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国好作文》第五辑目录,又有文章发表,感谢时鹏寿主编!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20:01:38 体裁作文
《中国好作文》第五辑目录,又有文章发表,感谢时鹏寿主编!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中国好作文》第五辑目录,又有文章发表,感谢时鹏寿主编!作文

目 录 CONTENTS(第五辑)
2015年3月—4月
卷首语  “天下唯识为难” —中学生作文漫话之一… ……………时鹏寿
腕之声
 ◇从“偏离题意”到“切合题意”的升格途径(一) ………………张悦群1
米之库
 ◇名人故事类素材(8则) … …………………………………………邓见发7
 ◇传统视角与创新视角………………………………………………陈 锋11
 ◇小故事与大道理……………………………………………………郭祥圣13
 ◇时新素材(16则) … ………………………………………………宗卫巍15
书之海
 ◇从人性之恶到人性之善的生命救赎
   —《安娜·卡列尼娜》推介………………………………………杨显斌24
 ◇滋养古典情怀的绝美文字—《哥伦比亚的倒影》推介…………邱静芳28
像之窗
 ◇让阳光走进每个人心里—《放牛班的春天》推介………………徐俊琴32
 ◇用微笑面对生活—电视剧《笑着活下去》推介…………………马伊凡36
图之观
 ◇“95后新兵爬冰卧雪”等… ………………………………………程秀英39
炊之术
 ◇仿写精彩片段,提升写作水平………………………………………倪丽彬44
 ◇记叙文怎样做到立意深刻……………………………………………王士和46
 ◇“非迹无以显本” ——记叙文写作之细节刻画………………程秀全50
 ◇准确立意是前提,引议联结快成篇
   —材料作文审题与结构例谈………………………………………李春芹56
 ◇记叙抒情文三条“命”:构思、细节和文采
   —以满分作文《举手投足间》和《青春万岁》为例……………黄 硕58
 ◇规避问题,智慧应对—抒情文写作指津之二……………………时鹏寿63
鉴之文
 ◇决胜高考 2014年上海市高考作文的正鉴与反鉴… ……………杨子仲68
        福建2014高考作文升格演示… ………………………谢文初73
        2014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题解及佳作点评… …………柳 亚75
        2013年高考新课标1卷作文题解及佳作点评… ………路 徐79
 ◇日常演练“守卫拒绝升职”导写与佳作展示…………………武 强82
        “跟着老和尚化缘”写作指导及例文展示…………牛瑞兵84
 ◇名师试水狭路相逢“合”者胜…………………………………尤雅琴86
        歌 手……………………………………………………王向军87
 ◇名校佳作江苏省如皋中学
        棉花糖中的美好…………………………………………陈亦柔88
        发现生命的蝶…………………………………………沙 楠89
        美不在别处………………………………………………万子牧90
        人之不同,幸甚至哉! …………………………………陈兆年91
        河北省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时间的声音………………………………………………齐立娟92
        给人生加个意义…………………………………………张 璐93
        不要深陷心灵的迷宫…………………………………李元静94
        把损失转化为财富………………………………………杜玉慧95

文之华
 ◇洗洗尘心………………………………………………………………丁肃清96
 ◇童年的花还在记忆里盛开……………………………………………闫 晗97
惑之站
 ◇别具慧眼,从经典素材中开掘新意…………………………………时鹏寿99

篇一: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及范文

2013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及说明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审题】

1、对本次“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

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能性。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时不能越出“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探险者与蝴蝶的基本理

这是一则经命题人改编而来的生活故事,也是一则价值取向明显且有“先天缺陷”的作文材料。大凡以材料的“人”、“事”、“情”、“理”等角度入手,抓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和谐”、“美丽”、“小与大”、“关系”、“影响”等关键词,形成的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范围的立意,都是允许的。

【补充说明】

1、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打入六类。

2、凡文体不明者,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3、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立意表达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立意表达之外,还要看作文的语言文采和谋篇布局。

4、凡游戏高考、思想低俗者直接判为六类。

5、完篇者,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未完篇者,视完成情况而定,一般200以下,0—10分;300字左右11—25分;400字左右,26—35分;500字左右,36—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最高不超过46分。

