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传说中的人物都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7:18:03

上古传说中的人物都有哪些?
上古传说中的人物都有哪些?

上古传说中的人物都有哪些?
神农神农亦称“神农氏”.尝百草,教人医疗,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一说神农氏即炎帝. 神农可以是以下意义: 农业的发明者.关于神农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的情况.《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古帝名,即炎帝、烈山氏.清马骕《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後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晋王嘉《十遗记》卷一:“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及十之,以植于囚,食者老而不死.”《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谓:“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纪.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始教民耕种. 医药之祖.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久远,至今不衰.《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亦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後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好五脏,因能化解药毒.又传说神农因尝百足虫,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参见明·周游《开辟衍绎》第十八回王子承“释疑”.又有神农“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 土神.《礼记·月令》夏季之月:“毋发令而待,以防神农之事也.”注:“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于稼穑.” 异草名.《太平御览》卷三九引《神农本草》:“常山有草名神农,置之门上,每夜叱人.” 神农涧 在河南省温县.明陈仁锡《潜确类书》卷三一:“神农涧在卫辉府温县.神农采药至此,以杖画地,遂成涧.”唐代吴玉斗诗云:"坎水是从一画生,辟来古涧润温城.……久待两岸藏仙药,认识尚须眼有睛".温县周围古属怀庆府,盛产的地黄、菊花、牛膝、山药素为上品,世称"四大怀药". 赤帝 即“炎帝”.《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 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此赤布,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之火德. 铲草兴锄 传说,神农时种庄稼,用石片在地里敲着、走着、喊着;“草死,苗长.”後来,人们变懒了.天热时,用绳子把石片吊树上,人们坐在树下敲着,喊着.草也不死了.没办法,人们拿铲子铲草.地晒干了,铲草费力气.有的劲使猛了,铲子也弯了,翻过来扒,化铲着得劲.从此有了锄. 神农氏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明者,他教人们开垦土地,播种五谷,带动了原始社会後期,由渔猎畜牧到农业经济的转变和发展,他,便是以“大德”闻名于世的三皇之一——“炎帝”.“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是神农氏的大德的完美写照. 为了怀念他,旧时的药铺里,常挂着一幅画像,那是一个浓眉大眼、笑容可掬、腰围树叶、手执草药的人,他就是“神农氏”. 黄帝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根据记载,号轩辕氏、有熊氏,姬姓,一说姓公孙,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个.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中国古都学会(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郑州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参见二月二).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後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後,统一了中国各部落.建都在涿鹿.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发明指南车,造舟车弓矢;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 今日在陕西省的桥山有黄帝陵,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与炎帝都视为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後世对黄帝的神化是逐渐进行的.《庄子》中提到黄帝得道成仙;《列仙传》中的黄帝还能够驱使群仙.嫘祖
嫘祖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中的“颛顼帝”. 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萝以供衣服.” 按照目前的考证,嫘祖诞生于现在的四川省盐亭县,死後葬于盐亭县金鸡镇青龙山. 炎帝
炎帝,神农氏(有说为神农後人)部落首领的名称,姜姓,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是中国传说时代(或称上古时代),约公元前三、四千年,今陕西、湖北一带姜氏族部落的共主,据传出生于烈山,所以炎帝之後又称烈山氏.传记
姜氏族为西戎一支,原为游牧民族,很早期便由西方进入中原.而当时在今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居住着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有说独苗族),双方因部落发展而发生长期冲突,炎帝不敌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带.据说因「炎帝欲侵凌诸侯」,後又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三次激烈的战役,此次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称为坂泉之战 (坂泉,一说北京延庆境内的坂泉村).面对着统领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部落的强大对手,炎帝终告不敌,与之结盟并归顺之,黄帝以胜利的姿态结束了这场战争. 炎黄联盟不断扩展,归顺之部落越来越多,但蚩尤始终不服,大战一场在所难免.蚩尤带领着九黎,与联盟大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为传说时代的第二场战争,称为涿鹿之战.最後蚩尤被打败.从此姜氏族便与黄帝在中原安定下来了.「炎黄子孙」一词,则为人们对中华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黄帝的追溯和尊奉.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是传说远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炎帝(或炎帝的子孙). 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後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後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坂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後代」. 