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经典作品的写作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9:59:35 写作技巧
经典作品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

篇一:经典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在作文教学中的指导与运用

经典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在作文教学中的指导与运用

作者:刘媛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00-01如今,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一般都是布置一篇作文题,稍作提示,然后批改讲评,罗列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再讲评几篇优秀的文章,日复一日,大抵如此。这样从写作方法的角度上讲,教师只是从面上铺陈开来泛泛而谈,并没有把某一个点讲透。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往往仅从概念上知道了一些写作需要注意的点,下次运用时又是难以下笔,即使下笔写了也味同嚼蜡。

笔者认为,写作课要实打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而让每堂课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把备课这一环节做足功课。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经典作品中的写作手法都很有典型性,可以作为学习的范本,让学生深入学习,进而迁移到写作教学中去。以下就以“托物言志”的作文教学设计为例,谈谈经典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在写作教学中的指导与运用。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大致分为三大板块:

一、导出主题

首先,我让学生从生活和已学诗作中找出托一定的“物”来言特定“志”的例子,让学生对“托物言志”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而回忆已学课文中托物言志的例子,比如《囚绿记》中托“常春藤”来言“向往光明向往自由”的精神;《陋室铭》托“陋室”来言“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爱莲说》托“莲花”来言“洁身自好,内心通达,行为正直,自尊自爱”等品质。在前面一系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导出“托物言志”的概念,即: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和志趣。以图示例即:

物——志——人

蜡炬——无私奉献——教师

陋室——安贫乐道——有“安贫乐道”精神的人

莲花——洁身自好等精神——有“洁身自好”等精神的人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托物言志是托“物”来言“志”,并且要言“人”的志,这就要求托的“物”和“人”在精神上必须有相似性。这样在前面知识的铺垫上学生对托物言志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为后面的作文指导环节作了铺垫。

二、分析经典

《丑石》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篇经典散文,文章借助一个公认为平凡的对象——一块丑石,映射出人们评价眼光的不同。作者借助丑石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这篇文章是托物言志类文章的一个典型。

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丑石之美丑;二是人们(主要是“我”和奶奶)对丑石的不同情感。文本的简要解读及以上图示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明确这篇课文是托“丑石”言“志”,即“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三、迁移指导

(一)口头训练

在前面《丑石》课文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对托物言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进行迁移指导,可适时提问:假设让你来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文章,你将写什么?学生回答:

小草——坚强;

流水——向前;

小鸟——回报;

小松——志高(从诗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得来)

……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他们能够从已有的意象中去发现相应的精神品质,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领会了“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内涵并在口头表达中加以运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

(二)动笔训练

在上一环节中,既然学生已经能够口头表达部分实例,那么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动笔实践,写一篇作文了。课堂上有一个学生提到了仙人掌,课后她主动写了一篇《仙人掌》,作文如下:

仙人掌

妈妈给我买了一盆仙人掌。在干燥的黄土上,树着不怎么青翠的你,满身尖利的刺,只一眼,我便认定你注定不起眼,注定平庸,注定只是站在角落仰望红花硕果的那一个。谁也没在意你,只是任由你占据了书桌前方的一小片空地,任由它自生自灭。

直到有一次,我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球赛,双手不安分地到处挥舞,突然一阵刺痛,把我拉回现实。收回手省视,发现你不知好歹的几根刺,穿过细嫩的皮肤,深深地扎进肉里。忍着疼痛,拔出尖针般的刺,扎进去的部分被鲜血微微染红。最后以我被妈妈“逼迫”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和你被扔进了阳台最不起眼的角落而告终。

渐渐地,你真的被遗忘了,再也没有人提起过你。骄阳似火的七月,我走到阳台,打开窗子,渴求一丝的微风,意外的,看到了角落的你顶着一朵小花。淡雅的黄色,在你的映衬下更显娇柔。默默地在角落夺走了太阳的一小片光辉,那朵花就那么挺立着,酷暑的阳光对其似乎格外怜惜,没有让你一丝一毫焦黄,角落里的你很美,很美,不需要任何装饰。你美得别具一格,让人念念不忘。

我捧起你的底盆,准备细细观赏,却发现供给你的黄土已没有一丝水分,硬的连用小铲子凿一下都没有任何反应。才想到,你早已被我遗弃在了这冬冷夏热的日子里,未尝有人赠与你一滴水。原来你积蓄着一年的养分,只为那短暂数天的鲜花绽放。你做到了,你让我看到了含蓄而不卑微,娇美而不妖媚,柔和而不软弱的灵魂之花。你美得恰到好处,美得让人崇敬。看一档电视节目,发现原来你不仅形美,还是佳肴,甚至是一剂独特的良药。原来你一直隐忍着,多少世俗的批判都没能让你放弃。你一直含蓄的美着,多少严寒酷暑的打击都没能让你埋没。