6、缺作文题扣2分。

7、一般只要有字,不得简单判为0分。

【补充】

1、从探险者、蝴蝶、洞穴、蜡烛四个大角度立意即可。最佳立意是人与环境;一般学生从蜡烛角度写小与大的关系,约占全省作文的70%,尤其是细节决定成败(得分集中在42—55,细节决定成败严格来说有问题,但本次放宽,也难得高分,56以上极少)。从蝴蝶角度写不打扰美、守住宁静易出彩。

2、文体来说,约70%是议论文,不提倡三段式,但有特色有层次的三段论还是可以拿到52—56分;写议论文可引材料并分析,也可不引,但材料所占篇幅不宜过多,最好能做到衔接自然,仅仅囿于材料,难得高分。从阅卷情况看,95%以上的学生会引材料且分析,真正的高手不引材料但能与材料高度契合。

3、提倡记叙文写作,但整体水平不高,材料作文能否写记叙文,如何写值得深思。好的记叙文应在构思、层次、描写和以情动人上突破,满足以上条件一般为一类文。写记叙文时最好求神似,不征引材料,防止出现半议论半记叙的混乱文体。

4、所谓“新材料”作文之“新”是区别于90年代和00年代早期的材料作文,当时的材料作文限定最佳立意和文体是议论文;“新材料”作文之“新”是材料的多义性导致的立意多样和文体不限。

5、细节角度——小举动大影响、千里之堤、微事物、微影响、星星之火;环境角度——适合、寻找自己的新天地、宁静、平静、安静;自然——与自然保持距离,不打扰美、顺其自然。

6、本次作文高分较少,平均分除去未答卷,越46—48分;

谨“小”慎“微”

如皋市

所谓材料作文,就是根据命题者所提供的文字或图画材料的含义而写作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就是正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如果含义理解有误,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毫无意义。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2013年江苏高考的这道作文题的材料呢?

这则材料有三个对象:探险者、蜡烛、蝴蝶。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一个对象起码就有一个角度。

我们先说说探险者,探险者入洞之后就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没有拍打它们,也没有追赶它们,而是悄悄地离开,因为他们不想惊扰蝴蝶。这说明这些探险者还是懂得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当然,他们的探险行为已经在客观上影响了蝴蝶,也影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所以,我们可以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角度入题。

我们再说蜡烛,探险者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就是这么一个不经意的小小的举动却大大影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和生存习惯,所以等探险者

愤怒是因为你不该如此看我,更不该如此中伤我。一直以来,我都坚守我做人的原则,正如你所说,执着,奉献。今天,我也只是用我的光亮,照亮了一方天地,给了探险者前进的方向,给了他们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探险的路上走得更远。

难过是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也不了解点燃我们的探险者。他们是探险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到洞穴探险,探索人类的未知奥秘。他们已经很小心,很谨慎,只是还没有完全熟知蝴蝶的习性。作为一支蜡烛,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完成使命。

迷惘是因为我也无所适从,也不知道如何做好自己。我感到委屈,我只是一支蜡烛,只是起到照亮的作用;我又感到内疚,我确实直接造成了蝴蝶迁徙的恶果;我还感到很庆幸,因为点亮我的是一群探险者,他们是真正有良知的探索者。人类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以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实惠,让人类的未来生活更美好。然而,贪婪的欲望又让他们迷失了自己,无尽地攫取,任意地破坏,空气污染了,水质恶化了,温度升高了,土地沙化了,森林砍伐了,鸟儿消失了,动物绝种了,一切的一切出于人类的意料。我看在眼里,内心不愿,但我只是小小的蜡烛,只能听命于他们。那深挖不见底的煤矿下,那拦截水流的大坝中,那冰川融化的南极大陆上,都能见到我或者我朋友的存在,它们也都只是工具而已。今天点燃我的那些探险者,他们是没有破坏自然之心的,然而,很多的事情,愿望和结果又极有可能是相违背的,正如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蝴蝶的迁徙,责不在我,在人心。

点评:巧妙翻出新意,令人赞叹!文章以反弹琵琶对通常思路,有些惊险,令人捏了一把汗。可是,作者于关键处点出蝴蝶,化险为夷,化蝴蝶为受伤的对象,显示了思考的严酷和冷静。以对话体来写,虽然借助新文体,却不失活泼与张力。

点点滴滴关乎生命

左言洪(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蜡烛可以照亮探险者的前行道路,却影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这恐怕是探险者所始料未及的。

一个不经意的小小行为影响了一种生物的生活习惯,人类可要小心啊。而人类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甚至灭绝的事情就更多了。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其实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行为何止对其他生物影响巨大,对我们周围的人影响也很大。

