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2015高考作文备考:如何使考试作文立意更深刻高远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3:08:31 高中作文
2015高考作文备考:如何使考试作文立意更深刻高远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2015高考作文备考:如何使考试作文立意更深刻高远作文

2015高考作文备考

如何使作文立意更深刻高远

 

作文的立意是决定文章高下的最关键因素。没有一个作者不想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高远,大家苦的是找寻使文章立意深远的方法。十数年的经验告诉我,在这个问题上不要企望找到三言两语就能点石成金的方法,要使文章立意更深远是必须要经过长久的积累和训练才能做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培养同学具备这种能力的快捷方法。下面仅从我的经验出发谈几点能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高远的思维能力训练方法。

1. 辐射式思维训练

要想每次作文都能立意深远,就不但要脱出前人的窠臼,还要跳出身边大部分同学思维的圈子,这就需要运用辐射式思维。

辐射式思维又可以叫做开放式思维、发散性思维、多元化思维、全方位思维等。它是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探求多种答案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来寻找到更多更新的设想、答案或方法。要培养同学使用辐射式思维的能力,就要平时多培养横向拓展、广泛联想的能力,遇到一个问题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横向的、纵向的、多维的角度去联想。

例如:要求以“网”为话题写作文,就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各种有形的网――鱼网、蛛网、铁丝网、过滤网等等联想到各种无形的网――法网、情网、信息网、关系网、人才网、贩毒网、监视网、联络网……

如果以“水”为话题写作文,可以联想到泽被万物的生命之源,也可以联想到生生不息的环保理念,还可以联想到污已洁人的的献身精神、镜鉴万物的冷峻态度、灵活变通的临机智慧、步步为营的踏实精神、亦柔亦刚的人生态度、载舟覆舟的政治哲理、包容万物的宽大胸怀、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吐故纳新的进取精神……

再如,高考曾考过一个想象作文题“圆的联想”,可以辐射到的选材有篮球、足球、太阳、草帽、灯笼等,如果觉得这类联想过实过窄,还可以联想到树的年轮、深山的水潭、故乡的石拱桥、亲人坟上的花圈、清晨草上的露珠、家中祖传的手镯……立意就能更高出一筹。这些立意更加新颖独特而富于个性,如写故乡的石拱桥,必然牵连起对故乡山水亲友的怀念,桥成了各种思绪的交叉点,它可以承载人们情感及历史的重负,仅就立意就已是一类文的风范了。

2. 反向式思维训练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就是站在事物的对立面进行思考,从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或观念的相反方向、相背角度进行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新颖性,从而使作文的立意更深远更有新意更别具一格。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文,就有一位同学以《不诚不信不为过》的反向立意赢得了满分。

再如,以“自卑”为话题写作文,有同学就以“感谢自卑”为文题,写了“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挫折和失败往往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精神财富,它能促人进步……面对自卑后的成功,我感谢自卑”。这样立意就非常新颖独到。

我以前训练同学用反向思维的方式为文章立意,有位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不愿当老师》,从反向来赞美老师,文中写到: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只短命的红烛。只为放出一点光亮,却要燃烧自己而孕育希望。即使看着生命一点点耗尽,看着鲜血一滴滴流淌,却没有丝毫悔恨与忧伤。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条呆傻的小蚕。只为营造他人无尽的幸福,就可将生命摒弃不顾。即使看着旁人身着华服,依旧保持着惯有的朴素,一刻不停的忙碌。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只劳累的工蜂。只为哺育幼小的一代,就可以倾注无尽的关怀。即使有时也会心存无奈,但耕耘的时钟不会因此而停摆,哪怕看不到生命绽放的一丝光彩。

我不愿意当老师,如同不愿做一位辛勤的园丁。只为让众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便可忍受几十年的辛劳,不羡慕绚丽多姿的妖娆,不需要富丽堂皇的夸耀,只会在看到百花争艳时欣慰的一笑。

我不愿意当老师,如同不愿做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为了铸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可以对气力不留丝毫惜怜,就算看到后人欢喜而迁,今生甘愿归守田园,索取又怎能比拟奉献?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我不能将毕生精力奉献于三尺讲台,不能将青春年华化作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不能呕心沥血传授自己的一切,更不能像克拉玛依大火中36个神圣的亡灵那样献出生命,因为我没有老师那崇高的精神——无私。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我不能像慈母对调皮的孩子们谆谆教导,不能为失途的孩子们指点迷津,不能帮助灰心丧气的孩子找到成功的道路,更不能用无尽的热情感化每一颗冰冻的心。因为我没有老师那崇高的品质——真诚。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老师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是一个普通而神圣的字眼;那是无私与真诚的代名词,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职而玷污了老师高洁的形象……

我不愿意当老师,我只会在心中默默的向往那种真诚与无私,只能为心中的神灵献上卑微的崇敬与颂扬……

这篇文章的立意运用了反向思维,独辟蹊径,别具匠心。多年之后仍令我记忆犹新。

3. “透视”能力训练

所谓“透视”能力,就是指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要培养同学洞察生活的能力,要善于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迅速地抓住问题的实质。“透视”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日常的思维训练,要培养同学用最短的时间敏锐地发现问题要害的能力。

