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小作文复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21:44:47 高中作文
高考小作文复习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复习

(二)评论(时评)类材料作文评论(时评)类作文要紧

扣材料,鼓励畅所欲言,强调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激浊扬

清,不平则鸣。江西高考作文对评论类作文的关注,正是期望培养学

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为了培养考生全局意识,增强考生参与和管

理社会事务的意识与能力。评论(时评)类作文既需要作者有个人独

特的思考,也需要作者对社会事务的强烈参与意识。正因为如此,评

论(时评)类命题正在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种主要形式。 《报

刊文摘》报道: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社会语言在规范化使用上存在

问题,如“3G”,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并不能说明其特征,用“三代

手机”更能说明这款产品,又如,现在笔记本取而代之的是

“Notebook”,一些电器上没有中文标识,只有“power on”“ power

off”之类的英文,有人认为,这种现象表面上只是给那些不会英文

的人带来了麻烦,但更深层的却是民族文化的流失,有必要引起社会

各界的重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现象,它加速了中国与

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还有人认为??请针对语言中的这种现象,发表你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

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

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知道

“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

“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冈山”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井

冈山”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

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九一八”的

人越来越少了。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自拟题目,写一篇

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

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

命题(或话题)的审题立意即使是命题(或话题)作文,只要有

材料,就必须要注意命题材料对文章立意的暗示,不能只看题而不顾

及材料 审题立意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

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谁能解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

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解开。这时,

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前,不假思索,拔剑

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根据以上材料, “魄力”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编故事,亦可阐

述观点;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材 料 3、要提升作文立意的

思维品质 3、要提升作文立意的思维品质高考作文

注重“思辩”、“文化”。所谓“思辩”就是在作文中强调理性的力量,

学会理性的思考。所谓“文化”就

要用文化的眼光去解读自然、社会、人生、自我。这样就可以区分出

各种考场作文的高下、优劣。 谋篇布局 二 作 文 1、议论文结构安

排 是什么: 文章的基本观点(中心论点) 为什么: 分

解论点 怎么办: 针对现实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析原因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界定中心论点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

的范围,以及弄清作文的要求。这是能否正确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条件,

也是防止犯偷换论点、转移论题错误的关键。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

懂得根据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分析的结果,是

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关性(相同、相异、相因、相反、相成等)的

抽象,概括的结果,是以果(中心论点)推因(分论点)的思维过程。

①“胜于蓝” 标志着年青一代的成长,事业后继有人。 (1)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叫好。 材 料②“胜于蓝”是老师

的期望。也是对教师一生奉献的回报。 ③“胜于蓝”也是社

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发展,时代要前进,就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①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2)生活应该丰

富多彩 材 料 ②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③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①贫困可

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3)贫困也是一笔财

富 材 料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

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

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记者祝贺球王贝利喜得

贵子:“看他长得多结实,以后一定会成为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

地回答:“他有可能成为一位优秀的运动员,但他不会有我这样的成

就,因为他很富有,而我小时候却非常贫穷。” 根据材料内容,

自行确立立意写一篇文章。 材 料 (4) 材 料 培养危机意识,强化

竞争观念 ①顺境易让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逼人接受淘汰的命运。②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培养危机

意识,做到居安思危。③ “思危”尚属“知”的范畴,还

得身体力行积极竞争。 时政评论的结构方式 一、根据命题材料引

出所要评论的对象 表现(类举各种表现) 二、 实质、根源

(产生的原因) 危害(对个人、社会的不良作 用) 三、针对性提出解决的办法 2、记叙文结构安排 训练学生结

构故事的能力一篇记叙文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

由若干具有时间延续、因果联系的事件所构成。产生一种情感,就会

凝聚一个故事。情感的来由、成因或认识内容,是抽象的,但在记叙

文中不应以抽象的形式做交代或说明;而是要付诸事实,付诸引起你

某种感情的那个或那些客观外界的刺激或主观上的生理心理状况,也

就是要用事实说话,把你的感情(包括文中人物感情)的来龙去脉写

清写深。总之,写记叙文,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

因、经过、结果。 横向展开同主题下的多个故事选择几个生

活片断(场景)材料进行有机嫁接,或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多个故事,

由此创造出主题集中的文章。 纵向展开一个事件的完整过程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事件的发展中表达出主题。 记叙文的结构

