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对陆游的印象150字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4 06:35:23 字数作文
对陆游的印象150字的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写印象深刻的人的作文800字

写印象深刻的人的作文800字

写印象深刻的人的作文800字

小胡子青年

去年夏天,我独自登上了去Q市的轮船。

没想到四等舱也闷热,更晦气的是与这样一对“宝贝”做“舱友”——那男青年留着小胡子,时不时扯起破嗓门儿大唱流行歌曲,唱得人一阵阵起鸡皮疙瘩;他的女朋友一张娃娃脸,不是描眉扑粉,就是吃零食。唉,没素质!

终于到了避暑胜地Q市一踏上码头,我长长舒了口气,心想:回上海时可千万别再碰上这样的“宝贝”了!

我爱游泳,一到婶婶家先打听海水浴场在哪里,第二天便兴冲冲赶去。换上泳装,跳进大海,沐浴着凉爽的海水,舒服极了。

以后我天天奔海水浴场。徜徉在海阔天空之间,像鱼儿一样游来游去,>第一次体会到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快乐。

一天,婶婶一家带我去游L山,下午回来后我看天色还早,便又去了海水浴场。那天游客不多,我游得自由自在,不知不觉离沙滩远了。义游了一会儿,渐渐感到海水晃得厉害,猛然想起,莫非退潮了?

我赶紧往沙滩游,可是体力不支。我拼命游呀游,突然,脚心一凉,啊,脚抽筋了!这时候偏偏一个浪头打来,我来不及换气,“咕噜咕噜”喝了几口海水,便身不南己地往下沉??

不知过了多久,听见四周有人在说:“好了好了,她醒了!”“唉,好险!”??又觉得两只手臂被人抓着摆过来摆过去。啊,难道我刚才差点儿淹死了?后来又被人救了?真可怕!这时候浑身软绵绵的,嘴巴发苦,努力睁开眼睛,迷迷糊糊看见一个小青年在给我做人工呼吸。再一看,他好生面熟。噢,想起来了,是同船来的那个小胡子青年!

“喂,小朋友,你不会游泳别逞能。今天要不是碰上我,你就回不了上海啦!”他放下我的手臂,站起来,搓搓手,挽起女朋友,一扭一扭地走了。

我想说感谢他的话,可是没有力气。望着他俩远去的背影,心里又感激又惭愧。

听着海浪声,忽然想起了这样一句俗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呀,事物是复杂的,人似乎更复杂。我怎么可以戴一副有色眼镜去认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呢?

点评:

本文的优点有三:一是叙事简明,记人能抓住特征。“小胡子”的外貌、语言和动作虽寥寥几笔却形象凸现。二是结尾的议论言简意赅,尤其是引用的俗语仿佛信手拈来而恰到好处。三是先抑后扬,“我”对“小胡子”从“没素质”到“又感激又惭愧”的情感转化,使读者对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写印象深刻的人的作文800字》

篇二:写印象深刻的地方的作文750字

写印象深刻的地方的作文750字

写印象深刻的地方的作文750字

老房子

周末跟爸爸一起回了趟老家,去看看即将被拆掉的老房子。我很期待与它的再会,因为那是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生长在北京的我,很少看到那样的建筑,也很少再有那时的经历。

虽然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它还是跟我的想象相差甚远。爷爷奶奶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我也在这里蹦蹦跳跳地度过了不少时光,然而这个令我如此向往、如此怀念、如此喜爱的老房子,现在早已变了模样。

那一排排整齐的小平房没有了。

还记得以前,我和姐姐经常到这里玩捉迷藏,因为这里的房子一排一排的,便于隐藏,若想捉到对方是很困难的。中午时,每家每户开始炒菜,到处是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四溢的香气。我可禁不住这些诱惑,放慢脚步闻着,有时还蹲在人家门口,舍不得离去。“哈!抓到你了!”突然的声音传来,回头一看是姐姐!唉,真是嘴馋害死人啊,谁叫我沉浸在菜香中忘了游戏呢。而现在,我想捉住那时的影子,也已经不可能了。

那棵高大的香椿树没有了。

以前回老家时总会吃到新鲜的香椿。看见爷爷支起梯子爬上屋顶,我也很想体验一下摘香椿的乐趣。“爷爷,我也想摘。”“不行,太危险啦。”“我要摘,我要摘!”我哭着闹着非要试试。最终,在我的努力下,我得到了爸爸的允许。“来,上房揭瓦喽。”爸爸把我举上房顶,爷爷在上面接应,终于,我够到了香椿树。但是,上房顶后我便不想摘香椿了,我觉得上房顶这一过程比摘香椿有趣得多,于是我让爸爸把我抱下去,再把我抱上来,再下去,再让他把我抱上来。大人的耐心是有限的,我知趣地在房顶上跑来跑去,在爸爸和爷爷发火前停止了这一动作。而现在,不管有没有香椿树,爸爸也不能把我抱上抱下了,我这才发现,我变了许多,拥有了许多,同时也失去了许多。

