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论从教材出发的写作教学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4:31:32 体裁作文
论从教材出发的写作教学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论从教材出发的写作教学作文

作文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难点,老师有点无从下手,学生更是难以入手。现在作文考题,从初中生来说,作文一般是以记叙文为主,但也有一些题材可从议论文的角度下手更加容易展开。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喜欢写议论文因为他们无法从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事情来记叙。还不如胡乱说一些道理来构成一篇几百字的作文。但是我们初中阶段侧重训练的是记叙文,议论文除了课本中学到的之外课外接触较少,也没有系统的授课。一方面是议论文要求严谨的写作思路,充分的论据,论证方法,初中学生由于视野限制,积累内容少,以至于难以写成规范的议论文,或者说成功的议论文。另一方面考试大部分的作文选材可以从记叙文的角度展开,更贴近生活实际,从现实中取材。

但是怎么能够写出一篇成功的记叙文,教师教学应该注意哪方面的指导,当然众说纷纷,也有踪迹可循。记叙文显然要满足记叙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情,具体叙述是确保一篇文章是否能够达到字数要求的基本目标。然而,保证字数仅仅是最基础要求。就从一个语文老师的角度而言,一篇真情实感,从细节之处感动人,引起共鸣的文章更是考场得高分的关键。那么,这就出现一个写作角度问题。

俗话说,生活到处都是语文,从中生活发现语文的美,再从语文中发现生活的美,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目标。那为啥我们不看看我们教师手中的教材,学生手中的课本呢?教材中的文本是从文学中千挑万选出来的,具有不一般的意义。下面,我就想从姜孟之《一双手》教学来谈如何从文本教学探讨写作教学的奥妙。

第一,写作角度的选取

写作角度是否选取得当直接影响整篇作文的得分,但是如何选取合适的角度也是我们写作的一个难点。通常如果选取大的范围进行写作的话就难以下手,主要是大的角度,只可做到泛泛而谈的程度,要是深入钻研往往不能全面。那么,小处又细致在哪一个点呢?姜孟之《一双手》就能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迪。写手实际上是为了写人,通过一双手的刻画表现林业工人张迎善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能够做到以小见大,从细节入手,表现大的崇高的精神。给读者以强大的情感冲击力,效果比单独写张迎善的精神更加具有感染力。对于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就有一个很好的角度启发。比如说写亲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父母的手,头发,背影等细节的刻画表现其中浓浓的亲情。明确这种写作手法就是以小见大。让学生挖掘生活中小的细节,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这就是记叙文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写作方法的表现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刻画细节。在懂得了抓住小的方面之后,还要知道怎么生动的刻画细节来表现大的方面。以达到表现效果。在《一双手》这篇课文对手的刻画是这样进行的,从正面描写的角度写手的大小,形状,颜色,关节等来写手的细节,另一方面,还通过各种感官角度来写手,即触觉,视觉,等角度来表现手的大小,还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对手进行细致的刻画。其中不乏生动的比喻。比如,把手比喻成半截老松木,这个比喻就让人印象很深刻。让人脑海里立刻浮现这双奇丑的又是创造绿色宝库的手。把手的浅层和深层含义都表现出来了。所以在细节刻画方面它做得很成功。在学生日常写作的引导上就可以重点训练学生对细节刻画的方法引导,以提高作文的语言表现力。

第三,写作主题的突显

第四,写作目标的实现

第五,写作训练的达成

(待续)

篇一:议论文写作教学说课稿

公开课《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议论文写作指导——议论中的记叙》。它是高中一年级必修3写作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写作议论文能力有明确的要求。从写作观念上看,《标准》强调写作是个人的自由表达,淡化写作的功利倾向。

从写作内容看,《标准》突出了“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

而考试中的作文题目在文体上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倾向于议论文写作

二、说理论

1、、指导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写作指导为媒介,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主线,引导学生去积累事例,要多读书,勤思考。

2、理论支持: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的交流探究+学生的主动接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导学方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三、说目标(含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确立导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理解语文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议论文的要求。

了解写事实论据(事例)的要求。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写事实论据(事例)的方法。

情感目标:从材料的搜集,联想到要多读书积累,要善于观察生活,要勤于思考现象,从而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教学重点:了解写事实论据(事例)的要求,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写事实论据(事例)的方法。

四、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教授新知识时,自然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议论文写作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还是困难,普遍存在着读书量少,思考问题不深入,论证意识不强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不要求讲文体知识,可以说现成的议论文,学生都不能有条理地读透、读懂,更不要说下手来安排结构,有理有据地写成文章了。所以我选择了系统的、由浅入深的议论文写作指导。

五、说教法

(一)从学情出发,首先把握两个原则:

