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萧何,韩信,张良是怎么死的?和电影《鸿门宴》里面一样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1:05:05

历史上萧何,韩信,张良是怎么死的?和电影《鸿门宴》里面一样吗?
历史上萧何,韩信,张良是怎么死的?和电影《鸿门宴》里面一样吗?

历史上萧何,韩信,张良是怎么死的?和电影《鸿门宴》里面一样吗?
萧何: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累死的)
  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前往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接着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谥文终侯.娶妻同氏,封一品夫人,生子二,长子萧禄,次子萧延
  韩信:兔死狗烹(吕后斩杀的)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率大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这时有人告韩信谋反,恰巧此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那位门客的弟弟为救哥哥便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无明确证据,只有把韩信骗来,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韩信因为和萧何的友情,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公元前196年寒冬正月,大汉开国元勋淮阴侯韩信死于长乐钟室,年仅三十三岁.随后 漂母饭信图
  [3],韩信三族被诛,数千无辜,血染长安,哭号之声,传荡千古,当是时,寒风凛冽,长空飘雪,长安满城人尽嗟叹,无不悲怆,皆言淮阴侯一饭千金,不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汉皇?萧何一言便强入贺,欲谋逆者怎会坦率如斯?是侯不负汉,而汉忍于负侯,侯之死,冤乎哉!不日,蒯通被带到,高祖亲自审问.“当日汝与韩信之言,究竟为何?” 蒯通道:“吾相韩信,言其面不过封侯,背则贵不可言.因说之背汉自立,则可三分天下也.” 高祖又问:“然信有何言?” 蒯通长叹一声道:“韩信言:‘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见利而忘义乎?’” 高祖顿时愣住,良久没有说话,眼泪却在眶中打转了.蒯通又叹道:“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淮阴侯之功也.然彼竟不听臣言,心念陛下解衣推食之恩,而引军南下,败项王于垓下,交兵而归楚,劝进于汜水,迎陛下于陈,观此种种,岂有反心?嗟夫,昔日楚汉之命皆悬于彼,彼却毫无反心,今天下已集,且无权无兵,彼竟心生反意,而勾结陈豨,欲谋不轨,韩信真乃一愚人哉!”对于蒯通的反问高祖不忍再听,便转过头去,挥手道:“置之!”
  张良:假托神道 明哲保身(归隐老死)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 博浪雄风
  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汉王朝上层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并察知吕后有异心,有代刘而王的迹象,故欲废太子孝惠(吕后子),改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国储.朝野大臣,群起谏争,但丝毫不能更改刘邦初意.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遂求救于“智囊”张良.张良考虑到太子一位,事关重要,不可轻易更立,大儒叔孙通说得好:“太子天下本,本 一摇天下振动.”再加上当时天下方定,汉朝统治根基还未稳固,各项制度还正在健全,只有顺其现状,无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这个大局,张良遂对吕后说道:口舌难保太子,“商山四皓”(皓:白,即四个白头发的老人,分别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皆八十余,节义清高,不就汉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义“四皓”.太子若卑辞固请“四皓”出山,出入宫廷以“四皓”相随,皇上必问而知之,知之则太子位可固.事果如张良言,刘邦问知伴随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数请不来的隐士,今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翅膀亦硬,奈何不得,从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终得嗣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勋口敬重.  《史记》、《汉书》对张良帮助萧何筹谋划策多不记载,但亦无妨张良后期的功绩.论功行封时,按级班爵,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辞封的理由是:他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但吕后感德张良,劝他毋自苦,张良最后还是没有听从吕后的劝告,仍就服人间烟火.  张良的卒年,《史记》记为高后二年,《汉书》记为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此处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