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对农村生活的影响的调查报告表1、调查地点2,、活动内容与过程3、调查结果4、活动感受与建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1:35:59

物价上涨对农村生活的影响的调查报告表1、调查地点2,、活动内容与过程3、调查结果4、活动感受与建议
物价上涨对农村生活的影响的调查报告表
1、调查地点
2,、活动内容与过程
3、调查结果
4、活动感受与建议

物价上涨对农村生活的影响的调查报告表1、调查地点2,、活动内容与过程3、调查结果4、活动感受与建议
摘 要]有效地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相当大.物价上涨后,农村消费市场拓展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围绕收入、支出、资金、环境等方面对农村消费市场拓展进行分析,以期对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物价上涨 农村消费市场 拓展
  作者简介:王仁庆(1970-),男,副教授从事经济管理教学和理论研究; 陈满雄(1973-),男,副教授, 从事经济管理教学和理论研究.
  引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近些年来,“扩大内需”是中国领导人讲话、政府文件和官方传媒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党的十七报告中强调: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出口和消费中,过去曾为中国“经济奇迹”立下汗马功劳的前两驾“马车”,如今却因不同的原因而放慢了步伐:中央政府为过热的经济和房地产降温的种种举措,使投资有所减速,而人民币的升值和中外贸易摩擦的加剧,也给出口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唯一真正能够为未来经济增长带来持续动力的最后一驾“马车”消费,多年以来一直“车疲马弱”,究其深沉原因,主要是因为农村消费市场“启而不动”,因此,有效地启动、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刺激农村消费,对贯彻这一战略具有实质性意义.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多数国家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远达不到该水平.尽管我国人均GDP早在2001年就超过1000美元,2006年则达到2000美元.由于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占主导地位,消费率低就必然表现为居民消费率低.而我国现有需求结构,突出表现是农民的消费需求增长过慢.国家统计局为此进行过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消费市场一旦被激活,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是巨大的.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物价结构性上涨形势日益严峻,推动CPI指数不断创新高,2008年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2月份CPI同比上涨8.7%,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其中,城市上涨8.5%,农村上涨9.2%;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3.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3.4%),鲜菜价格上涨46.0%,粮食价格上涨6.0%,消费品价格上涨1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普通消费者对未来物价走势日益担忧.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采取九大措施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深入分析这九大措施,其中“两保”特点十分突出:一是保农业基本生活物质价格的稳定;二是保中低收入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受大的影响.近几年,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仍有多种因素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巨大潜力的释放.面对新的形势要求和政策条件,如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需要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突破,本文试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来论述这一问题.
  一、物价上涨与农民收益上涨不一定同步,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关键是农村收入的增长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总是围绕价值波动,在供求矛盾中变化.在市场规律作用下,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回升,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但价格上涨是一把双刃剑,农民一方面从涨价中得到一定收益,另一方面又因涨价而遭受损失.物价上涨与农民收益上涨关系之间的不确定性存在,原因主要可以分析为四个方面:其一,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季节性、高风险性、成本难控性,靠农业增收的风险本身相当大,而且风险一旦发生后,抵御和转移风险的能力不足、平台不足.其二,仅凭农村居民自发的进行农产品生产,根本不可能满足市场对基本农产品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大量需求,不可能扼制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的趋势,传导下去,工业产品、服务业产品在现有价格基础上将加速上涨,可能引发新一轮严重的通货膨胀,这种恶性循环会使农民生产成本上升而收入减少.其三,农民自身也是消费者,部分农民对部分农产品可以通过自主生产满足消费需求,但不可能全面满足.销售初级农产品之后,需要在市场上购买经过加工的如粮油等其它产品满足需要,价格的“剪刀”差异,造成农民的生活负担加重,部分农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其四、农产品利润被流通环节赚走,处于弱势方的农民没有定价权,获取不到物价上涨后的“市场利润”,抑制了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在经济学理论上,农产品属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容易呈现“谷贱伤农”的现象,但现实的情况看,“谷贵不富农”也存在,这是一个值得警惕和研究的问题.最早的消费理论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假说,杜森伯利从消费人群的效仿和攀比心理角度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上世纪50代以来,先后出现了消费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及其相应的模型,并得到不断深入发展.无论是在早期消费函数理论还是在现代消费函数理论中,收入一直都是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之一,如果物价上涨不使农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能力增长就会受到制约.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收入(这是农民收入中稳定的部分)和非农业收入(即副业、工业收入、劳务收入等).由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增加和发展、农产品的价格回升、农民外出务工的扩大、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近几年农民的收入增长逐步走出了1997年以来的低迷状态(详见表一).
