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为文章寻找一个寄托物【转】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4:50:55 体裁作文
为文章寻找一个寄托物【转】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为文章寻找一个寄托物【转】作文

为文章寻找一个寄托物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钱斌伟的背

    我们班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钱斌伟的背。

我从来就没有见过钱斌伟的腰直过,他总是趴在桌上,下巴和脸几乎贴在桌面上了,而背却慢慢突起,像乌龟的壳,更像一张弓,只不过它会不断地蠕动。

今天是语文课,李老师边讲课边走到钱斌伟身边,轻轻抚摩了一下他的背,钱斌伟的背立时直了起来,但不到两分钟,那背又凸了起来。

“钱斌伟,坐直点!”一向温和的语文老师严厉地对他喊道。

钱斌伟的背稍稍直了一些,李老师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你这不仅是背直不了的问题,主要是一个人能否精神振作。人最可怕的是精神的软骨病!”

我们明显感觉钱斌伟的背直起来了,脸也憋得通红。那节课,钱斌伟的背都是挺着的。一下课,只见他全身瘫软下去,好像累得不行似的。

第二天,我们都惊奇地发现钱斌伟坐得笔直笔直的。英语课时柯老师向斌伟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但第三节课时,斌伟明显有些坚持不住了,他的背又微微有些拱起来了。柯老师的目光像箭一样射过去,斌伟的背又挺了挺,变直了。就这样,他的背在不断地变弯变直,变直又变弯,变弯又变直。我们知道斌伟是在与自己做着斗争。

语文老师说:“斌伟,你挺直的不仅是你的背,更有你的精神啊!”是啊,人生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与自己的懒惰和陋习抗争的过程,这可能就是我从钱斌伟的背上得到的最大启示。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

1、一碗蛋炒饭

“我吃饱喝足后,抚摸着肚皮,打了个饱嗝。我突然想起:昨天的剩饭是两个人的,我把妈妈那份也吃了。她忙了一大早,连一口饭也没吃到。我无语,心中满是悔恨和自责,眼睛渐渐模糊。顿时,母亲不知疲倦地劳作的情景在我模糊的泪眼里浮现,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她粲然地笑了。”

2、父亲的黑雨衣

“虽然,我现在已与爸爸相隔两地,一年中我们也见不了几次,但我心里总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下雨天总有那件黑色雨衣,在校门口等我。”

3、那件红棉袄

“当着我穿着妈妈送来的厚厚的棉衣走进教室里,教室里响起的不再是哄笑而是热烈的掌声。但是我知道,这掌声与风度无关,只为母爱而响起。”

4、母亲的纯净水

“那天晚上,她想了很多。天亮的时候,她真的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真的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不是一种耻辱,它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

她方才明白,自己在物质上的在意有多么小气和低俗。而母亲的精神对她而言又是一种多么珍贵的纯净水。这种精神在历经了世态炎凉之后依然健康,依然纯粹,依然保持了充分的尊严和活力。”

5、一杯牛奶

“孩子,你不能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是要有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一样能长大!父亲这句话时刻陪伴着我,鞭策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勇前进!”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升级:

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期间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参与,会有很多的磨砺,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一样的,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成长的故事丰富多彩。人是这样,世界上万事万物莫不如此。关于成长,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请你以“成长”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成长中的幸福

成长是大家共同品尝过的一种人生岁月,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仔细一品,却发现原来还有一番不同的滋味涌上心头,那就是成长是一种幸福。

从出生到学会说话,成长总寸步不离地跟着我。学会叫妈妈时,母亲那和谐的脸上挂着笑容;当我学会穿衣服,爸爸慈祥的脸上显出高兴的样子,然后说:“我的乖女儿长大了,不再需要我为她穿衣服了!”直到捧着那厚厚的字典查阅那生字生词;直到笨手笨脚把那些不可入口的土豆丝端上饭桌,我都能听到母亲、父亲那带着喜悦的口中说出:“乖女儿,终于长大了。”我,长大了,能让日夜操劳的母亲开心的笑一笑,能让日夜奔波在外,而不能按时吃饭的父亲歇上一歇。母亲的微笑是她的幸福,也是我的幸福,父亲喘息的平缓便是我的成功。于是,我说!成长是一种幸福。