其实,我一直都错了,你根本无需仰望红花硕果,因为你有最美的灵魂。

小作者不仅看到了仙人掌开出小黄花的美,更能写出“你让我看到了含蓄而不卑微,娇美而不妖媚,柔和而不软弱的灵魂之花。你美得恰到好处,美得让人崇敬。”“你根本无需仰望红花硕果,因为你有最美的灵魂。”从这些句子中间,我已经能感觉到她在模仿运用《丑石》中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进行自己的创作,这时,我不得不感慨在课堂上孩子们不仅领悟到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而且能够活学活用,把它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教学中最大的幸福感莫过于激发出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灵动的思维,于是感觉硕果累累!

篇二:品读经典作文指导

“品读经典:写作指导

【题目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红楼梦》这本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 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苏童)

影响我最大的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少年过去了, 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莫言)

中国学生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这种聚集成功的大资产,以供中国著名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瑞典语言学家、世界著名汉学家 高本汉) 请以“品读经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立意】

1.所给材料从三个侧面谈及对经典的理解:第一句话谈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经典作品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影响(侧重经典作品本身的价值);第二句话讲经典作品令人记忆深刻(侧重对个人的影响);第三句话言经典作品对中学生和作家的作用(侧重对写作的帮助)。从“品读”出发(落脚),选取这三个侧面的任一立意记叙或论述,均视为切题。

2.“品读”不仅是“读”(对情节的简单了解),更要体现“品”(品出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品出人生感悟),记叙文要体现出“品读”的过程,认识的渐进过程;写成议论文也要尽量体现思想认识的深化过程。

3.把“品读”和“经典”两个概念捆绑起来记叙或论述,或者把“经典”和“品读”分开表述,写作重点把握准确,均视为切题。

4.简单地列举哪些是经典作品,或只谈经典作品有哪些作用,无“品读”过程或弱化“品读”,写作重点把握不准,视为审题不准确,一般在四类卷赋分。

5.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即所写与材料完全没有关联的,或仅仅在开篇点及“品读材料”,具体行文时抛开原材料意旨主观为文,如抛开“品读”大谈现今经典作品改编的存在问题,视为跑题,一般在五类卷赋分,评分最高不超过41分。

6.写成记叙文的,立意一般体现在行文过程中,即使没有点材料的字句,但只要在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之类选材立意,即应正常赋分。 【标杆作文】

1.品读经典

莫言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登上了世界文学之巅,其中固然有其自身的刻苦努力、笔耕不辍,但却也与那些博大精深、滋养心灵的经典作品不无关系。

品读经典,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

在人类历史的浩浩长河中,时光之水冲刷去了一切荣耀与权势、罪恶与纷争,只有那些历经时间淘洗的经典作品流传百世。它们有的是浩浩长言,洋洋洒洒几百万字;有的是精悍之作,言有尽而意无穷。

但它们都反映出了最真实的那个时代,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大师们的心血,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历史真实的记录者。人类的历史,若少了那璀璨繁星般的经典作品,该是多么黯淡无光?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矣。是的,摒弃喧嚣而浮华的尘世,净手端坐,捧一本经典,燃一瓣心香,平淡无味的生活竟也变得摇曳多姿。在《蒹葭》中,感受爱情的朦胧与盎然的古意;在《老子》中体味道法自然的奥妙与清静无为的哲理;在《活着》中感受生活的苦难与心灵的迷惘??品读经典,为我们平凡人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种种奇幻人生的大门。

高尔基有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原始人到现代人并非是一蹴而就,经典作品就像一个个精心打磨的钩子,将人类的智慧环环相扣。我们看到,四书五经高度浓缩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奠定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与文化血脉;我们看到,煌煌《史记》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让后人能够触摸历史最真实的脉络;我们也可以看到《寂静的春天》是如何发人深省,如何唤起了人类对自然的重视??人类文明火炬一代一代得以传递,经典的力量实在居功至伟。

狄更斯在其经典作品《双城记》中批判:“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现代发达的出版业与科技水平为阅读经典提供了绝佳的途径,但终日忙碌、追名逐利的人们却正在丧失阅读经典的耐心与能力。鸦片战争的炮声早已远去,我们正在沾沾自喜,猛然回首,却发现在大洋彼岸,经典作品从未远离人们手中。民族当自省,品读经典,民族方能自强。 品读经典,你会发现,经典的力量,从未远去。

【简评】本文以“品读经典,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统领全篇,按“经典本身的价值”、“经典对个人的作用”、“经典对人类进步的作用”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展开论述。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说服力强。故判为一类上68分。

2.品读经典

当电子书取代了纸质书籍,当浅阅读充斥社会各方,我不禁感叹,经典,你在何方?

