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学作文论文汇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0 07:24:44 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论文汇编小学作文

篇一:2013.1小嶝小学教师论文汇编集

浅谈小学语文课改的点滴体会

课改是就我国的基础教育的现状而进行的,目的是取长避短,长自然不说了,“短”是什么呢?专家们一致指出,我们基础教育的弱点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差。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以“填鸭”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是造成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我们在课改中的研究的重点,现就这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扭转教学观念、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的,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1、充分利用视觉作用,让孩子去画、去看、去描。

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但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图来增加情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画资料,将看图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运用色彩,为教学服务,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色彩,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神秘的星空,太阳初升的草原、山村、森林、大海等,在孩子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

2、充分利用学生语言积累,让孩子去说、去读、去讲。

大家知道,拼音教学是枯燥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从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识,再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我在教学ai这个韵母时,我先请一个孩子上讲台和我一块比高矮,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一、两句话说出来。有个孩子说:“吴老师比xx高,xx比吴老师矮;还有一个孩子说得更精彩:“老师是a我是i,老师爱我,我爱老师。”在学生兴奋的气氛中,完成了ai这韵母的教学。在指导学生掌握了ai的发音以后,教师对引导学生用这个音节进行组词、说话。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学习了拼音,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如:在上《复习拼音》一课时,我将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皮卡丘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打靶开花”,“找朋友”等游戏展开复习内容,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以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认真实践,学生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工作,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有特色、有个性、可持续的发展,让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切,迫切需要教师勇于实践,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1、从学习内容着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教师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生字的分析,课文的朗读等,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小伙伴的发言顺利;有的作音量控制员,控制小伙伴发言的声音等等,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更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教师都给予具体的指导。老师参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教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的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合作的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3、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

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和发展,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旨在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而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教师而言,感动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激情源于感动,开发感动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扭转,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情认真挖掘教材的感动因素。而教材的感动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关键处,它是文本与师生生活最密切的触及点。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触及点切入教学,感动便会如约而至。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触及点就在儿童喜欢玩乐的天性上,因为喜玩,所以百草园有无限的乐趣;因为好乐,所以三味书屋的教学才枯燥无味。有了这点契合,对把握整篇文章有了体验的基础。

总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定的课堂教学评价艺术,需要教师方方面面无私地付出,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付出努力,迎接成功。

改革教法、创新学法、强化习惯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

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

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学期初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但到了下半学期有所放松,甚至停滞。

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

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

所以,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

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做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

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

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增加课堂容量将

小学作文论文汇编

是我的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2、提升课堂。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3、激活课堂。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1、读数学。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

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

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

2、做数学。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

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3、思数学。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

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另外,培优补差也是一项重点工作,班级中 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鼓励去攻克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的习题,对于潜能生则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作业批改的三优先政策努力缩小差距,使其迎头赶上,使我们33个孩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篇二:2008学年区小学语文一等奖论文汇编

低年级说写训练略谈

世纪小学 曾秀桢

语文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形成学生的说、写能力。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看,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说话(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书面表达)能力。九岁以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他在这段时期的对语言的敏感性,使得其语言学习事半功倍。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的学习,年级越高,其语言学习就变得越吃力。因此,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说写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

我们常常发现,由于学生年纪小,其识字量少、书写速度慢,给很多老师和家长造成一个错觉,认为在低年级进行写作训练是不可为不能为的(一般认为小学三年级才开始作文训练),认为低年级主要的任务应该是拼音、识字、说话和课文教学,为此错过了写作训练的良好时机。

本着“多说少写,先说后写,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理念,我对低年级加强了说写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多管齐下,加强说话训练

1、利用课文插图,训练说完整话。一年级课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图多。让低年级孩子从图入手,看图说话,是很好的说话训练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往往能充分地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如学习声母p时,我先出示图,让学生先观察,同时用问题引导观察:这个小朋友头上戴着什么,背上背着什么,手上拿着什么,在做什么,然后指导学生说完整话。有的孩子说:“一个小朋友头戴一顶黄色的帽子,背着黄色的书包,手拿红旗,在爬山。”又如,学完《在家里》这篇课文后,要求学生看着图说在家里做些什么,这又是一个很好的说话素材。由于有了拼音教学中的看图说话训练,学生有了一定基础,我就只把“时间、谁、地点、干什么”几个关键词写出来,再让学生自由说话。学生有的说:“傍晚,小红在家里给花浇水,花儿笑了,小红也笑了。”有的说:“美术课上,小青坐在教室里做手工,她很开心。”插图给了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一加引导就有话可说。

