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哲理性作文材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0 14:55:34 优秀作文
哲理性作文材料优秀作文

篇一:高考哲理性作文素材

高考哲理性作文素材

资料荟萃

2009-07-04 0749 5d56b7b40100dtmw

哲理的闪光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文一

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对于这一小生灵的命运,人们可以引发诸多话题。请看著名作家徐迟是怎样另辟蹊径,表现出独到的感悟的——

枯叶蝴蝶

徐迟

峨嵋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们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它装假作伪这种行经是超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碟,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转摘自《语文快餐》1999年第6期)

【解读】

本文脱开了借赞美蝴蝶来歌咏爱情的框架,也没有落入因枯叶蝶濒于绝种,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的窠臼,而是由伪装作假更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论及

“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写了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最后三段,从节肢动物的生物属性延展至人类社会,表明自己的心迹,表现出犀利的解剖功夫和可贵的社会责任感。

文二

赏花观树,脱口赞美,这是人之常情。不料园主一语惊人,引发了“我”关于“完美”的一番思考——

花与树的完美

林清玄

我到一座花园去参观,看到园中的花正盛开,树都苍翠,忍不住赞叹地说“这些花和树是多么的美呀。”

花园主人笑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不要说是这花园,即使是路边的花树也都是很美的。”

花园主人的说法令我感到意外,确实,世上没有一棵树是丑的,也没有一朵花是丑的,

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

相对于一棵树或一朵花,作为人的我们就显得有各种分别是非、善恶、高低、美丑,

高尚得像一棵树,完美得如一朵花的人,是多么少见呀。

我深信,花与树的完美,是来自于它们不会有丑陋低俗的意念;因此我深信,人如果也无丑陋低俗的想法,就会走向高尚与完美之路。

(原载《长江日报》)

【解读】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细细思量,这话极有道理。花美自不待言,单说那树或娇嫩稚美,或伟岸壮美,或娉婷婀娜,或遒劲奇峭,即便是伤痕累累的古树,亦不乏沧桑、龙钟之美。花无丑花,树无丑树,那么人呢?为什么会有“是非、善恶、高低、美丑”之分呢?不同的思想意念使然。花与树的完美,源于“它们不会有丑陋低俗的意念”,“人如果也无丑陋低俗的想法,就会走向高尚完美之路”。这是多么令人警醒的人生哲理啊。文章虽短,但清新的文笔,委婉的警语,一如“清水芙蓉”,临波照影,亭亭玉立。

文三

一场大雨过后,拿伞的旅行者被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什么也没拿的又会如何呢?请你阅读——

三个旅行者

王晔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满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被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我走在泥泞的路上,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被淋湿而是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原载《中国青年报》1999年9月1日)

【解读】

这篇寓言,也许没有给我们太多的形象艺术的美感,但给予我们的思想启迪是深刻的。三位旅行者,前两位都有所恃,因其有所恃,就放松了戒备,故而在其优势的地方出了岔子。第三个人全无所恃,故而能处处小心谨慎,安然归来。所以文章总结说“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这段话包孕哲思,精警有味。

文四

爱是伟大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时间使爱永恒,爱就像美酒,时间越久就越甘醇。这一哲理并不深奥。但怎样把它说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感人呢?请读一读——

时间和爱的故事

佚名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 一天, 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

下来,她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

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

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

爱看见虚荣站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说“虚荣,帮帮我吧!”

“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了我这漂亮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想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

“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悲哀答道。 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在叫她!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

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

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

“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

“时间?”爱问道,“为什么他要帮我?”

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么伟大。”

(摘自《中外期刊文萃》2001年第5期)

【解读】

精心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荒凉的孤岛上,“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小岛快要下沉了,爱向各种人求救。富裕表现出的是贪婪自私,虚荣表现出的是不近人情,悲哀表现出的是消极萎靡,快乐表现出的是忘乎所以。只有时间,宽厚,仁慈,博大,乐于助人,解人危困。在这里,时间是真的代表,善的凝聚,美的化身。时间永恒,爱心伟大,时间使爱美丽,爱使时间增辉,时间和爱谱写了一曲美的旋律。

文五

篇二: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哲理性作文审题材料整理

哲理性作文审题材料整理

作文专题

0909 1223

哲理性作文审题材料整理

【材料1】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1、 因为料子高档,要挽回损失。所以可得出:化不利为有利,且永不放弃。

2、“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所以化不利为有利,还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3、综合1、2两点,得出: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材料2】

