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意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00:43:45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意象高中作文

篇一:落花意象与高考作文

落花意象与高考作文

作者:吴永宏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5年第02期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花儿自己不在乎绽放的绚丽和凋落的凄凉,花开不意味着幸福,花落也不意味着忧伤。然而一旦入诗化成了意象,花开花落便不再是平凡的自然现象。从开花到凋零,美丽而短暂的事物,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落花虽美却总伴随着一种消逝的忧伤,也正是因此,诗词中写落花要远多于写花开,因此落花成为了伤春题材诗词的核心意象。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诗人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大多写成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其实“落花”不仅仅是抒发伤春情感或者怀才不遇的对象,也是表达自己对于人生际遇、生命意义的思考,更是一个由外在意象对内心世界进行表述的意象,“落花”被发掘出全新的审美意蕴。

【意象解读】

落花的意象具有多层面的涵义:

一、构建一种优美静谧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落英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烂漫之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静夜中的落花鸟啼和诗人的心境相契合,构成一种宁静和谐的境界,充满了禅意。王维笔下的落花并不是伤感衰颓的象征,而是显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情趣,淡定而富于生机。

二、感叹韶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是见落花而伤春,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己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三、寓意一种昂扬向上精神

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独特的角度刻画了落花的品格,发人深省,充满哲理。“花落春仍在” 寓意希望在人间。“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

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将文学作品中关于落花的伤感一扫而空,清新振拔,体现了大学者的气度。

落花所代表的时令恰好为暮春时节,伤春悲秋是古典诗歌的重要主题。感伤乃是对美好事物之一去不返的留念和追想,骨子里是对美好事物的赞赏、眷恋,只是这种感情在自然界和人世间两个方面因其不可抗拒的规律而无力挽回,令人升腾起一种无奈的哀悯。“落花”所代表的正在消亡中的美也体现了广阔无垠的空间与有限的时间之间存在的矛盾。“落花”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无数经典意象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从本义、比喻义到引申义、象征义的多重变化,正表现了汉语的模糊性,也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深邃而又清新的审美意境。文题设计一: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年既然分为四季,是鲜花,不一定非在春天盛开。”的确,春有百花夏有荷,秋有丛菊冬有梅,花开不只在春天,这是物性使然。自然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早慧,而有人则大器晚成;有人平步青云,而有人则曲径通幽;有人登顶是“华山一条路”,而有人则中途易辙领略到另一番风景……人生的得意和辉煌并非出现在最顺乎人意的情况下,这是主观、客观的条件使然,是内因、外因的影响使然。这就需要我们有坚韧之志、耐得寂寞之定力,也需要我们有变通之智、化苦水为美酒之诗意情怀。请以“花开不只在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作文导写】

这是一个富含喻意和诗意的文题,文题中的“花”可以指事业之花、学业之花、科学之花、艺术之花等,也可以指精神之花、美德之花、幸福之花、爱情之花等,“春天”则可以指通常意义上有利于人生之花盛开的生命阶段、成功条件、工作环境、人生处境等。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年既然分为四季,是鲜花,不一定非在春天盛开。”的确,春有百花夏有荷,秋有丛菊冬有梅,花开不只在春天,这是物性使然。自然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早慧,而有人则大器晚成;有人平步青云,而有人则曲径通幽;有人登顶是“华山一条路”,而有人则中途易辙领略到另一番风景……人生的得意和辉煌并非出现在最顺乎人意的情况下,这是主观、客观的条件使然,是内因、外因的影响使然。这就需要我们有坚韧之志、耐得寂寞之定力,也需要我们有变通之智、化苦水为美酒之诗意情怀。领悟了这些深意,你的写作思路自然也就清晰而开阔了。

文题设计二:初夏的清风吹过,那时花开了,你走过我的窗前,飘来阵阵清香。连蝴蝶也驻足了,来欣赏我心中的风景。如今的思绪,只为了那时花开。

阅读上面一首小诗,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作文导写】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文题“那时花开”是一个意象,但包含着一定的哲理意义。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设定“花”的含义,并准确把握“花开”的条件。“花”可以设定为一个特定的事物,它可以是抽象或具体的事物,诸如“心愿”“风气”“理想”“道德风尚”等等;“花开”即为该事物最终实现的最好的一种结果,“那时花开”中的“那时”应该理解为“花开”的条件具备之“时”。写作者可以通过记叙、抒情或议论,展示、显示或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反映出条件与结果的特定关系。文学素养好的写作者可以优先选择写文学色彩较强的散文或诗歌;当然也可以考虑选择写记叙文,通过一件事形象的表现主题,反映“规律”和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选择写议论文的,只要准确界定了核心概念“花”的内涵,理清了“花”与相关