例如,200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一幅漫画《人与机器人》,有些同学很快地就看出了这幅漫画的本质是在谈新时代的人才观的问题。

再如,面对“上海市选拔三好学生加考美术,多数同学削铅笔不扫木屑”的材料,有些同学很快就发现了这是谈公德与才学的关系问题,于是营就了《才学诚可贵,公德价更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优秀立意。

4. “聚焦”能力训练

所谓“聚焦”能力,就是指透过貌似杂乱无关的现象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的能力。其实这是一种求同思维的能力。求同思维又叫集中思维、聚合式思维,是通过对若干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与思考找出其相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求同思维也是培养创造型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求同,可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平时可训练同学面对多则材料确定统一立意的能力。

例如,我曾举出四则材料:《庄子》中“运斤成风”的寓言,中华名厨大赛上在少女背上切鲜肉的绝技,瑞士爱国者威廉·泰尔一箭射穿顶在儿子头上的苹果,电影《英雄》中无名用“十步一杀”绝技刺伤长空和飞雪。要求同学拟定统一的立意,有同学准确地发现了这四个故事的实质都是谈“勇气”和“信任”。

5. “选点”能力训练

有一些作文材料,本身可以含有多个不同的着眼点,可以由一个大话题分出很多小话题,每个小话题又会有许多不同的角度。而面对这些不同的角度,每个同学又有各自不同的能力长短的分布。所以,“选好点”是作文立意训练的重要环节。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同学,一篇材料的最佳点是不同的。善于“选点”的同学,能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特长等确定文章的立意,他们懂得藏拙露巧,扬长避短。这样才能避免“千人一面”,才能才思纵横驰骋,写出自己的特色。

选点时还要注意,选小的切入点更容易出奇制胜。话题作文的限制少范围宽,所以大题目居多。化大为小就容易下笔,便于表情达意。越是宽泛的话题,以大题小作治之就越能得到很多的作文题目,于是构思选材就更容易进入自由天地,然后择善而为,下笔就会游刃有余。单一话题可以派生出许多小话题,多头话题本身就提供许多支话题,而且还可以各自派生出更多小话题。可写作的时候只能选其中的一个话题来写,选取哪一个话题好呢?要选取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那一个。这便是“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在这个过程中,考生的大脑储藏的“内存”制约了“写什么”。可用的内存多,回旋的余地就大,反之就有捉襟见肘之苦。因此,要“独树一帜”,要尽量不说大家容易想到的道理,选材尽量不选大家都可能有过的经历,写作尽量不走大家习惯走的思路;也就是说要把一看到话题就冒出来的道理、材料、写法撇开,再深入一层进行思考,说新颖的道理,用新鲜的材料,走新奇的思路。一般来说,立意要寻求别人容易忽略的或不是一眼便能看到的角度,选材要选自己的特殊经历或独得的积累,写法则要懂得打破常规以创新。概而言之,就是要做到视角独特,内容独有,写法独创。当然,就一篇作文而言,能做到其中的一点或两点,就足以使之出类拔萃了。

 

总之,作文立意的深刻高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积累才能达到的。上述几种训练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还是行之有效的,希望同学们都尝试运用一下吧。

 

 

 

 

天津南开中学  孙 超  

篇一:如何使作文立意更深刻高远

2015高考作文备考

如何使作文立意更深刻高远

作文的立意是决定文章高下的最关键因素。没有一个作者不想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高远,大家苦的是找寻使文章立意深远的方法。十数年的经验告诉我,在这个问题上不要企望找到三言两语就能点石成金的方法,要使文章立意更深远是必须要经过长久的积累和训练才能做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培养同学具备这种能力的快捷方法。下面仅从我的经验出发谈几点能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高远的思维能力训练方法。

1.辐射式思维训练

要想每次作文都能立意深远,就不但要脱出前人的窠臼,还要跳出身边大部分同学思维的圈子,这就需要运用辐射式思维。

辐射式思维又可以叫做开放式思维、发散性思维、多元化思维、全方位思维等。它是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探求多种答案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来寻找到更多更新的设想、答案或方法。要培养同学使用辐射式思维的能力,就要平时多培养横向拓展、广泛联想的能力,遇到一个问题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横向的、纵向的、多维的角度去联想。

例如:要求以“网”为话题写作文,就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各种有形的网――鱼网、蛛网、铁丝网、过滤网等等联想到各种无形的网――法网、情网、信息网、关系网、人才网、贩毒网、监视网、联络网……

如果以“水”为话题写作文,可以联想到泽被万物的生命之源,也可以联想到生生不息的环保理念,还可以联想到污已洁人的的献身精神、镜鉴万物的冷峻态度、灵活变通的临机智慧、步步为营的踏实精神、亦柔亦刚的人生态度、载舟覆舟的政治哲理、包容万物的宽大胸怀、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吐故纳新的进取精神……