经典是黛玉为宝玉柔肠百回落下的一行相思泪;经典是孔明运筹策于帷帐中的大智慧;经典是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的硕果;经典是梁山好汉们的侠肝义胆。经典是一盏茶,只有经过热水的磨砺才能散发出最美的茶香,经典是一坛酒,只有经过时间的发酵才会有令人倾倒的魅力。正因为经典是如此地沁人心脾,我们更要学会如何去品读经典。

“品”即品味,即要将自己全身心融入到经典作品之中。一部经典放在你的面前,你绝不能像小说一样一晃而过,整部读完只知道个时间、地点、人物,这样的“品”未免太过浅陋,经典作品绝不是用来让你如此糟蹋的。你要将经典作品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细细咀嚼,这样你才能了解欧·亨利幽默后的讽刺,曹雪芹奢华后的悲凉。你只有细细地品,将自己融入经典之中,与大师来个面对面的交流,这些大师才愿意对你剖析他们的内心,你才能真正领会到文学的真正魅力。否则,经典如你,只不过是厚一点的小说罢了。

“读”即读懂,经典作品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其文化厚重感又岂是今人所能感悟与体会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摒弃经典,转而去阅读“言情”“盗墓”等快餐文学,这些作品非但对我们没有一丝益处,反而会侵蚀我们的内心,让人变得空虚不已。那怎样才能将经典读懂呢?这就需要我们多做功课了,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读易安作品就要明晓这乱世美神所处的时代,读东坡之作,就要领悟他豪迈的胸襟。

这样,经典作品才会在我们面前变成一幅幅立体的图画,告诉我们那些遗留在历史中的喜与乐,悲与哀。 作为四大发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我们并不缺少经典作品,只是缺少了能品读经典的人,那么作为冉冉升起的一代,我们有责任担起这职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相信,丰镐的国风会使中国意气风发,骊山的清泉会洗得中国铅华尽去,从而使中国成为屹立于东方之林的巨龙!

习惯了小桥流水的闲适,不妨感受一下“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清高;领略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又何妨领会一下浓墨重彩的历史的一笔?品读经典,你我必会满口生香!

【简评】文章紧扣文题展开,先阐说什么是经典,然后围绕“品”和“读”进行深入分析,并由个人之品读上升到民族的高度,突显出“品读经典”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语言基本功好,故评为一类上67分;因有一个错别字,扣1分,实得分66。

3.品读经典

人人皆知,要品读经典,却鲜有人能真正做到品读经典矣。

品读经典,首先得要有经典可读。经典常在,只是知音难觅矣。有很多人,在经典与糟粕的选择上就已落下乘。

何为经典?莫言说过,真正的文学作品要有拷问灵魂的深度。看看现在大行其道的一些作品,校园言情的,盗墓诡异的,修真玄幻的,这些东西刺激的只是你的浅层皮毛,满足的亦只是那颗追异追新好奇心!拷问灵魂,触及精神的功效皆被抛诸脑后,难道所谓文学,干得是倚门卖笑,曲迎讨好的妓女勾当?就只是为了奴颜婢膝的博君一笑?更让人恚愤的是,还常有人奉这些糟粕为经典,发出“好经典哦,好好看哦!”之类的鬼话。此所谓经典,特无思想无骨气之经典而已,乃狭隘之经典罢了。

真正的经典该是怎样的?小说当如卡式那般神思飞扬,让人拍案叫绝;剧本当如莎翁那般哲思盎然,让人合卷长叹;杂文当如鲁迅那般犀利辛辣,让人高呼快哉;散文当如林语堂那般性灵恬淡,让人莞尔。有这么的经典在身边,为什么就是有人视而不见呢?面前是宝山不入,反倒去乐滋滋地捡石子。呜呼,愚不可及,固不可及也。

品读经典还要注意一个“品”字。有经典在手而不知如何去品,只知囫囵而过。就好比牛饮香茗,实在是暴殄天物,让人扼腕。

品读经典切忌强读。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必然有精深玄奥之处。若不能解其三昧,实同嚼蜡无异。唐朝刘知几年少读《尚书》,无论如何读都读不出个所以然来。幸而他后来改读《左传》,水到渠成。若他一直死磕《尚书》,估计最后得读成一个闷葫芦。这就告诉我们,经典不是十全大补丸,读了就会大有裨益的。无意义的强读只能是有害无益。品读是要书人合一,双方互通有无的。不理解不欣赏之读倒不如不读。莫炎热吸引了一大批人去读莫言。是有很多人可以宣称读遍莫言了。可其中又有多少能够真正理解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呢?再退一步,恐怕有人连书中内容都记不分明了吧?