1、注意高视点、低起点,先把“确立论点”落实到实处,再深入研讨写事例的方法。

2、重视语文素质教育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在选事例、写事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一个引导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然后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式及手段

本文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来得出写事例的三个要求和简明语言的表述形式,让学生自己在交流讨论中品味体验。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几个需要讨论和理解的问题、材料显示出来,并要求学生们去思考。

六、说学法

从《语文课程标准》导学本课,我采用讲练结合式、小组合作式,引导学生探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七、说程序(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指导学习:课前搜集积累材料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设计依据:能够搜集积累材料是写作议论文必备的条件,所以课前准备是必须的;在课堂上,通过讨论、交流可以推动学生思考,领会写作要领,发挥他们自觉学习、探讨的能力。)

导入:课前音乐欣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flash

新授课:

(一)、请看下面的观点和两个事例,哪一个事例能证明观点?

观点:“成功离不开勤奋”

18事例:1、少年毛泽东即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怅寥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这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鼓舞着他克服了日后革命征程中的重重险阻。

事例:2、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虽以残暴闻名于世,但他勤于政事却是值得称道的。传说他每天必须看120斤的竹简文书,看不完就不休息。秦国得以结束诸侯割据的状态,统一全国,和秦始皇的这种勤奋精神是分不开的。

小结:事例论点要统一(即所写事例能证明中心论点)

(二)、请看下面的观点和两个事例,哪一个事例能更好地证明观点?

观点:挫折铸造成功。

事例:1、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2、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他并没有被挫折吓到,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

小结:事例要典型(最好是写名人名家的事例)

(三)、请看下面的观点和两个事例,哪一个事例叙述得更有利于论证观点?

观点:失败是成功之母

1、事例:(1)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2)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3)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4)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5)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2、我们不妨这样叙述: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

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小结:事例要简明,其表述形式:谁+怎么样+结果

(四)、练习1:围绕“挫折磨砺人生”这个中心,用简明的文字,把以下材料作为论据叙述出来。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他的丈夫居里先生因为车祸不幸去世,这给居里夫人带来了家庭和事业上的双重打击。在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后,居里夫人虽然内心万分悲痛,但她以坚强的意志力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于是她更加起早贪黑,勤奋工作,经过数千次实验,她终于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并且,她放弃了对镭的专利权的申请,将镭的提炼方法无偿公布于世,更显示出了她高尚的品德。在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答案:居里在与居里夫人一起证明了镭的存在之后不久,便不幸因车祸去世。这给居里夫人带来了家庭和事业的双重打击。但她忍住巨大的悲痛,毅然挑起了两个人的担子,继续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并于1911年再度获得了诺贝尔奖。

(五)、练习2:在下面的观点中任选其一补写事例:

观点一:成功离不开勤奋

观点二:失败是成功之母

观点三:坚持就是胜利

(六)整理笔记,小结本堂课的收获:

1、事例观点要统一

2、事例要典型

3、事例要简明。其表述形式:谁+怎么样+结果

(七)作业:为你所选的观点补写道理论据,下次作文讲怎样写道理论据。

八、说板书: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

九、说感悟

成功的研究性课堂,应如优美的散文,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做到“形散神聚”。“形散神聚”的关系就是“放”和“收”的关系,教师在组织和引导中要把学生自主探讨的权利,学生合作交流的权利,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权利,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放给学生。为此,我还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引导学生审视和反思问题,那些经过同学间的合作或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完成;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但是它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很好地开启学生的心智的问题,也可以放在课内完成;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且很重要的问题,我还要引导学生使之系统化、醒目化,并将其“导”入研讨的轨道;其它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作为课后研讨作业布置下去。(我在布置作业的设计上对这一点有所体现)

总之,这一节课还只是一个尝试,在授课中的不足,恳请各位老师多指导帮助。

高一年级张道权

2013-6-6

篇二:《写作教学论》论述题

《写作教学论》练习题

论述题

1.如何理解作文主题的“认识深刻”要求?举例说明。

“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旨在探索一条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和谐发展的途径。强调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把学生作为写作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在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的空间里自由驰骋,使学生的作文与学习做人一起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以学为主”作文教学目标具备多元性、内驱性、选择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走进生活,让学生自主体验和积累,丰富写作储备;通过开放写作内容和形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实行包括自我评改、合作评改、集体评改等形式的多元化评改;通过编写作文集、开辟发表园地等途径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课题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养,促进了教师教学和教研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为主、以“考”为主,文章被异化为考试升学的“敲门砖”,偏重写作理论的讲授,忽视学生的主动体验和创新表达,忽视学生自主写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顾从考试出发照本宣科、按纲施教,而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学生鲜活的体验拒之门外;只顾操练“文字编织术”,而把陶冶学生心灵的宗旨列在教学目标之外;只顾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求“稳妥”、求“保险”,而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宗旨置于脑后。一言以蔽之,“作文”与“做人”被割裂开来,学生主体地位严重失落。许多学生在“八股文”式的训练中呻吟,作文充斥着假话、套话、空话和废话。这种作文教学模式还造成了不少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如惧怕心理——视作文为畏途,平时说话很流利的学生一写作文就“大脑短路,笔头卡壳”;应付心理——缺乏兴趣、热情,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训练任务,敷衍成篇;速成心理——希望借助各类写作辅导书,寻找“速成”的捷径。更为可怕的是,许多学生变得对生活麻木、思想浅薄、认识偏颇,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能“心动”、对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不会“笔动”,对美德善行更不想去“行动”。作文教学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病严重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已经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教学模式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目标的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改革切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语文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论主题创见性的重要意义。

