乐系,1938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音乐研究院深造,获音乐硕士学位。1940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在研究、教育方面卓有成就,许多国内音乐教育界知名人士是出自他的门下。1981年他主持的全国性巴托克音乐研讨会引起了极大反响,对于中国人人士20世纪欧洲音乐是具有引领性作用。1986年他又创办了中国的美国音乐研究会。
今天的这篇小文是为纪念我的老师、天津音乐学院教授许勇三先生的。许先生的精神在这个纷扰的社会里面,就像一股清泉,我希望它能洗涤我们的心灵。

冬日午后的阳光显得很软弱。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四平西道转向鞍山西道,再转向卫津路。离直播节目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我决定去广播电台音乐台的休息室打发这段时光。
我的心里有一条旋律在歌唱,这是萨拉.布莱曼和盲歌手波切利唱的《告别的时刻》,而泪水却止不住地要流出来。
刚刚在总医院背后那间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太平间里和我的老师许勇三先生告别。他的面容安详得和睡着了没有任何区别。因为大家(只有许先生家里的人和几位他的老朋友)都要去北仓,而我因有电台直播节目不能去,所以在抬遗体上车之前,让我先做了告别。一位老者犹如抚摸婴儿一样亲切地抚摸许先生的头和脸,对他轻声说:"我们到天家会面吧。"另一位年长的妇女见我流泪,安慰地说"他是睡了,只是睡了。"
据说《告别的时刻》首次演唱是在一场拳击比赛之后。其中有一位世界级拳击运动员特邀盲歌手波切利和萨拉.布莱曼为他的告别比赛演唱这首歌。拳击手预计那天他会赢,会来个漂亮的告别,谁知那天他输了,输得很惨。但比赛结束后歌声仍然响起在体育场里,歌声中,这位拳击手站在台上,向所有热爱他支持他的人挥手告别。人们流着泪,微笑着,为心中的英雄鼓掌。
两个星期以前有位朋友点播了这首歌,因为太熟了,把这个点播忘了,昨天下午她提醒我才记起。昨天夜里在电脑上敲敲打打的时候,得知了许先生辞世的消息。我慌慌地叫醒了已经睡着的丈夫,他说,这一天我都觉得忐忑不安,可不知是为什么,也许就是……
为了避免和人说话,也为了让自己镇静下来,我在进电台之前从一个小报亭买了本《读者》。坐下来后,胡乱地翻看着。一篇标题为《奶奶》的小文章终于让我走进了文字的世界。文中讲到一位高龄90岁的老人在操劳了一生之后,就要离开她亲爱孩子们了,面对孩子们悲痛的表情,老人告诉他们:死亡并不可怕,不过是像演出结束了离开座位往大门外走去一样,没必要留恋、回头。而下面一段话把我的心深深打动了,我把它读了两遍:
"我在这儿,很荣耀。看见你们围在我床边,满心欢喜。下一周该让孩子们给园子松土和打扫厕所,也该买衣服了。既然你们为了方便起见称之为祖奶奶的那一部分我不会在这儿督促你们了,我的另外的部分,你们称作贝特大叔、利奥、汤姆、道格拉斯等等的部分,就要接过我的这项工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
老奶奶另外的部分,她的勤劳,她的慈爱,她的一切美德,都会在她的其他部分--孩子们和孩子的孩子们身上仍然保持。所以她满心欢喜。
15点整,直播节目开始了。像以往一样,我对着熟悉的话筒和熟悉的听众开始说话:"各位朋友,你们好!我是周小静,欢迎您收听星期天的《乐林漫步》周日直播版。……"
播放的第一首乐曲是圣桑的小提琴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第二首就是《告别的时刻》。我很想这样说:"下面是一位女士点播的萨拉.布莱曼和盲歌手波切利唱的《告别的时刻》。我刚刚和一位我最尊敬的人、我的老师告别,这首歌也是我为老师送上的告别之歌。"但我没敢,我怕自己会哽咽。音乐响起来了,曾经那么悠扬的歌声此时竟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我还是不清楚那歌词是什么内容,但我觉得它分明就是我要说的。