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反思自己,是否在不经意中,自己的言行伤害到了学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负面的影响?伤人心的往往不是刀剑,而是我们的语言。记得十几年前,我让学生每周写日记,每周收上来,打个日期,目的是让学生多关注生活,多思考一些问题,多练练手,让他们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我有言在先,同学们尽可以写自己想写的,收上来改主要是看大家写没写,不会看大家写的内容。

有一次,我打日期的时候,看到一个姓黄的女同学在日记中直呼我的名字,我忍不住看了内容,不看则已,一看不禁怒火中烧!全篇对我充满恶毒谩骂,说我某天某日怎么在班上刺激她,几乎天天在说她,说我不配做一个人民教师等等。说实话,我对她的印象一直很好,她学习认真,平时很少言语,在班里的成绩还在前列,我从没有批评过她。我为了班级,顾不上家庭,没有辅导过自己上小学的儿子;早晨6点准时到宿舍叫同学起身,晚上十点半查完房,才回家,我怎么在她心目中竟然是这样的呢?我怒气冲冲地到班级找她,准备狠狠地批评她。

到班级门口,我冷静了下来。她来自农村,姊妹好几个,家庭条件不是太好,她的压力肯定很大。而学校又唯升学率论,把担子压到教师身上,我们只好转移到学生的身上。作为班主任,我肯定会经常表扬成绩好的同学,批评成绩不好的同学。其实在我们这所四星级高中里,这些孩子已经很好了,老师却看不到他们的努力,只看分数,根本不顾学生的心理,而成绩靠后的同学心理是相当脆弱的,谁去理解过我们眼中所谓的“差生”呢?他们也在勤勤恳恳地学习,我们有没有以爱的名义,在做伤害他们的事?

下页

篇二: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下水范文):点点滴滴关乎生命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下水范文):点点滴滴关

乎生命

2004年江苏自主命题之后一直采用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的形式,2013年则正式转变为“新材料作文”。一则“探险者与蝴蝶”的材料牵动的不止是45万考生的心。某网站的评选中江苏作文题以高票当选“最奇葩”作文题。6月7日,扬子晚报也邀请了教学一线的3位名师试作“下水作文”,并请专家做出点评。

我只是小小的蜡烛

江苏省如皋中学曹玉峰

(楼主)发帖:

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里,一只小小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引起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对于蝴蝶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我曾是那样的兴奋,甚至顶礼膜拜。

庄周飘然而至,眯着矇眬的睡眼,对着蝴蝶稽首,“你是我梦中的蝴蝶,还是我是你梦中的庄周?”蝴蝶不语,翩翩飞舞,只留下飘然而逝的背影。对于蝴蝶的浪漫和美丽,我曾是那样的迷离,甚至感伤不已。

然而,这一切的神奇和不可思议,这一切的浪漫与美丽,都将被你——蜡烛摧毁得荡然无存。因为你的光亮,害了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让它们饱受迁徙之苦,让它们不得不栖居到更深更远更幽黑的地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常念起李商隐的诗句。这是一支怎样高大的你,执着,坚持,耗尽心血,无私奉献。

蜡烛,你怎么了?你怎么就忍心伤害稚弱的蝴蝶?

(蜡烛)跟帖:

看到你的文字,我初觉愤怒,继而难过,再而迷惘。

愤怒是因为你不该如此看我,更不该如此中伤我。一直以来,我都坚守我做人的原则,正如你所说,执着,奉献。今天,我也只是用我的光亮,照亮了一方天地,给了探险者前进的方向,给了他们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探险的路上走得更远。

难过是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也不了解点燃我们的探险者。他们是探险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到洞穴探险,探索人类的未知奥秘。他们已经很小心,很谨慎,只是还没有完全熟知蝴蝶的习性。作为一支蜡烛,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完成使命。

迷惘是因为我也无所适从,也不知道如何做好自己。我感到委屈,我只是一支蜡烛,只是起到照亮的作用;我又感到内疚,我确实直接造成了蝴蝶迁徙的恶果;我还感到很庆幸,因为点亮我的是一群探险者,他们是真正有良知的探索者。人类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以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实惠,让人类的未来生活更美好。然而,贪婪的欲望又让他们迷失了自己,无尽地攫取,任意地破坏,空气污染了,水质恶化了,温度升高了,土地沙化了,森林砍伐了,鸟儿消失了,动物绝种了,一切的一切出于人类的意料。我看在眼里,内心不愿,但我只是小小的蜡烛,只能听命于他们。那深挖不见底的煤矿下,那拦截水流的大坝中,那冰川融化的南极大陆上,都能见到我或者我朋友的存在,它们也都只是工

