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本真智慧写作教学论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9:56:40 小学作文
本真智慧写作教学论作文小学作文

精选作文:本真智慧写作教学论作文

                                                             华义平     中学写作教学的地位突出。“作文(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1]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即使在《课程标准》实施多年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也仍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写作教学。    反思我国当今的高中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方向迷失,没有合理的目标定位。写作教学依旧是一切为了应试,目标趋向功利,培养的不是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和素养,而仅仅是一种写作的“应试技能”。人们对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也缺乏起码的认识。   二是教学“反规律”,背离写作学习之道。平时充斥课堂的大多是应试写作训练,这种应试训练除脱离学生的生活、思想与情感实际外,在写作时间和内容上具有“限制性”,在完成目标与任务上又具有“强制性”,因而客观上使得大多数学生自主话语的权利被剥夺,在“被写作”,没有写作的自由与尊严。   相当一部分课堂,写作的指导或重理论轻实践,或重技巧轻思维,或重训练轻阅读。尤其是在操作层面上,又往往是“理论先导”、“结论先行”,而不是把写作实践放在首位,有违认知规律。   在写作教学的行为方式上,又常常出现严重偏差:过于强调技能、模式,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注重语言的训练,但偏废了思维的参与;存在随意性及命题中的霸权行为,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2],如此等等。   三是教学乏“术”,缺少富有智慧的方法和策略。由于受诸如教学理念、教材体系、训练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目前中学写作教学领域多数老师处于“难作为”的尴尬境地。大多数老师上作文课,除了布置写作任务,提写作要求,课后简单批阅之外,几乎“不作为”,而即使“有作为”,也还存在三大病根:伪主体观,其自主精神和内在创造精神的丧失。主要表现在命题中无“我”,导致学生“我不愿写我”、“我写的不是我”,或虽然让学生自由地抒写,但教师的批改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3]。   概言之,写作教学本真迷失,智慧缺失。因此,写作教学收效甚微。有鉴于此,我们主张在写作教学上要回归本真,彰显智慧。其核心要义是,尊重规律,返朴归真,激发潜能,讲究艺术。   “本真”强调对写作教学规律的尊重,“智慧”突出对写作教学艺术的彰显。“本真”是写作教学的根本,而“智慧”则是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返朴归真,给写作教学以一个合理的目标定位   我们认为,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素养,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而不止于应试高考。   写作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为生命的,一种是为生存的。为生命的写作,更多的是一种自主、自由;而为生存的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指令性,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和需求的写作。国外写作教学,教师大多关注的是为生命的写作;而在我国,多数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为生存的指令性写作。其实,无论是为生命的、自由的写作,还是为生存的、指令的写作,都是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组成部分。但如果将写作教学窄化为单一的“应试技能”训练,甚至将之异化为以应试为唯一的指向,目标趋向功利,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因为这样的写作,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受到抑制,没有写作的快乐与尊严,培养的只是嫁接文章的高手,滋生的是虚假的文风,这不仅违背了写作的基本规律,也背离了最起码的写作教学原则和宗旨。为此,我们需要尊重规律,回归理性,努力克服应试弊端,消除其功利影响,从而使写作教学步入正途。   其实,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认识,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早就十分富有见地作了这样的阐述:“中学写作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无疑也是对中学写作教学目标作的一个基本定位。    二.回归本真,遵循写作之道和教学基本规律   1.给学生以写作的自由和尊严。写作从本质上说是学生心灵的一种释放,极富精神独创特质。写作的本色是什么?北师大中文系刘锡庆教授说得极是:“作文,其实是写作主体写他的自得之见,抒他的自然之情,用他的自由之笔,显他的自在之趣。”所以,写作教学应努力营造自由写作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一句话,给学生以写作的自由与尊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并“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也才能“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4],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应尽量少采用一些封闭型的命题作文形式的训练,而多一些开放性的自由写作实践。最大限度的给学生自主写作的时间与空间,真正意义上把写作的自由和自主话语的权利还给学生。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积极倡导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生命,保护学生自主写作权利的写作教学,让学生享受自由写作的快乐与尊严,这理应成为我们语文同仁努力践行的写作教学理念和恪守的基本准则。   2.坚持实践第一的路径取向。写作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写作教学应坚持实践第一的路径取向。实践出真知,写作的真知无疑也源于实践。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从写作实践中来到写作实践中去,这是提升写作能力和水平的不二法门。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写作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虽然是个常识,但我们至今似乎仍没有形成共识并努力去践行。从目前的写作教学实际来看,不少课堂基本背离这一常识,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突出的表现是,写作课堂是先指导后写作,亦即“理论(知识)先导”、“结论先行”,由写作理论(知识)到写作实践,于是也就形成了“先教后写”的教学程式。表面看来,“先教后写”似乎无可非议。但只要认真审视一下,就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每次写作,在学生尚未进行写作实践之前,我们所作的一番作前指导往往是灌输式的,或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规定必须“怎么写”;或偏重于构思、章法乃至模式等技法的传授,强调应该“怎么写”。于是“限制”不少,“框框”也多了。对于前者,在没有考虑学生获取写作知识、探索写作规律的求索过程的情况下,便把必须“怎么写”的结论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结论先行”的做法,不仅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求知的价值;而后者,则又易使学生在写法上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从而落入“八股”式的怪圈。   