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描写巴金的介绍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7 18:04:50 体裁作文
描写巴金的介绍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作文素材之巴金

不朽巴金·轨迹--百年旅途中的雾雨春秋

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今天回顾过去说不到什么失败,也谈不到什么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巴金

幼稚而大胆的“叛徒”(出生—26岁)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父李镛为官多年,颇有田产。父亲李道河任四川广元县知县,巴金随父母在任所居住。母亲陈淑芬思想开通,品性善良,对巴金的影响非常大。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巴金开始阅读传播各种新思想的书报,接触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各种思想文化。

1927年,从上海赴法国,途中写《海行杂记》。旅居巴黎等地,开始写《灭亡》。1929—1930年(25岁),第一本小说《灭亡》出版,完成《俄罗斯十女杰》。译作颇丰。

暗夜里呼唤光明(27岁—37岁)

1931年,继续在上海从事著译,写中篇《新生》、《雾》,4月开始写第一部长篇《家》,在《上海时报》连载,第一次刊出当日,获悉大哥李尧枚自杀。出版第一个短篇集《复仇集》。“九一八”事变后,写诗文控诉日本帝国主义。

1933年,结识鲁迅、茅盾等一批文学朋友,与郑振铎等筹办《文学季刊》。《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全部完成。

1937年,卢沟桥事变,8月,日军偷袭上海,巴金写诗文呼唤抗日救亡,后收入《控诉集》。《呐喊》杂志创刊,巴金任发行人。11月上海沦陷,蛰居租界继续写作。

1941年,回成都探访亲友,再到昆明探望萧珊。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大批文化人转移到桂林。

黎明前的探求(38岁—44岁)

1942年,在桂林写散文《灯》,从桂林到重庆,得知曹禺正在改编《家》为话剧。

1943年,译完屠格涅夫的长篇《父与子》,写杂文《一个中国人的疑问》,与英国神父赖治恩就道德问题论战。在重庆,曹禺改编本《家》连演100场爆满,打破战时重庆话剧演出纪录。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参加文艺界各种政治性活动。11月回上海,与郑振铎、李健吾等筹组中国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

沉浮二十余载(45岁—72岁)

1949年,赴北平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中国全国文联委员;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参加天安门开国大典。

1954年,在京参加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会上发言,第一次对社会、文化工作提出批评。 1955年,主编的《文艺月报》因不转载关于批判胡风的材料,被批评为政治错误。

1956年,当选为上海作协主席,10月14日,主持鲁迅墓迁葬仪式,并讲话。

1957年,在京出席中国作协创作规划会议,期间与赵丹、方纪等受到毛泽东接见。与靳以同主编的大型文学期刊《收获》创刊。开始编辑《巴金文集》

1958年,从姚文元在《中国青年》发文开始,以拔白旗为名的批巴运动持续了七八个月。《巴金

文集》陆续出版。

?? ??

1966年赴京参加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斗争会。在武汉受到毛泽东接见。8月,被北京来的红卫兵抄家,萧珊被打伤。

1967年,上海文化系统举行全市批斗巴金电视大会。被遣送到松江参加劳动。

1972年,萧珊病逝,被准许留在上海。

1973—1976年,在上海从事翻译工作。

讲真话(73岁—89岁)

1977年,恢复正常政治权利。《家》重印出版,再次畅销。

1978年,开始为香港《大公报》写“随想录”

?? ??

还能拿起笔(90岁—95岁)

1994年,第三届“巴金北京研讨会”在京举行,《巴金全集》第24至26卷出版,至此全部出齐。 1995年,汇集了《随想录》以后重要作品的《再思录》出版。

“我为大家活着”(95岁—101岁)

1999年,春节期间肺部严重病毒感染住院,对周围的人说“我为大家活着”。中科院命名1997WA22号小行星为“巴金星”。现代文学馆新馆竣工。

?? ??