创见性我以为是文章主题最根本、最重要的要求。这个要求并不过高,因为对创见性仍然有一个理解上的问题,或者说是层次标准的问题。

对中学生来说,并不要求他们有多么高深的认识,前无古人的见解。只要他们的主题有较为独到之处,甚至只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而并无独到之处,再甚至说,只是表现出对个人创见的一种追求,一种努力,就可以算是有创见性了。

创见性意义的

3.如何辩证地理解“材料的真实性”?

我们对真实的理解通常是“生活中实际发生过的”,如果把它作为一种大的原则,其实并不错。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一条就有些难度。现在的学生,每天的生活基本是“两点一线”——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十分单调,日复一日的重复已使他们丧失了对日常生活的新鲜感觉和观察欲望,于是学生的选择只能有两个,一是记流水帐,结果是文章枯燥无味;二是为避免这一缺陷,便模仿甚至抄袭别的文章。而这两种选择都不会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多大的提高。因此说,与其桎梏学生于局促的空间,莫不如还之以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尽力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只要所写事物是“生活中可能发生过的”就可以,这并不违背真实的原则,它属于“艺术的真实”。

这还是从消极的方面来说。从积极的方面说,这种做法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想象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人的综合素质。

4.谈结构模式突破的几种类型。

结构模式的突破有两种类型:一是某种模式自身一般规律的突破;二是几种结构模式之间的互通。

5.谈“语言创新”的方式及作用。

语言创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上述语言运用基本要求的突破,表现为语言的变异、模糊、婉曲、繁复、华丽、平淡。它是语言的“陌生化”。

在实际应用中,它包括:I、变义选词,即在改变词语意义的前提下选用词语。II、反常词语的搭配,指作者为了表达特殊的意义,实现竹报平安的目的而临时创造出的一些非常规的搭配方式。III、滞涩组接,是指作者有意使上下文连接得不自然、生涩、勉强。IV、断续组接,比滞涩组接更进了一步,故意给人以不接续的感觉。

(P63-P67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加进去。)

四、教学论文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依照对教材的理解,就下面的题目,写一篇教学论文。要求:

1.有自己的见解。

2.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3.字数800—1000。

三、论述题

1.怎样理解“写作环境宽松”?

“写作环境宽松”首先当然还是课堂作文环境宽松。可以允许学生不写命题作文,或允许“欠账”。每次作文,可以提供一组题目让学生选择,也允许学生自拟题目、自选题材。实在写不出还可以事后写别的作文补偿。

其次是校园文化环境宽松。校园应该有浓郁的文化气氛,有可浏览的报刊,可借阅的书籍。并开辟专栏张贴学生的习作。

再次是作文考试环境宽松,摒弃以往的要求过繁,限制太多的出题方式。

最后是社会人文环境宽松,从上到下创建一个让人们敢说真话、心里话的氛围。当家长不再只按社论说话,教师不再只按“教参”讲课的时候,学生自然就可以在作文中畅所欲言了。

2.谈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1、传统教学模式亦有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按部就班,层次分明。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已经使用多年,形成了相当固定的样式。它按部就班,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教师和学生都对它非常熟悉而且习惯。

有理有例,效果立现。无论教师讲解哪一种写作知识,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子跟随。这是因为教师是基本按照教材的单元讲授,然后安排作文,这样,课文与写作自然结合得较为紧密。

2、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为:

知识与实践分家。传统教学模式所讲的知识是固定的、很少变化的一般规则,例子则大体是多少年一贯制的课文或范文。它们所能指导的实践往往是教师意料中的实践,是在固定范围中受限制的实践,很少能有让学生打破条条框框,自由发挥的实践。

效果限于一时。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果,而且见效快。但常常不能保持久远是它的制命弱点。学生当时可以写一篇过得去的文章,但由

于不是通过自己的精心构思和反复斟酌写成的,所以并不代表学生的实际能力有多大的提高。

能力提高有限。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得到真正自由发挥的机会,所以即使对写作知识有所领会,也多半停留在字面上,而且没有形成对大脑的强刺激,因此很难长久保持。