具而已。今天点燃我的那些探险者,他们是没有破坏自然之心的,然而,很多的事情,愿望和结果又极有可能是相违背的,正如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蝴蝶的迁徙,责不在我,在人心。

点评:巧妙翻出新意,令人赞叹!文章以反弹琵琶对通常思路,有些惊险,令人捏了一把汗。可是,作者于关键处点出蝴蝶,化险为夷,化蝴蝶为受伤的对象,显示了思考的严酷和冷静。以对话体来写,虽然借助新文体,却不失活泼与张力。

点点滴滴关乎生命

左言洪(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蜡烛可以照亮探险者的前行道路,却影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这恐怕是探险者所始料未及的。

一个不经意的小小行为影响了一种生物的生活习惯,人类可要小心啊。而人类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甚至灭绝的事情就更多了。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其实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行为何止对其他生物影响巨大,对我们周围的人影响也很大。

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反思自己,是否在不经意中,自己的言行伤害到了学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负面的影响?伤人心的往往不是刀剑,而是我们的语言。记得十几年前,我让学生每周写日记,每周收上来,打个日期,目的是让学生多关注生活,多思考一些问题,多练练手,让他们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我有言在先,同学们尽可以写自己想写的,收上来改主要是看大家写没写,不会看大家写的内容。

有一次,我打日期的时候,看到一个姓黄的女同学在日记中直呼我的名字,我忍不住看了内容,不看则已,一看不禁怒火中烧!全篇对我充满恶毒谩骂,说我某天某日怎么在班上刺激她,几乎天天在说她,说我不配做一个人民教师等等。说实话,我对她的印象一直很好,她学习认真,平时很少言语,在班里的成绩还在前列,我从没有批评过她。我为了班级,顾不上家庭,没有辅导过自己上小学的儿子;早晨6点准时到宿舍叫同学起身,晚上十点半查完房,才回家,我怎么在她心目中竟然是这样的呢?我怒气冲冲地到班级找她,准备狠狠地批评她。

到班级门口,我冷静了下来。她来自农村,姊妹好几个,家庭条件不是太好,她的压力肯定很大。而学校又唯升学率论,把担子压到教师身上,我们只好转移到学生的身上。作为班主任,我肯定会经常表扬成绩好的同学,批评成绩不好的同学。其实在我们这所四星级高中里,这些孩子已经很好了,老师却看不到他们的努力,只看分数,根本不顾学生的心理,而成绩靠后的同学心理是相当脆弱的,谁去理解过我们眼中所谓的“差生”呢?他们也在勤勤恳恳地学习,我们有没有以爱的名义,在做伤害他们的事?

我还是找她谈谈,不然她的心结是无法解开的。我诚恳地说我对她的印象很好,从没有有意批评过她,希望她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我相信她能做好。通过这件事,我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了反思,确实有许多不当之处,没有顾及同学的感受,无意中伤害过那些敏感的同学。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好:小心火烛古语有之,小心言辞十倍于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做了改进,多和同学谈心,和他们一起分析得失,一起分享成功。多表扬鼓励,不批评挖苦。哪怕是一点进步,我也要表扬;大力发掘他们的亮点,有些同学成绩不是太好,但劳动积极,或很有礼貌,或体育很好等等。

说也奇怪,我这样做以后,班级面貌大为改观,我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融洽多了。本来许多在我眼里的“差生”,我原以为他们根本不可能上大学的,可后来也都考上满意的大学。

我多年来一直记住小黄同学,是她改变了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的眼中不再有“差生”,他们是等待时机腾飞的“丑小鸭”,他们是即将变成蝴蝶前的毛毛虫。其实,我所做的也在改变同学啊。点点滴滴,关乎生命,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

现在,当回想起一批一批从我身边飞走的这些美丽的“蝴蝶”,或者逢年过节收到他们五颜六色的像“蝴蝶”一样的信件贺卡,或者他们像“蝴蝶”一样专门从四面八方飞来看望我,我就会想到探险者,蜡烛,蝴蝶的故事。