相反,倘若是“先写后教”,效果则截然不同。实践也表明,“先写后教”比“先教后写”更为有效。   3.将思维训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写作能力的核心是语言和思维,除语言外,写作教学应紧紧围绕思维这一核心,将思维训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防止写作教学中单纯的技术主义倾向。教育部《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4月版)在谈教学应重视的问题时强调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著。中学写作教学,应努力革除应试写作中那种禁锢思想、固化思维,让学生言不由衷,把学生的脑袋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将写作程式化、模式化乃至套路化等弊端,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素养。   当然,在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关系处理上,两者要和谐发展,切不可偏废。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放在应有的位置,也要努力摈弃重视语言训练而忽视思维训练,或重视思维训练而忽视语言训练的那种走极端的做法。   其实,思维训练无处不在,随时可行。即令是应试写作,也可化腐朽为神奇,通过有效的思维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比如,在审题能力训练中,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在立意能力训练中,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在构思能力训练中,提高思维的清晰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如此等等。    三.彰显智慧,寻求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方法和策略   对于写作教学,我们通常需要关注的是两点:“教什么”和“怎么教”,两者的关系是“道”与“术”的问题。写作教学应两者兼顾,以力求标本兼治。   写作教学的路径、方法和策略属于“怎么教”这一“术”的范畴,其探索与实践需要富有智慧。写作教学的效率取决于写作教学的路径、方法和策略。因此,充分发挥写作教学机智,重视对写作教学路径、方法和策略的探索与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1.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写作教学要有效,应首先重视训练的科学性,而科学的训练应该是系统有序的。缺乏系统有序的训练,过于盲目随意的写作乃是稳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大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写作教学,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从高一到高三,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是循序渐进,拾级而上,而是急功近利甚至拔苗助长。有的在高一阶段便开始对学生进行高考应试训练,而根本不顾及能力提升的梯度。为此,我们认为高中写作教学应首先考虑的是整体目标以及阶段(学段)目标的合理定位,在此前提条件下,进而以写作能力诸如立意、构思和谋篇等训练为经,文体训练为纬,纵横交织,从而构成一个既有助于发展思维,又能提升和完善表达能力的系列化训练体系。   在这方面,我国著名语文教育改革家周正逵先生集中研究了写作能力训练的“能级递进”问题,探寻到五个层级:“文字书写—造句用语—辞章构段—布局谋篇—思辨立意”。据此,他提出了从小学到高中按学段分步实施的写作能力训练规划[5]。这对写作教学训练体系的构建,给我们极其有益的启示。   2.构建理想的写作教学模式。实事求是讲,目前中学写作教学领域理想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普适性的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并不多见。一般而言,对学生的写作指导通常有这几种模式:(1)以阅读为凭借的“经典范例-借鉴”式;(2)以理论为指导的“写作知识-传授”式;(3)以实践为基础的“写作能力-训练”式。这几种模式虽各具千秋,不是相互彻底的对立排斥,但又并非尽善尽美。如何综合这几种模式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超越,构建一个“写作素养-养成”的理想模式,从而体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素养的有效提升,无疑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3.融“读”、“写”、“思”三位于一体。在写作指导的方法和策略上,我们要坚持将“读”、“写”、“思”三者结合。阅读本身自有相对独立的功能,我们不必过分强调阅读是为写作服务,但阅读毕竟是写作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努力克服写作教学中“重训练,轻阅读”的倾向。当然,事物总是辩证的,阅读之于写作,关系较为复杂,有时大量的阅读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未必能够奏效。因为这种阅读通常不是真阅读,而是“伪阅读”。真正的阅读不只是“读书本”、“读经典”,更要“读生活”,这“生活”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生,毕竟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不仅如此,要想有利于写作,不仅要“读”、“写”结合,而且要“读”、“写”、“思”三位一体[6]。“思”是写作之“魂”,作文的生命力来自于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所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特别强调在“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4.重视写作规律的探索。写作教学应重视文章写作规律的探索,虽说“文无定法”,但并非无规律可循。不同的文体,其基本思路、结构章法以及写作范式就是规律,既有共性的,又有个性的。指导学生探寻、研究和揭示文章的这些写作规律(方法),并在写作实践中加以借鉴和灵活运用,也不失为有效提升写作能力和水平的理想途径。   5.关注非智力因素。写作教学不仅要关注智力因素,也要关注非智力因素,做到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并重。写作的动因来自于学生的内在需求,实践表明,只有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内驱力产生了,并对写作有了一种欲望,写作教学才有可能进入理想的状态。经验告诉我们,衡量写作教学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不是学生“写得怎样”,而是学生“是否爱写”。写作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享有最大限度的思考与创造的乐趣,不再视写作为畏途,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并从中感悟到需要和满足,自尊和光荣,进而形成一种写作的自觉与习惯,我们也许才算真正找到了写作教学的真谛[7]。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5.   [2]李洪义,李贵田.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J].河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   [3]叶黎明,郁夜琴.伪主体伪生活伪科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17.   [5]周正逵.语文教育改革纵横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1.   [6]华义平.当前中学写作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   [7]福建师大中文系写作教研室:潘新和执笔.写作整体化教改宣言[J].语文学习,1992(5). 