教师费时费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力。在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长期这样下去,结果大致有两种,一是教师不堪重负,开始逐步偷工减料,最后是四个环节只有学生训练的环节是真正完成了的。另一种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整天陷入循环往复的同样劳作之中。

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不是学生出自内心中的强烈表达欲望,因此多半是勉强成文,交卷了事。尤其严重的是,当这种过程成为一种常态,学生就会彻底丧失写作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尽管教师可能在观念上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这一模式之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

3.谈写作教学创新和教学模式的辩证关系。

首先,从模式到创新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话,必须真正明确认识到学生是写作实践的主体,一切改革和创新都应该以之为大前提,为目的。否则就只能是换汤不换药。

其次,创新不等于完全摒弃模式。

创新和模式并非势不两立的矛盾,而是对立统一的,一切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最后,模式与创新都要建立在科学规律基础上。

无论是模式还是创新,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为了能够真正改善写作教学,为了让学生能更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了他们能在实际能力上有切实的长进,为了他们最终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人。因此,它们就都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规律包括:中学生的问题认识规律、技能学习掌握的规律、中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等等。

4.论教师进行写作训练的意义。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就体现了“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思想,突出了特殊教育课程特色。新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不仅增加了劳动技能和生活适应的教学课时,同时把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数学学科都称之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这就要求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结合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依据自身的学科特点与智障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新课改潮流下,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就要做到根据培智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抽象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和现实实际有效的融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实践操作,在生活中感知知识,了解知识,增强知识的直观性,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在学中用,用中学,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培养弱智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还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教学环境,主要指教室,这里是学生接受知识最主要的地方,教室环境的布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无论是校园环境的规划还是教室的布置,都必须更多地洋溢着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童真童趣,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在自然真实或较自然真实的的环境中学习。

比如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我们所要传授的知识,我们可以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天气预报台,里面包括年、月、日的更替;几种天气的变化;与气候和天气密切相关的标志性动植物、以及人的衣饰和运动的转变等等。让弱智儿童去观察、认识、再更换或者报道,从而使这些知识在这种生活化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浸润到学生的头脑中。

当然根据教材内容,我们还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舞会、动物园、游乐场等不同的生活化环境和情境。但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真实性,因为弱智儿童只有在真实中才能自如地活动,不太逼真的情景只能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那种身临其境的、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气息,会完全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进而乐于去学习和运用。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说所有的教材内容都是人类生活实践的知识结晶,是对源于生活的知识、规律的高度概括和客观揭示。这样,教学内容更容易生活化,也应该生活化。而弱智儿童教育的目的倾向性也并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更应致力于培养他们日后自立于社会的生活能力。所以,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把许多学生生长、生活必需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等融合到了一起。它是生活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如教材中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识,有教育学生爱父母、爱老师、敬长辈、爱祖国等社会伦理,还有社会风俗、生活习俗等等。

但同时由于弱智儿童教育新课改下的教材目前还没使用,原有教材内容又已严重陈旧,与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脱节,所以,我们除了要将现有课本内容尽可能生活化以外,更需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就是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以教材为内容,我们一定舍弃那些不合时宜的、陈旧的、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知识。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把那些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弱智儿童的认知特点,符合弱智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以及他们生活中急需的知识内容增添到教学中来。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给与弱智儿童以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展示出对生活的理解和认同,激发起学习欲望。归纳一下,主要有下面几种实践模式:(1)、引入学校生活。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一位同学主动帮助小同学的事,某些体育活动、少队活动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2)、联系社会生活。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学校组织的一些参观、野炊活动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者写一写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等。(3)、结合家庭生活。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就是说明动手操作不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为学习进行思维提供了支柱,且往往让人恍然大悟,产生学习兴趣。不过对他们而言,动手操作能训练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求知欲,补偿智力缺陷,缓解手部功能障碍,加强个性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洗脸》这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好脸盆和手帕,让学生亲手来操作洗脸,并展开比赛。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学生获得了感性的知识体验,掌握了洗脸的方法。

四、表演生活,在模仿生活中学习语文。

教材内容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再获得主观感受的,只有将课本中的语言文字用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让学生再次模仿生活,在模仿生活的背景下进行学习,就能使学生得到更真切感受。有的课文内容在是生活中的紧急情况,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课文《特殊的交通工具》中,同学们认识了警车、救火车和急救车,我们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演一演遇到失窃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遇到失火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遇到有人学要急救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各种紧急电话的号码,学会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问题,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五、体验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学习语文。

生活是教育的源头,语文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当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语文的教学和学生真实的生活感知联系起来,让学生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场景中,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例如:《购物》一课,我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超市进行一次购物体验,通过在超市购物活动的参与体验,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认识了各种物品,而且学会了在超市购物的流程以及注意的事项,也使语文更加贴近了生活。

