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谈女人(35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8 18:20:41 字数作文
谈女人(35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谈女人(350字)作文

  总是有人说,女孩子不如男孩子。我就不明白了,女孩哪里不如男孩子呢?

  古来有武则天,造福黎明百姓;也有花木兰替父从军。更有樊梨花,武功盖世。也有穆桂英挂帅,声震天下。女人?那里不如男人?

  女人的心思很缜密,她们的直觉很准很准。她们善于将一些事情肚子咽下,她们的心灵很纯洁。或许你会说,她们心灵纯洁吗?有疑惑也是对的,后宫里的女人勾心斗角,可是她们都是被形势所逼。不得不才会那么做。人之初,性本善。

  女人默默在家里洗衣做饭,也有一些女人事业上很成功。她们光鲜的一面被看见了,那她们心里的苦呢?

  这就不得而知了吧。

  请尊重女人。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我们都是现代人。不要做歧视女人。毕竟你不是草莽。

篇一:谈女人的阴柔之美

谈女人的阴柔之美

“天下莫柔弱于水”,水的本质是柔与顺。水是最善良的,上善若水,善利万物。水是最博爱的,孕育生命,延续生命,溶蚀污垢,滋养万物。水是最美丽的,山因水而秀,岸因水而奇,小桥流水,江南春雨,春江花月,秋水伊人,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女人属水,水属阴,阴生柔,阴柔之美是女性美的最基本特征,其核心是温柔,温柔像春风细雨,像娇莺啼柳,像舒卷的云,像皎洁的月,更像荡漾的水。女性之美,美就美在“似水柔情”。

用一“水”字来形容女性的柔美,真是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妙韵。《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所以,人见了便觉得清爽。他把大观园里的姊妹丫环们,都看得像清澈的水一样照人心目,一个个都显得高洁纯真、温柔娇嫩。在他的面前,这些女儿展现了一个有如水晶一般明净的世界。女作家梅苑在《美人如水》一文中说,女人有点似水柔情,才有女人味道,真是高论妙极。可见,女性的诱人之处,正在于有似水的柔情,正在于温柔。世上没有哪个男人能够抗拒女人柔情似水、冰清玉洁的魅力,绝少会有哪个男人喜欢女人的蛮、野、悍、泼、粗、俗。女性的似水柔情,对男性来说,是一种迷人的美,也是一种可以被其征服的力量。一位诗人说:“女性向男性进攻,‘温柔’常常是最有效的常规武器。”女人的温柔应表现在:善解人意,宽容忍让,谦和恭敬,温文尔雅。不仅有纤细、温顺、含蓄等方面的表现,也有缠绵、深沉、纯情、热烈等方面的流

露。有的女人无限温存,像牝鹿一般温柔;有的女人像二道棕棕的流泉,通体内外都是充满着柔情??总之,女人的柔情各式各样,都像绚烂的鲜花,沁人心脾、醉人心肺。

美籍华人学者赵浩生教授曾来中国讲学,有位记者让他谈谈对现在中国女性的印象,他尖锐地指出:“我发现国内青年女性,有的认为越泼越好,有的粗野蛮横,没有女人味了。女人味就是温柔、善良、体贴??”

女人失去了温柔,赵教授称为“中国女人最大的悲哀。”可见,温柔,对于一个女性,特别是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一种诱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力量。

温柔,来自女人性格的修养。女人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强性格上的涵养,培养女性柔情。为此,女人特别要忌怒、忌狂,讲究语言美,把那些影响柔情发挥的不良性情彻底克服掉,让温柔的鲜花为女人的魅力而怒放。但女人的温柔,不是柔弱、柔软、柔顺,丧失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个性,也绝非女人之美德,而是一种耻辱。女人之温柔,是柔中有刚、柔韧有度、所以才柔媚可人。柔情似水,是女性诱人的魅力,是一种征服他人的巨大力量。

篇二:周国平和中学生谈写作

周国平和中学生谈写作

有人问我:你是怎样走上写作的路的?我自己回想,我什么时候算走上了呢?我发表作品很晚。不过,我不从发表作品算起,我认为应该从我开始自发地写日记算起。那是读小学的时候,只有八九岁吧,有一天我忽然觉得,让每一天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太可惜了。于是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每天到哪儿去玩了、吃了什么好东西等等都记下来,潜意识里是想留住人生中的一切好滋味。现在我认为,这就是写作意识最早的觉醒。