点评:文章以“点滴”切入,所言点滴,是教学过程中的小感小想。开头点明主题,蜡烛可以照亮探险者的前行道路,却影响了蝴蝶的生存环境。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一些“过失”,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灵环境。文章末尾赋予蝴蝶多种含义,颇费心思。

谨“小”慎“微”

如皋市

高考作文点评

探险者、蜡烛、蝴蝶三者都可作为角度

江苏省如皋中学王学东

(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在人们的猜测和期待中,2013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终于新鲜出炉。

果然不出人们所料,江苏的高考作文题型真的转型了。去年的6月8日,我在《扬子晚报》上预测江苏高考作文题有可能转型,即有可能由命题作文转为材料作文。有人戏称我是江苏作文题型转型预测

篇三:2010年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写好作文要过“四字关”

2010高考语文作文名师点津系列――

写好作文要过“四字关”

平时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大约总要摆一副这样的pose:坐在桌前,咬着笔头,做凝思状——以此告诉自己:我要写文章了。

其实,文章不过是写在纸上的生活。

只是,把“生活”“写在纸上”,需要你弄明白四个字。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五元钱的故事

5元钱能够干什么?那一天我突然问自己。我4岁的女儿听见了,大声地说可以买两支冰淇淋。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想起了父亲和5元钱的故事。

那一年父亲上完小学,并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县一中。正当他满怀希望地迎接新学年到来的时候,我爷爷对他说,别上了,在家里割草吧。父亲的梦一下子被打碎了,他整日地哭泣,并拒绝干任何事情。爷爷没有办法,最后说,你自己挣够学费,你就上。

学费是5元,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只是两支冰激淋的价格,但对30年前的父亲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爷爷说这句话其实压根儿就没想让父亲去上学。

父亲沉默了好多天。最后他拿起镰刀,

学上不成了。

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我跟父亲要钱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给。甚至在外求学时,我想喂一喂肚子里的馋虫却说谎要订复习资料的时候,父亲都从未问我什么,而是东借西借也把钱如数寄来。直到有一天,父亲给我讲了5元钱的故事,我后悔地跑到校外树林里,把头撞到一棵小树上,让疼痛减轻我内心的愧疚。从那时起,在校期间我便再也没有吃过食堂以外的任何食品了。

我感谢父亲给我讲的故事,让我再告诉我的女儿吧,也许长大了的她会说5元钱能做很多事情,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李丛峰)

[范文启示]

“5元钱能够干什么?”看似不值一答的问题,激活了“我”的记忆库,“我想起了父亲和5元钱的故事。”

“父亲和5元钱的故事”是怎样变成一篇文章的?

1.确定写作主题,把生活转换为认识;

2.选定表现手法,把故事转换为文字。

【实用兵法】

作文就是四个字:激活-转换

凡事都有个程序。作文的程序是什么?很简单:

(激活)(转换)

写作指令→→→→生活积累→→→→文章

1.写作指令→→(激活)→→生活积累

作文题目的催动、特定情境的触动、偶发的心灵感受等,使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联想到相关的生活积累。

[点拨]

“激活”的关键是“有意识”、“有目的”

具体怎么做?

一句话:闭上两只眼,睁开

妈妈在生活上虽然如此关爱我,但对我的学习要求却非常严格。有一次,妈妈要我背《兄道友》那一篇古文,可我怎么也背不下来,急得我把那篇文章给撕了。您打了我,打的真狠。之后,妈妈给我边上药边说:“你一定很疼吧!其实妈妈??”大滴大滴的泪珠落在我的手上。

我不止一次向您提出要我自己骑车上学,不能再麻烦父母接送了。然而妈妈却对我说:“现在外面治安不太好,你一人上学多不安全。”妈妈的这番话让我感动极了。我因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荣幸、自豪。因为,她让我感到了人间那浓浓的真情,这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无价之宝。

“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不正是母爱的体现吗?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淳朴的。

我想衷心的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点评]

①思路很乱,没有重点。

(2)“事情在你眼前清晰地浮现出来”

还是先看案例:

一位同学在《我的妈妈》中这样写道——

妈妈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她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深知严爱的重要,所以她用严爱教我自立、教我自强。

[点评]

这段文字的中心很清楚,作者的目的是想写出一个在学习上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妈妈形象。但是,从表现效果来看,文字只停留在“观点”层面上,没有具体写出妈妈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情形;妈妈的特点,是通过作者用评论的口吻讲出来的,因此,人物形象不具体,当然更谈不上生动感人,所以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解决办法]