品读经典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值得人思考的问题。不读经典和滥读经典实乃两个让人忧心的现象。二者表现不同,然后果却是一致的——精神的匮乏。品读经典究竟怎样才能落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简评】本文由对经典的鉴别切入,进而论证如何品读,层次清晰、合理,论据丰富、新颖。文章有较强的思辩力和说服力。故判为一类下,64分。

4.品读经典

泡一壶茶,茶叶在沸水的注入下上下翻腾,渐渐舒展,清香四溢,最终晶莹剔透的茶叶静静地浮在水面上。这茶叶便是好的茶叶,也是经典。而闻一次茶香,呡一口清茶就是品读经典。

要知,经典有多种,每种的品读感受不同。唐诗如芍药,秾华繁采;宋词如梅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便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但回味隽永。因此,当我们那些经典时,要细细品读,就像周汝昌先生一样,一生致力于红学的研究,出版了二十多本书籍,他将自己锁在大观园里,度红楼句,品红楼诗,大观园里也只有他一人在低吟浅唱。

品读经典,让诗意和美好将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翻开《瓦尔登湖》,让梭罗的纯净的文字洗刷灵魂的污浊;捧起《巴黎圣母院》,让卡西莫多的善良与艾斯梅拉达的纯真熏陶干涸的灵魂;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保尔·柯察金坚强不息的精神点燃对生活的激情;欣赏凡·高的《星空》,在扭曲的夜空下,品味凡·高的绝望与希冀;研究圣西门的理论,明白理想中社会主义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的对立统一??

品读经典,以朝圣者般敬畏的心让浮华的风气不再。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忘记静下心来品读经典。新版《红楼梦》、新版《笑傲江湖》,张中纪版《西游记》、《杨贵妃与李白·你所不知道的事》??当越来越多的世俗文化冲击着我们的眼球,我们不再以一颗敬畏的心去品读经典,而是从满足读者猎奇心理的角度去毁坏经典。我们须知,经典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我们应以敬畏的心态品读经典。

曾国藩曾说,一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想来,这里读的书是经典作品。因此,我们应多读几部经典,聚集成功的大资产。我们可能不会去悬梁刺股、囊萤映火,但我们必须要有管仲割席的果断。我们应尽我们一切可能去品读经典,让自己的生命丰盈。

【简评】能扣住“品读经典”行文,先分别从品读中外经典给人的感受角度论述品读经典给人的精神价值,然后指出如何品读经典——以敬畏之心品读经典。该生在文中表现出两大优点:一是语言清新,二是阅读面广。故判为二类中58分。

5.品读经典

高二分班时,我愁了好长一段时间。理科呢,物理又学不好。那就文科,行。那??,哦,对了,加试中的名著怎么办?尤其是那《三国》。

为此,最终还是决定文科了。我是认为它能给我带来较高的文学修养。从小,我并不是特别喜欢长篇大作,因为总是认为那么多的字,读下来会记得吗?还是别读了吧。最终,埋下了祸根——《三国》一窍不通。每次同学在谈论一些人物时,我总是目瞪口呆,无言以回,觉来无趣。可是,作为一个文科生,怎么能连经典之作都不了解?我决定要对它产生兴趣。

我从书店里精挑细选了两本,分为上下册,捧回家里。放在桌上,看了一眼,啊,这么厚!突然,我就想到作家高产的祖母说的一句话,“憋口气,一做就做到底。”对呀,这算什么,我一定要爱上《三国》。我深吸一口气,便埋头了。哎,一开头就是文言文,看不懂。都怪平时文言文底子差,去买字典吧。我又来到书店,挑了本最新古汉语字典,咦,旁边有青少年版《三国》,刚刚怎么没看到。我大略翻阅了下,

原来是偏白话文啊,而且还挺薄的。要不??不行,看《三国》就是得看原作。阅读经典之作,才更能感受古代语言之妙。

于是,我又回到家。静心地坐在了书房里,把刚买来的字典放在了旁边,便埋头“品经典”了。“话说天下大势??”静下心来后,发现刚刚没懂的地方,在联系上下文之后,都能知晓了。遇到文言实词,查字典后,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这样,既能拓宽我的知识,又能防止二次出现时的陌生。刘备、关羽、张飞原来是在张飞家后院里结兄弟,以前我还不了解呢!曹操真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居然杀了吕伯奢全家。他们只是为他宰猪而已!怪不得他要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原来这句话从这而来!为了读到诸葛亮出场,虽然不了解《三国》,但这是唯一知晓的人物,反正是个有名的军事家,我一口气读了好几十回,终于诸葛亮出山了,火烧博望坡,一举定威望,真不愧“智绝”!渐渐地,我被《三国》里精密的细节给吸引了。

