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其二的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3:51:31

登岳阳楼其二的赏析
登岳阳楼其二的赏析

登岳阳楼其二的赏析
公元1127年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消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其中就有这两首《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二首都是七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仿佛是音乐的变奏,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登临吴楚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是一种过渡,是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在这里,诗人的主体形象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怀.  经过前面的蓄势,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诗意至此,已经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诗的最后一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时,诗人已届四十,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言“白头”;不说伤今,而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老木苍波”更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1]   整体理解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 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怎能不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呢?  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仿佛是音乐的变奏,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面的主题,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了.“登临吴楚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是一种过渡,是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在这里,诗人的主体形象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诗中,他在思索,在徘徊,在融情入景,在借景抒怀.  经过前面的蓄势,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