篇一:20140222作文讲评——保持本真

江苏南通2013届高三期末“保持本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3届南通高三期末调研作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耶稣)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周国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

【作文范文】

吾侪本是素心人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周国平如是话。

这何尝不是对于我们今天这些读书人的一种警告?警告我们如何去当一个“素心人”。

钱钟书先生曾评述道:学问就是荒江野庐二三素心人商量谋划之事。这里的“素心人”指的就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不世俗,不功利之人。他们是头脑清醒,难得糊涂却又糊里糊涂之人。

中国文人历史都是才能与命运二律悖反。舍此,于现实中的一些读书人便会懂得了如何在名利场上折腾,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借用庄子中的一句话说:“进退——成规——成矩,从容——若龙——若虎。”

钱理群教授曾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语出惊人: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群高素质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圆滑,懂得表演,善于配合,知道如何从体制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确,有些读书人臻于此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名利场上他们不仅出卖了自己,更是出卖了灵魂。

学问本是天下之公器,为人之基本器物,是人们心灵深处的一块难得的净土,本应和名利场相去甚远。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的读书人不在怀有一颗“素心人”的心。还记得多年前文坛爆发的“笔盈盈”现象,那些读书人又从自己的灵魂内心中听取不为名利折腾的声音吗?答案不言而喻。

反观现在,值得庆幸的是,去年的莫大师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国家的文坛乃至所有的读书人都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徐上峰先生曾在《中国作家缺少了什么》一文中分析外国作家“耐得住寂寞,在题材和写作方向上多年甚至几十年都不变。”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岂不是对中国读书人的最欢欣鼓舞的一次证明?

再者,一些读书人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在名利场上爬摸滚打,且不论“文无

真正的生命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伟大的精神行为。而财富只是外物在我们身边暂时的寄存,这财富会随着我们年纪的增大而成为他人所有,对不义之财的追求又多可笑!在内心深处享有纯洁的灵魂并与这个灵魂对话,倾听的是智慧,享受的是生活。这样,我们不孤独且幸福!