人生的基本境况是时间性,我们生命中的一切精力都无可避免地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最宝贵的是每天、每年、每个阶段的活生生的经历,这些所带来的欢乐和苦恼、心情和感受,才是一个人生命中拥有的东西。但是,这一切仍然无可避免地会失去。总得想个办法留住啊,写作就是办法之一。通过写作,我们把易逝的生活变成永存,就可以以某种方式继续拥有它们了。这样写下的东西,你会觉得对于你自己的意义是至上的,发表与否只有很次要的意义。你是非写不可,如果不写,你会觉得所有的生活都白过了。这是写作之成为精神需要的一个方面。

三、用写作超越苦难

人生有快乐,尼采说:“一切快乐都要求永恒。”写作是留住快乐的一种方式。同时,人生中不可避免地有苦难,当我们身处其中时,写作又是在苦难中自救的一种方式。这是写作之成为精神需要的另一个方面。许多伟大作品是由苦难催生的,逆境出文豪,例如司马迁、曹雪芹、陀思妥耶夫斯基、普鲁斯特等。史铁生是坐上轮椅后开始写作的,他说他不能用腿走路了,就用笔来走人生之路。

写作何以能够救自己呢?事实上它并不能消除和减轻既有的苦难,但是,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把自己与苦难拉开一个距离,以这种方式超越苦难。写作的时候,我们就好像从正在受苦的那个自我中挣脱出来了,把他所遭受的苦难作为对象,对他进行审视、描述、理解,距离就是这么拉开的。我写《妞妞》时就有这样的体会,好像有一个更清醒也更豁达的我在引导着这个身处苦难中的我。

当然,你们还年轻,没有什么大的苦难。可是,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总是有的,青春和成长也会有种种烦恼。一个人有了苦难,去跟人诉说是一种排解,但始终这样做的人就会变得肤浅。要学会跟自己诉说,和自己谈心,久而久之,你就渐渐养成了过内心生活的习惯。当你用笔这样做的时候,你就已经是在写作了,并且这是和你的精神生活合一的最真实的写作。

四、写作是精神生活

总的说来,写作是精神生活的方式之一。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内在的精神自我,一个是外在的肉身自我,写作是那个内在的精神自我的活动。普鲁斯特说,当他写作

的时候,进行写作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那个他,而是“另一个自我”。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外在自我会有种种经历,其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有顺境也有逆境。通过写作,可以把外在自我的经历,不论快乐和痛苦,都转化成了内在自我的财富。有写作习惯的人,会更细致地品味、更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外在经历,仿佛在内心中把既有的生活重过一遍,从中发现更丰富的意义,并储藏起来。

我的体会是,写作能够练就一种内在视觉,使我留心并善于捕捉住生活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总是听任好的东西流失,时间一久,以后再有好的东西,你也不会珍惜,日子就会过得浑浑噩噩。写作使人更敏锐也更清醒,对生活更投入也更超脱,既贴近又保持距离。

在写作时,精神自我不只是在摄取,更是在创造。写作不是简单地把外在世界的东西搬到了内在世界中,他更是在创造不同于外在世界的另一个世界。雪莱说:“诗创造了另一种存在,使我们成为一个新世界的居民。”这不仅指想象和虚构,凡真正意义上的写作,都是精神自我为自己创造的一个自由空间,这是写作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唯有为自己写作,写作时才能拥有自由的心态。不为发表而写,没有功利的考虑,心态必然放松。在我自己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人与永恒》,就因为当时写这些随想时根本不知道以后会发表,心态非常放松。现在预定要发表的东西都来不及写,不断有编辑在催你,就有了一种不正常的紧迫感。所以,我一直想和出版界“断交”,基本上不接受约稿,只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完之前免谈发表问题。

唯有为自己写作,写作才能保持灵魂的真实。相反,为发表而写,就容易受到他人眼光的支配,或者受物质利益的支配。后一方面是职业作家尤其容易犯的毛病,因为他藉此谋生,不管有没有想写的东西都非写不可,必定写得滥,名作家往往也有大量平庸之作。所以,托尔斯泰说:“写作的职业化是文学堕落的主要原因。”法国作家列那尔在相同意义上说:“我把那些还没有以文学为职业的人称做经典作家。”最理想的是另有稳定的收入,把写作当做业余爱好,如果不幸当上了职业作家,也应该尽量保持一种非职业的心态,为自己保留一个不为发表的私人写作领域。有一家出版社出版“名人日记”丛书,向我约稿,我当然拒绝了。我想,一个作家如果不再写私人日记,已经是堕落,如果写专供发表的所谓日记,那就简直是无耻了。

