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眼中林则徐 ”写一段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15:17:02

用“我眼中林则徐 ”写一段话
用“我眼中林则徐 ”写一段话

用“我眼中林则徐 ”写一段话
我眼中林则徐
第一、非常精细,事事留心,非常注意细节,但是又不失宏观的把握.关于禁烟问题,林则徐的考虑极其细致.有关贵州矿务的民营问题,他也同样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第二、务实,所以能够与时俱进,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也知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道理.所以他到广东后能够开眼看世界,马上收集国外的情报,翻译国外的历史地理著作,注意外国对中国的评价.比如在林则徐收集的外国资料中,就看到国外对中国水师以及铸炮技术的评价,显然林则徐很以为然,就开始收集西方的铸炮书籍,尝试用西方的方法铸炮.同时开始购买西方的船只,准备组织一支新的海军.所以,可以想见,如果他能够继续干几年,是可以走向近代化的.
第三、做人很好,到哪儿,都能同合作者打成一片,大家受益.但是他却又是个有原则的人.这是难能可贵的.他在广州,合作者邓廷桢、怡良、关天培等都受益.在新疆,让布彦泰由将军升任总督.所以布彦泰也一直给林则徐说好话.林则徐的朋友很多.不过,就晚清的风气而言,林则徐应该也有为部下虚报战功的事情.因为有些事情,林则徐的奏折同外国报刊上说的颇不一致,而且据我的判断,外国报刊说的很可能是事实.
第四、这人很清廉.
第五、林则徐也幸亏被撤职了.不然,以广东的八旗兵、绿营兵是挡不住英国进攻的.不过林则徐的种种措施、严密布防,倒也把英国人吓住了.比如林则徐新设了大量的炮台,而且买了很多洋炮、洋船,河道到处打桩.不过,英国人若真的进攻,广东也挡不住呀,除非新练军队.
林则徐清廉、是个民族主义者,而且又能够与时俱进,人人都可以在他那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在中国,他是不朽的.
林则徐考虑问题细致,凡事都非常用心,所以呕心沥血,在广东不到两年,头发就全白了.六十二岁身体就每况愈下,最后只活了六十七岁.

民族英雄林则徐
百余年来被刀和火、血与泪所渲染浸透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悲壮历史,从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便揭开了它的帷幕,而民族英雄林则徐从此则昭垂史册。
是他,打破了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是他,研究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倡导者;
是他,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虎门销烟,成为世界禁毒史上的禁毒先驱;
是他,维护...

全部展开

民族英雄林则徐
百余年来被刀和火、血与泪所渲染浸透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悲壮历史,从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便揭开了它的帷幕,而民族英雄林则徐从此则昭垂史册。
是他,打破了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是他,研究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倡导者;
是他,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虎门销烟,成为世界禁毒史上的禁毒先驱;
是他,维护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毅然奋起抵抗西方帝国主义侵略;⋯⋯
道光十七年( 1837 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是时,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林则徐提出6 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严禁吸食鸦片,成效显著。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力陈鸦片的危害性和禁烟的重要性,认为鸦片泛滥将使“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纳之银”。道光皇帝看到奏折后,想到滔滔毒流引起“ 兵弱银枯”的危险前景,终于倾向严禁,于道光十八年( 1838 年)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授予兵部尚书衔和节制广东水师的权力,赴广东查禁鸦片。
道光十九年( 1839 年)正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开始“ 日日使人刺探西事”,收集了许多外文报纸书刊进行翻译,辑有《四国志》等书。他周密调查研究鸦片走私的有关情况,掌握了外国鸦片贩子与广东海关、水师、行商等勾结舞弊的种种黑幕,看到广东地区鸦片贩卖者、吸食者远远超过其它沿海和内地各省,究其原因在于外国鸦片贩子“ 卖烟而起”,他们“ 若不带鸦片来,内地
民人何由而吸”?鉴此他把禁烟方针从“ 必先重治吸食”,调整为“ 先以断绝鸦片为首务”,矛头直指外国侵略者和鸦片贩子。林则徐立下誓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禁绝鸦片的决心。同时,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等缉拿烟贩,整顿海防,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2 万多箱( 约120 万公斤)鸦片,并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定决心。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壮观场面的真实写照,它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虎门销烟后,英国政府恼羞成怒,决定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鸦片战争爆发。1840 年6 月,英军首先进犯广州,遭到阻击后,转攻厦门,又被邓廷桢的军队击退,然后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皇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 办事不善”,革职查问,流放新疆伊犁。途经镇江时,林则徐将《四国志》及有关外国资料授于老友魏源,嘱撰《海国图志》。在新疆,林则徐协助办理
垦务,他倡导水利,大力推广坎儿井“,众民得益”,后人常称坎儿井为“ 林公井”。道光二十五年( 1845 年),林则徐被重新起用为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道光三十年( 1850 年),奉旨为钦差大臣,在赴广西途中,于1850 年11 月22 日病逝于潮州普宁县( 今广东普宁北)。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以他的一生奋斗,奏出一曲波澜壮阔的历史乐章,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