生命由灵魂把握就有欢乐。现代大多数的人们忙忙碌碌地弄钱、花钱,生活中充满了欲望、焦虑、争斗、烦恼,心灵也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这是一种怎样的不堪?其实,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简化生活、心态宁静、注重内心的丰富,追求适合自己天性的活法。我们宁愿怀着从容闲适的心情玩味生活,也不过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我们的灵魂。

生命的灵魂一旦敞亮,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让生命回归灵魂的单纯,这是生活的艺术,而且是一种精神修炼。这种生活艺术和精神修炼在今天的时代弥足珍贵且不可或缺!

寻回生命的本真

天父耶稣曾说过:“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子一样,否则你们绝不可能成为天国的子民!”

的确,当越来越多的人汲汲于名利;当浮华开始侵入我们的生活;当欺骗、虚伪之风愈乱愈烈??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诘问:“如何才能在世俗中找回自我,又如何才能找回生命的本真?”

寻回生命的本真,首先需要我们内心的宁静与朴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生活朴素却愉悦,艰苦却令人神往。的确,我们的快乐来源于心灵而非物质。不禁想到了荣获诺奖的莫言先生,他的创作生涯历经数十年,也许外界的喧嚣曾使他动摇;也许写作的艰苦曾使他彷徨,但他选择了坚守,坚守自己灵魂的朴素与宁静,用对生活的观察与对人性的思考充实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以中国诺奖

与灵魂对话

人生如逆旅,舟车劳顿,却亦落得满身浮尘;人生如落叶,缱绻浮尘,却仍是叶落归根化作春泥。

我从不以名利钱财作为判断幸福的尺度,我从不视平凡单薄的生命为平庸,相反于那些人的周身,我看到的是灵魂的光泽,听到的是灵魂的高歌。

学会与灵魂对话,任凭名利随浮云呼啸而去,淡看人生,享受那云卷云舒的惬意。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刘欢的2012年,似是过于“欢乐”,也难怪他将自己年末演唱会取名为“留欢”。在访谈节目中,他是那样毫无保留地批判中国的选秀节目,指责节目组“为利益,不择手段”,这是对音乐极大的侮辱与玷污。作为中国流行音乐教父的他气愤着,似是无奈于一切的正义在名利两座大山前的无力与苍白,似是因再也寻觅不到“灵魂的歌者”而失落。

“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乘着身旁咆哮的余音,我也似乎触及到了那苍白的丧失灵魂的歌声,似雨打海棠,却飘不进我的内心??

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有那些先哲恰有那种犹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怀与灵魂对话,钟情于灵魂所带给他的宁静与祥和。

还记得当时的漆园小吏庄子吗?楚王邀其做丞相,他却以楚之神龟“宁其生而不曳尾于干涂”“笥之而不藏之于庙堂之上”“留其骨以贵”为拒,自得其乐于山水之间,随性创作。料想当时庄子若接受楚王之邀,那么如今哪里还有那些佳作供我们去领悟呢?

名利于他恰如“浮云遮望眼”,潜心于灵魂的对话中,他衣袖一挥,便弹去了那抹尘埃,收获了永世的芳华。

然而也有人认为“淡泊名利便是无所求”的消极掩饰,果真如此吗?莫言笑之以对“我其实就是讲故事,讲着讲着就拿了诺奖,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没错,对于名利他什么都不知道,但与灵魂对话,灵魂却告诉了他一切,点引他人生的价值所向,并非亦步亦趋的追名逐利。

放眼于历史的长河,趋于名利,吴三桂、汪精卫的事迹我不忍卒看;定神于眼前各种贪污腐败更是肮脏不堪,灵魂的迷失便是人性的丧失。

日月灼灼其华,随晨雾暮钟东升西落;崖间的细草,享受紫梵的轻抚、初露的滋润,又有谁知他们的幸福。

谁说平凡不幸福,谁说淡泊就平庸,与灵魂对话,倾听灵魂的声音。

我欲饮酒罢歌,旌旗蔽空,任凭残阳似血,在那些浮云之上,展现“一览众山小”的豁达与气魄。

2013年,就这样把酒当歌,活出“灵魂的姿态”??

