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交易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22:35:38 体裁作文
交易观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阳光交易观后感

《华尔街—阳光交易》观后感

今天下午观看了关于华尔街阳光交易的课堂电影,让我认识颇多,对于证券投资市场信息披露的认识更加深刻。在这个专业中,经常接触到“证券交易”这个词语,在书本上和课外资料中,也认识了解到很多,从此次华尔街阳光交易的影片也让我观后有很多感想。影片中身处信息时代、资本时代,华尔街无疑是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华尔街充满了紧张和期待,工作在华尔街的人员个个是精英,但是这儿却是残酷的生存环境,交易员们必须面对非常高的淘汰率,华尔街的规则就是丛林法则,胜者为王,败为寇。看完之后现在脑袋里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就是“人性”。片中好多被采访到的人物,在不同角度谈论华尔街(这个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代名词)的时候,都在用这个词。由此,人性是华尔街也就是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起源、成长、发展、壮大、繁荣、萧条的本质驱动力。

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曾经说过:华尔街是人性堕落的一个大阴沟。内幕交易、欺诈、虚假信息等等,这些字眼仍然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时隐时现,它们一直潜伏在资本市场中,当监管工作出现疏漏或者监管工作滞后的时候,它们就跳出来成为人们指责华尔街的理由。

影片中也谈到,如何才能根除华尔街的顽疾,100多年前美国的联邦大法官布兰代斯说: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好的警察。麦道夫曾经是纳斯达克的创始人,是慈善机构的积极捐款人,但是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成为金融诈骗的麦道夫,华尔街人的贪婪始终成为人们诟病华尔街的理由。

回顾华尔街历史,华尔街最初的100多年并没有监管。于是出现了德鲁和掺水股,当人们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之后才有了财经报纸和股票指数,1929年大萧条之后,华尔街开始受到真正的法律约束。安然事件的财务造假事件再一次重创华尔街,塞班斯法案的出台是一次对华尔街的及时修复。

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感触是:(1)市场面的信息是假的,市场是适者生存,血腥的。当看着福巴德如何操纵一只股票时,才渐渐明白了散户难以赚钱的原因。记得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也进入了股市,只投了一千多元钱,自己知道肯定会赔钱,但只想学点经验。一开始,自己也是看新浪财经、和讯新闻等股评获取信息,后来才发现大都没有用处,股票小涨后还会跌下来。看来,市场是假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我们散户无法获取,这也是我们应该努力争取的。当看着公司的职员没有达到业务时,被解雇,当看到百万富翁和流浪者站到一块时,我才意识到,这个社会的残酷。适者生存,物竞天择是永恒的法则。

(2)长线持有,分散风险,不只是买股票,还要买这个企业和行业的未来。中国的股市,还有很多完善的地方,这也给了一些投机者机会去趁火打劫,缺乏监管,导致很多内线交易。记得在看一档财经类节目时,邀请了两位嘉宾,一位是郎咸平教授,另一位是著名投资人罗杰斯。当两人都在说自己对投资者的建议时。罗杰斯对郎咸平说:不要管其他的客观条件,这就是你为什么只是大学教授而不是成功投资人的原因?当然持有股票的方法有很多,我以前也觉得技术分析很重要,但看了一些有关巴菲特的书籍以后,我渐渐也觉得一些道理是有作用的。就像罗杰斯一样,他周游世界一圈,到处投资股票,每次都旗开得胜。因为他坚信股市里有一种规律,但我们必须亲自去调查。

华尔街每一条监管法案的出台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这些监管法案制定的唯一原则就是信息的公开透明。华尔街的发展、金融对经济的影响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借鉴;阳光交易的准则,显示出交易必须需要执行的法律准则,在这个准则下,才可以使交易正常进行,才可以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我国经济特别是现代经济处于过度阶段,尚不成熟,我们可以从华尔街的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处理我国金融和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挫折,使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良性发展。

篇二:魔鬼交易员观后感

《魔鬼交易员》观后感

上周老师组织大家一起观看了这个被强力推荐的影片《魔鬼交易员》,看完之后感触很多,学习到的东西也很多。它的故事情节大概是:

一个名叫尼克·里森的人,是英国巴林银行的一位普通职员,一心想当交易所里的交易员。刚进银行他先是被派往雅加达处理一笔搁置已久的债券纠纷并在那里结识了莉莎,二人随后结为夫妇。家庭开支的巨大让尼克更加拼命地工作,他凭借自己的小聪明,很快发现利用客户的闲置资金进行周转是一个发财的手段。在一次股票亏空后,尼克重施故技,形势不容乐观。幸运的是,他所持有的瑞星指数一路上扬,总算填平了损失。

