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数据有什么价值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14:40:53

地理空间数据有什么价值阿
地理空间数据有什么价值阿

地理空间数据有什么价值阿
大气异常
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与此相应的温度、气压、温度的变化,会使人体感到不适.
1503年1月9日,江苏松江地震,有震前"有风如火"的记载.
1668年9月2日,山东莒县地震,有震前"酷暑方挥汗"、"日色正赤如血"的记载.
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地震,有"未震之前数日,四面天边,变黄如火焰,睛空干燥,人均感觉焦灼干燥"的记载.
1925年3月16日云南大理地震,震前"久旱不雨,晚不生寒,朝不见露".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大地震之前,虽已是严冬季节,天气却特别暖和,有时能听到雷声;个别阴坡没有冻土,长青草,有的地方还发现蝴蝶和昆虫.1月31日出现高温低压,从2月2日起气温连续上升,气压急剧下降,到2月4日,日平均气温出现顶峰,比常年高8度.另外,2月3日上午3时至10时,震区气温突然上升,形成一个以海城为中心的急剧升温区,两个小时内海城增温12度,而离海城较远的大连市增温2度.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发生7.9级地震,"震前几小时风尘大作,风向紊乱,上下乱窜".1966年2月5日,云南东川发生6.5级地震的前三日连续有霾,震前一日霾的浓度最大.1971年3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6.3级地震前几天,雾气腾腾,灰尘满天.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震前不久,星空突然昏黑,地上伸手不见五指,大震过去后,很快又亮了起来.
大震前的各种大气异常现象,近年来有很多报导,可以说,临震大气物理现象都不是孤立的,但由于地震前兆现象和气象本身的自然现象容易混淆,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
有关地震谣传
您如果听到有将要发生地震的消息,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公布的,您千万不要相信,更不要传播和扩散.不管他是打着科学家还是研究部门的旗号.尤其是传说的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愈精确,其可靠程度就愈低,就愈加不可信.
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
不同地区发生的震级大小相同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和灾害大小是很不一样的,这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
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灾害当然也越大.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震中烈度越高,破坏也就越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别浅的地震,即使震级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坏.
(2)场地条件
场地条件主要包括土质、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断裂带通过等.一般来说,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断裂带通过,都可能使地震灾害加重.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当尽量避开那些不利地段,选择有利地段.
(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
地震,如果发生在没有人烟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级再大,也不会造成伤亡或损失.1997年11月8日发生在西藏北部的7.5级地震就是这样的.相反,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
(4)建筑物的质量
地震时房屋等建筑物的倒塌和严重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房屋等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抗震性能如何,直接影响到受灾的程度,因此,必须作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5)地震发生的时间
一般来说,破坏性地震如果发生在夜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平均可达3至5倍.唐山地震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地震发生在深夜3点42分,绝大多数人还在室内熟睡.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白天,伤亡人数肯定要少得多.有不少人以为,大地震往往发生在夜间,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统计资料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在白天和晚上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6)对地震的防御状况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人们对地震有没有防御,防御工作做得好与否将会大大影响到经济损失的大小和人员伤亡的多少.防御工作做得好,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的灾害损失.
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
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的状况,大体可以这样概括:
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在第四个地震活跃期内,曾成功地对海城等几次大震做过短临预报,因此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审,作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被载入史册.
但是从世界范围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我们的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临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政府.属于地震系统的任何一级行政单位、研究单位、观测台站、科学家和任何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的消息.
火山活动和地震
火山活动和地震是一对孪生兄弟,但火山爆发,前兆明显,人们可以逃避,大多有灾无难.1999年8-10月是大地震频发的时期,火山活动也激增,全球发生火山爆发17起.
火山活动的过程常造成许多微小地震,大爆发更可产生强烈地震;地震的发生也常导致火山活动,1999年纪录的27起火山活动,有14起出现在土耳其大地震以后短短的两个多月内.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从而引起岩石层的破裂是产生火山和地震的根本原因.天文因素如日月的引潮力等也对地震起到诱发作用.但根本的动力仍是地球内部能量的积累.
水库诱发地震简述