此后,我便真的迷上了《三国》。这样,不仅我的加试能有所提高,而且文言基础也得到提高。里面的三绝让我印象更深刻,智、义、奸,感受到了汉语言之博大精深,形象之丰富。我要继续品读这部经典,感文化之深。

【简评】这是一篇记叙文,考生围绕题目写自己由不喜欢到喜欢读《三国》的过程,但只注重了“读”而忽视了“品”,故判为三类中,53分。

6.品读经典

气势磅礴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时代延续至今,联系着整个世界。经典作品便从这条长河中诞生出来,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赋予我们无限的力量。品读经典,让我们来体会这精华与力量。

品读经典,为一个民族的崛起点亮明灯。中国近代时期,是一个耻辱的时期,列强割据,官僚资本主义、封建势力横行,在中国这艰难的时期,《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等经典作品为革命党人送去了之路明灯,从中,他们了解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等道理,知道中国不能再软弱下去了,否则只有被欺凌的份,于是便有了广州起义,他们为中国崛起、自强而奋斗。虽然起义失败,但七十二烈士的精神永存人间。经典作品赋予一个民族反抗的力量,也不断地唤醒着一个民族麻木的人民。

鲁迅作为二十世纪伟大的文学大家,他的代表作《朝花夕拾》、《呐喊》为唤醒沉睡中的人民作出了大的贡献。《呐喊》中的《药》、《白光》、《端午节》等全都写出了国人的麻木,写出了国人被封建主义残害之深。他的作品,用以唤醒沉睡的人民,也是慰藉与封建抗争的勇士,赋予他们反抗的力量,使他不耽与前进。

品读经典,唤醒麻木的人民,赋予他们反抗的力量。品读经典,你会从中感到文学的博大精深。 经典作品就似一潭深深的湖水,给人一种深沉、庄严、敬畏之感,但它那深沉的目光又紧紧的诱惑着我们去品读它,深入地了解它,你会发现它给你的永远比你想象的多。

品读经典,丰富你的知识,收获以外的惊喜。《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等经典著作,是我们高中生必读篇目。你初次阅读它时,你的眼前一片茫然,但当你真正深入其中时,你便会被它的情节所吸引,想知道结局,想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也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三国》《红楼梦》虽为小说,但从“三国”中我们感受到了战场的肃杀。领略了曹操的奸绝,诸葛亮的智绝,关羽的义绝。黄易说过“宛

若轮回转世是小说的一个动人境界。”你就好似是主人公一样,与他们一同经历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分担着他们的感情。

反观当下,许多人沉迷了言情小说、腐败作品,对于经典作品却提不起一丝兴趣,这对于当下是一种严峻的形势。我们作为学生,不要被腐朽作品所诱,应当品读经典,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

永记,品读经典。

【简评】本文考生试图围绕“品读经典的作用”展开论证,但行文中较多篇幅是介绍经典,因而论证显得空乏。故判为三类下,50分。

7.品读经典

“东方姑娘”肆意横行的现代社会,翻拍、改编等现象早已屡见不鲜。他们打着让人们品读经典的幌子,为了收视率肆无忌惮地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只是为了所谓的收视率,而我们的心已与经典渐行渐远??我们要品读经典。

我们的经典,“四大名著”无愧于榜首。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品读过他们,感受那些流淌在文字间的玄妙呢?恐怕少之又少吧?人们要了解的四大名著皆是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而那原本让人回味无穷的却早已荡然无存。也正是因为人们这种“宁看电视,拒绝书本”的倾向,才逐渐演化成今日这种各种版本“争妍斗艳”的场面。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经典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品读经典,体会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各种玄妙与精华,让自己的灵魂得到质的改变。而这些,远不是那些电视连续剧的肤浅所能比拟的。试想一下,午后的阳光照耀之下,旁边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手上捧着一部经典,细细地品读着,这其中玄妙岂是那些被电视情节迷惑的人们能够领会到的?

古今中外的经典,数不胜数,让他们安安静静地躺在书中有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把他们改得面目全非后,搬到荧屏上丢人现眼?更为悲哀的是,人们却是乐在其中,不可自拔。更有甚者,居然在网上公开说道:“不看东方姑娘,谁会知道金庸?”虽不知金庸先生知道了会有何感想,我却已经为他感到愤怒,感到不值。难道品读经典就是这样在电视面前被一时的情节或哭或笑?恐怕不是这样的!品读经典,我们可以在这期间深刻地了解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电视能做到吗?品读经典,我们可以深入其中,体会其中的腥风血雨,爱恨情愁以及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电视能做到么?品读经典,可以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而电视能做到么???当然,答案通通都是否定的。既然这样,人们为什么要丢弃渊博,去追求肤浅呢?答案不得而知。