没有直线,不能显现何为曲线;没有正直,无以映照何为邪恶。

事物是相互信赖的。

【材料3】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1、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材料4】

星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距离的眼睛

我没有去过太空,但我听说,从太空遥望地球,那是一颗美丽的天蓝色的星球,像一颗宝石,在摇曳着光辉,但从小就生活在地球的我,每天看看脚下的土地,工厂不停地排出的废气、污水,一切似乎没有了那份祥和和宁静。于是,我理解了距离产生美的意义。

一直不相信完美而又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我们,有时太过于接近目标,以至于它那微小的裂痕都被我们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于是我们厌倦了这些不完美而去追求别的完美,人生也在这一次次放弃和追求中充实。之后,我明白了,真正的完美需要距离的修饰。

有一个画家,在他作画的时候,总是不时地后退几步来观察自己的作品。因好奇心的驱使,问他后退的原因,他的回答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作品。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猛醒:作为人,了解不需要形影不离,喜爱需要有一定空间来彼此放松。

距离的存在使我大悟,原本优雅的山峰,欣赏其优雅,无需身临其境;原本汹涌的大海,要领略它的波涛,也不必登上海轮,你只要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任海风吹乱发丝,任骄阳晒黑皮肤,任潮水拍打脚下的巨石。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么,让自己飞翔,化作一只苍鹰,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这时,你说你找到了通向美的道路,我衷心向你祝贺。

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美,感受美,只是有人太急于求成,把一切都抓取到眼前,以致无美可言,于是抱怨这个世界太不美。想一想吧,不是吗?有的人或抱得太紧,或看得太清,而世间本就没有完人,所以他们的一生充斥着孤独和失落。人与人就像两个运动的分子,只有拉开了距离才会相互吸引,只有距离才会使本就不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

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彼此不要如此紧密,世界就会因充满了距离而美丽。

[名师点评]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标题《距离的眼睛》,很是引人注目,会吸引我们带着悬念去读文章。这样,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完文章,我们知道说的是距离产生美。时时处处紧扣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谈,谈充分了,谈透彻了,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结尾段中的“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我们读到这里也就能够知道标题原来是来自这里,我们也就知道标题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整条龙都已经画好,再给其点上眼睛,焉有不飞之理?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材料5】

《境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透明。

这是首哲理诗,借助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珠似苍白的透明”这两种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露珠有不同的形态,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情况没有列出。所有立意,应该紧扣露珠的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确定。

第一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

从露珠角度: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看作对比:

立意1: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不看作对比:

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都能焕发光彩

从枫叶荷花角度

看作对比

立意3:好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能让人有好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不看作对比

立意4: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造就不同的人(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第二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都很美丽;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 ;同时枫叶、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 ,可以推出:

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立意6:善借,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

立意8: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立意9:只有自身心灵纯洁,才能真实地反映世界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第四种

露珠、枫叶、荷花一起构成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是由于二者自然地融合,没有冲突反作用

可以立意:

立意10:谈融入之美(和谐之美)

判断立意对否关键是看能否基于三者之间关系(露珠在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来立意,抓住了就切合,未抓住,就偏离。立意上的主要问题:

1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含意,仅从诗句里摘取“露珠”“红红的枫叶”“苍白的荷花”这些意象,或歌颂像露珠般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或谈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话题,或赞扬枫叶经霜更显品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或谈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2得出的观点与材料缺乏内在的联系,仅凭主观臆断,生硬地套上材料:如由露珠衬出枫叶、荷花的美,进而赞颂露珠的奉献精神;由露珠在枫叶上、在荷花上,推测露珠一会在枫叶一会在荷花上,进而想到人们要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由露珠停与枫叶、露珠与荷花,推理出不同的事物相结合,会有不同的意境、感受等等??

3立意自相矛盾。对露珠的看法不鲜明,如先说露珠晶莹透明,所以才能呈现各种光彩,后面又说做人不要像露珠这样随着不同的环境表现出不同的情形。

4不能理解这是一首哲理诗,没有提炼观点。如:写自己散步发现露珠在枫叶上如何如何,在莲花上如何如何,在小草上如何如何;或编写一个故事,主人公就叫“露珠”,而故事与材料全然无关。

立意要注意什么:

【材料6】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这是一道寓意型作文。这类作文带有寓意型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它既有材料作文反宿构的特点,又有话题作文开放性的功能。这类作文的材料往往采用寓言、故事、童话、小小说等叙事类文体,常用讽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一般是:先破译材料寓意,再以寓意为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这首小诗是鲁藜所作,题为《泥土》,它既是诗人的自勉,也是对他人的善意告诫永远谦虚谨慎,投身到人民大众的事业中去。