尼克因为惊人的交易额被认命为巴林银行驻新加坡期货公司总经理,成了同行们羡慕的对象。不久之后,更成了交易所里的“王牌”交易员。尼克的交易越做越大,但偶尔也有失手的时候。为此,他设立了一个错误账户,为的是暂时存放那些错误的交易,但渐渐地,错误账户在尼克手中改变了用途。他把自己失败的交易记入其中,用以掩盖损失。随着职位的升高,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整日忙于工作,无意中忽略了新婚不久的妻子。直到莉萨因疏于照料而小产,尼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但一切为时已晚,尼克已经泥潭深陷,以至于几乎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他每天做着欺上瞒下的事情,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终于,在一次公司查账中,尼克的错误账户曝光。这次他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失去一份工作,而是在监狱中度过余生。在一切无法挽回的败局下,尼克与莉萨选择了逃亡。正在他们得意可以成功逃脱时,警察出现在了飞机上,尼克被捕。由于多项罪名的指控,尼克被判了六年有期徒刑,但在新加坡的监狱他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在监禁四年后,他获得了释放。但此时,他美丽的妻子莉萨已经移情别恋了。

这是一部商战电影中的经典作,也是在金钱挂帅时代毫不掩饰地为人类的贪婪欲望辩护的一部主流电影。本片以全球金融大户的新加坡为背景,描写的股市“王牌”交易员尼克贪婪成性,不择手段在幕后操纵股票行情。导演用他一贯强而有力的戏剧手法拍出了股市内线交易的内幕,同时借角色的行径来质疑现代人面对金钱诱惑而普遍出卖灵魂的道德问题。也将“股市如战场”这一命题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当前经济领域的种种黑幕,这部影片仍有相当大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对爆发的金融危机有这反思意义。

从这部片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巴林银行之所以倒闭,是由于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让里森既直接从事交易又担任交易负责人,两种职能未能完全分开。而监督巴林银行的英格兰银行却没有发现这个致命的弱点,这是巴林银行倒闭的一个核心因素。究其原因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巴林集团管理层的失职

2) 松散的内部控制

3) 业务交易部门与行政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不明

4) 代客交易部门与自营交易部门划分不清

5) 奖金结构与风险参数比例失当

6) 缺乏全球性的信息沟通与协调

7) 对超水平的业绩没有保持高度的警惕。

8) 盟友通常会忽略彼此工作上的危险信号。“光环效应”、过度的信任对发现

风险极为不利。

9) 在有关涉案人员之间传播信息,将会增加风险。保密是舞弊调查的根本。

10) 常规报告一般化,没有足够的监督力度,不能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内审报告

没有对潜在问题进一步核实与追踪,没有对问题进行应有的警惕。

11) 不注意风险变化,通常会使组织受到舞弊行为的破坏。对交易所的提示没有

认真分析与总结。

12) 宁可接受检查与权利制衡,以免留下舞弊的空子。特别是期货、金融股指等

有业务。

13) 有利益之间的组织之间不能共享有关信息,如不同区类似部门之间等。但这

种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的情度上又有利于发现舞弊行为。

14) 忽视对风险提示、举报、内部审计所提的管理建议,将是一个红旗标志区。

巴林银行的倒闭,还在于里森下注的不是一般的金融产品,而是金融衍生品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在于能够用少量的保证金做大笔交易,若运用得当,能够获取高收益。运用不当,将损失惨重。金融衍生产品本身没有错,然而参与其中必须有严格的授权和制(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度约束。里森参与金融衍生产品炒作,就是在未经授权和缺乏监督的状态下进行的。据说,里森曾被英国银行界誉为“金融界”的骄子,是年轻有为的代表,但正是这些头脑灵活、锐气十足的年轻人为了取得超额的利润和奖金,变得贪婪无比,投身到金融衍生产品中去。事实证明,在银行经营中,人是关键的,然而制度更关键。这带给我们很多教训:

1) 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巴林银行已经有200多年

的经营历史,理应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2) 必须建立衍生工具交易的严密的内部监管制度

3) 应加强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

4) 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

管理

5) 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6) 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7) 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8) 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

9) 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应当迅速将查悉的内部控制漏洞报告最高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后者应尽速采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以上就是我观看这次影片的感受。尼克一次又一次的泥潭深陷,最终使巴林银行破产,自己也受到因有的惩罚。希望它可以为我们敲响警钟,可以真正的吸取到它的倒闭所带来的深刻的教训。

篇三:魔鬼交易员观后感

《魔鬼交易员》观后感

课余百度了一下“涉及金融的电影”,然后这个犀利的电影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然后就下载观看了这部“学习银行业基本操作的实战教案” 。这是一部商战电影中的经典作,也是在金钱挂帅时代毫不掩饰地为人类的贪婪欲望辩护的一部主流电影。本片以全球金融大户的新加坡为背景,描写的股市“王牌”交易员尼克贪婪成性,不择手段在幕后操纵股票行情。导演用他一贯强而有力的戏剧手法拍出了股市内线交易的内幕,同时借角色的行径来质疑现代人面对金钱诱惑而普遍出卖灵魂的道德问题。也将“股市如战场”这一命题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当前经济领域的种种黑幕,这部影片仍有相当大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对爆发的金融危机有这反思意义。