人类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会引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是人工湖在蓄水初期出现的、与当地天然地震活动特征明显不同的地震现象,亦简称为水库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具有多种成因,其发震机理和诱震因素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为人们所认识.水库诱发地震是涉及地震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结构抗震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

本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上已有34个国家的134座水库被报道出现了水库诱发地震,其中得到较普遍承认的超过90处.有4例发生了6级以上地震,他们是中国的新丰江(1962年,6.1级)、赞比亚—津巴布韦的卡里巴(Kariba,1963年,6.1级)、希腊的克瑞马斯塔(Kremasta,1966年,6.3级)、和印度的柯依纳(Koyna,1967年,6.5级).

发生在坝址附近的强震和中强震,有可能对大坝和其它水工建筑物造成直接损害.已知挡水建筑物遭受损害的有两个震例(表1),尚未发生过大坝因水库地震而溃垮或严重破坏的情况.水库诱发地震对库区及邻近地区居民点的影响则更为常见,强震和中强震会给库区造成人员伤亡,带来重大物质损失.即使一般的弱震微震,也会对震中区造成一定危害,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是库区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

表1 水库地震对水工建筑物和震中区造成损害情况
坝名
(国家) 震级
和发震时间 震中
至大坝距离 坝区
影响
烈度 水工建筑物受到的损坏 震中区受到的损害
挡水建筑物 其它建筑物 物质损失 人员伤亡
柯依纳
(印度) 6.5
(1967.12.11) 3-6km Ⅷ 12~18号、24~30号坝段坝顶以下40米左右发生多条水平裂缝,下游面出现严重漏水现象,但库水位并无明显下降 坝顶起吊塔严重破坏,坝面上其它附属建筑也有损坏,水电站建筑物受轻微破坏而停止运转 震中区几个村镇大部分房屋倒毁,受到影响的村镇达到一千个,震坏房屋47000栋 死180人
伤2300人
新丰江
(中国) 6.1
(1962.03.19) 1.5km Ⅷ 大坝右侧接近顶部 108米高程处产生贯穿性水平裂缝,长82米.左侧同一高程有断续水平裂缝,长13.5米,出现轻微渗漏现象 坝后厂房主结构受轻微损坏 倒塌房屋1800间 死6人
伤80人