2003年,为庆祝巴金百岁华诞,巴金铜像在四川落成。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巴金,一个悲剧性的存在

我对巴金是怀有敬意的。他是一个富有良知,富有道德感、责任感,富有人类美好感情的作家,具有老一辈作家的那种修养和良知,而我觉得现在的作家不大讲究这些。这种修养,我指的不仅是文学方面的,而且包括道德、思想在内。巴金青年时候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他追求的是人类的、民族的自由解放的理想,他不像一般的作家,只是考虑所谓的文学,他的写作是超越文学的。因为他关注的是整个民族的改造,是人类的命运,所以他不在乎文体,并不讲究具体的修辞,他的风格也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坦白、率真的人生态度的自然体现。巴金年轻的时候能写出那样优秀的作品,正是在于他思想的开阔、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幸福的追求。

毋庸讳言,在他善良、真诚的性格中也有相对怯弱的成分。他年青的时候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对真理的追求,我觉得到后来他慢慢地丧失了,他变得不那么勇敢了。中年以后,他被纳入体制之内,于是表现出来的那种保存自己的方面不免考虑得更多一些,所以才会有后来他的《随想录》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忏悔。他的反思我觉得是真诚的,勇敢的,然而是不彻底的。正因为这样,我不同意人们给予《随想录》这么高的评价。

当然,巴金的反思比较早——比较早地反思了自己和民族的灾难,而且即使是这种不够彻底的反思,当时也有一些文字不能发表,而且在当时,被称为“左”的思想路线仍然有很大市场,甚至控制着局面的情况下,我们不可以对一个作家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但我认为必须指出这一点。因为,这正是巴金留下的空白,亟待我们继续作出修正和填补的地方。在《随想录》中,巴金勇于自我解剖,的确是他比其他作家可贵的地方。我们的作家总是强调批判社会、批判别人,唯独不批判自己。巴金可贵的地方就是能从理性和情感的方面,对自己做出反省,我觉得这是非

常难得的。他提议建立“文革”博物馆,这是和《随想录》在同一方向上的努力,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作家良知的表现,也是历史理性的表现。他执着于民族的苦难的记忆,这点非常难得。对于这段中华民族的黑暗历史,现在的作家没有几个像巴金这样刻骨铭心。他提出建“文革”博物馆,正是要记住我们民族的苦难记忆,他要以自己的写作为我们的苦难作证——因为记住是不断深入反思的基础。

回顾巴金一生,总体上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性的存在,从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年轻的思想战士,真理的追求者,为人类幸福而写作者,成为一个纯作家、一个一度跟风的作家、一个理应保持沉默未能保持沉默的作家,或者说成为一个无法保持沉默的人,这一点我深表遗憾。我认为对巴老的最好纪念应该是挖掘他个人身上的悲剧性——他的《随想录》也清楚地记录了这个悲剧。因此对他的纪念应该回到青年时代的巴金。其实,巴金在“文革”结束后每前进一步,从另一种意义上说,都是向青年时代返回一步。“文革”结束之后,他努力一步步地找回自己。

巴金作为一个善良的、真诚的、富有良知的作家,也是反映我们道德存在的一面镜子。作家应该讲道德,而现在有把道德放逐的倾向。所谓道德,就是追求社会的自由、民主、公正、公平,追求人类的幸福;道德意涵了善良、真诚、热情、同情心、社会责任感。这是作为作家的起码的道德,也是最高的道德。巴金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关怀的作家,他永远把道德良知置于文学之上。纪念巴金,最急迫也是最切近的一点,就是努力恢复我们的文学的良知,民族的良知。 巴金,这个出生在官僚地主大家族的少爷在五四运动中接受了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他19岁的时候挣脱了封建的桎梏,从四川老家出走。1927年,巴金跑到巴黎,想去找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他在巴黎拉丁区一个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带着寂寞与痛苦完成了他的处女作《灭亡》,从此走上文学之路。1928年回到祖国之后,巴金进入了他人生的创作高峰期,其中“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整整影响了一个时代。新中国建立后,巴金致力于世界语运动,晚年又再度在其中投入大量心力,其中的心事,只有巴金自己知道。十年浩劫中,巴金却被当做“大毒草”受到猛烈的批判。在巴金的生命走向末年的时候,他倾注全部人生经验创作了《随想录》,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以及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并且倡导建立“文革”博物馆。

篇二:精彩片段描写

描写“夏天的太阳”好句荟萃

七月,透蓝的天空

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夏天虽然没有春天的温柔,早晨。也没有秋天的凉爽,更没有冬天的纯真,但它却有属于自己的美丽。