①自视“珍珠”、孤芳自赏,会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会常常“痛苦”;②甘于当“泥土”,那种精神会像“珍珠”般闪光;③具有朴实思想的人,永远快乐。

【材料7】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刻。“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内涵。“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面。“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

【材料8】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篇三:高考哲理性作文素材

高考哲理性作文素材

资料荟萃

2009-07-04 0749

哲理的闪光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文一:

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对于这一小生灵的命运,人们可以引发诸多话题。请看著名作家徐迟是怎样另辟蹊径,表现出独到的感悟的——

枯叶蝴蝶

徐迟

峨嵋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们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它装假作伪这种行经是超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碟,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摘自《语文快餐》1999年第6期)

【解读】

本文脱开了借赞美蝴蝶来歌咏爱情的框架,也没有落入因枯叶蝶濒于绝种,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的窠臼,而是由伪装作假更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论及

“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写了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最后三段,从节肢动物的生物属性延展至人类社会,表明自己的心迹,表现出犀利的解剖功夫和可贵的社会责任感。

文二:

赏花观树,脱口赞美,这是人之常情。不料园主一语惊人,引发了“我”关于“完美”的一番思考——

花与树的完美

林清玄

我到一座花园去参观,看到园中的花正盛开,树都苍翠,忍不住赞叹地说:“这些花和树是多么的美呀。”

花园主人笑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不要说是这花园,即使是路边的花树也都是很美的。”

花园主人的说法令我感到意外,确实,世上没有一棵树是丑的,也没有一朵花是丑的,

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

相对于一棵树或一朵花,作为人的我们就显得有各种分别:是非、善恶、高低、美丑,

高尚得像一棵树,完美得如一朵花的人,是多么少见呀。

我深信,花与树的完美,是来自于它们不会有丑陋低俗的意念;因此我深信,人如果也无丑陋低俗的想法,就会走向高尚与完美之路。

(原载《长江日报》)

【解读】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细细思量,这话极有道理。花美自不待言,单说那树:或娇嫩稚美,或伟岸壮美,或娉婷婀娜,或遒劲奇峭,即便是伤痕累累的古树,亦不乏沧桑、龙钟之美。花无丑花,树无丑树,那么人呢?为什么会有“是非、善恶、高低、美丑”之分呢?不同的思想意念使然。花与树的完美,源于“它们不会有丑陋低俗的意念”,“人如果也无丑陋低俗的想法,就会走向高尚完美之路”。这是多么令人警醒的人生哲理啊。文章虽短,但清新的文笔,委婉的警语,一如“清水芙蓉”,临波照影,亭亭玉立。

文三:

一场大雨过后,拿伞的旅行者被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什么也没拿的又会如何呢?请你阅读——

三个旅行者

王晔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满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被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我走在泥泞的路上,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被淋湿而是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原载《中国青年报》1999年9月1日)

【解读】

这篇寓言,也许没有给我们太多的形象艺术的美感,但给予我们的思想启迪是深刻的。三位旅行者,前两位都有所恃,因其有所恃,就放松了戒备,故而在其优势的地方出了岔子。第三个人全无所恃,故而能处处小心谨慎,安然归来。所以文章总结说:“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这段话包孕哲思,精警有味。

文四:

哲理性作文材料

爱是伟大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时间使爱永恒,爱就像美酒,时间越久就越甘醇。这一哲理并不深奥。但怎样把它说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感人呢?请读一读——

时间和爱的故事

佚名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 一天, 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

下来,她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

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

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

爱看见虚荣站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说:“虚荣,帮帮我吧!”

“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了我这漂亮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想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

“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悲哀答道。 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在叫她!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

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

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 “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

“时间?”爱问道,“为什么他要帮我?”

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么伟大。”

(摘自《中外期刊文萃》2001年第5期)

【解读】

精心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荒凉的孤岛上,“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小岛快要下沉了,爱向各种人求救。富裕表现出的是贪婪自私,虚荣表现出的是不近人情,悲哀表现出的是消极萎靡,快乐表现出的是忘乎所以。只有时间,宽厚,仁慈,博大,乐于助人,解人危困。在这里,时间是真的代表,善的凝聚,美的化身。时间永恒,爱心伟大,时间使爱美丽,爱使时间增辉,时间和爱谱写了一曲美的旋律。

文五: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