我国迄今已报道出现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有25例,其中得到公认的有17例(见表2),是世界上水库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高坝大库中出现诱发地震的比例明显偏高.我国(含香港和台湾)已建成的百米以上大坝32座,出现了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0座,发震比例超过31%;其中1979年以后蓄水的17座百米以上大坝中有8座发生水库地震,发震比例高达47%,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水库诱发地震的强度来看,全球发生6.0级以上强烈地震的仅占3%,5.9—4.5级中等强度的占27%,发生4.4—3.0级弱震和3.0级以下微震的占到70%(分别为32%和38%).在我国这一比例相应为4%、16%和80%.但是水库诱发地震往往出现在历史地震较平静的地区,强烈和中强水库地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超过了当地历史记载的最大地震,许多发生弱震和有感微震的情况,也是当地居民记忆中未曾有过的重大事件.
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由回顾性研究逐渐转变为前瞻性研究.近20年来,几乎全部拟建的大(1)型和多数大(2)型水利水电工程,对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作出前期论证,数十个重大工程在蓄水前提出过正式预测意见.我国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始终紧密结合工程建设和工程抗震安全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成因机制、判别标志、评价和预测准则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逐渐形成一整套具有特色的研究和评价方法,特别在研究和确定工程的抗震对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表2 中国水库诱发地震震例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水库名称 省份,河流 坝高
(m) 总库容
(亿立米) 开始蓄水时间 最大地震
震级(烈度) 备 注
1 新丰江 广东,新丰江 105 139 1959.10. 6.1(Ⅷ)
2 南冲 湖南,新泽河 45 0.135 1967.04. 2.8(Ⅵ)
3 南水 广东,南水 81.3 12.18 1969.02. 3.0(Ⅴ)
4 丹江口 湖北,汉江 97 209 1967.11. 4.7(Ⅶ)
5 前进 湖北,黄畈河 50 0.168 1970.05. 3.0(Ⅵ)
6 柘林 江西,修水 62 71.7 1972.01. 3.2(Ⅴ)
7 曾文 台湾,曾文溪 136.5 8.9 1973.02. 减弱型 有争议
8 参窝 辽宁,太子河 50 5 1972.11. 4.8(Ⅵ)
9 佛子岭 安徽,淠河 74 4.7 1954.06. 4.5 有争议
10 黄石 湖南,白洋河 40.5 6.12 1969.04. 2.3(Ⅴ)
11 石泉 陕西,汉江 65 4.7 1972.10. 4.2(Ⅴ) 有争议
12 新店 四川, 26.5 0.29 1974.03. 4.2(Ⅵ) 有争议
13 乌溪江 浙江,乌溪江 129 20.6 1979.01. 2.8(Ⅴ)
14 乌江渡 贵州,乌江 165 23.0 1979.11. 3.5
15 邓家桥 湖北, 12 0.004 1979.12. 2.2(Ⅵ-)
16 盛家峡 青海,湟水河 33 0.045 1980.11. 3.6(Ⅵ+)
17 龙羊峡 青海,黄河 178 247.0 1986.10. 2.4 有争议
18 大化 广西,红水河 74.5 4.19 1982.05. 1.6
4.5(Ⅶ) 有争议
19 冯村 陕西,清浴河 30.75 0.113 1982.07. 2.2 有争议
20 东江 湖南,耒水 157 81.2 1986.08. 2.3
21 鲁布革 云南,黄泥河 103 1.11 1988.11. 2.4(Ⅵ)
22 岩滩 广西,红水河 111 24.3 1992.03. 2.9 有争议
23 铜街子 四川,大渡河 82 2 1992.04. 2.9(Ⅴ)
24 隔河岩 湖北,清江 151 34 1993.04. 2.6
25 水口 福建,闽江 100 23.4 1993.05. 3.8

按照多成因理论,常见的水库诱发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破裂型、岩溶塌陷型和地壳表层卸荷型.构造型水库地震有可能达到中等(4.5级)以上强度,破坏性水库地震绝大部分属于构造型水库地震.岩溶塌陷型水库地震只出现在碳酸盐岩分布的库段,与岩溶洞穴和地下管道系统的发育有关,震级一般小于4级.地壳表层卸荷型水库地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在断裂发育、坚硬脆性的岩体中,具备一定的卸荷应力和水动力条件时即可发生,但其震级一般在3级以下.实用的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模型至少必须能辨别出上述三种主要类型的诱震环境,并分别进行预测.对于不常见的水库地震类型,最好也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对水库地震成因的探讨一直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课题,也曾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流行.库水的重力荷载作用和孔隙压力作用是诱震因素之一,但库水的作用必须借助于地质体中存在的导水结构面才能向深部传递.通过查明库区是否存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来判别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而估计发震地点和最大可能强度,称为水库诱发地震研究中的水文地质结构面理论,是现阶段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理论基础.
地震监测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常规监测项目之一.在前期勘测阶段或开始施工阶段就应进行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积累地震本底资料,以便对比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的变化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设立了地震台站的大型水库工程已经超过40座,设立了比较先进的遥测地震台网的目前已有11个.在确保大坝抗震安全,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下一步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水库地震的成因机制、判别标志和预测评价方法等问题.将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中,建立集分析预测评价、安全监测预警和防震抗灾决策支持为一体的综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