再如,高考曾考过一个想象作文题“圆的联想”,可以辐射到的选材有篮球、足球、太阳、草帽、灯笼等,如果觉得这类联想过实过窄,还可以联想到树的年轮、深山的水潭、故乡的石拱桥、亲人坟上的花圈、清晨草上的露珠、家中祖传的手镯……立意就能更高出一筹。这些立意更加新颖独特而富于个性,如写故乡的石拱桥,必然牵连起对故乡山水亲友的怀念,桥成了各种思绪的交叉点,它可以承载人们情感及历史的重负,仅就立意就已是一类文的风范了。

2.反向式思维训练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就是站在事物的对立面进行思考,从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或观念的相反方向、相背角度进行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新颖性,从而使作文的立意更深远更有新意更别具一格。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文,就有一位同学以《不诚不信不为过》的反向立意赢得了满分。

再如,以“自卑”为话题写作文,有同学就以“感谢自卑”为文题,写了“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挫折和失败往往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精神财富,它能促人进步……面对自卑后的成功,我感谢自卑”。这样立意就非常新颖独到。

我以前训练同学用反向思维的方式为文章立意,有位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不愿当老师》,从反向来赞美老师,文中写到: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只短命的红烛。只为放出一点光亮,却要燃烧自己而孕育希望。即使看着生命一点点耗尽,看着鲜血一滴滴流淌,却没有丝毫悔恨与忧伤。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条呆傻的小蚕。只为营造他人无尽的幸福,就可将生命摒弃不顾。即使看着旁人身着华服,依旧保持着惯有的朴素,一刻不停的忙碌。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只劳累的工蜂。只为哺育幼小的一代,就可以倾注无尽的关怀。即使有时也会心存无奈,但耕耘的时钟不会因此而停摆,哪怕看不到生命绽放的一丝光彩。

我不愿意当老师,如同不愿做一位辛勤的园丁。只为让众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便可忍受几十年的辛劳,不羡慕绚丽多姿的妖娆,不需要富丽堂皇的夸耀,只会在看到百花争艳时欣慰的一笑。

我不愿意当老师,如同不愿做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为了铸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可以对气力不留丝毫惜怜,就算看到后人欢喜而迁,今生甘愿归守田园,索取又怎能比拟奉献?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我不能将毕生精力奉献于三尺讲台,不能将青春年华化作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不能呕心沥血传授自己的一切,更不能像克拉玛依大火中36个神圣的亡灵那样献出生命,因为我没有老师那崇高的精神——无私。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我不能像慈母对调皮的孩子们谆谆教导,不能为失途的孩子们指点迷津,不能帮助灰心丧气的孩子找到成功的道路,更不能用无尽的热情感化每一颗冰冻的心。因为我没有老师那崇高的品质——真诚。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老师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是一个普通而神圣的字眼;那是无私与真诚的代名词,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职而玷污了老师高洁的形象……

我不愿意当老师,我只会在心中默默的向往那种真诚与无私,只能为心中的神灵献上卑微的崇敬与颂扬……

这篇文章的立意运用了反向思维,独辟蹊径,别具匠心。多年之后仍令我记忆犹新。

3.“透视”能力训练

所谓“透视”能力,就是指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要培养同学洞察生活的能力,要善于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迅速地抓住问题的实质。“透视”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日常的思维训练,要培养同学用最短的时间敏锐地发现问题要害的能力。

例如,200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一幅漫画《人与机器人》,有些同学很快地就看出了这幅漫画的本质是在谈新时代的人才观的问题。

再如,面对“上海市选拔三好学生加考美术,多数同学削铅笔不扫木屑”的材料,有些同学很快就发现了这是谈公德与才学的关系问题,于是营就了《才学诚可贵,公德价更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优秀立意。

4.“聚焦”能力训练

所谓“聚焦”能力,就是指透过貌似杂乱无关的现象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的能力。其实这是一种求同思维的能力。求同思维又叫集中思维、聚合式思维,是通过对若干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与思考找出其相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求同思维也是培养创造型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求同,可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平时可训练同学面对多则材料确定统一立意的能力。

例如,我曾举出四则材料:《庄子》中“运斤成风”的寓言,中华名厨大赛上在少女背上切鲜肉的绝技,瑞士爱国者威廉〃泰尔一箭射穿顶在儿子头上的苹果,电影《英雄》中无名用“十步一杀”绝技刺伤长空和飞雪。要求同学拟定统一的立意,有同学准确地发现了这四个故事的实质都是谈“勇气”和“信任”。

5.“选点”能力训练

有一些作文材料,本身可以含有多个不同的着眼点,可以由一个大话题分出很多小话题,每个小话题又会有许多不同的角度。而面对这些不同的角度,每个同学又有各自不同的能力长短的分布。所以,“选好点”是作文立意训练的重要环节。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同学,一篇材料的最佳点是不同的。善于“选点”的同学,能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特长等确定文章的立意,他们懂得藏拙