技巧 设置悬念:结构上巧设一个个“扣子”使情节在

回旋中推进。 相反相成:在情节上形成强烈反差,只要

不悖情理,反差愈大愈有“意境” 语言表达 三 作 文 1、

语言的文体特征记叙文语言:使人有所感,要求语言形象性(通

常采用文艺语体) 文艺语体的特点:①多用形象性、

描绘性、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②讲究描写句、感叹句的运用多

用能够建立形象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通

感等)欣喜产生于一瞬间,坐在摇篮车里,望着呢喃的燕子,于是爷爷教她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哦,宋词是会飞的;趴在窗前大圆桌上,指着映红的荷花,于是爷爷摇头晃脑地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哦,古乐府是有颜色的,还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儿;在黑暗的雨夜,伴着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和妈妈的体温,她乘着梦儿穿过尼罗河,越过丹麦海峡,与白胡子的安徒生爷爷做游戏;在明媚的春风里,坐在柔如碧丝的草上,躺在滴绿枝的秦桑上,听着爷爷讲的三国故事,她很想骑骑赤兔马,见一见威风八面的关云长。这些点点滴滴的欣喜让她对以后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她拥有了不尽的知识。 材 料 议论文语言使人明事理,要求语 言简截,具有论辩性。(通常采用政 论语体) 政论语体的特点:①采用褒贬色彩鲜明的词语②有严密的逻辑性。 材 料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没有经过历练,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上学嘛,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帮助背书包;生活嘛,有父母帮着洗衣洗被,帮着穿衣服系鞋带;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好的足够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脏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能如何生活?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吃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 高考

篇二:高考小作文写作训练题

高考小作文写作训练题

写作佳苑

2014-04-17 1655 5d56b7b40102ej0y

高考小作文写作训练题

写人写物扩写型

此类题型主要是通过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来表现人的特征与物(景)的特点。对于写人,关键在于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式来表现其核心特点。其中正面描写要注意选取有代表性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而不是“扫描式”地从头到脚面面俱到。对写景,关键在于调动写形绘色、描动画静的手法,点面结全,动静结合,恰当运用各种修辞以揭示物(景)的特点。

1.请以“他很瘦”为主题,进行扩写。要求围绕中心,揭示出人物特征,200字左右。

场面情境描写型

场面情境描写一定是一定的人物在一定地环境下所发生的事。所以包含的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简短的情节,并且强调场景的层次感与表达的条理性。其中人物有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主要人物的言行推动情节的发展,次要人物的言行、神态与心理对主要人物进行映衬,适当的环境描写进行烘托。

2.以“秋风渐起”为开头,联系生活,描写一个场景,用比喻的修辞,表达“思念”的主题,要求描写生动,虚实结合,200字左右。

3.《鸿门宴》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一个经典的片断。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当时的场景。200字左右。

附原文片断“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依照手法仿写型

此种题型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主要是仿效课文中经典的写人写景的方法,然后联系生活进行内容相近或相反的表达。如《囚绿记》一文用拟人的手法写景状物,赋景物的“性质”、“气质”取得特殊艺术效果,借鉴这种手法,调动自己的想像与情感,描绘中秋圆月,表现其特点,200字左右。这是一种典型的考试回归教材、回归能力的体现。

4.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表现梁启超的性情与气质,栩栩如生,请调动自己的记忆与情思,以《记语文(或数学、物理等其它)老师的一次讲课》为题,表现老师的特点,200字左右。

5.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用比喻、对比的手法写出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不同,生动、贴切、有趣。请同学们联系生活观察,采用比喻、对比的手法,以表现你身边的夏天与冬天的不同,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片断。

诗词佳句想像型

此种题型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文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以某一诗词或佳句为基础素材,根据其意境与情感,调动联想与想像,进行适当的扩展与延伸。此种题的解答分三步走1、还原情境。通过回忆全诗(词)的内容,弄清其中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等因素。2、构设画境。选择其中的景物(象)并进行适当地想像,在尊重原句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顺序、一定

的角度、一定的层次进行构思。3、表现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具体的表现景物时要充分考虑到诗词的感情基调,赋于景物一定的感情色彩,从而做到情景交融。