与浮云对话

“一切名利、金钱、荣耀等都是浮云?不一定吧?”她望着书本,逐渐陷入了思考中??咦?她这是在哪里啊?猛然惊醒过来,却发现周围已不是熟悉的房间,而是金碧辉煌如宫殿般豪华的屋子,她揉了揉自己那惺忪的睡眼,不可置信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又猛然地闭上眼,使劲摇摇头,希望自己清醒过来,可不管怎样,眼前始终是刚睁眼时的景象。

“吱呀——”房门开了,她回头一看,爸爸妈妈正拿着一个新款的苹果手机,满脸笑容地走过来,“爸妈,这是怎么回事啊?”她疑惑地问道。“哦,老爸升职了,工资又高了,怎么样?好看吧!这可是我和你妈给你的惊喜喔!”“真的啊?谢谢爸爸!”她开心地“吻”

了爸爸妈妈一下,便跳到崭新的床上了。哇!这床好舒服喔!赶紧下床在房间里转悠转悠,“哇!好好喔!爸妈,谢啦!”说着,便兴奋地去拉他们的手,准备再亲密亲密。

叮咚——叮咚——门铃声突然响起,爸妈出去迎客,她悻悻地放下手,躲在门缝里偷偷地瞧着。只见一个满脸堆笑、肥肥胖胖的人进来了,手上提了好多的营养品,还有德芙巧克力之类的,呵!连我吃的都准备好了啊?真厉害!看着他们在客厅不知道谈论着什么,最后居然握手了!“那就麻烦您了,呵呵!”说完,那人便笑呵呵地走了。“叫你别帮忙偏不听,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像天上的云一样,你自己看着办吧!”“哎呀,你别烦我好不好?!”说完,爸爸便甩开妈妈的手坐在了沙发上,“好!看看这些东西最后到底能带给你什么,你别竹篮打水一场空!”妈妈嘴上说得很强硬,可一转头便偷偷地擦了擦眼角,走回自己的房间。她担心地看着妈妈,“嘶——”爸爸那边传来了声响,她连忙转头,发现爸爸撕开“营养品”的包装盒,倒出一叠叠钞票,爸爸满意地点了点头,笑了。她瞪大了双眼,望着这一切,靠着门边无力地滑坐了在地上??

一连好多天,她看到家里来的人都是满脸笑容走的,家里的“营养品”也越来越多??家里的气氛也越来越冷清。是什么?是什么让爸爸这样?是那名利、金钱和荣耀所带来的舒适感吗?难道他不知道这些带来的只是暂时的,是会想云一样消散的,只有清廉的作风、真正的人品才能使人久立于社会之中。

叮咚——门开了,警察来了,妈妈心痛又无奈地说:“你们??你们??把他带走吧。”说着便满脸悲痛地准备离开,爸爸见状怒吼着使劲地将妈妈推向阳台,而她冲出来拼尽全身力气将妈妈推向一边,自己却在爸爸的强力之下掉了下去,“女儿??”

突然一惊,她睁开双眼,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谢天谢地,只是一场梦。”看着书本上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她会心地笑了??

与浮云对话

“你看看你,刚四十出头,要么整天端着个小茶杯,要么就是找人下下棋,跟个小老头似的,你到底有没有点追求啊?”妈妈又在喋喋不休的数落爸爸了。

“是啊,爸爸,你一天到晚这样,咱们什么时候才能住上大房子啊?原先住在这里的李叔叔、王阿姨他们都搬到新房子里去了,就我们这么多年还窝在原地不动,真是的!”每次一想到这,我心里也愤愤的,这不,这天我也加入到妈妈的阵营中来了。可爸爸倒好,看着面前这两个喋喋不休的女人,如笑弥勒佛一样,毫无半点反驳的意思,临了只是留给我们一串笑声。

我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整天“不务正业”。不是品茶、就是下棋,当然最喜欢的还要数废寝忘食地伺候那些占满我们家整个阳台的盆景。每每我们母女以谁谁谁家最近忙着装修新房子,谁谁谁家最近添置新轿车时,老爸总是能用他经典的几句话把我们打发走。“咱们又不是没房没车,只不过房子旧了点,车轮少两个而已。”哎,一言以蔽之:爸不琢,不成器啊。