3、太阳公公还没有睡醒,雾姑娘已从天上降到人间,楼房和草地就

被笼罩在云雾之中。草地湿湿的空气暖暖的夏天的早晨有一种朦胧的美。地面就开始变热了气温一直在向上爬升。

4、空气简直像凝固了似的一丝风也没有,下午时。正当人们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突然天上闪过一道白光,接着,雷公公在天上擂起了大鼓,发出轰隆隆的响声。雨点像敲小鼓似的打在大地上,飞溅起小水珠,打在小河里,激起一个个小水花。一场雷雨过后,小草挺直了腰杆,淋浴着雨后的阳光,全身都沾着银色的珍珠。

5、被雨水冲刷过的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着,夜晚。发出清亮的光,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舞,像给夜行人指路,青蛙在夜间跳上了舞台,用自己的歌声把人们送进了甜蜜的梦乡。

描写夏天雷雨的作文5篇:

雷雨

雷 雨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乱哄哄的摇摆,地上的花草却笑得浑身抖动。突然哗哗下起了倾盆大雨,雷越打越响, 雨越下越大,地上的积水越来越多。 路上的水一会儿漫过人的脚底, 它们汇集在一起象一条条小溪水流入地下。 慢慢的雨停了,打开窗户清醒的空气迎面扑来,真舒服! 霎时, 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绚丽多彩的彩虹,真美啊。

“轰隆隆——”几阵雷声,黑云象一群奔腾咆哮的野马。一层层漫过头顶,越聚越厚,越压越低,好像站在楼顶就能扯一片下来。太阳吓得不知道躲哪去了,就好像谁一下把时钟拨到了晚上,天地间一

片漆黑。

要下雨了!我们跑回了教室。不巧,又停电了, 隔两张桌看不见老师的脸,就别说看黑板上的字了。

噼劈啪啪!叮叮当当!铜钱大的雨点饶有节奏地打在玻璃窗和铁瓦上。“喀嚓!”又一个大炸雷!好象炸裂了天河,瓢泼大雨哗哗地下起来。一道道电光划过,树枝在风雨中发狂的摇摆。房顶腾起一团团白雾,房檐的水流像高山瀑布般泄下来。不一会儿,街道上,院子里成了一片汪洋,汽车经过处溅起一米多高的水墙,大风掀起一层层水浪。此时此刻,我们好象坐在一艘正在风雨里破浪远航的大船上。 天渐渐亮了,雨渐渐小了,细雨象乳白色的雾,树林草地流淌着爽心的绿意。

云散了,太阳出来了,大地万物像滤过的一样,清新的空气,带着花草的芳香??

雷 雨

今天,天气异常闷热,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我想,过不了多久一定会下雨。

不一会儿天上乌云密布好像是要塌下来似的,闪电带着雷鸣声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像整个天空被劈开似的,风也不甘落后,它呼呼地吹着,吹起了翩翩起舞的树叶,吹歪了树根。

大雨下了起来,豆大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珍珠不断地落下,雨越下越大,落在地上的雨不久就汇成了小溪“咯咯”地笑着、唱着、跳着,向前奔去,雨滴像颗颗珍珠,一把把洒在河面上,平静的水面上泛起

涟漪。机灵的鱼儿跃出水面,仿佛要吮吸着那颗颗珍珠。雨,鞭子似地抽打着楼房、树木和柏油马路。雨哗哗地下个不停,像千针万线,把天空密密实实缝合起来。

大雨就像小朋友的脸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这不雨说停就停,空气格外得清新,树叶变得更加的碧绿,远处碧蓝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像是一座巨形的拱形桥横跨在天际间。阵阵风吹过来凉爽极了。 老师点评:本文小作者观察细致,条理清晰。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抓住雷雨的特点,描写较具体。

雷 雨

夏天的雷雨,说来就来。午饭后,我坐在窗前写作业,感到天气有点凉,快要下雨了。倾刻间,狂风大作,空中乌云密布。接着便落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肆虐起来。雨水像无数条线似的刷刷落下,冲洗着门前的一排排树木。突然,雨水顺着风吹进了窗户,把作业本打湿了,我连忙关好窗户。

