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传说研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3:49:38

尧舜禹传说研究
尧舜禹传说研究

尧舜禹传说研究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几位杰出的部落联合体首领,他们就是尧、舜、禹.这时已是龙山文化的晚期,处于氏族制度行将崩溃的时代.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他的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现在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但他对百姓却很关心,部落里有人挨饿受冻,他说这是他使他们挨饿受冻的,有人犯罪受了处罚,他说这是他平时没有管教好的缘故,自己出来承担责任.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今山西垣曲东北).传说他在接替尧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之前接受尧的考察时,曾在历山(中条山别称)耕田,在雷泽(今山西芮城北)捕鱼,在河边的陶城(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北)制陶,后来尧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陆西南),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后,又都蒲坂(今蒲州镇),看来他的活动中心在现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运城市安邑镇还有舜帝庙、舜帝陵.舜严于律己,而又宽厚待人.他曾几次遭到继母和同父异母兄弟的陷害,好在他贤惠的妻子巧设智计,才使他化险为夷.但他被推举为首领后,却不计前仇,宽待他的继母和弟弟,使他的一些仇人都受到感动,一心向善.禹的先祖传说住在河套一带,禹的时候迁徙到今河南西部.他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发展生产,更是受到高度的赞扬.由于尧、舜、禹治理有方,当时的社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呈现一片安宁、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无事”,他们也因此被后人尊奉为圣贤人物.
  尧舜禹所处的时代,正是原始文明逐渐向奴隶邦国制度转变的时期.尧舜禹的故事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因而有着非常深刻的周人的思想烙印.如果把尧舜禹都不再看作所谓圣君,而作为原始部落联盟的首领(以及原始部落民)就大约可以理解尧舜禹时期的种种故事传说了.
  我们不妨这样设想一下当年发生的故事:
  早在黄帝与蚩尤、炎帝的战争时期,在现今河北省顺平县东北10公里的伊祁山,居住着一个半农耕半游猎的部落,由于他们活动范围内有伊祁山,因而被称为伊祁氏.不知道什么原因,伊祁氏部落离开居住多年的伊祁故地,逐步向西迁移,进入汾水流域.辗转经过今天的山西太原而到达平阳之地(今山西省临汾市).受当地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影响,伊祁氏在汾水岸边定居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伊祁氏掌握了高超的夯土技术,在部落定居的村庄夯筑了坚固的房屋,还在村庄的周围夯筑了高大的土墙,从而结束了人类穴居的生涯.高大的土墙在抵御野兽的侵袭和外族的侵扰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伊祁氏部落逐步强盛起来,远近的部落都归附于伊祁氏.伊祁氏的人们在他们的城中建造了夯土高台,部落首领在高台上举办各种仪式和活动,逐渐的,远近的部落把伊祁氏的首领称为“尧”,把伊祁氏部落称为“尧部落”.
  尧部落逐步向外扩张它的影响力,用它先进的文明和强大的武力征服了远近许多部落,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尧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为了方便对各个部落的管理,尧把各个部落的首领聚集起来,召开部落首领议事会来决定部落联盟的事务.尧同时还根据各个部落不同的特长为它们分工,制订历法,推行教育,发展农耕.部落联盟进一步强大起来.
  也几乎就在这个时候,东夷族的一个首领称为“舜”的部落,为了躲避东夷族无休止的战乱征伐,也踏上了西迁的道路.舜部落最终度过黄河来到了称为“虞”的地方(今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东北),并定居下来,从此被称作“有虞氏”.
  舜的部落带来了东夷族先进的制陶工艺和打渔技术,并擅长于同其它部落发展物品交换关系(关于东夷部落的物品交换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同属东夷族的商族那里看到,并且,直至今天,我们仍然把精于此道的人称为商人).借助这些特长,有虞氏部落在农耕文明的发祥地逐步稳定下来,并且日益强大.
  壮大后的有虞氏部落开始了向外的扩张,甚至臣服了盘踞蚩尤故地解池多年的鲧的部落.
  鲧的部落是在黄帝战蚩尤之后来到河东解池附近,并定居下来.靠着解池的盐以及附近肥沃的土地,鲧部落迅速壮大并兼并了附近的其它小部落,这其中包含一个被称为禹的部落.然而鲧部落却也没有太大的野心,终于在于后来居上的舜部落的争斗中落败,不得不臣服于舜.在后来舜部落与尧部落争斗失败后,鲧部落在尧和舜的双重压力下,被迫离开解池故地,以治水的名义向北迁移.再后来,又被舜部落攻杀在羽山.