2、仿照课文例句,进行说话训练。学习课文时,利用课文中的例句,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很多老师都很重视的。如在《阳光》这篇课文第二自然段有

一个非常好的句子:“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在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后,我出示了句式:,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花园里的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美了。有的说:地球上的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壮了。这样的引导,学生思维打开了,所学到的并非只是书上那一两个句式,到真正要用时,信手就可拈来了。

又如《自选商场》,课文先出示的是一些名词(自选商场里能买到的东西),学生认读后又学了一篇小短文,小短文的第一段是“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读完这段后,我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有 ,有 ,有 ,还有 。”“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有 ,有 ,有 ,还有 。”再如,《雨点儿》这课形容雨点特别多时用了“数不清”一词,在形象地理解了“数不清”后,我又让学生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的?于是“数不清的星星、数不清的树叶、数不清的沙子、数不清的蚂蚁”等形象生动的短语就从孩子们嘴里蹦出来。这样的语文课,不仅训练到位,而且趣味盎然,很让孩子喜欢。

3、先听后说,多听多说。听读,是低年级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可是这往往为很多老师所忽视。我们让孩子听的多半是课文,除此之外就是让孩子读生字词语句子,做大量的练习。其实,年级越低,孩子的听觉越灵敏,他们通过“听”接收的信息越多,而且记忆深刻。婴儿在不会说话之前就是通过“听”获得信息,形成初步的言语能力的。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将听故事引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听大量的故事。故事听得越多,其语言形成得越快,对语言的感受性就越好。一年级刚开学时,孩子们由于识字少,阅读能力很弱,我就利用每天中午午休前的一点时间,给孩子们讲有趣的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常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有时我还会布置“作业”:让他们闭上眼睛,把自己变成故事中的一员,想像自己现在正在和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一起玩耍、游乐。带着想象,小家伙们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后来,我将听故事的做法转移到课堂上。上课前几分钟、午休结束后、自习课时、放学前等等,只要能找到的时间,都用来听故事。开始时是我自己讲,后来我买了一台大音量的收录机,到音像店里买了许多童话故事,

利用录音机放给他们听。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故事都是一些名家讲的,比老师讲更动听,他们活灵活现的讲说,有利于形成孩子良好的语感;其次是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培养了孩子听故事的习惯——听录音比听老师讲要有更高的自制能力。

大概过了一个来月,拼音学完了,于是我就把讲的任务交给了孩子们,我告诉他们:老师的故事书很少,所以故事都讲完了,但是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家里都有很多很多的书,书里的故事更有趣,有谁想把故事讲给同学听?一起来当当故事大王,怎么样?小家伙们一听,个个都争着说要讲,于是我就每天安排五个人讲故事。接到任务的小朋友,都能非常认真地去做准备。因为毕竟是学生讲,有些孩子声音不够响亮,所以对听的同学,我做了更加严格的需要:耳朵听,小嘴不说话,等同学讲完故事了,老师要提问,回答出来了就加分,分数算在“故事大王”的评分里。为了让讲故事的小朋友声音响亮,在讲故事之前,我都要问一句:故事讲给谁听呀?五个小朋友就会齐声回答:“讲给同学听。”声音不响亮的还要重说,所以,讲故事的学生声音都很响亮。讲得好得分高的孩子老师就封他一个“故事大王”,那模样更加得意。孩子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时地会用上所学过的词语或句子,讲起故事起来还真有模有样的呢。

我们也可以说,听也是一种阅读,是用耳朵“读”。听得多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就有明显的增强。我觉得,要让孩子爱上阅读,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多听故事。由于听,而对故事有了熟悉,有了亲近,有了期待,于是,当他们可以阅读时,自然就会拿起书本去阅读。就拿我今年我带的班来说,现在好多孩子在做完课堂作业后都会自觉地拿出故事书,津津不味地看着,很多人还读得非常投入,连下课铃响了都听不见。

听故事——说故事——阅(读)故事,我认为这是一年级阅读起步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我相信,那些流芳百世的中外故事,会在孩子的心里扎下根,直到成年后,也还会想起这些美好的故事,想起这些美好的日子。在童话中成长的孩子,对语文会有天然的亲近和近乎空灵的感悟。

二、广开“言路”,引导写话训练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我就要求学生开始进行写话了。一年级孩子能写话吗?