6.苏轼的《赤壁赋》中“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赤壁月亮初上时的江天之景,请发挥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扩写这个场景,200字左右。

7. 请把“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扩成一句优美的语段。要求用第一人称,景情交融,运用比喻的修辞,200字左右。

文段改写压缩型

在恰当的场面,对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恰当的语言,说恰当的话,这才是正确的表达。依据联系生活的命题思路,文段改写主要体现为常用应用文的改写。主要涉及到句式的选用(正式公文一般多采用长句且术语较多;生活应用文的语言要求通俗易懂)、语体色彩(书面语与口语)、说话的对象与场合等。文段的压缩主要体现为议论文的压缩。观点的鲜明显著、论据的浓缩与完备、论证方法的清晰明了这是这类压缩要考虑的问题。

8.请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改写便条,200字左右。

情境小张因感冒而期中考试没有考好

高考小作文复习

,一段时间来,情绪非常的低落,作为好朋友的小李(班上的学习委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班主任在班委会上也要求小李做做小张的思想工作。由于小张比较敏感,小李只得给小张写一张纸条,以安慰鼓励他,希望他走出考试失利的阴影。

原便条如下

分析议论点评型

此类题型主要体现文学评论与新闻点评。文学评论只是对教材中的常见文学现象与文学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求面面俱到、说理完备,只要求观点正确鲜明,层次清晰,且有理有据。新闻点评主要是对普通的社会事件发现自己的看法,所涉及的也是一般的社会道德观,基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要求说的完备,但一定是观点鲜明,自圆其说。

对于200字左右的点评,一般首句亮出观点(单独成段),中间部分就事论事,从事情(或人物形象)的不同方面去谈,一般不要求有详细的例证。只要把自圆其说,把道理讲清。

9.鲁迅笔下的很多人物都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甚至成为某个时代某个阶层的人物代表。对他笔下的人物你有何看法?请在 “祥林嫂”、“孔乙己”两个文学人物选一位进行点评,200字左右。

开放性命题(小作文写法)

A议论类

议论文/找出自己的论点;依据是根据题干;(论据往往是题干提示的);(按照观点、分析、结论的结构完成)/

2读后感要出现原文例子----有观点-----结合自己展开联想(主观)

3、鉴赏类(简析、书评)/有的材料必须是原文的;鉴赏角度(以表现手法为佳) 把鉴赏部分作翻译,画面展开充当论据;写出鉴赏部分的(如强调、突出、渲染~~主旨意境氛围情趣。

B描写类

确定描写的种类;每种描写都有其特点

生动形象具体客观

运用人物描写的四种方法;

景物(场面)描写三要素人、事、境(景)

所有描写最后一句都应写出主旨(景-情;人-性格)

C说明类

基本说明抓特征、注意顺序、用词准确。

D介绍类介绍人物、植物、自荐

概况介绍(身份、属类——介绍长处、优点、特点、(事迹)——介绍成就和贡献、评价)

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及行文习惯

1.书信

篇三:2015年高考作文复习

2015年高考作文复习:价值、问题、难点、操练

一、提高作文能力的意义

非70分价值,乃120分以上价值;非半壁江山价值,乃一网打尽价值。(1.理解题意。

2.表达观点、传递信息)

二、问题与难点

1.学生普遍反映两难:①下不了手 ②找不到话说

2.三大问题:①思维泛化(无观点,满地打滚);②情感消极(小情感,满目淡愁);③心智低幼(浅思想,满纸雷同)

三、如何研究与认识高考作文试题

研究试题:追问高考作文到底让你说什么道理?

高考作文到底让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批判什么。

高考作文到底要求你用何种方式赞成与批判?