历史传说中,炎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传说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传说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炎帝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传说因为在炎黄时代并未有完整文字,故多为口耳相传之传说.而有关炎帝的传说也有不少.但亦有古籍用神话般的形式提及到炎帝的一些事情. 《易经?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至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太平御览》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 《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世本》「神农和药济人」. 《淮南子》「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以下之传说都是炎帝(或其祖先)之事迹: 教百姓耕种相传是炎帝发明耕种的方法,他命百姓把谷种收集,然後播在开垦过的田土上,以後百姓便照这方法耕植五谷了,神农一氏之称源为此. 发明耒耜炎帝首创木制的耒耜,被认为是农业发明之始. 赭鞕炎帝有一条神鞭,名为赭鞭,用来鞭打各类花草,可令到花草的药、毒、寒、热等特性显露出来. 尝百草相传炎帝为辨别各类草药,更作亲自尝试,最後试到一种含有剧毒的草药,无法可解,最终便牺牲了生命. 发明陶器炎帝还发明了陶器,陶器是与农耕同时出现的,被誉为继火的使用之後的又一大创举. 炎帝之先祖古籍记载,在黄帝之前,神农氏活了五百岁.现代学者普遍认为神农氏是一个氏族,与黄帝合并之前,在黄河流域已经发展有一个农业民族在生活,并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他们已进入原始社会的末期,当时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而所谓燧人氏、伏羲氏、有巢氏和神农氏,其实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四个不同进化阶段.而神农氏相传姓姜,这或许显示其曾以羊为主要肉食(有说因为生于姜水),并显示仍依存有母系社会的传统,羊加女合二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征). 炎帝之後人炎帝被打败後,部落分散了,部份被赶出中土,部份受黄帝所统治.被赶的神农部族,文化水平本来较黄帝部族为高,但因为其後来远处偏远之山间,日久之後,文化并无进步,抑且退化,反而成为了化外之民.鄂、湘、贵间均有苗族生活,因先祖以务农,故而见称,因此有人认为他们是神农部族之後.湖北西部山区,也有一地称为“神农架”,或许亦与此有关. 有说神农被称为炎帝,是因其焚林辟地有关,古借有所谓「烈山泽而焚之」,而神农氏之族民亦称为「烈山氏」及「共工氏」,被後人奉为稷神及杜神. 炎帝故居相传炎帝出生于烈山,而“炎帝神农故居” 为顺应国内外炎黄子孙的意愿,便“修建”在湖北距随州北四十公里的厉山镇列山神农洞. “炎帝神农故居”,设有神农洞二处(一为谷物药村贮藏,一为居住),并有神农亭、神农塔、神农庙、山南建神农茶室、神农花卉、九龙亭及山北神农母安登浴池,百草园等十数处. 神农洞和神农碑 距离随州市区五十五公里处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传说是神农氏所用的器物.烈山还有神农井、神农宅、神农观、炎帝庙等古建筑.历山镇北有“炎帝神农氏”碑一座,保存至今. 蚩尤
蚩尤,中国传说中上古东方(另一说南方)九黎族的首领.有兄弟八十一人(另一说七十二人),骁勇善战,势力强大.後在部落战争时,在涿鹿之战中被黄帝率领的部落联盟击败,一说被杀.因蚩尤做五兵一词,传统上蚩尤被当作兵器之神(兵主)受到崇拜. 蚩尤是传说东方九黎族(属东夷集团)的首领.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铜头铁额,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以金属制造兵器.在与黄帝大战于涿鹿之野时,蚩尤作法,使云雾四起,黄帝军士分辨不清方向.後来黄帝制造了指南车以指示方向,致使蚩尤大败而被擒杀.涿鹿之战终以黄帝胜利而告终. 黄帝打败炎帝之後,许多诸侯都想拥戴他当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孙不甘心向黄帝臣服,几次三番挑起战争,尤以蚩尤为甚. 蚩尤是炎帝的孙子.据说,蚩尤生性残暴好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用石头铁块当饭吃.蚩尤原来臣属于黄帝,可是炎帝战败後,蚩尤在庐山脚下发现了铜矿,他们把这些铜制成了剑、矛、戟、盾等兵器,军威大振,便起野心要为炎帝报仇了.蚩尤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黄帝挑战. 黄帝生性爱民,不想战伐,一直想劝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黄帝不得已,叹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黄帝先派大将应龙出战.应龙能飞,能从口中喷水,它一上阵,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阵中喷水.刹那间,大水汹涌,波涛直向蚩尤冲去.蚩尤忙命风伯雨师上阵.风伯和雨师,一个刮起满天狂风,一个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过来两人又施出神威,刮风下雨,把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应龙只会喷水,不会收水,结果,黄帝大败而归. 不久,黄帝重整军队,重振军威,再次与蚩尤对阵.黄帝一马当先,领兵冲入蚩尤阵中.蚩尤这次施展法术,喷烟吐雾,把黄帝和他的军队团团罩住.黄帝的军队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敌人,被围困在烟雾中,杀不出重围.就在这危急关头,黄帝灵机一动,猛然抬头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转动而斗头始终不动,他便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指南车,认定了一个方向,黄帝这才带领军队冲出了重围. 这样,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黄帝心中非常焦虑不安.这一天,黄帝苦苦思索打败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觉昏然睡去,梦见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兵书,说:“带回去把兵符熟记在心,战必克敌!”,说罢,飘然而去.黄帝醒後,发现手中果真有一本《阳符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几个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後.”黄帝顿然悟解,于是按照玄女兵法设九阵,置八门,阵内布置三奇六仪,制阴阳二遁,演习变化,成为一千八百阵,名叫“天一遁甲”阵.黄帝演练熟悉,重新率兵与蚩尤决战. 为了振奋军威,黄帝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他打听到东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着一头慢兽,叫“夔”,它吼叫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黄帝派人把夔捉来,把它的皮剥下来做鼓面,声音震天响.黄帝又派人将雷泽中的雷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鼓槌.传说这夔牛鼓一敲,能震响五百里,连敲几下,能连震三千八百里.