大雨倾盆而下。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灰蒙蒙一片。雨水滴在房屋的瓦片上,水花四溅,整个房顶像被一层薄雾笼罩着,树叶、花草儿都绿得发亮。

雨渐渐小了,太阳钻出云层,万丈光芒照耀着大地,大地新鲜极了。彩虹像一座天桥挂在宽大无比的空中。我推开窗户,一股泥土的清香味扑面而来。一群小鸟在蓝天彩虹下,自由飞翔,它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雷 雨

雷声由远处传来,声声作响。不一会儿,就下起雨来。豆大的雨点开始稀稀疏疏,随后越来越大,越下越密。一条条雨丝编织成一张“雨网”,笼罩着整个城市。

我跑到楼下,冲进茫茫雨帘之中。“哇,好大的雨啊!”我顿时觉得和大自然亲近了许多。无数的雨滴活蹦乱跳,窜来窜去:有的在空中画下一条条竖线,有的“横行霸道”,有的干脆在屋顶跳来跳去。无论是横着下,或是斜着飘,它们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一瞬间便没了踪影;它们的生命又是永恒的——它全身心地融进了大地里!

登高远望,一片烟雾弥蒙。朦胧中的房屋,仿佛成了一块块积木垒起的童话城;树也雾蒙蒙的,绿的色彩隐隐暗淡。风热烈地摇撼着树的枝条,树欢快地挥舞起双臂和风一起舞蹈!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乌云也渐渐地散去。天空,太阳露出了脸蛋,一束金光射向四方??

描写太阳的优美段落

【海上日出】作者: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寂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主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

篇三:作文写作素材之巴金对胡风的忏悔

胡风与巴金都是鲁迅先生的抬棺人,都是鲁迅关心并寄予厚望的弟子。但是当胡风被打成反革命集团时,巴金为“过关”,也落井下石,批判胡风。在《关于胡风的两件事情》中,巴金写了两件事,一件事是鲁迅先生说他不相信胡风是特务,巴金认为“那是先生受了他的骗”;另一件事是1955年2月巴金在北京听周总理报告,遇见胡风对他说:“我这次犯了严重的错误,请多给我提意见。”巴金愤怒地指责他,你这是“做贼心虚”。31年过去了,巴金重读自己当年批判胡风的文章,“好像挨了当头一棒!印在白纸上的黑字是永远揩不掉的。子孙后代是我们真正的审判官。??想到那些斗争那些运动,我对自己的表演(即使是不得已而为之吧)也感到恶心,感到羞耻。今天翻看30年前写的话,我还是不能原谅自己,也不想要求后人原谅我。”

【素材运用】

“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晚年的巴金,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在假话成风的年代,巴金虽然有时也会违心的敷衍,但始终保留着对美好理想的希冀,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并在文革后,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

巴金曾说:“你在,灯亮着!”这是他对冰心的赠言,现在可以用这句话来描述我们对巴金的追思。我们需要巴金那种独立思考、自由言论的知识分子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任何一个年代的人们都是激励。

【适合主题】

忏悔良知真话报答

篇四:巴金散文精美片段

我把久伏在书上的头抬起来,用疲惫的眼光看窗外的黑夜,想听听静夜的气息。徜使。余暇。懦弱。怜悯。几树山茶花。闲适。

他的眼睛无光,两颊深陷,嘴唇干瘪的可怕,两只干瘦地像鸡爪的手无力的捧着一个破碗。

眼光停留在。畏怯。耽搁。茫然。黑瘦的脸上涂着寂寞的颜色,我想揩去他脸上寂寞的颜色。 埋下眼睛。他圆圆地睁着那对血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

他瘦小的身子像一股风似地飘走了,并没有一点踪迹。不作声。

阳光离开了街市,我觉得疲倦增加了,拖着疲倦的身子。

眼前起了一阵雾。祈求。便故。孩子单纯的话镇定了我的迷乱。低首膜拜。

我不信神便不想上天堂;我不信鬼故不怕下地狱。安分守己。

无论在什么时候,人的力量都显得比假象的神更伟大。

信神的路终是懦弱的路,不满意现状而逃避现实去求神。从空虚里出来的神还是把他送回空虚离去吧。

我看见一个小乞丐寂寞地立在担子前。

凉夜,我一个人走在雨湿的街心,街灯的微光使我眼前出现一片昏黄,两个老妇的脚声跟着背影渐渐的消失了。垂死的灯光,过了了半响,耳语又响起来。

搀扶。掷。铺砌。昂然。一丝光。打岔地问。轻谬。那昏黄淡成一片昏黑。一点风声,一丝雨意。 一片红霞挂在墙边绿树枯枝边,还有两三紫色的云片高高地涂抹在蓝天里,红霞淡去了,紫云还保持着他们的形状和颜色。信笔涂鸦。垂钓。徜使。羁绊。纠缠。蔚蓝。