品读经典,不能淡而无味地受情节所迷惑,而应该体会其中的奥妙所在,不能因一时喜好,看那些低劣的仿制品,而应该追求原版??品读经典,从自身做起,再来唤醒身边迷失的灵魂。

【简评】本文显然偏离了命题所给的论述中心,全文主要指出了人们了解经典名著的途径——观看翻拍的影视剧,告诉人们要了解经典,不能只通过影视剧来了解。第四段又对改编名著的现象加以批评。至于应该怎样品读,又论述得不够深入。判为四类下44分。

篇三:影视作品分析写作技巧

影视作品分析是我们专业入学考试的重要一环,与面试的印象分不同,笔试的成绩呢,更加具体,客观。俗话说的好,“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那么怎么才能让你的影视作品分析看起来更加专业,更像“行家”,取得不错的成绩呢,今天呢,我们就结合编导的基础理论知识谈谈怎样写看片分析.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学过的编导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个基本常识,电影是第七艺术,电视是第八艺术,那么前六大艺术是哪些? 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戏剧

(1)首先我们来说说形象,影视作品就是通过形象来再现生活的,形象好坏,能否重现出灵活鲜明的生活形象也是衡量一部片子好坏的标准,由于电视和电影是一门视听艺. 视觉形象又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也就是演员通过表演塑造的艺术形象。

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通常可以这样说,作品的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形象是否鲜明突出,性格如何,作品用什么实事来刻画他。

举个例子,贾樟柯的《小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小武是个小偷,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只手,他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小勇以前和他一样也是小偷,但是现在成了县里有名的企业家,因为小武是小偷的原因小勇没有告诉他自己就要结婚的消息,小武得知后,为了当初的诺言和这份友情,在严打期间偷了钱送给小勇做彩礼,而小勇没有领情,嫌钱脏给退了回来,后来小武在舞厅认识了胡梅梅,陪她逛街,做头发,产生了所谓的爱情,但是不久之后又别无情抛弃了,小武回家后也被父亲赶出了家门,最后终于在一次行窃的时候被警察抓住铐在了电线杆上。

塑造了一个内心善良,但生活在社会边缘不被社会不被人们所接受的艺术形象 景物形象也就是内,外景的形象

音乐形象是指作曲家用音乐与电视画面有机结合的形象,通俗一点说就是片头曲,片尾曲和插曲,影视艺术发现了这么多年,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影片,而且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影视音乐,像传唱几代的《四季歌》《天涯歌女》最初是周旋在影片《马路天使》中唱响的,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是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的主题曲。

音乐的作用,首先是渲染气氛,表达情感,《白毛女》中黄世仁逼杨白劳拿喜儿抵债的时候,背景音乐凄惨得让人毛骨悚然。第二,音乐还有连接剧情的作用,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中第一个故事结束,第二个故事的开始就是用一段音乐来连接的,黄秋生弹着吉他唱着民谣,开始了一个与前面内容完全不同的故事。

音响形象是录音,拟音,通过各种音响进行选择,加工,并与画面相结合而形成的形象,比如,风声,雨声,雷声,马蹄声等等

(2)动作 又分为画面主体动作和摄影镜头动作

人物动作就是人物在影视作品中的动作,包括三个方面: 心理,形体,语言 景物动作包括日,月,星,辰,车,船,花,草,虫,鱼或者人造的存在方式

咱们讲讲语言,电影当中的经典对白,走红之后经常被套用啊,当面一句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你叔很生气,你婶很着急,许许多多个山寨版本 摄影镜头动作 分别是推,拉,摇,移,跟,升降,鸟瞰

在写分析的时候可以说这个镜头运用的是……作用是……

下面我们就来逐个说明每个镜头动作的形式和作用

1)推由远及近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增加真实感,或者从一个对象的变化,使观众有实现迁移的视觉效果

2)拉 与推相反,由近及远,逐渐远离,或者从一个对象到更多对象的变化

作用是让人产生联想,对比和悬念,不让观众开门见山,逐渐扩展视野范围

3)摇 机器不变,镜头方向变化

使画面呈现动态构图,逐一展示景物,展示环境,揭示动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

4)移 摄像机沿水平方向移动 使景物从画面中一次滑过造成展示的视觉感受

如果在教室铺一个轨道,从左向右,镜头这样移动,能看到每一个同学的表情和动作

5)跟 指摄像机跟随运动的别摄主体的拍摄方式 保持运动中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基本不变,交代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运动状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跟镜头能够让观众跟随着摄影师,进入被摄主体的世界里