高考作文给予的材料与话语中到底能够提炼出什么样的观点?形成什么样的立意? 高考作文试题立意与角度归类分析

(一)道德伦理(美丽心灵)

1.文明习惯 偶然中有必然(2012年重庆 冷库开门)

2.修船救人 偶然中有必然(2012宁夏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3.蔼然同学 就是帮助自己(2013全国同学人际关系)

4.杯子碎了 租房细节看文明(2014 重庆)

5.老王生病打工抵债还心债(2014广西)

(二)社会关注

1.500万大奖调查比例折射核心价值(2011全国)

2.观众为本 从先我后你到先你后我(2011 湖南)

3.时代变迁学习与时俱进(2013天津 师徒传授,渠道多元)

4.社会世相 态度决定高度(2013上海 更重要的)

5.君子风度 接受源于责任(2013 山东 公众人物知错就改)

6.友善伦理 人生需要尊严(2013广东 受捐态度)

7.兴趣学习 成长重于成功(2013江西 奥数、英文、周树人怕与不怕)

8.纯洁童心 美好相随真诚(2013浙江 丰子恺、赫胥黎、沉沦、心灵硬化)

9.包揽冠军 利弊好坏论是非(2011北京)

10.杂交水稻 圆13亿中国人一个梦(2011福建)

11.教学改革得失之间话探究(2014江西)

12.演员作家 角色艺术无禁区(2014安徽)

13.动静之美 选择没有后悔(2013湖南 我愿意,无论是展翅高飞,还是静陪父亲)

(三)文明观照

1.文化回望 现在就是未来(201广东 汤因比想回到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想生在未来)

2.小小豆腐体现生活智慧(2013重庆 生活即创造)

3.文明冲突关注生态自然(2013江苏 蝴蝶)

(四)人生(生活)哲理(成功的情感情真;成功的态度 心诚;成功的智慧 行敏)

1.回到原点只不过从头再来(2011广东 命题)

2.你和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2011山东 命题 这世界需要你)

3.人生镜鉴认识自我才能超越自我(2011天津 不同的镜子)

4.假苹果鉴透过现象敢质疑(2011辽宁)

5.无须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2011安徽 命题 时间在流逝)

6.时间真容你是一把无情的雕刻刀(2011浙江 命题:我的时间)

7.人生三乐最乐聚天下英才(2011江西 三乐:父母在兄弟无故;无愧良知;天下英才教育之)

8.挑担走路沉下心就会成功(2011全国)

9.微光细节花开花落你都要珍惜(2012上海)

10.情由心生 忧与爱的命运交错(2012江苏)

11.小鱼问水 身边有珍看不见(天津)

12.简朴衣着钢琴家美在音乐(也不矛盾)(2012辽宁)

13.梯子横放抽象说理与实在办事(2012安徽)

14.鼓掌奔跑适合的就是美好的(2012浙江)

15.赛跑人生不是冻灭就是燃烧(2012福建 冯骥才 有限路程用多少时间;有限时间跑了多少路)

16.大有大无舍才是得到(2012江西 不要想没有什么想拥有什么;不要想拥有什么想没有什么)

17.服务人民创造将有无限力量(2012湖南 手掌摊开)

18.超越自我热情创造奇迹(2013全国 切割师的故事)

19.创新创造激发美好想象(2013安徽 已发生,为什么会这样?未发生,为什么不能这样?)

20.兴趣学习成长重于成功(2013江西 奥数、英文、周树人 怕与不怕)

21.山羊过桥 打破规则必先知道规则、遵守规则(2014全国 Rules are made to be broken, but only after you have mastered them.)

22.人在路上 处处自由时时枷锁(2014上海 穿越沙漠)

23.人的站立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2014四川 人自己站起来世界才属于他)

24.空谷不空飞越精神的豪堑(2014福建)

25.风景人生心若在梦就在(2014湖南 乡镇干部做贡献)

26.雅俗动静画框里的人生与世界(山东)

27.何谓门路通行证上无捷径(浙江)

28.山顶风景美与美的东西有何区别(湖北)

(五)革命传统

1.中山精神 迈向光明的力量(2012)

2.寂寞巡路庄重敬礼隐含核心价值(2012北京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四、我为考生讲作文

(一)1.对得准(找感点,建立观点,形成焦点)

2.扯得上(两分法,否定之否定,文学想象力)

3.说得清(起承转合,文从字顺,水到渠成)

(二)重视拟题训练——一个好题目是成功的一半

(三)互动式头脑风暴激发学生思维

(四)如何建立素材库(三大基础:生活、思想、表达)

(五)作文与其说方法的指导,不如说是心理的疏导和思想的引导

(六)立意的“四大关系”标题制作示例(略)

(七)考前一月精创训练十题(略)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