难得有假期,我刚拿起遥控器,拨到自己喜爱的节目,爸爸就凑到跟前。“丫头,怎么,你也爱看这《步步惊心》啊?这些节目都是瞎扯的,和历史毫无关联,有时间??”爸爸还没说完,我便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行了,行了,爸,你还是到阳台伺候你的那些盆景吧?”爸爸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拿着洒水壶缓缓地向阳台走去。

过了一会,我觉得刚才自己说话语气有点过分,便将电视机关闭,想找爸爸道个歉。对,到阳台上找他。说实话,这个阳台自从被这些盆盆罐罐霸占,我和妈妈很少再到阳台上来。今天上来一看,好家伙,什么样的都有。一盆盆或羞涩的旁斜着,或倔强地挺立着,或绿如

下页

篇二:本真作文

本真作文(王汉文老师)

简介:王文汉,男,出生于1960年1月,小学高级教师,临西县

篇三: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新课程突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郭元祥教授在《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一文中说:“当今中小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观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我国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换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型的伟大时代,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新课程所强调的人文素养呼唤着作文教学的改革。而改革作文教学的

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开学的

(2)在课堂中创设生活。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策略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2、技能训练生活化

除了注重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技能指导,把作文训练建筑在学生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学生作文才会有“质”的飞跃。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将具体抓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选取范文剖析指导,学生从读写中领悟方法,掌握技巧。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3、完成方式生活化

不同的话题,学生的生活积累各不相同,或多,或少,甚至毫无经验。教师需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完成写作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是有创造性的智慧结晶,只有开放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作文天地里训练习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艳丽的花朵。我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写《我的父亲》,中国教师要求当堂交稿,致使学生无法从生活中摄取丰富的感性表象,作文时苦于“无米之炊”,临时“闭门造车”,结果假话、空话连篇;美国教师却让学生走出课堂,去采访父母、祖母、祖父、伯伯、叔叔,乃至邻居和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深刻了解父亲,于是,呈现在美国教师面前的是一篇篇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调查报告或纪实作文。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1、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教学

在作文指导上,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来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最多就是拿一篇课文中的范文或作文选中的佳作说说而已,课文虽然也是一种范例,但毕竟离学生的实际太遥远了,教师缺少亲自写作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因此,可以采取下水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方式,这样作文指导的空泛无味就会大大减少,能够体验写作中的甘苦,就能取得文章写作中难以看到的鲜活经验。从而提高教师自身语文能力、语文整体素质,同时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2、灵活多样的作文写作要求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多少字,限多少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不必一气呵成。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在写作过程中,同学间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3、生活化的作文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4、营造自由宽松氛围,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

作文,还有着比较明确的操作性能,是一种动手的技术。李白坚教授曾说他希望的写作课是“一种技术操作的艺术实践,一种课堂环境的社会缩微,一种心理体验的工场,艺术生成的园地”,“为学生缔造一个创新发挥的探索空间和潜心研究的自由环境”。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和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的需要。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应允许学生写他们想写、喜欢写的话题,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如:学生作文不好,考试时经常作文空白,考试也就不及格。我没有责难他,而是说:“你的作文不做也可以,但你写一写你为什么不会作文的原因。”这位学生一口气写了差的原因,列举了上课不认真、不看课外书、没话可写等等许多原因,我看后,非常欣慰,肯定了他写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一篇好文章。这种做法远比逼学生写作文要高明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四、作文评价生活化

作文讲评中也应当实现生活化,即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演绎,或赏析评改。在这种生活化的讲评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评,有利于学

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可逐渐融入悦纳自我的意识,从而培养成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又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宽广胸怀恢宏气度,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潜能。因此,我们觉得教师在作文评价时应注重实际效果,贴合学生的需要。

(1)采用激励性批语。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给孩子的常常是冷酷的一面,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得满分,评语是冷冰冰的:描写不具体,语句不生动,中心不明确??如此一来,谁还敢“亲近”作文呢?其实,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心灵对话,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对作文的热爱。首先,要做到评语情感化,呈现出评语“温情”的一面,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都没发现这一点呢!”“好可爱,老师真想见见它!”“这一处写得不错,如果能把外貌部分再修改一下,就更好了。”“谢谢你这么信任老师,告诉老师这个小秘密”“老师很高兴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学生很喜欢看这样的评语,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因为这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对话,即使老师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他也能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每次改作文,教师们都应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红波浪线画出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作文得到别人欣赏的喜悦,更愿意畅所欲言。