二、真正的写作从写日记开始

真正的写作,即完全为自己的写作,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我相信,每一个好作家都有长久的纯粹私人写作的前史,这个前史决定了他后来成为作家不是仅仅为了谋生,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因为写作是他的心灵需要。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是改不掉写日记的习惯的,全部作品都是变相的日记。我从高中开始天天写日记,在中学和大学时期,这成了我的主课,是我最认真做的一件事。后来被毁掉了,成了我永久的悔恨,但有一个收获是毁不掉的,就是养成了写作的习惯。

我要再三强调写日记的重要,尤其对中学生。当一个少年人并非出于师长之命,而是自发地写日记时,他就已经进入了写作的实质。这表明:

在题材上,不要追随时尚,例如当今各种大众刊物上泛滥的温馨小情调故事之类。不要给自己定位,什么小女人、另类、新新人类,你都不是,你就是你自己。也不要主题先行,例如反映中学生的生活面貌之类,要写出他们的乖、酷、早熟什么的。不要给自己设套,生活中,阅读中,什么东西触动了你,就写什么。

重要的不是题材,而是对题材的处理,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表面上相同的题材,不同的人可以写成完全不同的东西。好的作家无论写什么,一,总能写出他独特的眼光;二,总能揭示出人类的共同境况,即写的总是自己,又总是整个人生和世界。

下页 余下全文

篇三:《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政治组 李倩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早有耳闻,是一本有争议的书,怀着好奇到书店买了一本。读完之后,只是觉得主人公很罗嗦而且满嘴粗话,以至我对这本书并无好感。后来不断的有人向我提起霍尔顿,提起守望者这个词,使我再次审视这本书的作者、主人公、及书本身。

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德,霍尔顿出身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家长都强迫他为了出人头地好好读书,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他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好好读书,因而老是受到惩罚,到他

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完本书后,还有两点感慨。一是我的学生跟本书主人公年龄相仿,在教育过程中要避免书中所描写的“成年人”的做法,简单、粗暴、主观对他们,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使他们在青春期这一敏感时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生活彷徨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温暖与关怀,通过心灵的交流,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精神世界有所寄托、拥有理想。二是在本书中有一段话堪称经典:“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为教师都拥有那么一片麦田,我也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尽力守住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在迷途中找到正确的道路,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篇四: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篇幅不大,只十几万字,却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

之,一切的一切似乎成了定式。也许我们本可以去做自己喜欢,但在别人看来是不切实际的虚度光阴的事。但自己也真的不想被本和自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抛在后头。没办法,只有坚持下去,进而渐渐的自己竟然安于,也希望过这样的生活。很难想象自己抛开一切竞争,一切虚假的事物像故事主人公一样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根本不现实。因此,故事主人公霍尔顿最终还是屈服于现实。“他不愿做英雄,只希望自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要知道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想要摆脱别人给自己套上的枷锁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

面对悲伤,不如意、讨厌的事情,我们只好选择叛逆的守望,犹如霍尔顿的“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不能选择这个时代,但是,如果我能“守望”着“几千几万个小孩.”,让他们不是在年青的时候就慢慢地死去,那么,我的生存也就有了一点点的意义吧。很喜欢这样的话,这样的理想也许不远大,可是我们的生活中难道不是真的需要这样的守望者吗?而我们每个人其实也就是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吧。这样的工作虽然会枯燥,但是我们首先得把这样的小事情做好了才是啊——虽然每个人的心中或许会有一种一剑寒九州的英雄主义情结——但还是象霍尔顿这样做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吧。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人,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 人都在逐渐的长大,所以会经历很多事,遇到挫折,我们不要气馁.也不要自暴自弃,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相信自己,只要你的心中还有理想,所有的苦难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的.

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感到幸福,社会给我们提供太多有利的条件,让我们安心学习.我门生活的时代比霍尔顿当时强很多,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 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实的工作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站在麦田里守望属于我们的未来??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