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怎么鉴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5 12:10:23

青铜器怎么鉴别
青铜器怎么鉴别

青铜器怎么鉴别
中国青铜器的鉴定方法
  第一种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青铜器的颜色真正做出来的时候是很漂亮的,是黄金般的土黄色,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由于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摸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那么如何鉴别古代青铜器的真伪呢?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
  (1)看铜质、掂重量.从铜器的重量上来说,一般商前期器轻薄,商后期器重质厚,庄重雄伟.西周器有铭而浑厚,春秋战国之器轻薄精细.到了汉代铜器重拙粗矮.
  (2)看皮壳、辨锈色.真锈有绿、蓝、红、黑等多种颜色,有金属光泽.在贴骨处是黑锈,其上层是红锈,再之上是蓝或绿锈.凡锈色单一,质地疏松,一抠就掉,或用酒精一擦就掉,一般都是“速成”赝品.
  (3)看器型.以鼎为例,夏末商中期有圆的、方的形体.方鼎一般接近正方形,耳为直耳,足多为锥形或扁形.
  (4)看纹饰、辨铭文.从纹饰上辨伪,范铸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镜背图案、铭文,阴干后在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成青铜器成品.)一般纹饰槽口小里面大,出现对称纹饰有高低错位痕迹;失蜡法铸造花纹对称一致.从铭文上辨伪,夏与商前期青铜器无铭文,商中期开始出现铭文,大多4--5个字以象形文字居多,字体粗壮,商晚期铭文逐渐增多,一般在10个字左右,西周时期铭文增多.春秋时期铭文字体刚劲瘦长,出现了“鸟虫书”和错金铭文.战国时期铭文简单,字体纤细,字口浅.秦汉时期,铭文笔道细浅.汉代铭文多为隶书,呈长方形,笔画较战国时期粗壮.
  (5)闻味道、听声音.真器无论传世品或出土品,均没有刺鼻的酸、臭、呛异味.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待搓到指头发热时,再闻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伪器则有酸、呛之气.另外,从声音上辨识,伪器敲击声亮而有转音(转音即频率较高而较悠长向上),真器的声音较低沉短促.上述方法仅供爱好收藏的战友们参考.
  第二种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文物鉴定工作中,综上所述.以目鉴为主、科技仪器鉴定为辅,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人文内涵,因而对它鉴定更多地要靠专业人员丰富的知识和实践阅历.但诸如青铜器合金比例、瓷器釉质元素成分、有无添加剂、以及书画的用纸、用墨、用色、印泥等等,所需数据则靠科技手段来测评获取,再经过专业人员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所以目鉴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文物鉴定的发展方向
  文物鉴定工作也融入了许多科技手段.诸如热释光、 C14 能谱分析等等,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手段在文物鉴定中的运用,为传统的目鉴比较法提供了新的参照信息.笔者结合能谱分析法,谈谈青铜器鉴定的体会.
  将大量通过科学发掘和局部传世青铜器物作为标准器,能谱分析.将其元素含量按年代排序收集到数据库中,再将待鉴器物的元素含量数据与之对比,得出待鉴器物是否与标准器相符合的结论.
  冶炼而成的合金.青铜器是用这种合金铸成的器物.当时称这种合金为 “ 吉金 ” 因铜、锡、铅合金为金黄色,秦以前 ( 公元前 21 世纪至公元前 221 年 ) 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 ” 指在纯铜中加入锡、铅等金属.则铸造的器物被称作 “ 金器 ”
  为了增加硬度和韧度,青铜器分为礼器、兵器、生产工具及其他生活用品四类.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器物合金配比不同.纯铜中加锡.加铅是为了增加铜液的流动性.周礼 • 考工记》中有: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 剂 )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金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 这是古人对青铜器合金比例的记载,现代科技的荧光能谱仪,对大量青铜规范器进行能谱分析,发现幼稚稳定期的器物合金配比与古代文献记载基本吻合.运用这种方法,科研人员采集了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合金配比数据,总结出青铜器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当然我方便在此将这些数据规律公开,但可以肯定的借助这种高科技手段,可以把一些不符合合金配比规律或元素种类的伪器排除掉的
  对科学仪器的使用上也存在意见分歧.有观点认为,然而文物鉴定界.使用科学仪器鉴定不够准确.理由是如将古代青铜器残片融后再铸,其化学成分自然会与当时相符,仪器很难区分.另外,古代青铜残片融化后,原锈尽失,所铸器物即为金光闪闪之新器,需千年以上才可生成的器锈只能伪造.这时,就需要靠眼力和经验判断其真伪了古代青铜器由于埋藏地下历史过于悠久,自然形成的铜锈往往有好几层.经常在贴骨处是黑锈,其上一层为红锈,再之上是绿或蓝锈.区分铜锈的真伪,要看有无结晶斑.结晶斑是青铜器历经几千年变化,器物某一点或多点上发生膨胀,造成底锈外翻,使器表绿锈面上,呈现出褐、红、黑相间的凸斑.迎光侧视,可见到细碎晶体光闪,此斑略高于器表,手摸有凸感.大者如钱币,小者如黄豆.而人工合成的假斑没有晶体光闪.如果器表有结晶斑,一定要认真鉴别此斑是否与器物一体,有些作伪者将真器上的结晶斑取下,再附到伪器上.这种伪器,即使做得再好,也会留下蛛丝马迹.俗话说,砍的没有旋的圆 ” 由于铜锈结晶斑的生成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很难仿造得逼真.因此正确鉴别铜锈结晶斑,成为青铜器鉴定的有效方法之一.再结合器物造型、纹饰神韵、手头轻重、整体锈色等方面因素,就可以鉴别出青铜器物的真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