为妈妈贴一个“严爱”的标签,总得有个根据吧?请从记忆中找出一、二个能够体现妈妈“严爱”的事例。

下面是作者同学“从记忆中找出”的事例:

记得我上三年级以后,妈妈要求我每篇课文全要背诵下来,除了这些以外,还要我背古诗文,背不过就要挨打。

[分析]

事例还算恰当,但还是不够具体,应该“仔细回忆或设想事情发生时的情境,反复揣摩自己或故事主角当时的心情,思考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直到像看电视一样,事情在你眼前清晰地浮现出来”,然后将“具体情形”变成文字。

我们来看该同学修改后的文字——

记得我上三年级以后,妈妈要求我每篇课文全要背诵下来,除了这些以外,还要我背《弟子规》等古文。有一次,妈妈要我背《兄道友》那一篇古文,可我怎么也背不下来,急得我把那篇文章给撕了。妈妈见了从门后拿出枝条,要惩罚我。我立刻哭着求饶:“妈妈,我不敢了??”可她还是打了我,“把手伸出来,不许哭!”妈妈脸上的青筋暴起,随着心脏跳动而起伏着??那次打的真狠,手肿了好几天,连字都没法儿写了。之后,妈妈给我上边上药

下页

篇四:怎么审好作文材料

1.“材料作文”审题的三原则(1)整体性原则。要视文题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不能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

把握材料实质。提供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相比,看起来像是给考生提供了方便,其实是增加了难度。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比喻之意。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1999年上海卷《回声的启示》,讲的是一则寓言。一定要吃透其寓意:你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那么,他人、社会、自然也会善待你。如果你只是讨论那个小孩如何如何,显然只是停留在材料表面,就事论事了。仔细阅读原材料,整体把握原材料,找出原材料的隐含信息,扣住原材料的中心来拟题。这是材料作文的最佳选择。

把握写作范围。准确把握材料涉及的范围,有利于考生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以“自信”为例,“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那么“自己”是不是只包括考生个人呢?不是,小而言之,可以指考生本人,也可以指考生熟悉的另外一个人;大而言之,可以指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考生既可以叙写自己或别人有关“相信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基于“相信自己”的生活感悟,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想使文章获得高分,还要把你对“相信自己”之于生命存在方式的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价值攀升的理性认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深刻的议论之中,不宜在青少年是否应该有“自信”的层面上发肤浅的议论。

辨明材料关系。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可分为单项材料和多项材料两类。单项材料的审题相对单纯。而对于多项材料,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多项材料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同义关系。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相同。如2004全国卷所提供的材料中的这两则: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类义关系。指材料表面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深入内里,却能发现,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具有相类似之处。如2004年天津作文题:

有一个木匠到山里选木材,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觉得没用就走了。后有一位根雕艺术家发现这些树根后,如获至宝,将这些树根雕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

请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理解这层意义,对于作文“立意”十分要紧。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可以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反义关系。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例如:

(材料1)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

你写“苦练基本功”也行,你写“名师出高徒”也没错。有的材料则要扣住材料中心写,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这个原材料的中心是“毁人才容易,培养人才难”;《鸟的评说》这个材料的中心是“看人看事要全面,要一分为二”。

论辩型材料。这种类型的材料往往包含两种以上不同的观点,或是非曲直错杂,或相互对立,作者应从中找出谬误进行辩驳,或是从对立的观点中选择一个展开议论。如1984年关于作文改革的讨论,1989年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1991年选“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稿。

引申型材料。这类材料所涉往往只是自然界的事情。写作时一般不应就事论事,而应将材料引申,进行类比立意——联想可比之事,可比之理。材料在这里不是主要的写作对象,只是用来引发联想的引子,具有类似特点的社会联想才是思考的对象。1981年全国卷作文题“毁树容易种树难”,1986年全国卷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1990年全国卷作文题“花与刺”,都属于引申型的材料。

鉴赏型材料。如1996年全国卷作文题,要求对两幅漫画欣赏比较,说明自己更喜欢哪一幅。那就要依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材料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分析评说,谈自己获得的审美感受。

其实,材料归根结底分为两类:一类对材料本身所述事实阐明看法,叫事例型;一类对材料所影射、比喻的现象展开议论,叫比喻型。前者的材料是事例,是话题,取其本来的意思;后者的材料是媒介,是喻体,取其影射的意思。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要求就候车亭前关于玻璃瓶的一幕展开议论,就属于事例型,切不可生造个比喻义来;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要求就玫瑰花和刺展开议论,就属于比喻类题目,也不要错把它当成事例型。漫画材料一般都属于比喻型,它往往用夸张、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写作时,应把它还原成现实,而不应就画论画。如1983年的高考题“挖井”就是此类。