我又想在歌声结束的时候这样说:"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次告别,告别某一个工作过的地方,告别自己曾奋力拚搏过的地方,告别身边的人,最后,是告别生命和整个世界。我们能够在这样的时刻坦然地离去吗?我们能够对自己说:'我尽力了,我做了我该做的事情,我满心欢喜'吗?"我还是没敢说,还是怕哽咽的声音会从话筒传出去,使听众愕然。在歌声中,我看了看墙上的表,估摸着,我的老师许勇三先生现在已经轻轻地升上天空了。
振作起精神,我用像平常一样愉快的声音说道:"接下来,让我们来听'古典音乐ABC'栏目中的内容,今天我们要谈的是……"
没有任何一位听众会知道我心中所经历的一切。
终于,我坐在了回家的公共汽车上。往常觉得太远的路,今天全无感觉。在许先生门下学习、工作的种种情景浮现在眼前。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都在回想。书房的门紧关着,但丈夫听的莫扎特《安魂曲》还是从那边传过来。我刚一进门他就告诉我,许先生的儿媳把我们送的那束最朴素的白菊放在了先生的胸前,说让它随先生一道去。这让我觉着很感激,很安慰。
许先生的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他只是音乐界的一位学者,一位作曲家,一位教师。但自从20多年前我听了他的课,就决定了我要做的事业。我是作为他的助手在毕业后留校的,跟着他的研究生班上了几年课,在自己也作了老师后仍在他门下学习了好几年。我在他倡导的巴托克研究中开始学习分析作品、撰写论文,又在他的鼓励下开始翻译、写作,但更多的是从他那里感受到了一个学者、一个老师应有的精神。无论什么时候,哪怕是去给他拜年,他谈的都是最近的研究心得,他会兴奋地说他最近在听什么音乐作品,在读什么好书,里面有什么值得注意的观点。而每当我说起自己的一些心得时,他都会马上说:要记下来,这些闪光的思想应该珍视,不记下来过后就会忘了。在他眼里我从来不是幼稚浅薄的,这种激励引领着我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在他面前我也从来不敢怠惰,他的勤奋无言但有力地在督促我,而且总会引发我无尽的好奇心,让我知道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我还不懂。我和丈夫每一次拜访他之后都会感慨万千。直到近两年,他还在看书写作,只是有点遗憾:"不能坚持很长的时间,所以要抓紧每天上午精神最好的两个小时。"要知道,他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
十多年前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那几年里我和四、五位青年教师一起,每周去他家上一次课,许先生总是早早地把家里各屋的椅子都搬到他的房间里,围成一圈摆好,门打开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是他亲切温暖的笑容。然后,我们打开厚厚的书,开始讨论。一个上午就在愉快的时光中度过,他那间不大的屋子里总是暖暖的。
这次得知他生病住院,是在他85岁生日的前一天。我们在清晨匆匆来到医院,见到的是消瘦的但眼睛依然明亮、笑容仍然亲切如常的先生。我觉得他会好的,这就是他给我的最后印象。临走的时候我和他握了手,这是二十多年来第一次(竟也是最后一次!)和老师握手,那手很暖,很轻。今天我才知道,这是他住院后最有精神的一天,从早上6点钟起床后就一直没躺下,好像在等什么人。他的女儿说,看见我们他真的非常高兴。谁知只几天之后病情就急转直下,他在痛苦中交待女儿不要麻烦我们,假如……也不要告诉我们,因为我们很忙。但他女儿知道,他在心里把我们看得很重,所以在昨天晚上刚刚送走老人,就打电话过来了。
按照老人的愿望,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只是在亲朋好友送行的鲜花和歌声中他静静地走了。
告别的时刻,我想说,敬爱的许先生,我会努力使您的一部分--敬业和爱心--在我的身上继续保持,并努力传给我的学生们。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