那里的天空变了,味道变了,阳光变了,我也变了。我长大了,长大的代价是失去那份纯真,失去那无知的快乐。但我并不后悔,就像老房子一样,会消失,但取而代之的却是更坚同的砖瓦房。老房子倒了,我心巾的童年没有倒;老房子变了,我心中的童年没有变;老房子不再是它,而我依然是我。 《写印象深刻的地方的作文750字》

篇三:高考经典作文素材历史文化名人[陆游篇]

高考阅读与作文材料精备(之七)

陆游:万里关河孤枕梦 江声不尽英雄恨

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

岁月悠悠,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雨剥蚀,在如今的绍兴沈园中,那块醒目的《钗头凤》题壁依旧,而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也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感伤了一年又一年。

陆游作为南宋时代的一位爱国文官,曾屡遭权贵奸攻,境遇是不公正的,在官场上也是无足观的。但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因爱情失意偶尔在粉墙上信手涂下的词句,竟然如此雕镂人心地为后人世代凭吊和缅怀,这也许是他万万意料不到的。

踏着满阶的落叶款款漫步于沈园,似乎在恍惚中,我们还能感觉到身后竹林里有轻轻的脚步声缓缓传来,朝着那个略带伤感的方向,让我们试图寻找那颗亘古不散的民族英魂。

● 作家档案

陆游:1125年——1210年

字号:字务观,号放翁

时代:南宋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生活经历: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

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固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计有12年之久,在幽静但却清贫的生活中度着晚年。他将书室命名为“老学庵”,以坐拥书城为乐。嘉秦二年(1202), 宋朝因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尚未完成,召陆游入朝修撰,次年修毕,即辞官还乡。 陆游于嘉泰三年辞官还乡,已近80高龄。此后犹赋诗作文不辍,但身体却逐年衰弱,终在嘉定二年(1209年) 12月29日,85岁的老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

作品:陆游的著作,据汲古阁刻《陆放翁全集》,计有:《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词2卷,《入蜀记》6卷),《放翁逸稿》2卷,《南

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等。其他尚有《放翁家训》及《家世旧闻》等。 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书愤》、《关山月》、《出塞曲》、《夜泊水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钗头凤》、《卜算子 咏梅》、《诉衷情》、《游山西村》、《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名望:陆游是南宋最伟大的一位创作丰富,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爱国诗人、作家。陆游被称为“小李白”,其诗被称为“诗史”。

二、成名缘由

▲贡献概述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突出成就

陆游的突出成就在于他的诗歌。

陆游诗的第一个特征,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这在他一生的诗作中都有充分的反映,直到82岁,他还高唱“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诗句。

陆游诗的第二个特征,是对投降派尖锐的讽刺和坚决的斗争。

陆游诗的第三个特征,是在诗中有壮志未酬的感叹和对理想境界的寄托。如《书愤》、《秋思》、《枕上偶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评论资料

“年十二能诗文”,“喜论恢复”。

“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清空一气,明白如话。”

《唐宋诗醇》:“酒酣耳热,跌宕淋漓。”

赵翼《瓯北诗话》说:“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

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

三、作品在线

◆作品概述

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时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从军南郑,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时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

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某种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诉衷情》“当年万里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饱含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又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陆诗语言不尚粉饰、奇险,追求明白如话,自然而精炼的个性特征。 ◆作品读思

选文一:《钗头凤》

【导读】

沈园位于绍兴市区东南的洋河弄。宋代池台极盛,为越中著名园林。据载:南宋诗人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见了不胜伤感,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数百年来,风雨沧桑,沈园已“非复旧池台”。

【正文】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思路点拨】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红酥手,黄滕酒”,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满城春色宫墙柳”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

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的闸门,无可遏止地渲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来。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 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 “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 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我们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子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如今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象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会消瘦呢?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瘦则瘦矣,何故又在其间加一个“空”字呢?“使君自有妇,罗敷亦有夫。”(《古诗?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吗?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旧园重逢,念及往事,(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她能不哭、能不泪流满面吗?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

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 “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读思牵手】

请阅读赏析相关的诗词:唐琬的《钗头凤》和陆游的《沈园二首》。

钗头凤

唐 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塞,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的《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选文二:《病起书怀》

【导读】

淳熙三年(1176年),陆游因不拘礼法,不愿与庸官蠹吏同流合污,被讥弹为“阵酒颓放”, 被免去官职。然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病起书怀》。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正文】

病起书怀

陆 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整体感悟】

诗的开首二句述写诗人的处境。三四句写诗人在如此厄境中,思虑的依然是国家的命运。五六句是“忧国”的具体化:诗人所深切关心的是国家的艰危和人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