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之后唐朝政局为何动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9:29:02

李世民之后唐朝政局为何动荡
李世民之后唐朝政局为何动荡

李世民之后唐朝政局为何动荡
大历史,非历史:史学家会不会骗人?说假话? 越读历史,越不敢放胆评历史.谈到不是专门研究的朝代时,说真的,总是有点心虚,希望看的人不要尽信我讲的,会自己去做判断. 大家都知道广告是不可信的,公开的骗术. 如果说广告宣传,是公开的骗术,那么,普遍化的历史的评价,与骗术差不了多少.唯一的不同是:它服务的对象已经过世很久了. 史学家会不会骗人?会不会说假话? 史学家也是人,他为何不会说假话? 人都有人性的弱点,对于传播知识的人或是专业人士,我们很习惯自动赋予他们较高的道德标准,也自然地看待他们的道德水准.但是,就像政治家会制造冤狱打击敌人一样,科学家也是会制造假数据打败对手的,史学家也会制造假历史讨好上级,打击政敌的. 大科学家、大学问家,甚至宗教领袖,都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们的目的或许有别的名称,比方说「为了学术的统一性」、「为了政教的安定」,但是,说得更深一点,都是为了巩固他自己的地位与权威,在他的掌握之下执行学术或舆论,遂称为安定;别人掌握下的就不算安定. 不管读任何书,第一步都是怀疑,然后求证,因为,伟人也是会骗人的.或说得客气一点:会含糊其辞,误导后人方向,以掩饰自己的污点的. 当认真求证之后,也许你发现这个伟人说了真话,那么你自然会更尊敬他. 如果你发现居然面对了一场大骗局,那就好玩了.你可以讨论这种骗局被当成普通观念的原因,倒底是什么样的客观因素,让骗局成为真实的传言? 因为任何学问皆有迷障,我从前读通鉴,自以为很懂中国历史的是非真假;但是,当我锁定一个我觉得「怪怪的」时代,深入调查之后,赫然发现完全不同的事实与评价. 这时,我才想到:还有多少我所认定的是非,不是我原先想的那样子? 要讨论一个短短的时代,甚或只讨论一位古人,资料就卷帙浩繁,堆积如山.其中删除了重复与不实之后,再加上一些合理的推测和判断,往往会有出人意表的答案出现.而这个答案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我只研究隋炀帝与李世民的比较,光是一个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说了非常多的谎,不但将建成的军功占为己有,窜改历史;抹黑李渊,将太原起事改写为自己的劝进之功,甚至捏造出李渊曾经许他为皇储的谎言. 而评价玄武门之变对唐朝政权的影响,一般只读通俗历史或通史的人,除了肤浅的唯心论,也真的说不出别的了.这种肤浅的结论到处都看得见:「玄武门之变虽然惨酷,但至少造就了贞观之治.」 如果真的比较过史料,你会发现玄武门之变的影响,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这场政变中,李世民做了一个非常坏的示范,他精密地制造建成与元吉的罪状,捏造自己的军功,并勾结异族.这些举动都给了后人一些暗示,从而破坏了关陇军系原本的团结,掌握军权的贵族效法他的模式制造叛变.唐朝盛世如此之短,实已埋下不良因子. 很多读大历史的人偏偏没去细想(也没有能力细想,因为这不是光靠想就能想出来的,要靠史料):为什么唐朝在李世民之后,政局变化如此剧烈? 这绝不是意外,一个意外可以造成一些变化没错,历史上也确实不乏此类突变.可是,唐朝的政局却是普遍性的衰颓,而且灭亡之惨,更令人毛骨怂然.那么多朝代的恶习累积,绝非偶然. 讲到宋朝,我们可以很客观地说赵匡胤、匡义兄弟的个性驱使下,决定了强干弱枝政策,因而造成宋的积弱;讲到明朝,我们可以说朱元璋本性残酷寡恩,在这样的个性下,决定了明朝政治黑暗的基调. 何以讲到唐朝,就不去想:强势主导的李世民,是不是给了唐朝一个畸形的方向?以致于他的盛世不过十来年?(后期伐高丽而役民惨酷,已绝非盛世了)并且让后世一代比一代更糟? 只要比较过创业起居注及新旧唐书之后,就可以有一个很明确答案,从而学到历史的教训,看出人性的弱点,以及为什么不能做某些事. 但是,说起来容易,真的要去比较这三部古书的人,又有几个?非专业者不能下此心血;非认真者不能有此眼力;非眼尖者不能有此判断. 说穿了,还是要钻研. 而钻研下去之后,还会有时间去读别的朝代的历史,那真的有点超人力所能为了. 钻研史料还是不够的,有太多「活动书柜」无法消化史料.除了深读,更要先天要有一定的怀疑精神,才能明析真与伪,揭穿这一段被粉饰过头的历史,从而重新地判断:玄武门之变倒底对唐朝政权造成什么真正的影响. 真正弄清楚这场政变的起因与结果,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唐朝盛世结束得这么快?从而对历史与现实,会有更深的体悟,而看出现在正在政治舞台上表演的人,谁是深思熟虑为国擘划宏规,谁是使弄技巧,只求个人名望地位.手段万变不离其宗,古代历史,就是现代的报纸上每天看到的那些重演. 从前我也说过李世民伟大,也说过:「玄武门之变虽然惨酷,但至少造就了贞观之治.」这样肤浅的话. 这种话,谈论通史的书还是都会写,包括我很尊敬的傅乐成先生,他不是专门研究隋唐史的.也包括常骂柏杨的李敖,李敖的专长是中国近代史,不是隋唐史.他和常被他骂的柏杨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推崇李世民.同样的,柏杨也不是隋唐史专家,他懂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而非隋唐史. 专门研究隋至初唐史者,绝说不出庆幸玄武门之变造就李世民的这种话,而会严肃地看待这场政变,并对它带来的后果感到痛苦. 不要忘了:历史都是为当代的主要人物服务的,而这种广告宣传立场下,照单全收很危险,只有深入检验它的包装上写的成份之后,才能考虑要不要相信他.史官只是替皇帝或自己的观念做千古宣传的广告企划而已. 读的历史范围越大,吸收的谎言就越大,错得也会越离谱.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看完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之后,就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他说的世界了,因为,他在远东这一部份,竟认定:中国贵妇可以很轻易和男人发生关系,如果怀了孕,都会被送到尼姑庵偷偷生产,孩子由尼姑处理.如果贵妇得不到男人,就和身边的丫环进行女同性恋. ──这样写中国通史,你说,他写的日本史或是印度史可信吗?我还记得这部书中,怎么认定爱斯基摩人以腊蠋为食.这简直比亚里斯多德时代的生物史还要劲爆. 大历史只能看出政体演变和科技文明大体上的变迁,但事实上,帮助不大,反而错误百出. 不过,我还是鼓励学子读通史,先读完大部份朝代的演变之后,是可以掌握一些规律. 如果读了半部通鉴,还没有找到「怪怪的」地方的话,那表示真的缺乏历史的精神与眼光,也不必花时间钻研史料了,那没有意义.不如把心血花在自己真正敏锐的部份,至于所读的通鉴或通史,当成闲时谈助,也是种有意思的话题. 大历史,只能作为「满街听唱蔡中郎」的谈助,对研究某一朝代史的人来说,谈助式的讲那段历史,或以通俗观念来评那段历史,只是和小说相差无几的故事,尽付笑谈中,不能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