露巧,扬长避短。这样才能避免“千人一面”,才能才思纵横驰骋,写出自己的特色。

选点时还要注意,选小的切入点更容易出奇制胜。话题作文的限制少范围宽,所以大题目居多。化大为小就容易下笔,便于表情达意。越是宽泛的话题,以大题小作治之就越能得到很多的作文题目,于是构思选材就更容易进入自由天地,然后择善而为,下笔就会游刃有余。单一话题可以派生出许多小话题,多头话题本身就提供许多支话题,而且还可以各自派生出更多小话题。可写作的时候只能选其中的一个话题来写,选取哪一个话题好呢?要选取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那一个。这便是“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在这个过程中,考生的大脑储藏的“内存”制约了“写什么”。可用的内存多,回旋的余地就大,反之就有捉襟见肘之苦。因此,要“独树一帜”,要尽量不说大家容易想到的道理,选材尽量不选大家都可能有过的经历,写作尽量不走大家习惯走的思路;也就是说要把一看到话题就冒出来的道理、材料、写法撇开,再深入一层进行思考,说新颖的道理,用新鲜的材料,走新奇的思路。一般来说,立意要寻求别人容易忽略的或不是一眼便能看到的角度,选材要选自己的特殊经历或独得的积累,写法则要懂得打破常规以创新。概而言之,就是要做到视角独特,内容独有,写法独创。当然,就一篇作文而言,能做到其中的一点或两点,就足以使之出类拔萃了。

总之,作文立意的深刻高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积累才能达到的。上述几种训练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还是行之有效的,希望同学们都尝试运用一下吧。

下页

篇二:如何使考试作文立意更深刻高远

如何使作文立意更深刻高远

作文的立意是决定文章高下的最关键因素。没有一个作者不想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高远,大家苦的是找寻使文章立意深远的方法。十数年的经验告诉我,在这个问题上不要企望找到三言两语就能点石成金的方法,要使文章立意更深远是必须要经过长久的积累和训练才能做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培养同学具备这种能力的快捷方法。下面仅从我的经验出发谈几点能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高远的思维能力训练方法。

1.辐射式思维训练

要想每次作文都能立意深远,就不但要脱出前人的窠臼,还要跳出身边大部分同学思维的圈子,这就需要运用辐射式思维。

辐射式思维又可以叫做开放式思维、发散性思维、多元化思维、全方位思维等。它是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探求多种答案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来寻找到更多更新的设想、答案或方法。要培养同学使用辐射式思维的能力,就要平时多培养横向拓展、广泛联想的能力,遇到一个问题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横向的、纵向的、多维的角度去联想。

例如:要求以“网”为话题写作文,就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各种有形的网――鱼网、蛛网、铁丝网、过滤网等等联想到各种无形的网――法网、情网、信息网、关系网、人才网、贩毒网、监视网、联络网……

如果以“水”为话题写作文,可以联想到泽被万物的生命之源,也可以联想到生生不息的环保理念,还可以联想到污已洁人的的献身精神、镜鉴万物的冷峻态度、灵活变通的临机智慧、步步为营的踏实精神、亦柔亦刚的人生态度、载舟覆舟的政治哲理、包容万物的宽大胸怀、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吐故纳新的进取精神……

再如,高考曾考过一个想象作文题“圆的联想”,可以辐射到的选材有篮球、足球、太阳、草帽、灯笼等,如果觉得这类联想过实过窄,还可以联想到树的年轮、深山的水潭、故乡的石拱桥、亲人坟上的花圈、清晨草上的露珠、家中祖传的手镯……立意就能更高出一筹。这些立意更加新颖独特而富于个性,如写故乡的石拱桥,必然牵连起对故乡山水亲友的怀念,桥成了各种思绪的交叉点,它可以承载人们情感及历史的重负,仅就立意就已是一类文的风范了。

2.反向式思维训练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就是站在事物的对立面进行思考,从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或观念的相反方向、相背角度进行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新颖性,从而使作文的立意更深远更有新意更别具一格。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文,就有一位同学以《不诚不信不为过》的反向立意赢得了满分。

再如,以“自卑”为话题写作文,有同学就以“感谢自卑”为文题,写了“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挫折和失败往往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精神财富,它能促人进步……面对自卑后的成功,我感谢自卑”。这样立意就非常新颖独到。

我以前训练同学用反向思维的方式为文章立意,有位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不愿当老师》,从反向来赞美老师,文中写到: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只短命的红烛。只为放出一点光亮,却要燃烧自己而孕育希望。即使看着生命一点点耗尽,看着鲜血一滴滴流淌,却没有丝毫悔恨与忧伤。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条呆傻的小蚕。只为营造他人无尽的幸福,就可将生命摒弃不顾。即使看着旁人身着华服,依旧保持着惯有的朴素,一刻不停的忙碌。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只劳累的工蜂。只为哺育幼小的一代,就可以倾注无尽的关怀。即使有时也会心存无奈,但耕耘的时钟不会因此而停摆,哪怕看不到生命绽放的一丝光彩。