当生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题目:

1.写作技巧的讲授如何做到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贯穿于学生求学生涯的始终,而语文学得如何又总是体现在书面表达上,中考、高考,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考试,最后总要考一下写作能力,可以说无“文”不成考。尤其是高考,语文总分150分,作文就占了60分,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在作文上拿高分。现在高中课程安排上,语文每星期五节课,写作课就占了两节,可见其份量。但最重要的,往往也就是最难学的。以我十几年的教学体验,没有哪个学生说“作文易”,没有哪个老师不说“作文指导难”。即使有的学生在作文竞赛中屡获嘉奖,平时写作时也还是愁眉苦脸,迟迟下不了笔。所以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是语文老师探讨的热点。针对新课程改革,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想就此谈点认识。

一、强调积累

一篇作文写出来,不过千把字,但它却是一个人生活阅历、内心情感、人生感悟等多方面的集中体现,没有平时的长期积累是写不好的。积累首先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虽说学生每天只是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之间,接触的人与事并不多,但只要他留心,每天总是有所不同的。许多老师都要求学生记日记或周记,时间长了以后,学生觉得无话可说,就记些流水帐,敷衍老师。其实我们可以让学生摘抄一些美文美言或用一句话概括一日所得或一周要闻。这既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又能锤炼语言,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激发表达的渴望。许多幼儿园老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写作教学策略与探索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写作教学策略与探索

泉州现代中学付文栋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1)循序渐地进行写作教学的基本训练;(2)以课文为范文,进行书面表达实践;(3)牢记

写作策略,熟用写作技巧,注重写作指导;(4)注重批改与讲评,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会合作。

浅述了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书面表达的训练途径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英语写作新课程书面表达策略

近些年来,书面表达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150分所占分值是35分。在《2009福建省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说明》(英语)中,将改错题调整为短文填空,这样,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英语写作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而许多学生在此方面丢分甚多,以致影响最后总分。为此,探索如何配合新教材,提高日常写作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就变得更加重要。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新教材特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市于2006年9月在全市推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教材,该教材是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中英语实验教材之一,该教材特色鲜明、语言鲜活。教材为学生顺利完成写的任务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支持。

该教材在使用中获得全市广大教师的好评。有这么一套优秀的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教师,应如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现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循序渐地进行写作教学的基本训练

英语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

方法一,加强听写

众所周知,要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过好词汇、句型基本关。没有掌握一定的词汇,写作寸步难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听写能促使学生掌握单词和短语拼写,该方法简单有效、易操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每天坚持要求学生记一定量的单词,然后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听写或不过关者重复听写,直到过关为止。

方法二,加强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教学

教师应注重抓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这种练习可在学生刚进入高一英语学习时,结合新教材基础知识对其进行专门训练。语言属于结构语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这些都是不可变的,要想在写作中用上它们,用好它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

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这五种基本句型记牢,不断运用。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教师在授课时,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长句短写、短句详写的口头和笔头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动词的结构变化、单句和复句的异同关键所在,并且在课文知识点的讲解、复习中,为学生设置新的情景,让他们拓展想象空间,发散思维,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就会在老师一次次的点拨中提高。

方法三,翻译专项练习,夯实基础

汉译英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教材每单元的重要短语,但尽可能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或熟知的事物为出发点来设置翻译练习题,以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不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以课文为范文,进行书面表达实践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一大亮点就是在每个单元专门设置了CommunicationWorkshop这一教学环节,根据每个单元的写作任务,LanguagePower里有一个写作指导(GuidedWriting)。既有写作方法、步骤、格式的呈现,又有可供模仿的范文,特别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大减轻了教学难度。同时,在WritingWorkshop中,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不同阶段的写作策略,提供了可供模仿的范文,展示了如何恰当地使用连接词,而且还在书后附有WritingHelp供学生参考。每一个WritingHelp都包括以下部分:A构思布局:给学生提供一个段落提纲的范例;

B有用的词汇:列出完成写作任务的有用词汇;

C连接:提供要用到的连接词;

D检测: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内容、语法、词汇和拼写方面进行检查,改进初稿。此外,教材还提供了KeyWords,WordBank等资源,供学生在表达时参考。

新教材课文体裁广泛,内容涉及面广,每个单元均安排了写作练习。每篇写作的体裁和题材与本单元的话题密切相关,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做改写、缩写及仿效作业等练习。这些练习既训练学生的写作,又巩固课文内容。如学完Thesoundsoftheworld一单元时可指导学生比较TraditionalChinesemusicandModernChinesemusic。学完Englisharoundtheworld这一单元时,又可要求学生写TheDifferencesbetweenAmericanEnglishandBritishEnglish。