  表一:1997—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人均收入(元)
  2090
  2162
  2210
  2253
  2366
  2476
  2622
  2936
  3255
  3587
  4140
  实际
  增长率(%)
  4.6
  4.3
  3.8
  2.1
  4.2
  4.8
  4.3
  6.8
  6.2
  7.4
  9.5
  资料来源:年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1997-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但是,农民支出增长也很快,食品、衣着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前几年虽已呈下降趋势,但物价上涨后这种趋势会受到影响.从农产品生产的周期特性和当前市场供需情况看,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相关工业品等价格短期内快速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将在未来一段相对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价位.同时,物价上涨使农民未来支出不确定性增强、生活不确定性增强,这对农村消费的影响更不容忽视.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18日答记者问时讲的:在物价上涨较快时,物价上涨预期比物价上涨本身更可怕.
  在物价上涨中,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一是要通过适当的调控政策,防止以初级农产品为原料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业品价格涨幅不能过大过快,要遏制生产资料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必须调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共服务收费也要从严控制,防止出现轮番涨价,使市场价格体系受益于农村.二是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走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从现代化农业生产,增加农业盈利率.三是以更加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和科学的农业合作股份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民营经济实体从事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化的工业化,促进农民的工人化和工人的农民化互动发展.特别是鼓励有学历、有技术的人才到农村创业,带动农民致富.四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五是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给进城农民以市民待遇,城乡协同配合提供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在城市就业、落户、创业.
  二、物价上涨改变消费支出方向,要努力改善农村消费结构
  物价上涨对农村增加食品支出的影响相当大.理论上讲,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物价的上涨对不同收入层次消费者的影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反过来,不同收入层次消费者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也相差甚远.低收入者绝大部分的消费支出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以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无论物价涨跌都必须支出,因此物价上涨对这部分人的影响最大;而高收入者的大部分消费支出用于娱乐等享受型消费,物价上涨对他们影响甚微.物价上涨或下跌的内因不同对恩格尔系数变动的方向影响也不同,这是因为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食品支出受食品类价格变化影响,而食品价格只是整个消费价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物价变动的主因是食品类价格变动引起的一般会导致恩格尔系数同方向变动;而如果物价变动的主因是食品类以外其它价格变化引起的一般会导致恩格尔系数反方向变动.由于此轮居民消费价格涨势呈现出农村高于城市、食品高于非食品、消费品高于服务项目三个明显特点,因此,其影响最大是低收入阶层,比较来看,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普遍比城市居民收入低(2006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已达到了3.28:),农村居民因价格上涨受到的影响也大于城市居民.从价格变化的主因来看,物价上涨将导致恩格尔系数提高,对农村消费群体来说情况更明显,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
  我国的CPI包括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类,但近几年来民众消费所占比重最大、价格上涨最厉害的消费支出项目并没有包括在CPI中,如民众教育消费、医疗保险、住房消费等.这些支出的增加具有强制性特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住房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近些年来一直维持在13.9%至16.4%的高水平上,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年均增速达14.5%,比同期人均纯收入增幅高3.4个百分点,居食品、居住之后的第三位.因此,CPI不能完全反映现实的消费价格水平和消费支出情况.教育、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近几年来,居民消费率和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都呈现长期下降的态势也反映了这一点.
  2007年12月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山东、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安徽、甘肃、四川、云南九个省的54个县162个行政村6239个农民家庭的进行调查,发布结论是:我国农民消费有所改善,但消费结构变化不明显.
  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结构:一是要高度关注食品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村消费的影响,防止食品支出在农村消费中的比例过大.二是要根据农村消费特点、消费层次和变化趋势,适应农村市场的发展,理顺工农产品价格让渡机制,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使电器产品如彩电、洗衣机、电冰箱乃至空调、电脑等以及小型交通和农用工具如摩托车、农用运输车,可拆式耕田机、挖土机等成为农村消费的新亮点.三是通过多元化承担方式,借鉴农村合作医疗的运作模式,推进农业生产风险保险、养老保险、农村教育基金、农村困难基金的运作,使农民在生产、医疗、教育、养老、困难方面形成一个群体和社会化扶持机制,既使农民个人在可承受范围内适当增加支出,又通过社会方式减少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消费支出的效用比.四是加强对农民的消费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促使农村消费支出理性增强.比如说减少买地下六合彩、打牌赌博等.
  三、物价上涨幅度大大高于存款利率上调幅度以及贷款利率上调对农村资金形成双重制约,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需要有力的金融信贷政策支持
  物价加速上涨使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反差越来越大,农村储蓄资金和收入贬值更加突出.近两三年来,物价上涨速度非常快,国家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2007年内六次调整利率,但市场的节奏明显快于政策的节奏.
