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2015年5月山东省烟台市高二期中考试作文“天下第一松”分析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1 02:10:36 初中作文
2015年5月山东省烟台市高二期中考试作文“天下第一松”分析作文初中作文

精选作文:2015年5月山东省烟台市高二期中考试作文“天下第一松”分析作文

材料:岩石的缝隙里掉进一些松树种子,后来成活了八株小松树。土地贫瘠,山风暴虐,八株小松树艰难地生长着。

三年后,一个农夫上山,看到了小松树,想把它们移回去,栽在房前屋后。他只刨了五棵,因为另外三棵太瘦小,怕移回去活不过来,就没有要。

十年后,一个园艺师来到高山上,看到这三棵松树是优质品种,想把它们移到公园里去供人观赏。他移走了两棵,还有一棵因为长在山岩边,人上不去,就放弃了。

最后那棵松树承受着狂风严霜,扎根于贫瘠的沙石中,鼓足劲头生长。

两百年后,一条山路从山下修了上来。上山观光的人络绎不绝,都惊叹那棵松树的高大奇绝——它背山临谷,云遮雾绕,苍虬挺拔,亭亭如盖……不久,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为它竖了一块牌子,上书“天下第一松”。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一、审题:

这则材料属于比喻类材料,松树的成长经历可谓一波三折,首先是生长在岩石缝隙里,亦有狂风严霜的打击,生长环境可谓恶劣。其次,历经两次否定,两次被淘汰,又与机会失之交臂,成长中又遇到了挫折和打击。但是这棵长在岩石缝隙中的松树,却仍然扎根于贫瘠的沙石中,鼓足劲头生长,最终成为令人赞颂的“天下第一松”。可见,正是松树在困境中积极拼搏、顽强抗争、坚守自我等,才取得巨大的成功。由此及人,身处困境的人,在人生的征途上可能备受挫折,备受打击,但是只有牢牢地坚守自己的位置努力奋斗,或者努力地向自己的梦想奋进,才能创造自己人生的辉煌。所以说这篇文章谈的应该是人处在逆境中,在备受打击的情况下,应该秉承的人生态度或保持的具体做法。

二、立意:

在困境中坚守

在困境中抗争

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位置

立足现有条件,不怨天尤人,顽强抗争

注意:

行文中必须言明在困境中如何面对的,如果单纯写逆境磨练意志,一味强调逆境的作用,或单纯谈持之以恒都是审题不到位的观点,只能算合题,属于二类立意。

三、说理

1、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3、别林斯基说过:“逆境是最好的大学。”

4、逆境出人才。

5、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拜伦

6、 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7、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谚语

8、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

9、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

10、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11、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用患难来促成的。 (大仲马)

12、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13、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赫胥黎)

14、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才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15、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列别捷夫)

16、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高尔基)

17、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赶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18、常言道:“人无压力轻飘飘。”

1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革命烈士方志敏说过:“不稀罕闲逸,宁愿劳苦;不稀罕富裕,宁愿穷困;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
一切难以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炼我的意志!”

2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
22、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23、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4、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在逆境里比在顺经历更能坚强不屈,厄运是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

25、《菜根谭》中所说:“居逆境中,周身皆针贬药石,石氏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时,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糜骨而不知。”久处顺境,易
生骄奢淫逸和惰性。而人在身陷逆境时,资源匾乏,精神压抑,成功欲望迫切,成才动机强烈,因此常常能够取得在顺境中难以取得的巨大成
功。

26、傅雷曾经说:“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

27、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人
们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因祸得以成功,因福归于平庸。

28、古人云:“忧劳可以兴邦,逸愉足以亡身。”

29、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30、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祝贺说:“你的儿子长的多壮实,将来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球王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狮子要是不饿的话,是不会去捕猎的。我的儿子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球星,因为他现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是很贫穷的。”
31、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四、事例