再且,教师可利用段落框架,培养写作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

在现行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好的段落结构。教师要及时发现并选出这类结构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模仿是人的本能。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模仿已有的东西,不经历到位的模仿的"创新"意味着错误。创新源于模仿。所以,教师利用这种本能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模仿写作是一种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写作训练方式。这样的写作活动(frameworkwriting)突出了写作的交际性和目的性,有限制但不僵化,充满趣味性和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要具有积极开阔的思维和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达到仿而不死,推陈出新的效果。还可促成课文阅读与英语写作的有效结合,使输出技能的培养与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牢记写作策略,熟用写作技巧,注重写作指导1.注重指导写作过程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以及写作课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写作的过程指导。也就是指导学生:审题----搜集信息----撰写草稿----修改错误----定稿。

2.把握文章体裁,确保时态、语态正确,要点完整

仔细审题,弄清文章体裁,然后确立与体裁相对应的格式和时态。体裁有多种,如通知、便条、日记、书信等体裁确立后,再考虑时态。英语写作对时态的要求颇为严格,不同体裁对应不同时态。“现在时态”一般用于介绍“人物、地点、学习、爱好、生活”的作文。“过去时态”一般用于“看图作文、日记”。“将来时态”一般用于“通知、邀请函”。此外,新的评分标准下的作文不像旧评分标准只要求主要点完整,它还涉及到次重点和无关内容的评定,也就是说,得分要点更具有隐蔽性。这就要求考生仔细分析,构思出重点,并尽量不写无关内容。

3.表达方式尽可能多样化

以前的作文评分标准仅凭语言中错误的多少来评定语言的好坏,而新标准是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衡量。如词汇是否丰富、句型结构是否多样化、是否搭配使用长短句。一篇内容完整、表达正确但语言平淡的书面表达在过去也许能得高分,但按新的标准只能及格。因此,应鼓励丰富、多样化的语言表达,这样才能为文章添色,有助于写作者获得高分。

4.注意中西文化之间的行文差异

英美国家的人习惯“开门见山”,所以学生应在文章开头就要说明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邀请某人做客,通知告示或是写信等,而不要拐弯抹角地先说一大堆不相干的话,最后才落到主题。

5.过渡词的灵活应用,使作文连贯流利

写作要做到“行云流水”,自然少不了过渡词的运用。但在很多学生看来,作文仿佛是句子的任意堆砌,却不知文章的句子必须是关联的,而这些关联必须借助连接词来实现。所以学生应该养成习惯,思考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总的来说,英文的连接词分为五大类:

(1)转折关系:but,yet,nevertheless,however,onthecontrary,infact,atthesametime,actually,

instead,rather,inanycase

(2)因果关系:so,therefore,forthisreason,asaresult,inconsequence,inthatcase

(3)递进关系:and,besides,inaddition,similarly,inotherwords,generally,bytheway,ontheother

hand,foronething...foranother/also...,bycontrast,furthermore(4)时间顺序关系:andthen,next,firstly,secondly,andfinally,afterthat,atonce,twohourslater,

atonce,immediately,shortly/soonafterthat,atthispoint

(5)总结:inall,inbrief,onthewhole,inshort,ingeneral,inoneword

四、注重批改与讲评,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会合作

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均能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支配下进行自评和互评,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渐渐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评价,应该有总结,一方面指出其成功处,另一方面指出其不足处,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教师对其面批面改,做到边启发,边批改,边解释。这样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老师也更能把问题讲清,说透,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将一些写得较好的错误较少的习作张贴出来,或讲评时读给全班学生听,给予鼓励。公布参考答案供学生作为学习的范文。

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帮助反思自主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目的和学习策略,树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更有效地进一步学习。写作如果没有评改,就说不上提高。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照范文进行初改。在范文中,我们不可能把各种表达方式都包括进去,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在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批改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能给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环境,而且长期下去也会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之一,单靠以上做法是不够的。大量的多种训练要贯穿于英语

教学的始终。但只要我们在思想上足够重视,从平时做起,持续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的写作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不断总结和丰富经验,就一定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篇四: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

用教材教作文的策略摭谈

作文是教出来的吗?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似乎有点悖时,〈〈语文建设〉〉最近开展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讨论,许多专家都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用教材教的理念已达成共识,但具体如何用教材教,尤其是对人教版的作文教学讨论太少。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似乎有意回避写作训练和写作知识,写作辅导没有系统规范的“体系”可循,缺少适合初中生模仿的典型范文;置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写作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被教师简单化和边缘化,写作教学从阅读教学的附庸进而沦为综合性学习的点缀,甚至于发展到“语文课堂几乎没有写作教学”①的地步,那么,作为一线的教师如何用这样的教材教学生写作呢?