黄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军威大振. 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特意召来女儿女魃助战.女魃是个旱神,专会收云息雨.平时住在遥远的昆仑山上. 黄帝布好阵容,再次跟蚩尤决战.两军对阵,黄帝下令擂起战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响,声音震天动地.黄帝的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蚩尤的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蚩尤看见自己要败,便和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施起神威,凶悍勇猛地杀上前来.两军杀在一起,直杀得山摇地动,日抖星坠,难解难分. 黄帝见蚩尤确实不好对付,就令应龙喷水.应龙张开巨口,江河般的水流从上至下喷射而出,蚩尤没有防备,被冲了个人仰马翻.他也急令风伯雨师掀起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只见地面上洪水暴涨,波浪滔天,情况很紧急.这时,女魃上阵了,她施起神施,刹那间从她身上放射出滚滚的热浪,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停雨消,烈日当头.风伯和雨师无计可施,慌忙败走了.黄帝率军追上前去,大杀一阵,蚩尤大败而逃. 蚩尤的头跟铜铸的一样硬,以铁石为饭,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这一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被黄帝捉住了.黄帝命人给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杀了.害怕他死後还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蚩尤死之後,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来抛掷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迹. 黄帝打败蚩尤後,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这就是轩辕(黄帝的名字)黄帝.轩辕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刑天刑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黄帝在坂泉之战打败之後,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却被黄帝剷平,因而身首异处,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着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最後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而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永远的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的战斗. 仓颉
仓颉是中国古代传说人物,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发明者.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仓颉造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後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事实上,汉字并非由一人所造的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普遍认为仓颉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 共工氏 (重定向自共工)
共工氏,中国上古传说中人物.据说共工氏姓薑,是炎帝的後代.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後,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关于他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治水
共工氏是个治水世家.共工氏治水方法是把高地铲平,低地填高.在平坦地面上修筑堤防.用土堤来挡水,这种方法没有疏通河流,水依然会漫流泛滥成灾,所以共工的治水最後都遭到失败. 在农业方面的观点共工氏和他的儿子後土都对农业很精通.他们专着于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水利方面.在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後,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情况,共工氏发明了筑堤蓄水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地势高处的土运到低地上填高.认为洼地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共工怒触不周山颛顼世系属黄帝,因此共工氏与颛顼由于农业方面的不同观点引发的帝位之争,也便可算作炎黄之战的继续. 颛顼不赞成共工氏在农业方面的做法.颛顼认为,他是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以如果按照共工氏的做法实施会惹怒上天为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共工氏力气上比颛顼要强,但他却不如颛顼有智谋.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鼓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相信颛顼,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虽然共工氏没有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依然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驾起飞龙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一声巨响後,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 共工氏行为最後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共工氏死後,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後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後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後土在上”,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後羿
传说尧时,十日并出,百草枯,毒蛇猛兽为害,後羿射去九日,为民除害. 嫦娥奔月
神话传说中,为求永世相守,後羿从西王母处盗得的不死药,嫦娥乘羿後外出,独自偷吃盗得的不死药,觉得身体轻飘飘的,慢慢地飞向了月亮. 嫦娥
嫦娥或姮娥在中国神话中是後羿之妻,偷吃後羿从西王母处盗得的不死药,奔月.一说奔月後变为蟾蜍,一说後嫁给吴刚. 在道教中,嫦娥是作为月神侍女之一,月神又称“太阴星君”,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月神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後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也称“月府太阴结璘皇君. 宝光幽照如来妙果素月天尊”,作女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