我不愿意当老师,如同不愿做一位辛勤的园丁。只为让众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便可忍受几十年的辛劳,不羡慕绚丽多姿的妖娆,不需要富丽堂皇的夸耀,只会在看到百花争艳时欣慰的一笑。

我不愿意当老师,如同不愿做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为了铸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可以对气力不留丝毫惜怜,就算看到后人欢喜而迁,今生甘愿归守田园,索取又怎能比拟奉献?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我不能将毕生精力奉献于三尺讲台,不能将青春年华化作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不能呕心沥血传授自己的一切,更不能像克拉玛依大火中36个神圣的亡灵那样献出生命,因为我没有老师那崇高的精神——无私。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我不能像慈母对调皮的孩子们谆谆教导,不能为失途的孩子们指点迷津,不能帮助灰心丧气的孩子找到成功的道路,更不能用无尽的热情感化每一颗冰冻的心。因为我没有老师那崇高的品质——真诚。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老师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是一个普通而神圣的字眼;那是无私与真诚的代名词,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职而玷污了老师高洁的形象……

我不愿意当老师,我只会在心中默默的向往那种真诚与无私,只能为心中的神灵献上卑微的崇敬与颂扬……

这篇文章的立意运用了反向思维,独辟蹊径,别具匠心。多年之后仍令我记忆犹新。

3.“透视”能力训练

所谓“透视”能力,就是指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要培养同学洞察生活的能力,要善于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迅速地抓住问题的实质。“透视”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日常的思维训练,要培养同学用最短的时间敏锐地发现问题要害的能力。

例如,200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一幅漫画《人与机器人》,有些同学很快地就看出了这幅漫画的本质是在谈新时代的人才观的问题。

再如,面对“上海市选拔三好学生加考美术,多数同学削铅笔不扫木屑”的材料,有些同学很快就发现了这是谈公德与才学的关系问题,于是营就了《才学诚可贵,公德价更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优秀立意。

4.“聚焦”能力训练

所谓“聚焦”能力,就是指透过貌似杂乱无关的现象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的能力。其实这是一种求同思维的能力。求同思维又叫集中思维、聚合式思维,是通过对若干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与思考找出其相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求同思维也是培养创造型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求同,可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平时可训练同学面对多则材料确定统一立意的能力。

例如,我曾举出四则材料:《庄子》中“运斤成风”的寓言,中华名厨大赛上在少女背

上切鲜肉的绝技,瑞士爱国者威廉〃泰尔一箭射穿顶在儿子头上的苹果,电影《英雄》中无名用“十步一杀”绝技刺伤长空和飞雪。要求同学拟定统一的立意,有同学准确地发现了这四个故事的实质都是谈“勇气”和“信任”。

5.“选点”能力训练

有一些作文材料,本身可以含有多个不同的着眼点,可以由一个大话题分出很多小话题,每个小话题又会有许多不同的角度。而面对这些不同的角度,每个同学又有各自不同的能力长短的分布。所以,“选好点”是作文立意训练的重要环节。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同学,一篇材料的最佳点是不同的。善于“选点”的同学,能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特长等确定文章的立意,他们懂得藏拙露巧,扬长避短。这样才能避免“千人一面”,才能才思纵横驰骋,写出自己的特色。

选点时还要注意,选小的切入点更容易出奇制胜。话题作文的限制少范围宽,所以大题目居多。化大为小就容易下笔,便于表情达意。越是宽泛的话题,以大题小作治之就越能得到很多的作文题目,于是构思选材就更容易进入自由天地,然后择善而为,下笔就会游刃有余。单一话题可以派生出许多小话题,多头话题本身就提供许多支话题,而且还可以各自派生出更多小话题。可写作的时候只能选其中的一个话题来写,选取哪一个话题好呢?要选取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那一个。这便是“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在这个过程中,考生的大脑储藏的“内存”制约了“写什么”。可用的内存多,回旋的余地就大,反之就有捉襟见肘之苦。因此,要“独树一帜”,要尽量不说大家容易想到的道理,选材尽量不选大家都可能有过的经历,写作尽量不走大家习惯走的思路;也就是说要把一看到话题就冒出来的道理、材料、写法撇开,再深入一层进行思考,说新颖的道理,用新鲜的材料,走新奇的思路。一般来说,立意要寻求别人容易忽略的或不是一眼便能看到的角度,选材要选自己的特殊经历或独得的积累,写法则要懂得打破常规以创新。概而言之,就是要做到视角独特,内容独有,写法独创。当然,就一篇作文而言,能做到其中的一点或两点,就足以使之出类拔萃了。

总之,作文立意的深刻高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积累才能达到的。上述几种训练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还是行之有效的,希望同学们都尝试运用一下吧。

天津南开中学孙超

篇三:高考冲刺:如何使作文立意更深刻高远

高考冲刺:如何使作文立意更深刻高远高考冲刺:如何使作文立意更深刻高远

作文的立意是决定文章高下的最关键因素。没有一个不想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高远,大家苦的是找寻使文章立意深远的方法。十数年的经验告诉我,在这个问题上不要企望找到三言两语就能点石成金的方法,要使文章立意更深远是必须要经过长久的积累和训练才能做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培养同学具备这种能力的快捷方法。下面仅从我的经验出发谈几点能使文章立意更深刻更高远的思维能力训练方法。

1.