  费雪方程式对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确定为:1+Rn =(1+Rr)(1+Pe)其中Rn为名义利率,Rr为实际利率,P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整理可得出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换算公式:Rn=Rr+Pe,从而很清楚地看出物价变时的费雪效应.这次物价为结构性上涨,但目前通货膨胀的迹象明显,参照Pe,CPI涨幅同样具有分析的理论意义.相对角度来讲,农村储蓄资金的Rn与Rr反差更为突出,因为这次物价上涨率农村更大.以一年期存款为例,按2007年六次调整的平均值3.47%计算,扣除15%的利息税(2007年8月15日前利息税为20%,8月15日后5%,简单计算为[20%*8+5%*4]/12=15%),实际利率只有 2.95%(3.47%*85%=2.95%),如果再扣除5.4%的物价上涨率(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农村CPI为5.4,其实CPI还不能完全体现居民在物价上涨时的消费支出,本文前面已论述),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上为负2.45%(2.95%-5.4%=-2.45%),也就是说,将1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这1万元不但没有增值,还贬值10000×2.45%=245元.从特殊性来讲,当今已进入全面理财时代,但理财意识滞后,理财信息和渠道受限,农民有限的收入更多地以储蓄资金形式存在.同时,农民住宅和生产工具等需要依靠自有资金,为生产经营进行的必要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储蓄解决,这无疑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储蓄是农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构成,家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贬值的比例更大.
  贷款利率上调对农村资金的影响可以从三个的方面进行分析.其一、贷款利率上调使农民生产发展和收入谋求更严重地依靠自有资金;其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实体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风险较高的农产品生产的资金渠道进一步受阻碍.三是增加成本支出,原本脆弱的工农产品价格让渡机制理顺难度加大.从市场的消费层面来看,中低价产品是农村消费品的主要构成,生产成本的上涨,中低价产品价格势必上涨,与农民的心理承受价格形成冲突,造成对农村消费制约.
  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需要有力的金融信贷支持.围绕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根据农业生产周期科学确定贷款期限,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制度规定的创业项目降低贷款门槛,切实解决农民、个私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贷款需求,重点帮助农户解决种子、化肥、农药、农膜、饲料、农机具等特种养殖业农业生产资料的信贷资金需要.创新服务品种和方式,不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对象和范围,实行利率优惠.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对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实行信贷人员定期上门服务.在确保支持农业生产的同时,逐步扩大信贷范围,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农民住房、运输车、轿车等大型消费的贷款需求,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四、物价上涨使消费的外部条件变化较大,要大力促进农村消费环境的优化
  消费总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进行的,消费环境对居民的消费影响是巨大的.相同消费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或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面对“折价消费”和“溢价消费”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农村消费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市场体系、政策条件等.影响农村消费行为的各种外在条件构成农村消费环境.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既要解决影响消费的内部性问题,也要解决影响消费的外部性问题.
  物价上涨形势下,农村消费环境不容乐观.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物价上涨,特别是能源价格上涨,一些使用煤气、电等的农村家庭,恢复到原来伐薪取能的状态.矿藏资源价格的上涨,使农村不少地方乱挖滥采的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由于价格上涨形成暴利驱动,再加上便取原材以及躲避监管等,不少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小企业、小作坊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落后状况,很多农村地区的道路、生活用水、通讯和用电、医疗设施等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道路泥泞、坑洼、狭窄,平时出行、物质拖运困难;医疗机构大部分是个体诊所或民间医生住宅地,受水泥、钢材等建材物质价格上涨的影响,兴建农村配套基础设施难度加大.农村商业网点少,布局不合理, 以马路为集市的现象大量存;经营品种单一,购买的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维修网站不配套等问题突出,但由于投入成本的增长,投资者谨性动机加强,对低端的农村市场建设的参与热情递减.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商贩利用价格对比效应,在农村大量销售城里没有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损坏农村消费者的利益.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一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战略,促进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特别是要对农村的能源使用建立合理的保障平台,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沼气池建设的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对农村人居环境的考核监测机制和体系,尽可能减少重大自然灾害对农村的损失.二是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特别要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特别是要出台农村子女读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院校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少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三是国家财政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科学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公路交通、水利工程、电网改造、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并注重建设扶持与自主管理、维护引导的兼顾.四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疏通流通渠道,建立以农贸市场为依托,以购销网点为补充的市场网络,将连锁经营、代理销售、配送服务等营销方式向农村延伸.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制假售假活动,净化农村消费市场.建立适合农村消费产品行情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通过价格信息网、市县级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等媒体及时向广大农村发布价格信息,指导农民消费活动.
  参考文献
  [1]刘伯雅,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思考[J] ,理论导刊,2007(11):85-87
  [2]张凯,李磊宁.农民消费需求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 2006(3):16-22
  [3]何昀,提高农民消费质量:公共消费品供给制度创新的视角[J],消费经济, 2005(6)
  [4]揭新华,论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非收入构建[J],社会主义研究,2006(4):91-94
  [5]本刊编辑部综合整理.政策推动农村消费走出低迷[N],消费日报,2007/3/4:B1
  [6]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