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评论沈宏微型小说《走出沙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2:32:30

该如何评论沈宏微型小说《走出沙漠》?
该如何评论沈宏微型小说《走出沙漠》?

该如何评论沈宏微型小说《走出沙漠》?
《走出沙漠》和《杭州路10号》共同的特点,都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
  这两篇作品塑造的主人公都没有出场,一句正面描写都没有,全部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完成对人物的塑造的.《走出沙漠》里的肇教授,在面对死亡地威胁时,他想出了用装满沙子的水壶佯为一壶水的主意来大家走出沙漠,挽救了考察队队员的生命.这个人物没有出场,但从这个计谋来看,这个人物的胸怀、品德和谋略,一下子全部在读者的面前熠熠生辉.
  《杭州路10号》里的骆教授,也没有出场,全篇没有一句正面描写他的语言.他在病重、病危的半年时间里,特别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两个月里,还写下了一批鼓励、规劝叙述主人公勇敢地面对生活,以至是改变了叙述主人公一生的信件.骆教授为人的善良,砺志的艺术,以及他从容豁达的精神境界,也令读者肃然起敬.
  这两个人物虽然都是侧面描写的,但人物的精神和生活境界,人物的品德和为人,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脑海里想象出来.
  这两篇作品侧面描写的故事主人公之所以能够成活,得力于它们的表层故事.就是说,在这表层故事里面,叙述主人公思想剧变的情节,依托了一个表层突转的故事.人物精神与品德是这个故事发展的动力.这个故事在发生突转以后,我们才看到这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他的生活境界.
  《走出沙漠》中的"我",为了一壶水与其他3个同伴对峙了一整天.当"我"对生的绝望已达到最顶点时,故事也一步一步发展到了高潮.作品中考察队队员由绝望到希望的突转,全部靠了那一壶假水的支撑.
  《杭州路10号》中的"我"也一样."我"待业的苦闷当中,由"百无聊赖"到"获得新生",这是骆教授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写下的一批信件促成的.
  可以说,故事主人公虽然没有出场,但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的故事当中,故事的主人公是用了伴随着生命的代价的特殊的、机智的行为促成了叙述主人公的人生转折.所以侧面描写的人物,它必须包含一个巨大的情节突变的表层故事作为基础.这两篇作品的共同的地方,在于叙述主人公的经历都有一个巨大的转折.这个转折是如何产生的呢?就是因为没有出场的要正面歌颂的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和他的行为特征导致的.这样,表面上写的是一个故事,实际上折射的是另一个没有出场的正面人物.所以这两篇作品,虽然没有一笔是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但人物的精神境界却已显现.
  这两篇作品为了制造这种故事情节的突转,都采用了一种"叙述跳移"的手法.上一节我们讲了"叙述突变"和"叙述重复".那么什么是"叙述跳移"呢?就的把故事里正常的情节链中的某一个重要情节环节挪移到情节的最后才快速补出.因为故事进程中有个很重要的情节被抽出来了,便制造了情节的空白和叙述的悬念,因为重要的情节在故事的结尾会被快速补出,这样,才给故事的真相突然展示来形成情节的突变,给读者制造了阅读的震惊.我们看到的这两篇作品的叙述突转是如何产生的呢?把情节抽出来,放到最后快速补出,让大家知道真相以后才形成开头与结尾的巨大的变化.
  现在用一张图表来表示它们的叙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