比如,07年河南统考笔试题目,《让半山响起读书声》,描写女教师上山的时候就用了跟镜头,仿佛我们和她一起沿着崎岖的山路进入了大山一样

6 )升降 摄像机做上下空间位移的镜头运动方式 改变摄像机的高度形成的俯仰角度,丰富视觉感觉

比如拍摄人民英雄纪念碑,通过升降镜头能逐一展示碑上雕刻的内容,如果是普通的仰拍,是不能达到这种效果的

7) 鸟瞰 顾名思义像鸟一样从天空往下看 用于表现大的建筑物和环境

比如,奥运会转播时对鸟巢场馆全景的拍摄,纪录片《故宫》就是先用鸟瞰镜头来展示故宫的全貌,然后再用推镜头推到某个宫殿进行具体描绘

(3)结构

内部 人物与环境 人物与人物 事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外部 部分与整体 部分与部分事件的关系

在分析作品时,我们通常可以这样说:作品分为几个部分,它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开头,怎样收尾,怎样过渡,怎样照应,是否严谨等等

影视语言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蒙太奇语言

(1)什么是蒙太奇,它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来是法国建筑学名词,意为组合,装配,20世纪20年代引入影视当中,就是剪辑与组接,是指根据主题的需要将所要表现的内容分为若干个段落,然后符合逻辑的加以组合,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从而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举个例子,孤立地看,一个摄取了春冰解冻的情景的镜头,如果说具有某种含义的话,那就是表示:春天来了!但当这个镜头在普多夫金的故事片《母亲》里,同开始觉醒的工人第一次在大街上举行革命示威游行的镜头交叉组接在一起时,我们就感受到一种深

刻的思想:那

经典作品的写作技巧

就是无产阶段革命运动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就象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春水一样,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在影片故事发展过程中,通过两件或三件内容性质上相同,而在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的事,同时异地并列进行,而又互相呼应、联系,起着彼此促进互相刺激的作用,这种方式就是平行蒙太奇。例如影片《董存瑞》中,董存瑞想参军打仗,八路军长没同意,他就很生气啊,于是与好友郅振标分头去找县委书记王平和八路军连长,要求参军的一段戏,就是平行蒙太奇。 (二)对比式蒙太奇

富与穷、强与弱、文明与粗暴、伟大与渺小、进步与落后等等的对比 作用:鲜明有力的表达作者的观点

我国优秀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有许多对比式蒙太奇镜头。如张忠良与王丽珍在重庆跳舞的脚,与正在践踏祖国大地的日本兵大马靴的脚的对比镜头;一个女孩领着一个瞎老头在街头卖唱,与阔佬们在高楼大厦寻欢作乐的对比镜头。《渔光曲》中富人家从窗户丢下来的啤酒瓶,小猴等好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在房子外边抢,只有一墙之隔,贫富对比是非常强烈的

是把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动作交叉剪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例如,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又比如有一个纪录片是说一个大陆白血病人和一个台湾骨髓捐献着配备成功,即将进行手术,把台湾的造血干细胞由台湾送往大陆过程和大陆病人在病床上打着点滴生命垂危的两个镜头的交替,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从内容到性质完全一致的镜头画面,反复出现,叫做复现式蒙太奇。这种蒙太奇总是在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出现,意在加强影片主题思想或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转折。例如《乡村女教师》中反复出现地球仪,它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转折。又如影片《第六纵队》中26号门牌的三次出现,都是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伴随着主要人物出现的,起着激发观众联想力,突出情节、事件和人物的作用。 按照剧情的发展和情节的需要,利用景物镜头来直接说明影片主题和人物思想活动这种构成方法,就是隐喻式蒙太奇。比如不同内容的景物镜头或构图相似的画面,烘托或引导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主题,从而起到描写人物情感和展示影片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电影史上有名的经典作品《战舰波将金号》中,爱森斯坦在全剧的高潮点,闪电般迅速地把三个不同姿势的石狮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构成石狮怒吼的形象。先是躺着的石狮,然后是抬起头来的石狮,最后是前脚跃起吼叫着的石狮,这个隐喻式蒙太奇中蕴含着人民对冷酷的残暴的沙皇制度的愤怒,已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即将起来反抗。此外,还有许多符号式的隐喻镜头,如红旗象征革命,青松象征不屈不挠,冰河解冻象征春天或新生,鲜花象征美好幸福等等。

在分析蒙太奇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说: ….. 镜头和镜头组接在一块,是哪种类型的蒙太奇,表现了…… 作用是……

顾名思义,长镜头就是长时间连续的镜头.