一、细读教材,加强读写结合的密度。

教材是语文教学主要的课程资源,面对这一资源,我们既不能像以往那样简单机械的教教材,也不能单凭个人喜好随意剪裁教材。其实每一篇文本均有存在的价值,“存在即合理”,关键在于教师对文本作怎样的处理。多年来,语文教师习惯于阅读课里细致的讲解和反复的训练,习惯于用标准答案“丈量”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情感的深度,于是语文教师的角色成了教参与学生的传声筒,教参上怎么说就怎么讲。现行教参一改以往标准件的模式,但缺少明确的写作形成性目标和能力训练步骤;课后练习重口头表达轻书面表达,语言实践题的形式单一,设计陈旧,学生往往以空白或片言只语来应付搪塞,老师也是以默许和赞扬了事,没有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于是写作教学雷声大雨点小,到最后临场发挥,一切都听天由命。

其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成功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成功的写作教学。阅读教学的失误造成学生作文中精神的缺席和语言的断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通的,尤其是读写能力在“文——意——物”三者的转化中是有密切联系的,基于单纯阅读目的的阅读活动往往是自然状态下的生活化的阅读,它可以陶冶道德情操,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而基于写作目的阅读活动是一种有明确指向的自觉行为,它不仅要思考文本的情感思维,更多的应关注文本的构思技巧和语言系统。前者也就是王荣生先生所说的把文本当作“例文”②来处理,关注方法技巧和写作程式,重点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写作技巧和写作构思本身并没有对和错,而是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当成“教条”来信奉。重范文并不是一定要以轻视能力为代价,两者并不相生相克。一味地淡化写作技巧构思,其实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教师慎讲知识,怕讲技巧,无法组织有效的写作指导,学生对文体知识没有深切的体验,于是写出来的文章要么是非驴非马的“四不像”,要么是连篇累牍的“侃大山”。

后者语言系统相当于“用件”③的处理方式,关注文本中的语言材料,重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当文本中被学生感知理解的语言信息复制并储存在学生大脑中后,经过不断的反复思考,提炼整合,形成一种快速反应机制。在特定时机特定信息的刺激诱发之下,这些语言的“碎片”将被恰当地提炼出来,经反复使用后就形成了属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系统。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志趣,在文本阅读中帮助学生找到语言系统的切入口,抓住文本中的知识点和矛盾点,细读细品,反复揣摩,熟读成诵。这些

知识点一般可以是美文佳句、语段篇章。例如八年级下

具有实用价值的写作对学生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检验和促动。学生不敢马马虎虎应付,继而会认识到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有这样,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写作才不会“两层皮”,写作就不会有被架空的危机。从课内到课外,学生容易进入角色,就地取材,拓展延伸,这不仅解决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困难,而且对于开阔学生写作视野,打开学生写作思路、激发写作热情,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完善教材,增加课后练习的效度。

黄厚江先生在《语文建设》上这样说:“正确的教材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图解文本的内容,更不能图解教科书编者的意图,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文本能够在多层面上发挥作用。”⑥我以为人教版教材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弹性,教材对文本的作用多层面的挖掘发挥是远远不够,作为一线教师有很大的空间来完善教材。最突出的地方表现在课后练习的形式单一,训练设计低效。例如《月亮上的足迹》课后练习让学生写奔月时体会和感受,虽然编者有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但是这篇文章应作为“用件”来处理,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大量的相关科普知识的积累,光凭这篇课文就能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是不切实际的空谈,毫无训练的效果可言,教材中有许多生活化的开放性练习,其中有些练习缺少训练的目标,缺少写作细节和步骤的提示。这种笼统含糊的练习容易使学生忽视细小的写作实践。如果缺少写作细节、步骤和技巧的辅导,学生可能“学而不思则罔”。

其实,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写作规律,创设写作情景,提供写作素材,提示写作要点。练习要求要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按一课多练的指导思想来设计补充练习,按“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由易到难地设计。练习指向要明确。口头表达以“说说、谈谈、朗诵、讨论”的形式提出要求;书面表达则列出具体方案,如指向训练思维的,可出分析训练题、概括训练题、评价训练题、比较训练题、推理训练题、求异训练题、想象训练题等,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的

份倡议书,列出活动名称及其理由”,“阅读名著高尔基的《母亲》,写点评,并安排‘颂母亲’读书会,拟一幅会议会场横幅标语”。

四、活用教材,提高作文课堂的高度。

初中生不仅缺乏生活,更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和情感的体悟。学生习作中词藻堆砌、无病呻吟、假大空、宿构作文等现象十分严重。生活与写作之间缺少感悟的纽带和情感的桥梁,它们之间往往互不相干,各归各。难怪学生的日记和随笔总比应试作文要好,原因很简单,日记和随笔有学生情感的流动,有学生生活的感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是技能的传授,更是生命的对话、情感的流露和才智的绽放。教材中有许多动情点可供教师挖掘,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清风傲骨,愚公“毕力平险”的坚韧不拔。要想学生有写作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想学生有写作体验,教师首先要有写作体验;要想学生写作中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因此,活用教材,提高作文课堂的高度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语文素养。