实践证明:能!不仅能写,而且他们可以写得很好,童趣盎然,妙趣横生。不过,训练成功的前提是:找到恰当的写话形式。

1、绘画日记。绘画日记就是让孩子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在画旁边写上简短的话。绘画日记是很多学校的老师都采用过的写话训练形式,不过,“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同样的方法,每个老师用起来却效果大不一样。导致不一样的原因主要是老师对孩子的鼓励不够。我们对孩子要求一定要宽松,句子不通、用词不当、书写不好??这是极其正常的,只要孩子能写,就应该鼓励,孩子只有在受到肯定之后,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兴趣和力量。

因此,低年级的老师在批改孩子的“写作”时,要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尽量保持孩子的原话,忽略其中的不足,给孩子充足的信心。不仅老师要鼓励,要肯定,还要在同学之间互相鼓励,互相传阅和评价,还要动员家长一起参与孩子的绘画写话中来,让他们一起给予孩子热情的鼓舞。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写作”热情高涨,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有趣好玩的语文学习活动中。

2、根据词语编故事。写话训练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我开始提高要求: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编故事。其实就是连词成段。开始是老师编,学生听;然后是学生编,先说再写,后来就让他们自己去编写故事。词语是老师给的,故事随便编,只要合理,怎么写都行,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或者把自己从书上看到的故事“改编”过来也行。这个活动尽管有一定难度,但受到孩子的热烈欢迎,他们的故事有趣极了。根据词语编故事,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更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效果很好。

3、学写“悄悄话”。到了二年级,我在学生的作业登记本上布置了一道题,让孩子跟老师说一说“悄悄话”。“悄悄话”的形式很多,可以画——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画今天发生的一件事,画课文的插图,画看课外书上的情节;可以写——写自己想跟老师说的话,写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看课外书的收获(好词或好句);也可以问——向老师、向父母提出你的疑问(学习、生活等)。

这种“悄悄话”其实已经是日记了。它们不仅培养了低年级孩子的观察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真实表达的能力。改学生的“悄悄话”,往往要花很多时间,但却是我特别快乐的时候。比如:

前天晚上我洗澡的时候,看见镜子中的我,想起了外婆对我说过的话:?你的眉毛太粗了,不太好看。?于是我拿起了爸爸的tì须刀,开始刮自己的眉毛。刮了一半,一看镜子,哇!怎么光tūtū秃的呀?怎么办?

后来还是妈妈帮我剪了一些头发做留海,遮住了眉毛。不过,今天还是被曾老师你发现了,看你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你是不是觉得我很shǎ呀?

这是邝颖阳给我写的一段话,看完后,我给她也写了一句话:“老师没觉得你傻,只是觉得你特别可爱!”

再看一个调皮的孩子的“悄悄话”:

他先在本子上画了一幅画,画中的他头戴博士帽,旁边还特别注明“第一名是赵文迪”。画的下面,他这样写:曾老师,我帅不帅?帅的打√,不帅的打×。画的旁边还有选项呢。我在“帅”字后面打了个“√”后,第二天他又加了一句:呵呵,谢谢曾老师,那你喜不喜欢我呀?对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你能说不喜欢吗?