镜头的长度:从二十四分之一秒到一个多小时不等 一般镜头都在15秒以下,被称为长镜头的镜头一般在15秒以上

长镜头拍摄时间一般比较长,常常给人一种连续平移的效果,长镜头的作用主要是抒情和记录,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真实

我们在写影片分析的时候可以这样写:……..运用了长镜头,给我们展现了……让我们感觉很真实

举个例子,《角斗士》中角斗士即将决斗的前28秒,一直在抚摸自己的麦田,表现了内心很复杂的情绪,《爱情万岁》最后女主角坐在公园长椅上对着镜头哭了长达八分钟,不用任何语言,却把那种极度压抑的精神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战争片《人类之子》中30分钟左右的长镜头,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场面,《俄罗斯方舟》全片96分钟,一个镜头到底,中间没动一剪子,这些都是长镜头运用中比较经典的例子

那么,我们回顾了,编导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要谈谈怎样结合编导基础知识写相对专业的影视作品分析:

一般都会放一个30分钟左右的片子,然后给你一个小时时间写评论

首先来说看片分析一般都看什么片,这里的影视作品呢,可能是电影或者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记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

比如说浙江传媒学院06年文艺编导笔试就是一篇电视散文,朱自清的《匆匆》 中国传媒大学07戏文专业笔试考的是黑泽明的《梦》

成都理工大学选用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纪录片《俺爹俺娘》作为分析的作品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不管是哪一种,分析总要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者泛泛而谈的观后感,比如说看了《泰坦尼克号》后说,我很感动,看完《南京大屠杀》之后又表示我很气愤,我们是将来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军,要让自己从普通观众变为业内人士,对影视作品进行冷峻客观的评价

考察内容:文学功底,对影视作品的综合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所谓的看片分析就是让你能用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来

(1),材料的记录(克服时间紧,心里紧张)

用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拣自己能说能写的记

(2),对所记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确立文章的主题

通过……介绍……表现了……

这部作品很真实,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怎样真实? 许多长镜头的运用,非职业演员,实景拍摄等等

没有绝对把握时不写 拿出来作为高考题目的影视作品,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是比

较好的,甚至是获奖作品 如果真的想写什么缺点与不足 可以这样说:我认为,美中不足的是……

切入点不能面面俱到,想要面面俱到,实际情况反而是面面不到,找两到三点作为切入点“蒙太奇,人物形象,音乐,结构,主题思想,导演”等等

也可取一个文学性的当主标题,浅议《》的……当副标题,比如07年河南统考让半山响起读书声,讲述的是一个女教师大学毕业后来到边远山区教书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的工作,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半山响起读书声,我们可以命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浅析《……》人物形象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影片举例分析:

1)比如说大家都看过的《秋菊打官司》,首先说内容概括,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叫秋菊的农村妇女,她的丈夫被村长无理打伤后,她为了讨一个说法而去城里打官司的过程,然后再说思想教育意义,通过对秋菊这一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中国人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大家可以想想,一个农村妇女就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啊,表现出了我国民主建设的进展,第三,艺术特色总说,这部片子比较真实,贴近人们的生活,纪实性强,蒙太奇运用的比较成功。第四,艺术特色举例,首先,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变现的很真实,很自然。其次,拍摄方面,采用实景拍摄,甚至又许多镜头都是偷拍的,又许多长镜头的运用,也使影片更加真实,比如说。。。5,就不写了 6 结束语,这部影片呢,是非常成功的,无论从语言,场景,拍摄还是演员表演来说,都比较真实,好像给我们展现了真实的秋菊的世界,是一部好的影片

2)人物形象分析《牧马人》

我们通过《牧马人》这部影片来讲讲怎样写人物形象分析,影片以严峻、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多年的命运,从扭曲的时代中挖掘出美,从普通人身上迸射出真与善的光辉。凝聚在主人公命运中的伤痕与甜蜜,痛苦与欢乐,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劳动者质朴、纯真的、感情与雄浑壮美的草原生活图景相交融,抒发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情。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许灵均代表了一代人,也就是被文革压制,最后有被平凡重新开始新生活的一代人,他的命运也是时代的命运,他正直,质朴,善良,拒绝了外来诱惑,最终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的回响中回到了他的故乡,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身边。

她的妻子秀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女性传统美德的集大成者,贤惠,善良,吃苦耐劳,片中又许多地方都有表现,比如她婚后养了鸡、鸭、鸽,邻居都说她是“海陆空”司令。趁丈夫出去放牧的时候竟然在家盖起了一间房子,不仅仅是这些,在精神上给予了丈夫无数的理解和支持。总之,影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个性,有着很好的审美价值,让人们在酸甜苦辣之中去深思和回味。

3)主题思想分析《小鞋子》

我们知道伊朗电影在当今世界影坛上是独树一帜的,按主题分,可分为儿童的世界,女性的命运,生命的意义,苦难的豁达四个方面,《小鞋子》就是其中儿童世界的代表作品。

主角是贫家小孩阿里,因为他不小心把妹妹拿去修理的鞋子弄丢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也就是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放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是一双鞋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