辐射式思维训练

要想每次作文都能立意深远,就不但要脱出前人的窠臼,还要跳出身边大部分同学思维的圈子,这就需要运用辐射式思维。

辐射式思维又可以叫做开放式思维、发散性思维、多元化思维、全方位思维等。它是一种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探求多种答案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来寻找到更多更新的设想、答案或方法。要培养同学使用辐射式思维的能力,就要平时多培养横向拓展、广泛联想的能力,遇到一个问题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横向的、纵向的、多维的角度去联想。

例如:要求以“网”为话题写作文,就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各种有形的网鱼网、蛛网、铁丝网、过滤网等等联想到各种无形的网法网、情网、信息网、关系网、人才网、贩毒网、监视网、联络网??

如果以“水”为话题写作文,可以联想到泽被万物的生命之源,也可以联想到生生不息的环保理念,还可以联想到污已洁人的的献身精神、镜鉴万物的冷峻态度、灵活变通的临机智慧、步步为营的踏实精神、亦柔亦刚的人生态度、载舟覆舟的政治哲理、包容万物的宽大胸怀、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吐故纳新的进取精神??

再如,高考曾考过一个想象作文题“圆的联想”,可以辐射到的选材有篮球、足球、太阳、草帽、灯笼等,如果觉得这类联想过实过窄,还可以联想到树的年轮、深山的水潭、故乡的石拱桥、亲人坟上的花圈、清晨草上的露珠、家中祖传的手镯??立意就能更高出一筹。这些立意更加新颖独特而富于个性,如写故乡的石拱桥,必然牵连起对故乡山水亲友的怀念,桥成了各种思绪的交叉点,它可以承载人们情感及历史的重负,仅就立意就已是一类文的风范了。

2.

反向式思维训练

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就是站在事物的对立面进行思考,从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或观念的相反方向、相背角度进行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新颖性,从而使作文的立意更深远更有新意更别具一格。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写作文,就有一位同学以《不诚不信不为过》的反向立意赢得了满分。

再如,以“自卑”为话题写作文,有同学就以“感谢自卑”为文题,写了“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挫折和失败往往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精神财富,它能促人进步??面对自卑后的成功,我感谢自卑”。这样立意就非常新颖独到。

我以前训练同学用反向思维的方式为文章立意,有位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不愿当老师》,从反向来赞美老师,文中写到: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只短命的红烛。只为放出一点光亮,却要燃烧自己而孕育希望。即使看着生命一点点耗尽,看着鲜血一滴滴流淌,却没有丝毫悔恨与忧伤。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条呆傻的小蚕。只为营造他人无尽的幸福,就可将生命摒弃不顾。即使看着旁人身着华服,依旧保持着惯有的朴素,一刻不停的忙碌。

我不愿意当老师,不愿做一只劳累的工蜂。只为哺育幼小的一代,就可以倾注无尽的关怀。即使有时也会心存无奈,但耕耘的时钟不会因此而停摆,哪怕看不到生命绽放的一丝光彩。

我不愿意当老师,如同不愿做一位辛勤的园丁。只为让众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便可忍受几十年的辛劳,不羡慕绚丽多姿的妖娆,不需要富丽堂皇的夸耀,只会在看到百花争艳时欣慰的一笑。

我不愿意当老师,如同不愿做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为了铸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可以对气力不留丝毫惜怜,就算看到后人欢喜而迁,今生甘愿归守田园,索取又怎能比拟奉献?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我不能将毕生精力奉献于三尺讲台,不能将青春年华化作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不能呕心沥血传授自己的一切,更不能像克拉玛依大火中36个神圣的亡灵那样献出生命,因为我没有老师那崇高的精神——无私。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我不能像慈母对调皮的孩子们谆谆教导,不能为失途的孩子们指点迷津,不能帮助灰心丧气的孩子找到成功的道路,更不能用无尽的热情感化每一颗冰冻的心。因为我没有老师那崇高的品质——真诚。

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老师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是一个普通而神圣的字眼;那是无私与真诚的代名词,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职而玷污了老师高洁的形象??

我不愿意当老师,我只会在心中默默的向往那种真诚与无私,只能为心中的神灵献上卑微的崇敬与颂扬??

这篇文章的立意运用了反向思维,独辟蹊径,别具匠心。多年之后仍令我记忆犹新。

3.