同样是他,在4月1日的“悄悄话”上告诉我他要搬新家了,连详细的地址和电话都给我留下了,还向我提出了热情的邀请。

我想,如果要求孩子写日记,或让他们每天写一段话,结果肯定不会这样好。“悄悄话”这三个字,就足以吊起孩子说话的欲望了。如果老师在批语上能及时和孩子交流的话,孩子的表达能力将是非常出乎意料的。我们真的不能低估了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写作”训练完全可以在一二年级起步。

语文能力是通过学习者本人的不断实践而“习得”的,这种能力必须经过大量的、持续的、不断反复的语言实践才能得以熟练,而这个过程将是漫长的甚至是艰难的。如果孩子没有兴趣没有动力,他们不但很难坚持,更将视之为苦刑,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又怎能继续下去?所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刚刚起步的语言学习,这句话应当被每一个老师记在心中。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引导得当,激励得当,说话写话训练在低年级完全可以进行。

篇三:教师优秀论文汇编(40篇)

走向新课标,让小学语文课“有滋有味”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宋-陆九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如听了《秋天的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秋天在哪里》之歌。这样的课学生学的能没有滋味吗?

二、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如教学《王冕学画》,在学习大雨过后,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荷叶是碧绿的,花瓣是粉红的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叶清水滴滴,水珠在花瓣上滚来滚去,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不少学生做闭眼沉思状,努力去想那幅美丽的荷花图。一位学生冲出一句:“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此时,我并没有训斥那位学生,而是调整了一下教学,跟学生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再去听听吧。”然后播放有配乐的语文朗读,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还是那位学生,他说:“老师,现在我看到了,雨后的荷花真的很美,在阳光照耀下,碧绿的荷叶上水珠不但滚来滚去,还闪闪发亮!”。是啊,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改、教学、质量、情境、兴趣。

【摘要】: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致力于英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注重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正文】:

促进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这是历史赋予小学英语教师的重任,也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要达此要求,就需实施教法与学法的改革,而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事了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笔者对英语及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1.备学生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智力、情感、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情况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目标要难易适度,既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口味,又要兼顾少数吃不饱的学生。

2.备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不是孤立地备某单元或某课內容,而是要熟悉整套教材,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的关系,注重知识的前后连贯,把握重点和突破难点,由此确立知识目标。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学校、家庭、衣服、天气、动物、购物、时间、食物等。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教学,突出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善于发掘教材、发现趣味,进而从中确立情感目标,让情感教学成为一堂课的灵魂。特别是小学英语课中,教师不能将情感与英语的单词句型教学剥离开来。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职业的英语单词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情感,激发他们

热爱家人的情感,进而让他们用英语谈论家人,自豪地向同学介绍家人。为此,教师应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课堂上全心地投入,用甜美的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用真诚的话语鼓励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胆小、害怕讲英语的毛病。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语言的学习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运用,所以教师可利用真实的情境或设计模拟的情境进行语法教学,使语法教学更趋于形象化、直观化和真实性。例如,在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时,教师站在讲桌旁边比划着高矮边对同学们说:“I’mtall.Thedeskisshort.I’mtallerthanthedesk.”再让班内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站到前面,此时学生就会仿照老师的话说:“?istall,?isshort,?istallerthan?”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准。

另外,小学生天性好动,兴趣又常常产生于活动,如果采用TPR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就会使学生的整个大脑思维活跃,学得专心,感知和理解就会更加清晰,记忆也就会更加牢固。例如,在进行现在进行时的教学时,让学生边做着动作边说:“I’mdoing?”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时开展才能展示活动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活动不乏幽默与调侃,从而使语法学习既轻松又有效。

总之,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坚持“优化而不淡化,重视而不死抠”的原则,为学生创设有趣、真实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和思考,使学生在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活泼的活动中学习枯燥的语法知识,并将语法教学与阅读、听力、口语交际等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语法知识自然地融入其中,小学生也一定能学好语法知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获得学好英语的工具。

三、注重体态语言在情景教学中的桥梁作用

体态语言是指交际中人的任何一个身体部分辅助交流的表情、行为和举止。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小学生而言,体态语言创设情景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桥梁及纽带。通过电视、电影,大家经常可以看到外国人喜欢和善于用自己的手势、神态等辅助语言来帮助表达。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体态语言更是情景创设的常用品。比如在教学打电话时,右手拇指朝上伸直,小指下伸直,其余手指弯曲表示打电话。体态语言在情景创设活动中出现频率很高。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体态语言非常丰富,他们能用创造性的体态语惟妙惟肖地展现生动的语言情景。大量模仿和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