(2)注重思想引导。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一次写“假如我是??”为话题的作文。有几位学生写了“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他们想象到“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把荒山变成绿洲,把沙漠变成油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让贫民安居乐业,让战争远离,让世界充满阳光。”“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改造坏人,拯救他们的灵魂。我要让每个人都快快乐乐,心想事成。”在批语中,我充分肯定他们的美好愿望,肯定他们的善良心灵,这样的评语,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这也是我们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但遇到学生很“另类”的想法时,要尊重异议的存在,做适当的引导,保护他们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

总之,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不仅要达到教学生活化,更应达到使作文生活化的目的,只有通过创设系列生活化情境和各种实际生活体验,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追求“生活本真”,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篇四: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

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

——浅谈活动型作文课的构建与实施

淮北师范大学附中范晓燕

阅读与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平时的写作和教学中,作文教学几乎是一片盲区。老师们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抓手来进行作文教学,使得作文教学成了语文大餐中的鸡肋。作文课的形式虽多样,但实效性却很低。大部分老师的作文课不是点评课,就是赏析课,抑或是专题讲座课,课堂上理论概念满天飞,学生的实际写作技能却难以得到提升。面对纷繁的作文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写作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写”字,因而在“写”上做文章才是作文教学的正途。如何让学生想写、会写、乐写,应该是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尝试,将作文教学的模式定位为活动型课堂,即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写起来。本文就高中语文活动型作文课的构建与实施做以下探讨:

一、活动型作文课构建与实施的基本条件

(一)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由于训练方法的单一陈旧,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评价标准的僵硬死板,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和写好作文的信心。兴趣是写作的动力,情感是写作的支撑。一个害怕作文,回避作文的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一个不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课堂也注定是无效的。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迸发思维的火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写作的课堂。要想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课堂中来,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是自我外化的一个过程。其次学生要有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要有将心中事、眼前景表露于笔端的欲望,更要有大胆尝试、不断删改的勇气。活动型课堂上,学生是活动主体,学生当堂写,当堂改,当堂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实践写作的过程,感受写作的能量。教师是组织者,老师要参与学生的创造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是一种能力,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练起,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生存的能力、立身的能力。

(二)、明确写作方向,达成作文序列化教学。明确的写作要求是构建活动型课堂的基础。在高考的大背景下,高中阶段的作文训练方向主要集中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上。以人教版语文课本为例,人教版必修五册书中都设有“表达交流”板块。“表达交流”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部分。其中“写作”部分共20个专题,每册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写作指导以及写作练习。因而老师们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也应是序列式的,全局式的。笔者以为在高一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应放在记叙文写作上,这样更契合学生的写作基础和心智特点。高二阶段,训练重点则偏于议论文写作,着意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高三阶段的作文训练应契合高考和时代要求,以专题练习为主,着意引导学生在写作广度和深度进行延展。设想一下,如果教师作文教学的方向明确有序,学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顺畅些。因而,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在作文的广阔天地中快乐游历,前提是教师一定要是一个好向导。

二、活动型作文课构建和实施的基本过程

(一)、教师预设环节,学生精彩生发。

把作文课上成写作课不容易,因为写作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堂是由学生的写作实践构成的,是纯生成的课堂。但作文课又必须是写作课,因为写作的能力只能靠学生自己去获得。这是矛盾又是挑战,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教师要艺术地处理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笔者曾执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写作单元《直面挫折——学习描写》专题。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描写。教学中,我大胆摒弃枯燥的术语讲析,把这节课定位为写作训练课。在教学设计中,做了以下预设:1、写作目标的预设。高一的学生已初步知道

