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班超投笔从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4:20:47 优秀作文
班超投笔从戎优秀作文

篇一:班超投笔从戎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班超便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 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 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 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素材解读:

陈涉曾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所谓燕雀,鼠目寸光,蝇营狗苟,得过且过而已。所谓鸿鹄,见一叶而知天下秋,处一室而知四海阔,食一餐而明百般味。只有敢于打破平衡,奋力拓新者,方能锻造坚韧不拔之志,成就惊天动地之业。

适用主题:立志,梦想

篇二:班超投笔从戎

浣撹锛?a href="/xiaoxue/liunianji/zhuangwuzuowen/" target="_blank">鐘剁墿浣滄枃浣撹锛?a href="/xiaoxue/liunianji/xiejingzuowen/" target="_blank">鍐欐櫙浣滄枃浣撹锛?a href="/xiaoxue/wunianji/xiangxiang/" target="_blank">鎯宠薄浣滄枃浣撹锛?a href="/xiaoxue/sannianji/duhougan/" target="_blank">璇诲悗鎰?/a>浣撹锛?a href="/xiaoxue/ernianji/kantuzuowen/" target="_blank">鐪嬪浘鍐欒瘽

篇三: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

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①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②,曰:“祭酒③,布衣诸生耳,尔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④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注释】①久事笔研:以舞文弄墨为生。研,同“砚”。②相者:算命的人。③祭酒:先辈的意思。④显宗,东汉明帝的庙号。⑤除,任命。

20.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不耻劳辱 ( )(2)、尝辍业投笔叹曰 ( )

(3)、久之,显宗问固( )(4)、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22.请结合选文中具体的语句,说说班超的性格特点。(2分)

参考答案:

20.(4分)①、对……感到羞耻 ②、曾经 ③、凑足音节,无义④、用来

21.(2分)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日久,非常辛苦。

22.(2分)从“常为官佣书以供养”可以看出他孝顺、不辞辛苦;从“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可以看出他胸怀大志。(答出一点即可)

篇四: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投笔从戎

编辑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目 录 1原文

2译文

3词语解释

4文学常识

5文言文

6读本翻译

7后汉书

8班超简介

9兄长简介

1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后汉书·班超列传》。

2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内心孝敬父母,办事慎重,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来,他出使西方国家,最终立下功劳,封了侯,最后遇见一人,这人对他说:“尊敬的长者,你虽是一个平常的读书人,但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想问个究竟。这算命的指着他说:“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样的头颈,燕子会飞,虎要食肉,这是个万里封侯的命相。”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现在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因犯了过失而被免官。

班超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广礼节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来忽然就变得马虎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原因。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于是把西域的侍者召来,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西域侍者惊恐万状,把具体情况全部交代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

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众人说:"好。"刚入夜,就带领着官兵直奔匈奴人的营地。正遇上大风呼啸,班超让十个人带着鼓藏到敌人住房的后面,跟他们约定说:"看到大火烧起来后,你们一定要一齐击鼓大喊。"其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班超于是顺风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齐击鼓呐喊。敌人惊吓得乱了营。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烧死。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惧怕。

3词语解释

1、戎:军队。

2、扶风:汉朝郡名。

3、平陵:汉朝县名。

4、徐令:徐县县令。徐县,汉时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县一带。

5、彪:;指班彪。

6、修:讲究,重视。

7、内:内心。

8、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

9、执勤苦:干辛苦的事。

10、不耻劳辱:不以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耻: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耻。

11、涉猎:广泛的阅读。

12、固: 指班固,《汉书》的主要作者。

13、诣:到、往。

14、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错误。

15、为官佣书:给官府雇佣抄写书籍之类。

16、辍:停止。

17、它:其它。

18、志略:志气谋略。

19、傅介子、张骞:西汉人,均因出使西域立功封侯的人。

20、安:怎么,哪里。

21、研: 同"砚"。

22、小子:对对方轻蔑的称呼。

23、竟:最终。

24、除:授予官职。

25、坐:犯罪。

26、使:派遣。

4文学常识

投笔从戎( tóu bǐ cóng róng )

这已成为典故。班超投笔从戎是历史的美谈。后来他果真率领30多人奔赴西域制止了汉朝对匈奴的挑拨,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在西域活动前后达31年,封为定远候,如愿以偿。后人用《投笔从戎》来形容文人从军和弃文就武。

解 释 :投:扔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7章:“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要立刻~,以雪国耻。”

他像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义词 :弃文就武

反义词 :解甲归田

灯 谜 :秀才当兵

出 自 :《后汉书·班超传》

陆游<诉衷情>

“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发奋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5文言文

班超,班固之弟也。少有大志,涉猎书传,能辩.永平五年,兄固被召,为校书郎,超与母随至京城。家贫,超为官佣书.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之赏,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后果奉使赴西域,竟立功封侯,史留名。

6读本翻译

班超是班固的弟弟。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立功封侯,在历史上留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