(2)全面审视,把握显、隐全部信息。

如1997年上海卷《我看课外阅读》,有三则材料,一是讲青少年阅读面狭窄,二是讲大多数家长为孩子买的书是教学辅导读物,三是讲青少年课余读的大多是漫画武侠等休闲作品,它们是一个整体,在审题立意时应把三则材料统摄起来考虑。如只看到材料三,把论点定为“多看漫画、卡通、言情、武侠等休闲作品对青少年课外阅读无益”,显然是审题时把三则材料割裂开了。

所谓“隐含信息”,是与“明示信息”相对而言。是从材料“字面”上看不出的信息。例如《鸟的评说》,这首寓言在“字面上”并没告诉你“看问题要全面”,但这个道理包含在里面。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容易疏漏。隐性信息如果没有把握,写起来就会跑题。

(3)推敲关键词句,找出材料的突破口。

抓住材料中能够揭示内容的关键词句反复推敲,这些词句是材料中的“眼”。如下面材料。

高尔基《花——致M?A?彼什柯夫》:“要是你俩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是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的片段,其中的关键句是“给永远比拿愉快”。抓住这个句子,便可提炼出观点:“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4)求同寻异,抓住材料的“关联点”。

材料一多,材料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怎样抓住多则材料间的“关联点”?求同法:提供的几项材料在形式、内容上虽不相同,但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题时,就是要找出材料间的共同点。如下面一组材料:

李时珍经过27年的调查研究,写成《本草纲目》;埃文利希发明六零六药物,失败了605次;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30年,才写出了《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马克思用14年时间才写成《资本论》,爱迪生发明电灯也经历了数百次失败。

材料分别列举了五个人的五件事,相对独立,各不相同。但相互间都存在着共性——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都能认准目标后就坚持不懈,长期奋斗,不怕失败。这个共性就是材料的中心内涵,也就是我们要归纳的中心论点。

求异法:如果几项材料中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那么在审题时,首先,就应找出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从正反材料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提炼观点,立意成文。如下面两则材料: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对立的。材料A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品质,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材料B说明人即使处在污浊的环境,也能不受污染,形成并保持高尚的思想品德,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找它们的“关联点”时两方都要注意到。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看出,这两则材料虽然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即都是说人或事物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5)由表及里,挖掘材料和生活中最本质的因素。

要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首先对材料要有深刻的理解。如就下面这则材料进行分析,写一篇议论文。

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有这样一段插曲:在射击场馆,为了防止记者打手机干扰选手,场内贴有醒目的“请勿打开手机”的警示。但还时时有手机铃声响起,而且总是中国记者。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人的修养、公德问题。这样写,当然可以,但只停留在材料表面

不会深刻,也难有新意。往深层次看,这些“记者”,应是有知识的“文化人”,应该懂得这些起码的常识,由此看来,“有文化”不等于“有公德修养”,再提出要进行公德修养教育的紧迫性。这样论述,就避免了人云亦云。

3、例文讲析溜留之间(江苏考生)看了以上材料,我很有感触。确实,有些人总是“马列主义对别人,自由主义对自己”,当自个儿遇上麻烦,就一心想着别人快来“助人为乐”;轮到别人遇上麻烦了,就想:“管那闲事干吗?溜!”

溜得好!溜掉了麻烦。溜得对!溜得轻松。哦,还溜掉了什么?溜掉了友谊,溜掉了关怀,也溜掉了人格!

下次您遇了麻烦,四顾无门时,您还会觉得那些从您身边溜走的人“好”、“对”吗?其实,静下来想想,人们在帮助别人时,自己也会得到很多。当他的麻烦消失了,他笑逐颜开,将全心敞开,捧出他纯洁的友谊时,你是“狠狠赚了一票”的:你的举手之劳,换来的却是一颗跳动的真心。当你不幸陷入麻烦之中时,你不再需要独立支撑,因为你手里还有一颗心!当然,像《教父》中的“唐”那样把友谊当作买卖,把帮助当作是交情债,那就走到另一个极端上去了。助人为乐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在你需要时,不期而然地为你雪中送炭。如果你从助人以后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