描写人物的方法,但描写较宽泛化、生硬化,因而将写作训练的重心放在写出描写对象的特点及情感上。2、写作内容的预设。写作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由此我预设了一个直面挫折的视频材料(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400米半决赛——雷蒙德励志片)来组织这次作文教学,这样既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描写对象、描写场面,便于进行描写训练,又便于贯彻课程标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个精神。3、写作途径的预设。写作课上教师要给学生明确写作训练的途径,即通过何种方法来组织写作。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方向、有步骤、有目的地展开写作练习。这也是一节写作课的灵魂所在。在这次写作课堂上,我采取了组合训练的方式,即将片段式练习和整篇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直面挫折”的视频,我分设了三个写作层次:①、聚焦雷蒙德。(要求:抓取视频中的一个片段,详细描写雷蒙德的形象。)②、场面描写(要求:用一段文字描写现场观众的反应。)③、连缀成文(要求:点面结合,情感鲜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段练习,三个写作片段环环相扣又逐层递进,目的是让学生写作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基本的描写方法,又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形式的写作都要有一个中心,最后都要为了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服务,切忌为描写而描写。同时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写、学生评、学生改。4、写作方式的预设。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如独立写作、合作写作、口语写作等。独立写作时学生亦可采用“录”、“仿”、“扩”、“补”、“续”的形式辅助写作;合作写作时也可分小组、分角度进行写作。在本次写作活动课中,人物描写的训练中,我着意引导学生进入视频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先谈谈自己观看视频的感受,引导学生抓取最感动自己的瞬间进行描写,并将完成的写作片段进行个性朗读;在场面描写的练习中,我引导学生将名段赏读(《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的语段)和独立写作相结合;在连缀成文的训练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最后整合的文段用展板形式贴在黑板上进行全班展示。由于预设了多样的写作方式,学生在进行写作序列的实践中完成地精彩而有序。

(二)、老师搭建平台,学生多元展示。

活动型作文课堂是多元的课堂。写作的课堂不是单一的,相反,活动型作文课堂恰恰是多元的。1、活动型作文课不仅侧重训练学生“写”的能力,更是对“听、说、读、写”多元智能的一种综合训练。首先是“听”。“听”是写作的基础。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倾听是人的本能,通过倾听来接受外界的信息;倾听是人了解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写作课堂上的“听”是广泛的,听老师的引发,听同学的互辩,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其次要“说”。说是语言智能,写作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多渠道全方位地为学生创设言语练习的机会和条件。在学生“说”的同时综合进行“听、读、写”的活动。2、活动型作文课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在作文活动课上,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尽可能的使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别的学生组合为一个团队,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合作交往学习的优势。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独立有序思考,使他们的思想不受羁绊,自由广阔的驰骋,抒发内心的感受。在一次作文课《身边的感动》上,笔者以歌曲《母亲》作为导入引出话题:“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你能说说有哪些瞬间最令你感动吗?为什么?语音刚落,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的同学说到亲情,感动于父母对自己的点滴关爱;有的同学谈及友情,感动友谊的难得可贵;有的同学有感于别人的温情帮助;更有同学感动于人间大爱??学生的诉说个性纷呈,热情高涨。至此,学生的情感被深深触动,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他们笔下似清泉汩汩流出。很快学生完成了写作训练,接着进行班级互评展示环节。学生习作先在小组内传阅、评议,后在全班汇报、交流。此时的课堂,学生单独发言、同位互评、小组内交流等多种形式交互活动,每个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在作文活动中都能够尽情地流露,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可在课堂上适当穿插“名段赏析”、“学生优秀习作展读”的环节,让学生的写作前有抓手,后有延

展,大大丰富了作文课堂的多元性。

三、活动型作文课构建和实施的意义

(一)把写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作了明确的导向:“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活动型课堂上,学生倾听自我心声,进行自主写作,他们体验生活,再现生活,真正做到言为心声。正所谓“耳得知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凡万物之无尽藏,天地之无限情皆可入文。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觉得作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写作是一种需要和享受,如此,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自然会水到渠成了。

(二)、培养审美意识,提升人文素养。活动型作文课的深层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大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写文章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教学要将“人”与“文”统一起来,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人文共进,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生命需求之中,融入到做人的知、情、意、行的成长之中。写作过程是极富创造性的过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叙述,创造性地表现世界、描写世界,创造性地表现社会、描写社会,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描写自己。写作应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写作中可以创造性地表述真善美,不断地审视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写出有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综上,笔者认为构建和实施活动型课堂不失为现今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有效尝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写作实践中来,要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