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矛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0:49:03

英德矛盾
英德矛盾

英德矛盾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作为世界上头号的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各个地区都和其它列强发生冲突.其中,英俄在亚洲,英法在非洲,争夺尤其激烈.由于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野心勃勃的德国又成了它的主要竞争者,英德矛盾终于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德矛盾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从普法战争至九十年代以前,德国打败了法国,建立德意志帝国之后,开始成为国际贸易中一个新的竞争者;1883至1885年间,德国夺得第一批殖民地之后,又开始成为国际殖民地舞台的一个新的竞争者.英国清楚地认识到德国已作为一个新兴强国在欧洲兴起,并且怀有问鼎欧洲的野心.但是英国对于德国的挑战并不感到特别担心.因为当时这种竞争尚未严重威胁英国.在英国某些政治家看来,德国的勃兴还有助于抑制法俄两国的霸权,使英国在亚洲对俄国和在非洲对法国的斗争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此,这时英德之间一般没有发生严重冲突,甚至有时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斗争中互相支持.
第二,九十年代以后,德国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德国无论在贸易问题上,还是在殖民地问题上,都开始成为英国强有力的竞争者.
英德矛盾在经济上的表现主要是贸易竞争.德国依靠采用新的技术和压低工人的工资,生产出价廉物美的商品,冲破其它国家的关税壁垒进行倾销.1880年至1890年间,德国输出额由三十亿零九千万马克增至三十四亿马克,即大约增加10%;而在以后的十年内,出口额增至四十六亿一千一百万马克,即增加了百分之36%.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工业产品中,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是向国外市场销售的.德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也迅速增加,1870年只占9.7%,到1913年,则上升为12.6%,仅次于英国,居第二位.德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日益排挤英国商品.1913年,德国对欧洲各国的贸易占德国出口的75%,进口的54%.英国对于德国强大的竞争能力,不仅感到惊讶,而且简直是惊惶失措了.
在殖民地方面,德国也成为英国最危险的竞争者.德国因为发展较迟,八十年代才开始夺取殖民地,至1914年,总共夺取了二百九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不及英国的十一分之一.对此,德国帝国主义是不甘心的,十九世纪末就公开叫嚷:“德国人已经看够了别人在分食那个甜包子.”德国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可是,世界已经瓜分完毕了,德国到那里去夺取“地盘”呢?当然,只能是从别的帝国主义国家手里去抢,其矛头又首先对准英国.于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虽然这时英俄和英法的矛盾仍很尖锐,可是英国同德国的斗争也同时开展了.
德国同英国争霸的一个重要行动是决定修筑“三B铁路”,这条铁路线从德国首都柏林开始,通过奥匈帝国及其控制下的巴尔干地区抵达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然后渡过海峡,取道安卡拉直达巴格达.1888年,由奥匈帝国至伊斯坦布尔的铁路干线竣工.同年,德国从土耳其取得修建至安卡拉的铁路租让权.1892年安卡拉铁路竣工.接着,德国又与土耳其谈妥修建至巴格达的铁路租让权.这个以“三B”计划驰名于世的铁路干线建成之后,德国的侵略势力将伸向亚洲,直达波斯湾畔,威胁着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圈.英国极力破坏巴格达铁路计划的实现,加深了两国的矛盾.
在非洲殖民地政策上,德国也和英国发生冲突.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当中,德国想沿赤道两旁向外扩张,从西南非和东非斜断非洲,建立一个殖民帝国;英国则想从埃及南下,以及由好望角北上,纵贯非洲,建立一个殖民帝国.并且计划修建由开普敦至开罗,再连通至加尔各答的铁路,把英属的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连成一片.这就是英国的所谓“三C计划”①但是,德国抢先于1890年占领坦噶尼喀,挡住了英国的去路;当英国企图经过比属刚果修筑铁路时,德国又压迫比利时拒绝让英国铁路过境,破坏了英国修建纵贯非洲铁路线的计划.德国还极力破坏英国在非洲南部的扩张,最明显的表现是支持布尔人抵抗英国.1896年,布尔人粉碎了英国南非公司经理詹森所组织的偷袭,德皇威廉二世特地发出示威性的贺电,并给布尔人以军事物资的援助.以后英国提出了瓜分葡萄牙殖民地的诱饵,于1898年9月26日与德国签订条约,德国才没有卷入英布战争.
第三,德国加紧扩充海军,准备与英国争夺海洋霸权,1898年,德国帝国议会通过海军法案.威廉二世野心勃勃地说:“德国的未来在海上”,“三叉戟(海洋霸权的标志)一定要掌握在我们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