故事叙述的是一个名叫尼克·利森的英国巴林银行的一位普通职员,一心想当交易所里的交易员。在金融界发迹的故事。刚进银行施展才华的机会就来了,他先是被派往雅加达处理一笔搁置已久的债券纠纷。这样的任务对于尼克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事情很快平息。幸运的是,他在那里还邂逅了年轻美貌的莉莎,二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妇。家庭开支让尼克更加努力地工作,凭借自己的小聪明,他很快发现利用客户的闲置资金进行周转是一个发财的手段。在一次股票亏空后,尼克重施故技,形势不容乐观。还好,他所持有的瑞星指数一路上扬,总算填平了损失。

妻子得知此事之后大惊失色,尼克答应不再冒这样的风险。尼克因为惊人的交易额被认命为巴林银行驻新加坡期货公司总经理,成了同行们羡慕的对象。不久之后,更成了交易所里的“王牌”交易员。尼克的交易越做越大,但偶尔也有失手的时候。为此,他设立了一个错误账户,为的是暂时存放那些错误的交易,但渐渐地,错误账户在尼克手中改变了用途。他把自己失败的交易记入其中,用以掩盖损失。随着职位的升高,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整日忙于工作,无意中忽略了新婚不久的妻子。直到莉萨因疏于照料小产,尼克才意识到这一事实。

但一切已经晚了,尼克的赌局越开越大,以至于无法收拾的境地。他每天做着欺上瞒下的事情,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终于,在一次公司查账中,尼克的错误账户曝光。这次他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失去一份工作,而是在监狱中度过余生。在一切无法挽回的败局下,尼克与莉萨选择了逃亡。正在他们得意可以成功逃脱时,警察出现在了飞机上,尼克被捕。由于多项罪名的指控,尼克被判了六年有期徒刑,但在新加坡的监狱他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在监禁四年后,他获得了释放。但此时,他美丽的妻子莉萨已经移情别恋了。全剧终。

看过电影,再来审视9月份的瑞士银行事件。瑞士银行日前称,该行一名驻伦敦的交易员奎库·阿多博利在未经上级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动用银行自有资金进行交易,造成高达20亿美元的损失。31岁的阿多博利是瑞银设在伦敦的“Delta One”(德尔塔1号)金融衍生品部的职员。瑞银的这个“Delta One”部门本来就有点神秘兮兮,在这次事件曝光前鲜为外界所知。该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密切跟踪一些基础资产(比如白银)的证券进行投资交易。阿多博利的岗位内容包括做“对冲”,即下注一笔上涨交易的同时,下注一笔下跌同样幅度的交易来做对冲。如此,无论走势如何资金都能全身而退。但阿多博利在擅自动用资金下注美国和欧洲的股指时,恰恰没有利用反向交易来做止损控制。更为恶劣的是,为掩盖亏损,他在交易账目上,录入伪造的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对冲交易。

作为因违规交易造成银行巨亏的“魔鬼交易员”,阿多博利不是第一人,他的前辈有一堆。全球金融海啸发端时, 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被揭出擅自操作造成银行72亿美元的交易亏损。而更为“知名”的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造成全球最古老的银行之一巴林银行

破产的尼克?里森了,里森用篡改银行电脑记录方法“掩亏”,案情败露后一度潜逃。巴林银行是英国贵族最为信赖的金融机构,里森让英女王在该行的存款也打了水漂。

这些金融业的魔鬼交易员,“作祟”身手令人咋舌,各有绵长而深邃的“成鬼”心历,他们的恶迹不但倾覆了他们自己,也倾覆了众多无辜者的命运。巴林银行倒闭后,当时的首席执行官彼得?诺里斯后来“缩身”成了伦敦市郊一家小电影院的老板。有一天,小电影院正在放映根据里森在狱中完成的《我如何搞垮巴林银行》一书拍成的电影,放映员跑来告诉诺里斯,一个长得很像里森的人就坐在电影院里。电影散场的时候,诺里斯看得清清楚楚:不是“很像”,那人就是里森。而那一天,距巴林银行宣布破产已有5年。这一幕,可能连好莱坞的金牌编剧也要叹为观止。

魔鬼交易员,金融界的噩梦。从阿多博利回溯,魔鬼交易员的黑名单可以拉出长长一串。而这黑名单的不断延展,则一再提示着金融机构的治理问题。是怎样的推手,让他们成了魔鬼?每个人心里都有“魔鬼交易员”在作祟,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够遏制住这种邪念。我想说的是看过这部电影,感慨很多,学习到的东西也很多。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