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湖心亭看雪》的问题!1.含蓄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2.文中开始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而且文章末尾又提到了舟子,3.文末舟子的话的作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23:03:46

有关《湖心亭看雪》的问题!1.含蓄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2.文中开始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而且文章末尾又提到了舟子,3.文末舟子的话的作用!
有关《湖心亭看雪》的问题!
1.含蓄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
2.文中开始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而且文章末尾又提到了舟子,
3.文末舟子的话的作用!

有关《湖心亭看雪》的问题!1.含蓄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2.文中开始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而且文章末尾又提到了舟子,3.文末舟子的话的作用!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2.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3.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读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绝!前人论词,有点、染之说,这个尾声,可谓融点、染于一体.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文情荡漾,余味无穷.

译文是这样子滴: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全部展开

译文是这样子滴: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