“透视”能力训练

所谓“透视”能力,就是指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要培养同学洞察生活的能力,要善于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迅速地抓住问题的实质。“透视”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日常的思维训练,要培养同学用最短的时间敏锐地发现问题要害的能力。

例如,200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一幅漫画《人与机器人》,有些同学很快地就看出了这幅漫画的本质是在谈新时代的人才观的问题。

再如,面对“上海市选拔三好学生加考美术,多数同学削铅笔不扫木屑”的材料,有些同学很快就发现了这是谈公德与才学的关系问题,于是营就了《才学诚可贵,公德价更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优秀立意。

4.

“聚焦”能力训练

所谓“聚焦”能力,就是指透过貌似杂乱无关的现象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的能力。其实这是一种求同思维的能力。求同思维又叫集中思维、聚合式思维,是通过对若干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与思考找出其相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求同思维也是培养创造型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求同,可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平时可训练同学面对多则材料确定统一立意的能力。

例如,我曾举出四则材料:《庄子》中“运斤成风”的寓言,中华名厨大赛上在少女背上切鲜肉的绝技,瑞士爱国者威廉·泰尔一箭射穿顶在儿子头上的苹果,电影《英雄》中无名用“十步一杀”绝技刺伤长空和飞雪。要求同学拟定统一的立意,有同学准确地发现了这

四个故事的实质都是谈“勇气”和“信任”。

5.

“选点”能力训练

有一些作文材料,本身可以含有多个不同的着眼点,可以由一个大话题分出很多小话题,每个小话题又会有许多不同的角度。而面对这些不同的角度,每个同学又有各自不同的能力长短的分布。所以,“选好点”是作文立意训练的重要环节。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同学,一篇材料的最佳点是不同的。善于“选点”的同学,能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特长等确定文章的立意,他们懂得藏拙露巧,扬长避短。这样才能避免“千人一面”,才能才思纵横驰骋,写出自己的特色。

选点时还要注意,选小的切入点更容易出奇制胜。话题作文的限制少范围宽,所以大题目居多。化大为小就容易下笔,便于表情达意。越是宽泛的话题,以大题小作治之就越能得到很多的作文题目,于是构思选材就更容易进入自由天地,然后择善而为,下笔就会游刃有余。单一话题可以派生出许多小话题,多头话题本身就提供许多支话题,而且还可以各自派生出更多小话题。可写作的时候只能选其中的一个话题来写,选取哪一个话题好呢?要选取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那一个。这便是“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在这个过程中,考生的大脑储藏的“内存”制约了“写什么”。可用的内存多,回旋的余地就大,反之就有捉襟见肘之苦。因此,要“独树一帜”,要尽量不说大家容易想到的道理,选材尽量不选大家都可能有过的经历,写作尽量不走大家习惯走的思路;也就是说要把一看到话题就冒出来的道理、材料、写法撇开,再深入一层进行思考,说新颖的道理,用新鲜的材料,走新奇的思路。一般来说,立意要寻求别人容易忽略的或不是一眼便能看到的角度,选材要选自己的特殊经历或独得的积累,写法则要懂得打破常规以创新。概而言之,就是要做到视角独特,内容独有,写法独创。当然,就一篇作文而言,能做到其中的一点或两点,就足以使之出类拔萃了。

总之,作文立意的深刻高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积累才能达到的。上述几种训练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还是行之有效的,希望同学们都尝试运用一下吧。(天津南开中学孙超)

篇四:2015年高考作文备考: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目标略语】

命题作文,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作文。包括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两种形式。审题立意,就是对给定的文题进行审视、理解和揣摩,从而弄清出题者的意图,界定可以写作的内容,确定自己写作的方向,为下一步构思和拟定提纲作好基础。

【佳作悟法】

☆真题回放☆

(2013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样卷☆

思而知之

⊙天津一考生

“我思故我在。”说这话的是笛卡尔,①既是数学家,也是哲学家。

曾经怀疑过,难道人不“思”就不存在吗?人在睡觉的时候没思考(做梦算不上“思”),不也清清楚楚在床上撂着呢,并没有消失啊?②后来明白了,床上撂着的是躯体,是生物学意义的存在,笛卡尔所说的存在是精神层面的。人只有通过思考,弄明白生命的本质,看明白生活的真谛,悟清楚世界的过去未来,才能成为哲学意义上大写的人,③否则就只能称之为行尸走肉。

不过,人如果因“思”而知之甚多,也就是活得太明白了,太透彻了,有时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帕斯卡说过:“人是思想的芦苇。”此句我理解为,会思、善思的人,生命就如芦苇一样脆弱,这当然是歪解。但看看古今中外的那些思想家,有几个活得滋润、过得潇洒的(世俗意义上的),孔子,庄子,苏格拉底,哥白尼??这些人或者想挑战现有的社会秩序,或者想挑战暂时成为真理的“伪科学”,结果呢?“累累若丧家之犬”是他们生活的常态,被流放或被杀死是其中大多数人的归宿。④

