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1.引进占城稻的结果2.水田增加,产量提高可是为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7:51:56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1.引进占城稻的结果2.水田增加,产量提高可是为什么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1.引进占城稻的结果
2.水田增加,产量提高
可是为什么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1.引进占城稻的结果2.水田增加,产量提高可是为什么
“苏湖熟,天下足”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出处见高斯得《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等书.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布,“百流众渎(dú,水道),曲折萦绕”,称“水乡泽国”.自宋高宗至宋孝宗时期(1127—1189),兴修太湖地区水利,在昆山、常熟以北,开河口导湖水入江海.孝宗时,于太湖出口处,设置闸门调节水量.滨湖低田,高筑圩岸,以御风涛.由于水利浚通,排除了严重水灾,使低田与高田尽得灌溉.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深耕细作,“耕无废圩(墟),刈(收割)无遗垄”,使用最新农具“连枷”脱粒,遂使苏湖一带成为南宋农业高产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苏湖以水田为主
“苏湖熟,天下足”据说是南宋时候的民谚。元代任仁发的《浙西水利议答》里提过。意思是:这个地方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还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应其它地区,所以从宋代以后就流行有“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全部展开

苏湖以水田为主
“苏湖熟,天下足”据说是南宋时候的民谚。元代任仁发的《浙西水利议答》里提过。意思是:这个地方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还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应其它地区,所以从宋代以后就流行有“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收起

奇怪,不是反映中国的经济中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吗?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1.引进占城稻的结果2.水田增加,产量提高可是为什么 苏湖熟 ,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初一历史 宋朝谚语“苏湖熟,天下足”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什么变化? 苏湖熟,天下足”是哪一时期流行的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在哪个时期?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不可能出现在( ) A.宋朝 B.汉朝 C.元朝 D.明朝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汉朝B、宋朝C、元朝D、明朝请大家看到问题是最早.正确一定要!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在合适完成? (选择)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反映的现象最迟应出现在?A.西汉时期B.三国时期C.隋朝时期D.南宋时期 反映物候现象的谚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这句谚语写的是哪里的风光呢? 宋朝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苏湖指的是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是[ ]A.唐朝时,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 B.北宋时,占城稻的推广 C.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取得的成就 D.南宋时,稻米产量的增加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哪一朝代的谚语 苏湖指我国什么地方 七年级历史“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在北宋还是南宋?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句谚语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这一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济重心南移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到什么时候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2)经济重心南移现象 反映气象物候的成语和谚语 反映“吉祥”的谚语或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