  于是,舜部落的势力继续向北扩展,逐渐进入汾水流域,到达了尧部落的核心控制区域.一山不容二虎,于是争斗在所难免.结果是尧部落取得胜利,舜部落被迫退到历山附近,开始发展农耕,积蓄力量.这就是传说中尧征南蛮以及舜耕历山的来历.
  舜部落在历山脚下发展农耕,更凭借商品交换的传统逐步建立了与尧部落联盟之间的关系.尧部落的直系被称为九族,舜部落甚至与九族部落建立了联姻关系,并稳定了九族部落,最终九族部落坚定的站在了舜的一面.
  舜部落同时也注意联络同属于东夷族的其它部落,比如高辛氏的“八元”和高阳氏的“八恺”,这些部落都成为舜部落联盟的主体.
  舜部落也从尧部落哪里学到了不少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掌握了历法甚至进行了重新修订,又通过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逐步确立起部落中部分人的神权地位.这些代表神权的人逐步成为部落中的贵族.于是,贵族议事制度逐渐取代了原始的部落议事制度,阶级开始产生.
  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后,舜部落再次向尧部落发起挑战,这一次,由于尧部落的直系子民九族部落站在了舜部落的一方,因而衰尧部落遭到失败.舜进入尧部落多年经营的汾水流域,把尧部落的残余势力驱逐到丹朱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长子县.
  得胜的舜部落做了几件大事,第一件就是攻杀了治水的鲧,鲧部落从此消失.同时命令禹部落接替鲧部落进行治水.第二件是在解池之南的蒲阪,仿照尧建立的城市的样子,建立了一座更大规模的城市,作为统治的中心.第三件是重新对各部落进行分工,如:命禹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但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各部落各司其职,有利于加强统治.
  禹部落世居在解池北岸的安邑.鲧部落北迁后,禹部落接替鲧部落成为解池附近部落的首领.禹部落做事低调,对舜部落十分顺从,然而还是没有逃脱舜部落的猜疑,受命治水.
  与鲧不同的是,禹还有益和稷两个部落作助手,因而声势更大些,力量也更大些.益是舜任命的掌管山林的部落,稷是舜任命掌管农业的部落.有了这两个部落的襄助,禹部落就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同时,对其它怀有恶意的部落的战争中也可以有更大的胜利的把握.
  借鉴了鲧的教训,禹带领人民向南进发.沿途疏通黄河河道,让河水顺势下流.之后,禹部落度过黄河,进入河南地,处理进一步疏通治理黄河外,禹部落还很注意发展农业,并且兴修水利,很注重对农田的灌溉,部落实力得到很大发展.
  逐步政府了一些小部落后,禹部落在阳翟定居下来,专心发展生产.同时,也注意同东夷族的其它部落发展关系,凭借着在治水过程中集结起来的军队以及在治水中建立的禹的威望,远近的部落逐渐臣服.
  禹甚至进一步发展了舜建立的贵族议事制度,将作为神职人员的贵族世袭,而不再推举.同时,部落中各种分管事务的人也实行世袭,并逐步成为新的贵族.部落首领禹也实行世袭制度,禹死后,禹的儿子继承部落首领的位置,不过,新继承的部落首领也称为禹.
  禹部落统一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部落后,推行自己建立的一整套制度.各部落纷纷建立了贵族议事制度,部落首领也成为世袭,并经过禹的确认.这保证了各部落对禹部落的忠诚.禹部落因而也就拥有了对各部落首领的处置权.
  做完了这些,禹带领自己的军队和人民,重新度过黄河,回到安邑.此时的舜部落已经不能与之抗衡.禹将舜部落驱逐到虞地,并改称商均.这个虞地不是有虞氏的发源地,而是黄河以南的一处地方,就是现今的河南省虞城县.
  于是禹开始了自己的统治生涯.最后一任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禹的位置,并正式建立了一个国家,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器和统治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各个部落的统治.人们把这一代禹称为启.从启开始,由于文字的发展,各代的王都有了自己的名字,而不再统一称为禹或者启.
  这或许就是尧舜禹故事的真相.
  按:尧舜禹生活在传说中的时代,其事迹早已湮灭不可考.现今遗存各地的先王遗迹,多是后人附会,无可佐证.这一篇文字,乃笔者一时兴之所至,胡乱涂鸦,故事也罢,历史也罢,YY也罢,诸君一笑而已,且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