总是我会往上飞,我也要从云端跌下来,薄薄的云片载不起我这颗留恋人间的心。

亮起一道火闪,划破长空。我不在害怕空虚的实物,也不再畏惧自然界的现象。

停滞。一股火光。摊开一片阳光。披肝沥胆。清瘦。纳凉。星群密布的蓝天。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暗的星。 心仿佛落在一个波涛汹涌的海上受着颠簸。 火在灯罩里寂寞地燃烧着,光似乎黯淡了些。 日 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

描写巴金的介绍作文

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徜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捏灰。

篇五:巴金《家》读书笔记

巴金《家》读书笔记

114班 刘嘉平

读文学著作又是这个话题。从刚上初中到现在语文老师都免不了提上几句要多读文学著作。一听到这我就满头包了。缘由在我的字典里文学著作免不了都是哲学所谓的满腹经纶既枯燥又烦闷。可以为了应付老师也要硬着头皮上于是挑了本巴金的《家》。

激流者何许人也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原来《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描写封建大家族溃败的杰作。《家》作为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中国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标志着巴金思想艺术的最高代表成就。作品富于意义的深刻思想内涵是通过极具特色的艺术手段得到揭示的。《家》里的感情激流特别能扣动人们的心扉那是因为作品里许多悲伤的情节大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其中浸染着作者强烈的爱和恨。

人物者激游之魂也

《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渗透着作家的爱憎感情寄托着作家的美好理想。觉新、觉慧、鸣凤、高老太爷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有口皆碑的艺术典型。其中“觉新性格”已成为失去自我具有双重性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代名词。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在《家》中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不同性格的反比:觉新的懦弱和觉慧的勇敢克明的庄重和克定的轻薄琴的乐观和梅的哀怨。相近性格的类比:觉慧的激烈与觉民的稳重琴的游移和许倩如的坚定。同一人物在不同境况的自比:觉新在晚香楼上的哀痛和下楼后又同淑英嬉戏觉慧在周报社的充实和回家后的寂寞。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复杂性以及人物性格的对立和差别。这种对比常常通过在同一事件或场面中各人的不同表现得到展现这就使不同的性格或同一人物性格在不同侧面的映衬中更加鲜明。比如第 36 章定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灾”的鬼话但觉新“担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泪依从;觉民要觉新去讲道理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又如第 23 章写土娼出身的连长太太到高家借住克明维护家庭的和自己的尊严大胆卫道护法;克安明哲保身溜之大吉;克定却想入非非意欲引狼入室。

情节者激流之形也

《家》是描写的情节曲折奇异既描写了鸣凤投湖兵乱之惊梅之死觉民抗婚克定挨骂捉鬼闹房祖父病故瑞珏身亡觉慧出走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定了划船观景炮烧龙灯年节团聚敬神守灵谈心聚会等等。高家内部以觉新三兄弟的遭遇、命运特别是婚姻爱情为主要线索又交织着其他人物、事件、习俗构成一幅谨严而又丰赡的生活画面生动地展示出封建家庭的丑恶和腐朽倾轧和迫害反抗和斗争。前六章中主要人物或直接出场或着重提到主要情节线索或初见端倪或埋下伏笔。此后各章波涌浪叠不断掀起浪峰直到瑞珏之死形成高潮最后以觉新初步觉醒觉慧出逃终篇显示出大家庭的没落和新一代力量的生长。

巴金不愧为现代语言艺术大师之一他为青年而写作他的语言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家》能赢得无数青年读者的心也得力于它那充满抒情气质的语言。巴金小说的语言清丽、流畅、明朗、自然。其代表作之一《家》值得一读。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