事物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写出一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的文章。

文题设计三:不要悔恨过去/既是创伤/也是财富,不要钟情名利/既是鲜花/也是枷锁,不要感叹多变/既有风雨/也有彩虹,不要埋怨人生/既有花开/也有花落。事物往往是多面的,这首小诗含蓄地表达了对事物的看法。那么,你是如何理解“既有花开/也有花落”的呢?请以“花开花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作文导写】

“花开花落”,是自然界万物的生、死、荣、枯的法则,是自然之理。在审题时,我们不能被其自然意义所局限,要把它上升到人生之“花开花落”的高度。我们不只是讲述有关“花开花落”的故事,也不只是关注“花开花落”的过程,而是要跳出庸常的“圈子”,重点表明对“花开花落”持有的态度。

花开花落,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可以从小诗里寻找答案。“过去”是“伤痛”也是“财富”,“名利”是“鲜花”也是“枷锁”,人生的“多变”有“风雨”也有 “彩虹”,这些两两相对的概念说明了事物都是两面性的,人生也是有辩证的两面性组成。小诗在间接提醒我们,立意时不能从事物的多面性切入。

由此,对“花开花落”应持有的人生态度是:得意与失意是人生的常态,“花开”时,就要尽力绽放自己的美丽;花落时,要调整心态,获取营养,前路有花开在等着你;对待人生的花开,我们要淡然的态度,否则,这一朵花的开,会绊住人成功的脚步;对待人生的花落,既要淡化又要以此为进取的动力……

我们还可以把“花开花落”升格为一切事物的盛衰规律:社会的发展兴衰,文化兴衰,思潮的兴衰……。从这些兴衰之中,选择一点,阐明我们的理性态度。

篇二:炼就高考满分作文技巧:材料意象丰富

炼就高考满分作文技巧:材料意象丰富 材料丰富,是指内容丰富,丰富的材料,可以显示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使人觉得 作者具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还可以使文章显得斑斓多彩、引人入胜。 议论性说明性文章的,材料丰富就是旁征博引,理论引证、事实例子、类比事例、数字 资料等等都比较多而确切有力。形象丰满主要是指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 说等) ,形象丰满或是人物形象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 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意境深远主要 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意境深远就是“意”与“境”融合得很好,或 是景 物与抒情结 合,情景交融;或是象征隐喻,含意幽 远,或 是诗情画意,言有尽 而意无穷。 任何一篇作文若信息含量低,可读性差,绝不会受欢迎。因而,在历年的高考作文评阅 中, “丰富”本身就是衡量作文成败的重要尺度,凡是成功的高考作文,它们最显著的共 同特征就是“丰富” ,即内容充实丰厚,或材料丰富,或论据充实,或形象丰满,或意境 深远。 【技法点拨】 一.积累材料,深厚典型显丰富。 要想材料丰富,就要注重材料的积累、整理和运用。一般来说,作文材料的来源不外乎 于生活和阅读两大块。前者需要考生平时留心积累,从大量的生活信息中筛选出社会热 点事件,如“月球探测” “反恐”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等,将生活中鲜活的、有积 极意义的、不庸俗的、内涵深厚的典型材料运用到作文中来。而后者,我们就要注重经 典作品的阅读,最好设立自己酷爱的历史和文化等名人的“特区” ,把他们的生平、创作、 掌故、名言等熟悉了,以便在考场上任意调遣其相关资料,从而写出具有相当文化品位 的文章来。 如 2001 年河北考生的《题乌江亭》文中的项羽就借用到《鸿门宴》(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 的一些内容,但项羽不再是一个“有勇无谋” “偏听偏信” “刚愎自用”的“莽汉” ,不再 是被范曾骂为“竖子不足与谋!”的“蠢才” 。作者撇开名家的争论,抛弃名家的点评,独 以“诚信”论英雄,独抒己见,塑造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 , 悲剧英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项羽的“果敢”“豪迈”“无畏”“直言不讳”“你 、 、 、 , 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 ”你想不到刘邦, “他的心计,他的丢弃诚信便是他的 武器。“于是你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的涅 。 ” ”但是“你不朽,你 最终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二.精雕细刻,人物情景为一体