统治者是不希望老百姓动脑子的,但他们也需要几个能思考的人为自己呐喊站台,但这样的人极少极少,且一旦他们被收买招安,便再也不能称为思想者了。

思想者注定是孤独的,注定要失去很多俗世的利益。陈寅恪一直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为自己立身处世之准则,请注意,他实际上是把没有任何威权高压与束缚作为“思”的大舞台的。有了这样的平台,他才能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与皇权政治有了自己的解读与评说。他才能对现实政治保持着高度清醒及自认为适宜的距离。当然,他为此失去了很多,但这也正是他获得世人仰慕的基点。⑥

陈寅恪身上“士”的风骨,其实是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精神脊梁;顾准、巴金??他们都有这样的脊梁。只有“思”才能看得远,看得透,才能不人云亦云;头脑清醒了,脊梁挺直了,才能活得堂堂正正。⑦

今天我们重温他们思想的结晶,瞻望云端巍峨的雕塑,目的是汲取“思”的动力,在探求真理的路上纵情驰骋。⑧

☆我来分析☆

①以的名言开头。

②质疑该名言。

③点题,明确主旨:

④指出“思”的可贵,以及

⑤这句话堪称诛心之论。

⑥典型例证,分析

的风骨。

⑦表达

的愿望。

⑧点明“思”的现实意义。

【答案】①笛卡尔③人只有通过思考,弄明白生命的本质,看明白生活的真谛,悟清楚世界的过去未来,才能成为哲学意义上大写的人④所要付出的代价⑥陈寅恪⑦挺直脊梁

☆名师点评☆

这是天津阅卷场中的一篇高分作文。文章之所以能得高分,主要有三大优点:

1.思路清晰。开头通过对“我思故我在”的质疑,引出“思而知之”的具体内容,巧妙点题,明确题旨。接着“歪解”帕斯卡的话,指出一个清醒的、独立的思想者可能面临的困境与危险,从而自然过渡到下文对“士”精神与风骨的赞颂,最后表达了成为思想者的美好愿望。

2.详略得当。文中举了大量的典型事例,注意到了详略的处理。陈寅恪的例子叙述较为详细,解析也比较到位;而孔子、庄子、苏格拉底、哥白尼、顾准、巴金等因多为读者熟悉故只是列其名,以扩大习作的容量。

3.庄重大气。语文表达凝练厚重,与本文所谈的严肃郑重的话题,二者相得益彰。

【技法指要】

☆自主探究☆

1.在平时的学习写作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类型的命题作文?

2.对于命题作文,你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来审题立意?

☆精讲点拨☆

一、命题作文的类型

1.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见证》《熟悉》等等。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踮起脚尖》《对常识的认识》《我与故事》《我说九零后》《品味时尚》《带着感动出发》。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2.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全命题作文:题目前没有导入或解说性的材料,题目本身是完整的。

如:《踮起脚尖》《对常识的认识》》等等。

(2)半命题作文:题目不完整,需要写作者进行补充。如:“站在的门口”、“这也是一种”、“而知之”。

(3)材料引导式命题作文:如,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题目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题目的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需注意两点:

(1)可以写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其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2)寓意性的命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而其寓意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

例⑴:【文题】肩膀

【审题】这是一道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分析,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

【立意】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

练⑴:【文题】踮起脚尖

【审题】

【立意】提示:

【审题】踮,即提起脚跟,用脚尖着地。踮起脚尖,是一个引体向上提升的动作。大凡踮起脚尖,都是有目的性的动作,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矮个测量身高,比如雨后过烂泥路,比如留守儿童盼归??种种。这些都是为了提升自身高度,以实现目标。

但思维就此搁浅,文章也许会落入俗套。你是否想过,只要踮起脚尖,稍稍地抬起我们的头,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或蜿蜒,或狭窄,或陡峭,或险滩??提前做好行进的准备,而不至于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最终顺利到达远方,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要你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至于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通过发散思考,这个题目可以和“好奇”“梦想”“面子”“盼归”“修路”“借助”“方向”等话题联系起来,进行巧妙转化即可。

【立意】①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所以踮起脚尖;

②只要踮起脚尖,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

③“踮起脚尖”要正确认清自我;

④“踮起脚尖”要有不怕艰苦的精神。

2.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的目的。

例⑵:【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

【立意】①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

②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

③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

④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

练⑵:【文题】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

【立意】提示:

【审题】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但一定要补充什么见证了什么,谁成为了谁的见证。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这个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总之,从社会热点角度可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

【立意】①日记见证我的心路历程。

②历史,将见证“中国梦”的实现。

③姓名的变化,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意识的变化。

④家乡可喜的变化,是当代中国60年来继往开来、翻天覆地巨变的见证。

三、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我们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使立意不走偏。

例⑶:

【文题】诗意地生活

【审题】

“诗意地生活”的表意重心在“诗意”上,那么,“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立意】①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是一种诗意。

②享受现有的、平凡的生活也是一种诗意。

③不甘平庸,轰轰烈烈的追求也是一种诗意。

④陶醉于美好的自然,身心愉悦是一种诗意。

练⑶:【文题】世界因你而精彩

【审题】

【立意】提示:

【审题】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

【立意】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四、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例⑷:

【文题】《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立意】①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

下页余下全文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