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为什么重于身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5:23:18

言传为什么重于身教?
言传为什么重于身教?

言传为什么重于身教?
近读《世说新语》,看到一则“谢安教子”的故事:“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哪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谢安的夫人教育儿子,同时问谢安:“怎么从来没见到你来教育儿子?”谢安回答说:“我一直以‘身教’来教育儿子.”谢安身为一国之相,日理万机,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管教儿子,夫人当然不免责怪.谢安没有找客观理由为自己辩解,而是说自己的行为就可以让儿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书读至此,笔者不禁莞尔:当时谢安之子年龄尚幼,再聪明恐怕也难以领悟父亲胸中的雄才大略和身上的“魏晋风骨”.可见谢安只是在为自己的错失卸责而已.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表现了谢安对自己道德品行的充分自信,也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身教”重于“言传”.
古代兵家有句名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说的也是“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重“言传”、轻“身教”的现象却不鲜见.毕竟“言传”的嘴上功夫来得容易,而“身教”的作风品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更有的人会上说得好,会下做得差;白天说得好,晚上做得差;明里说得好,暗里做得差;人前说得好,人后做得差.自身不正,何以正人?贪官张二江在位时就经常在大会小会上大讲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而其所作所为却为其赢来了“五毒书记”的恶名.用自己的不端“身教”否定自己的正确“言传”的人,就如同一个小丑板起面孔反串“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会把一出威武的正剧弄成无聊的丑剧,从而使观众发出嘘声轰其下台.
人们往往把“听其言”放在“观其行”之前,这是因为“听其言”一般只能形成初步的印象,“观其行”才能得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样,人们往往把“言传”放在“身教”之前,也是因为“言传”只能收到初步的成效,更深远、更长久的效果则需要“身教”才能获得.在战场上,身先士卒的指挥员不用多作动员,手枪一挥,冲在最前面,有时连“大喊一声‘冲啊’”都免了,战士们照样跟着他奋勇上前杀敌;在工作中,“敏于行而讷于言”的领导也往往比那些重“言传”、轻“身教”甚至言行相悖的领导更有威信、更得群众拥护.正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当然,“身教”重于“言传”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后者也并非无足轻重.很多“身教”的内涵必须通过“言传”来表达.对领导者来说,只讲“身教”、不提“言传”有独善其身、放任自流之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身教”重于“ 言传”的前提下,把“言传”与“身教”统一起来,把以“声”作则和以身作则结合起来,把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领导者的个人修养、素质联系起来,以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树立领导者的良好形象.

估计你是要参加那些脑残辩论会了吧?现在的老师都把天使变成了魔鬼

我认为身教重于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