文章的丰富是以具体细微为基础的,全是笼统的叙述而没有具体描述、细腻的刻画,是 难以收到丰富的效果。高明的作者往往能选择典型材料,描绘出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 的感受。 三.论据充实,说理具备形象性 议论文中,论据可以多向示例,要注意利用多角度、多层次的事例使论据充实,说理透 彻。 1、借鉴课本、范文、名著。 课本上学过的古诗文设计的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等,都可以整合运用到作文中。如文章 中可以有忍辱负重的韩信,也可以有自刎乌江的项羽;可以有洒脱旷达的苏东坡,也可 以有虚心纳谏的李世民;可以有坚持真理的布鲁诺,也可以有治学严谨的达尔文等。还 可以整合名著中的相关内容,让名著中的事件或情节出现在作文中。关键是要找到切合 点,也就是说要找准素材和文章主题的连接点。 2、注重论据的多维性。 一是指论据的多样性。即在选择和运用论据时考虑古今中外均有、正反对比、类比等二 是指提高论据选择和运用的标准,把论据选择定位在不同指向不同层面的高度上,以扩 大文章思想表现的广度,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用好理论论据。 一是要善于对理论论据进行深层挖掘。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将蕴含在其内部的精辟思想昭 示出来,从而避免“以引代证”的弊病,做到引用、说理相结合。而要对印证的理论部 分所蕴含的意向加以引申和发挥,能做到由此及彼、由特殊推及普遍,从而生发新的意 思,产生新的思想。 4、整合生活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善于思考,善于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 整合分类,就会发现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政治舞台上的明争暗斗、经济领域的各显神 通、艺术领域内的各领风骚、娱乐世界中的个性张扬、体育赛场上的叱咤风云等,都可 以整合到作文中来。 四.巧用手法,联想想象境悠悠。 文章要创造深远的意境,就必须联想想象,巧妙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或移情入景,借景 抒情,做到情景交融。如朱自清写“淡淡的忧愁与淡淡的喜悦” ,借助于荷塘和月色,营 造了一种朦胧素雅的意境,完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或善于化实为虚,多给读 者一点想象的空间;或把诗意与哲理结合起来,使文章显得含蓄、有深意,意境悠悠。

篇三:高考作文如何做到:意境深远,意蕴丰厚

作文如何做到:意境深远,意蕴丰厚

写作教学

0224 0902

作文如何做到:意境深远,意蕴丰厚

意境,就是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可见,只有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几种创设意境的方法:

1.用精美的语言描绘艺术画面。

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高考作文对“有意境”的追求,始于用色彩鲜明、形象性强的词语构筑富有意蕴的画面。例如,《英雄》:

残阳如血,如血的却不仅仅是残阳。

天边最后一抹斜辉掠过阴霾流连在垓下早已因战火而焦黑的土地上。断箭和长戈零落遍地,死亡的气息弥漫,让每一个生还的楚军

高考作文意象

将士战栗。除了他——西楚霸王,江东项籍。

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他坚信,即使山下是淮阴侯的十万铁骑,他也能够杀出重围,再开一片天地,他坚信。回想当年少年意气,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石破天惊!巨鹿之战怒斩宋义,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各路诸侯,辕门低首,叩关入秦,自号西楚霸王,封赏天下,何其壮哉!

起兵至今,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难道这垓下一役,前功尽弃!他更承受不了的是虞姬如此沉重的话语:“霸王,你可知兵败势孤,原因在你自己。巨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卒二十万,称霸咸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黔布,亚父极力反对,你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失尽民心!”

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

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不去听从那些文臣武士们的妙计。

可是他错了,横亘在面前的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乌江,而步步紧逼的是势如压城的千万铁骑。

远方的冠盖是汉王,一阵得意的欢笑震荡四野,“项王,你可知你为何败于我手?你自命天纵英才,可凭一己之力毕六国,平四海,可你错了!我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气走范增。如此,你众叛亲离,我渐丰羽翼,不纳人言,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雕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你一意孤行,我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张良让我谢罪,我以身脱险。项王啊项王,由此看来,只该我大汉并吞八荒,横扫六合,包举宇内,席卷天下。”霸王怔怔地笑了,充满着苦涩与无奈,不知此刻,是对过分自信的怅惘,对未能听取意见的悔悟,还是那无奈的“此天亡我也,非战之

