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0字左右要故事,200-3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2:32:17

200-300字左右要故事,200-300字左右
200-300字左右
要故事,200-300字左右

200-300字左右要故事,200-300字左右
对虹的认识
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从公元6世纪开始,我国古代对虹就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唐初的孔颖达(574-648)曾概括了虹的成因,他认为“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明确指出产生虹的3个条件,即云、日、“日照雨滴”.沉括对此也作过细致的研究,并作实地考察.在《梦溪笔谈选注》中写道:“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觳,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指出虹和太阳的位置正好是相对的,傍晚的虹见于东方,而对着太阳是看不见虹的.地虹有了认识之后,便可以人工造虹.8世纪中叶,唐代曾有过这样的试验:“背日喷呼水成虹霓之状”,表示背向太阳喷出小水珠,便能看到类似虹霓的情景.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记述
18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电学达到了它的最高成就:库仑定律。但是,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依然未被正确地认识,吉尔伯特在当时实验的基础上认为电与磁没有什么共同性,这一看法延续了很长时间。库仑也探讨过电与磁的相关性,但在实验上一无所获,结果也相信电与磁没有什么关系。19世纪电磁学的大发展,正是从认识到电磁的内在统一性开始的。
18世纪后期在德国兴起的自然哲学思潮,...

全部展开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记述
18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电学达到了它的最高成就:库仑定律。但是,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依然未被正确地认识,吉尔伯特在当时实验的基础上认为电与磁没有什么共同性,这一看法延续了很长时间。库仑也探讨过电与磁的相关性,但在实验上一无所获,结果也相信电与磁没有什么关系。19世纪电磁学的大发展,正是从认识到电磁的内在统一性开始的。
18世纪后期在德国兴起的自然哲学思潮,弘扬自然界中联系、发展的观点,批评牛顿科学中机械论的成分,在当时的科学家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7—1851年)青年时代就是康德哲学的崇拜者,1799年的博士论文讨论的就是康德哲学。后来,他周游欧洲,成了德国自然哲学学派的追随者。1806年回国后,奥斯特被母校哥本哈根大学聘为教授。
基于其哲学倾向,奥斯特一直坚信电磁之间一定有某种关系,电一定可以转化为磁。在1812年出版的《关于化学力和电力的统一的研究》一书中,奥斯特推测,既然电流通过较细的导线会产生热,那么通过更细的导线就可能发光,导线直径再小下去,就可能产生磁效应。沿着这个思路,奥斯特做了许多实验,但均没有成功。
1819年冬天,他受命主持一个电磁讲座,有机会继续研究电流的磁效应问题。此时,他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即电流的磁效应可能不在电流流动的方向上。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他于次年春设计了几个实验,但还是没有成功。1820年4月,在一次讲座快结束时,他灵机一动又重复了这个实验,果然发现电流接通时附近的小磁针动了一下。奥斯特惊喜万分,又反复实验,终于在当年7月21日发表了“关于磁针上电流碰撞的实验”的论文。论文指出,电流所产生的磁力既不与电流方向相同也不与之相反,而是与电流方向相垂直。此外,电流对周围磁针的影响可以透过各种非磁性物质。

收起

如:牛顿的苹果砸在头上,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清朝全息相片之谜
清朝时候,有个姓汪的官员外出,乘马车走在一处河堤上.天空忽然阴云密布,随即雷鸣电闪,大雨倾盆.汪某急忙让车子停在一棵大柳树下躲避.
雨过天晴,汪某下车方便,回头时猛地看见车窗内有几个人影,心中不禁一惊.揭开车帘看,车厢里空无一人,仔细审视,原来人影是在车窗玻璃上.回家后,人影依然不散,家人都以为神异,就把这块玻璃取下供奉起来.
20几年后,汪家的儿童...

全部展开

清朝全息相片之谜
清朝时候,有个姓汪的官员外出,乘马车走在一处河堤上.天空忽然阴云密布,随即雷鸣电闪,大雨倾盆.汪某急忙让车子停在一棵大柳树下躲避.
雨过天晴,汪某下车方便,回头时猛地看见车窗内有几个人影,心中不禁一惊.揭开车帘看,车厢里空无一人,仔细审视,原来人影是在车窗玻璃上.回家后,人影依然不散,家人都以为神异,就把这块玻璃取下供奉起来.
20几年后,汪家的儿童用弓箭游戏,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奇怪的是,每一块碎片上的影像仍然是完整的.
汪某的外甥,翰林院侍读张亮基得到一块碎片,拿去给他的好友姚元之看.姚元之把自己看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并收入他所写的《竹叶亭杂记》书中.
书中记载:放平了看,这是一块残缺的玻璃片,但斜向阳光看去,就有一个“仙人”坐在里面,仪容端庄,面色微红,双目炯炯,胸前飘着长长的白须,头戴红色道冠,穿紫色衣服,右手执一柄羽毛扇,身旁还侍立着一个童子.
姚元之在清代嘉庆、道光两朝,做官近40年,经历丰富,博学能文,著述严谨.囿于当时认识水平,姚元之把这一奇异现象解释为在雷雨时刻,一位避劫的仙灵精气聚合不散,附着在玻璃上而成.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