1、当代保尔张海迪因病造成高位截瘫,但是她以惊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她学会了针灸,成为小有名气的医生。她自学了外语,翻译出版了《海边诊所》。她还通过了研究生考试,获得硕士学位。
2、美国的海伦?凯勒,眼瞎耳聋,说话都很困难,但是她却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而且成为一名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学识十分渊博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残疾儿童的教育事业,被誉为十九世纪杰出人物之一。
3、毛泽东,小时候因无钱买书,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亲戚朋友家去借书读。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黄的豆油灯下苦读。就是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负,才使他后来成为中国杰出的人民领袖。
4、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
5、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家里买不起书,买不起做实验用的器材,他就到处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就这样被打聋了。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6、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许多乐曲仍为后世所称赞。而他生前的生活时代就不如人意,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疾病都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在他耳聋之后,以齿代耳创作出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
7、屈原被流放,其境之逆背他的意愿真可谓‘甚矣“,艰难重压,讥谤贬讽。潦倒的生活,使他接近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自然叹出”哀民生之维艰“的绝调,长期的斗争,磨炼他坚强的性格,锻就了他铮铮铁骨,不甘屈服。流放期间他不仅在文学上首屈一指,创”赋“离骚”,也在爱国史上树立了一面永恒的旗帜。
8、林肯9岁丧母。22岁经商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落选。同年,工作丢失。想就读法学院,却未被入取。26岁时,即将结婚的妻子死亡;27岁时,精神完全崩溃卧病修养6个月;29岁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失败;31岁争取成为选举人,落选;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成功当选。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遭拒绝;45岁竞选美国?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樵保溲。?7岁,在共和党内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足100张;51岁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生下来就一无所有的林肯,总其一生都面对的是失败,它曾经绝望之极,但是从没有放弃追求与奋斗。他最终在逆境中赢得了成功!
9、法国著名画家约翰年轻时的作品一幅也卖不出去,他陷在贫穷和绝望的深渊里。后来,他迁居乡间,在农村,他仍然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但在这厄运中使他接触了大自然,他的创作也从此别开生面,最后成为美术画廊的不朽之作。 
10、道尔顿是英国杰出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出身贫寒,生活条件恶劣,但他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15岁时便离开家乡自谋生路,在给一个学校校长当助理12年里,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写下了“午夜方眠,黎明即起”的座右铭激励自己。经过艰苦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知识,28岁时发现了气体分压定律,创立了倍比定律和“道尔顿原子学说”,提出了原子量表。他的杰出贡献,被恩格斯的高度赞扬为“近代化学之父”。假如道尔顿没有远大的志向,11、袁隆平在当时中国设备极端差劲的情况下,努力研究,对水稻进行了杂交,堪称“杂交水稻之父”,此人有力地帮助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12、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13、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14、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15、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16、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17、在逆境中能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就会取得最终的成功。明代大学士宋濂,幼时家贫如洗,无钱买书,他就借书读,每次读书都要做下笔记。寒冬腊月,墨砚被动的冰冷,手指更是难以屈伸,但他仍旧坚持。为寻师求学,他不惜跑百里远的路,不畏严寒,“负筐曳履,行深山巨谷中”,以至回到家里,四肢冻得僵硬而不能动了。经过艰辛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学士。他的成才,可谓是逆境中的坚持给他带来的。
18、宋朝的忡永,5岁就能指物作诗,被成为“神童”,但他长大后却“泯然众人矣”,其原因就在与他在称赞中忘记了自己要前进的方向。没有了逆境的鞭策,更没有自己的努力奋斗,所以失去成才的机会。
19、少时苦难磨砺性情,可抑浊扬清成大业。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年轻时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被捕人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小岛上整整27年,3名看守总是寻找借口欺侮他。1991年曼德拉出狱并当选南非总统,当年在监狱看管他的3名看守也应邀参加他的就职典礼,曼德拉还恭敬地向他们致敬。如此博大的胸襟让所有到场的各国政要和贵宾肃然起敬。后来,曼德拉解释说,他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漫长牢狱岁月的悲惨遭遇给了他思考的时间,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磨难使他清醒,使他克服了个性的弱点,也成就了他最后的辉煌。 
20、明朝宰相张居正,从小聪明过人,13岁参加乡试的试卷令考官拍案叫绝,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玉麟却建议让张居正落第。他解释说:“居正年少好学,吾观其文才志向,是个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第,虽则迟了三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清醒,促其发奋图强。”这位巡抚的远见的确令人折服。后来张居正果然成为中兴明朝的杰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这不能不说与他少年“落第”的逆境有关。 
21、托尔斯泰读大学文科时,曾接连两个学年考试不及格,无法毕业,只好退学回家。面对这样的打击,托尔斯泰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坚定、执着地追求人生真谛,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名著《战争与和平》、《复活》的问世。试想,假如他当初自暴自弃,那么世界文坛恐怕就会少了一颗巨星。
22、北京造纸厂青工——刘京生,因公致残,失去双臂,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瞬间变成了一个残废人,他苦恼过,可是他并没有颓唐;而是重?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芷穑炭嘧匝В晌桓銮嗄晔榉摇?br />24、张三和李四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两家的庭院里各种着一棵枣树。枣树是同一年栽种的,且移自同一座枣树园。但奇怪的是,张三的枣树年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李四的那棵枣树结的枣子却总是寥寥可数。难道张三家的庭院比李四家的庭院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非也!禁不住李四的再三请求,张三向李四道出了枣树成材的秘诀。张三说,他的秘诀是用力对枣树敲三竿,越是抽打枣树,来年结的枣子就越多。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被敲打过的断枝处,一定会长出新枝,这便是枣树结果的关键所在,越是敲打越是努力生长,越是果实累累,这就叫逆境中成材。
25、世界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出生于奥地利的清贫教师家庭,由于父亲收入微薄,吃不上饭是经常的事。一天晚上,他路过一家酒店,下意识走了进去,期望能碰上熟人借钱买点吃的,等了半天也没有。这时他发现地上有张旧报纸,拾起来一看,有几首新歌,于是突发奇想,谱下了《摇篮曲》,老板出于怜悯和赞赏,端上了土豆烧牛肉。谁能想到这首困境中诞生的《摇篮曲》在舒伯特去世后竟成了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 
26、国力学、桥梁专家李国杰教授,在“文革”期间身居“隔离室”,经常受审讯,在这恶劣的环境里,他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写出了10万字的专著《  梁扭转理论——梁桥的扭转、稳定和振动》,填补了一项世界桥梁建筑学上的空白。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