罪。”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

文章开头便用“残阳、焦黑”等色彩浓艳的词语和“长戈零落、死亡的气息弥漫、楚军将士战栗”等富有动态感和形象性的词语描写充满血腥味的战争场面,渲染气氛,为英雄的活动铺设相得益彰的背景。人物一出场便为战败之际的英雄勾勒了一幅形神兼备的肖像——“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其中既有英雄失路之悲,也让读者窥见了英雄心灵深处在“相信他人还是相信自己”两者之者的矛盾。“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大处着笔,小处着墨,用虞姬自刎的画面,衬托项羽兵败垓下的悲哀。“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以如火的朝阳比喻霸王颈上喷薄的热血,突出英雄之死的壮烈;“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以茫茫大地为背景,项羽轰然而逝,悲壮之余,留下了人们对“自信与信人”这个问题的久久的思索。考生就是这样凭着精美的语言,通过几个意境深远的画面,完成了对项羽这个人物的塑造和对话题的巧妙诠释。

2.用真挚的情感丰厚画面底蕴。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显得具有内在的魅力。只有让画面的底层涌动情感的热流,文章才能焕发动人的光彩。例如,2004年高考广东考生写的《架起隔膜间的桥梁——语言》:

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倾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我的泪悄然划落??

今天与母亲吵架了,我什么也没说,独自跑到海边。母亲她错了,她不该偷看我的日记。我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自小,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去与别人沟通。

我只能在自己的日记里畅想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也只能独自漫步林阴小道,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去寄托自己“雁过无痕,风吹无形”的感触。日子久了,自然而然与母亲之间的隔膜就深了。我无法了解母亲,我只能默默享受着母亲双眸中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关怀,然而这一切,我却措手不及。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瘦小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的身影显得那样孤独,我的心猛地一颤。母亲的声音很柔很柔,令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但你却不会用语言跟我交流,”母亲继续说,“我在无意中看你哭泣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无从了解你,我只能用这种做法去尽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孩子,你理解吗?”我看到母亲的眼角闪动着泪光。这一份深沉的不易觉察的爱,我又懂得多少呢?我内

疚。或许,母女之间的这一份情太深,但却因无法沟通而隔膜了。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放声大哭,聆听着母亲沉稳的心跳,觉得欣慰多了。于是,在那一刻,我说了很多很多,包括我的理想,我的人生态度,以及我的一切感触。面对母亲,我第一次用语言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自己。母亲笑了,尽管那笑中还带着晶莹的泪珠,然而她却是那样令我动容,很久以来,我都没见过母亲笑得如此舒心。我感觉得到,母女之间的心贴近了,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孩子,记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试着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去与别人沟通。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不会存着什么误解,彼此之间才能相互信任。”我从心里感激母亲,她给了我人生中一笔最重要的财富。

一阵凉风拂过我的长发,我发现周围一切是那么的安谧、幽然。泪也不知什么时候干了,我的脸上浮现了舒心的笑容。从今以后,我会努力学着去与别人沟通——用自己最熟悉但却不易表达的语言。我相信自己能行!

以饱含情感的画面切入,“月儿幽幽,风儿愁愁,今夜我无法入睡,倚窗而立,倾听窗外风摇芭蕉的细语,我的泪悄然划落??”对美好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小美好的情趣,而悄然划落的泪珠,不仅极具煽情效果,而且留下了逗人的悬念。“站在海岸,倾听浪打岩石的声响,忆起了以往的一点一滴”的画面隐含着人物的孤独和伤感,同时引出了对往事的回忆,为丰富文章的内容打开了通道。而母亲孤独的身影、温柔的声音、闪动的泪光,则使人物形神兼备,情味浓郁,为下文“我”与母亲的沟通、理解作好了情感的铺垫。结尾展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动人画面,洋溢着人物内心深处的幸福感。通篇洋溢着人物真挚朴实的情感,丰富了文章的内含。

3.用深邃的哲理升华画面思想。

艺术画面里如能融入深邃的哲思,使其闪耀理性的光彩,就能产生永久的艺术魅力。唐代王之焕的诗《登鹳鹊楼》、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是诗的艺术境界与深刻哲理融为一体的典范之作。写高考作文也要追求诗情画意与深邃哲思的统一。例如,2004年高考四川考生写的满分作文《独上高楼》: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文章以李白、苏轼、辛弃疾三个伟大诗人的生活与创作为基本素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诗意浓郁的艺术画面,于画面之后,安排“画外音”,点亮画面的哲思,揭示了他们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的独特精神追求,观点富有启发作用。酿造意境的关键是艺术画面与思想情感的统一,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写作经验。高考作文准备选择散文的同学,不妨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便养成酿造意境的能力。

?

?

?

?

?

?

? (0222 084212) (0221 181815) (0221 181442) (0221 181130) (0221 180816) (0221 180416)

(0219 082412) ? (0219 081745) ? (0219 081353) ?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