现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不会写作文已是普遍现象,有的甚至多年来一直没有写过作文,但对学生却言之凿凿。这就学像学游泳,就会站在岸上说一大套游泳技巧,而自己不会游,又怎么指导得法呢?由于语文老师对作文的不擅长,导致评点学生习作时往往空洞说教,或隔靴搔痒,甚至对学生精彩之笔熟视无睹。由于长期对语言文字缺少应有的敏锐感悟力和评论鉴赏力,教师上课更多地依赖教参人云亦云或对教材只作肤浅表层的理解,没有灵动智慧的教学语言和深刻丰富的思想交流。学生失去写作模仿崇拜的直接对象,课堂教学只有冰冷乏味。难怪学生不喜欢语文,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素养和功力的不足。有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并运用教材,不能甄别选文的优劣,不能适时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美文,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从课外阅读的世界里获取更多的精神养分和语言养分。这不但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切断了联系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血脉,造成了作文教学的滞后。

教师在练好内功的同时,还应着眼写作课堂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作文课堂教学要具体有效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年级不同,学段不同,要求也不同,但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作文课应明确写作目标(包括主题范围、技巧运用等),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提供写作辅导这四件事必不可少。这四件事应该成为作文课堂的亮点,牢牢吸引学生写作的眼球,培养学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动机、态度、意志力),不用苍白无力的说教,而用生动的实例,典型美文,精美深刻的语言,唤醒写作意识。作文讲评课可采用师生共同评议教师“下水”作文或优秀学生作文、同题作文比较、板书错别字、板书典型失误、归纳写作经验、采访写作由来、谈写作体会等方法,采用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社区人员评、学生自评自改等形式。要求教师粗批快评,趁热打铁;随改随评,给学生惊喜;面批时与学生平等对话。总之是讲评力求简约,四两拔千斤,真正地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把写作当作是情感渲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负担和包袱。

五、超越教材,提高能力渐进的梯度。

初中阶段处于模仿到创作的过渡期,应有别于小学和高中。既不能从头开始,也不要好高骛远,应该承前启后,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不切实际的急于求成。初中

写作教学应有自身的规律和特色,一味向中考高考看齐,考什么就练什么,指导学生大量宿构范文,对话题作文穷追猛打,这样只能让写作教学走入死胡同。其实,教师应该考虑情况各异的学生,农村有别于城市,学校之间生源差异,离开了特定的教育对象,就谈不上有教育意义的科学系统。增加写作训练的计划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务之急。人教版教材中听说写合编在综合学习活动中,没有像以前的浙教版那样把写作单独列出。有观点认为再编一套科学性和系统性比较强的作文教材,这似乎远水解不了近渴。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教师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应该超越教材,按照写作能力的渐进原则,自编一套适合自己学生需要的学案,这种学案既与现行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技能等方面保持同步,又针对性地加强写作指导和写作训练。

这套学案从写作技巧看,可遵循单一到多样、形象到抽象,一般写作到实用写作的原则。从培养能力看,按“观察描摹——联想想象——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感悟表达”层层落实。从教材来源看,可参照主流教材苏教版、语文版、也可适当沿用以前的浙教版,博采众长,取其精华。从教材使用看,既把课内外的文本当作“例文”,也可当作“用件”,同时也可作为“选文”,用经典的语言来陶冶情操,培养写作的情感和志趣。从写作角度讲既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解决“怎么写”和“为什么写”的两大难题。

不管这套学案读写合编还是分编,每个语文老师心中都有一杆称,三年一盘棋,统筹兼顾,排出写作训练特点和形成性目标(见附表)。从三年的写作序列来看,七年级重在激发写作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八年级重在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的指导,九年级重在实用文体和应试作文的指导。从写作方法上着眼于“如何写”,如一事多人,一人多事,多人多事,由物及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手法等。从写作能力上注重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修改等能力。从思维角度上注重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联想、想象等能力。一般可采用在单元课文学习和课后作文片断训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展开作文教学。

总之,现在新课改最大的问题不是教材本身,而是教材的使用者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教育教学的效果。由于以往旧的教学思维的定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新课程的各种理念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发生偏差,三维目标的落实还不尽人意,而一切对现行教材的非议和质疑,除了浮躁激进、沽名钓誉之外,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徒劳。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直面教材和学生,善待教材,活用教材,才能洗尽浮华,回归本真。让我们的真实写作与新课标走得更近。

附人教版单元读写结合安排一览表:

下页余下全文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