从小时候起,就不愿喝牛奶,童年的想法是不愿和牛宝宝争一个好妈妈,孩提时,看见别人采摘那漂亮的花,就会心疼,天真的念头是花儿也知道疼痛;自小就不明白天上为什么会掉下小水滴,是不是它哭了,鱼儿为什么总生活在水里,而不被呛死……自小喜欢揣摩世界上的一切一切,满脑子充满稀奇古怪的问号,于是搂着爸爸的脖子,问一大堆一大堆的为什么,缠着放学回家的小姐姐问那些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个问题解决了,我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文章升级:

那棵槐杨,伴我成长

    不知从何时起,后门外就长有一棵高大的槐杨树。记忆中它伴随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那棵树,伴我度过了幼儿时代。我还隐约记得当年在树下嬉戏的情景。它的种子是那么奇特,我天真地称它为“馄饨”,还问妈妈:它们长大了是否就变成咱们所吃的那种了。就这样,我怀着好奇心长啊长。

    几度叶落,我上小学了,记忆中在树下度过了最欢乐的日子。躲在一旁干涸的水渠里,捡些枯枝败叶,我们学会了烤红薯,烟熏得伙伴们流下了眼泪。我便会躲到它的身后,因为我知道,躲在它身后就不会流泪了。于是它像一位慈善忠厚的长者,伴我度过了欢乐的少年。

    几次抽芽,我步入了初中,烦恼随着日子的流逝而萌芽,它便成了我的一位无话不说的朋友,也许,这跟它的年龄不相称,可我仍喜欢这样比喻。当我因失败而快要灰心时,看着它用种子传递的心声,我明白了,我决不能放弃;当我为挫折而感到痛苦时,看着它笔直的身躯,望着它饱经风霜的脸,抚着它爬满沟壑的皮肤,我懂了,眼前的这点困难算什么;当我为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时,站在树下,仰视着它,顿时感到自己错得是多么离谱。

    原以为可以永远拥有这份情,不断聆听它的叮咛,原以为……可有一天,当我放学回家时,却不见了往日的那片绿,不闻了昔日的那鸟鸣,只有那依旧粗壮的树桩悲壮地立在那儿。我才知道树主已把它卖了,我这才记起它并不为我所有。数着那一圈圈的年轮,心如刀割,眼已模糊,泪已朦胧。

那棵槐杨将继续伴我成长。

篇一:选寄托物范文

以物喻人类范文欣赏

为自己的感情寻找一个“寄托物”,可以让叙事、抒情、议论更加都形象生动,因此成为近年来考场作文常见也易得高分的一种写作形式。以下几篇文章便是这类形式的范文,可以写成记叙性散文,也可以写成散文式议论文。请同学们用心揣摩。

1、陶公祠的菊花

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水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残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和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和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州。”而且,他也做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弓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像,高丈余,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只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他似乎有话要说,却欲说还休。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你在史书上,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侈浊之风登峰造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之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味,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陶公或真未死,若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

祠不大,却修葺得很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江流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冷肃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鉴赏】写以物喻人类文章,写物,不仅要写形,更重要的是写神,写气韵,让物与人浑然相融。如上文,习作者写陶公祠、陶公像,主要写菊花,写菊的清雅,菊的绝俗,菊的清姿,写菊的故事,写菊的作用与影响,从而以此诠释陶渊明,以此来照亮陶渊明的灵魂。

2、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对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认为他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于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叉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点评】本文用三个小标题,分别选取三个极具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其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文章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旷远的画面,想象丰富,文情并茂,引人入胜。结尾两段升华主题,前后照应,行文自然流畅。

3、向日葵没有眼泪

从我记事起,家中院子里便有大片的向日葵,金黄向阳,是重瓣的那种,花期很长,在盛夏的阳光里常常开成一片海洋,让人分辨不清是哪一瓣在反射着阳光,只觉得耀眼眩晕。

这是爸爸给我的礼物,在我出生时种下的,每年留种,每年播种。

模糊的记忆里留存着那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起了大早,我忽然发现花丛中蹲着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正在悉心清除杂草,扶正微微倾斜的花株。

“爸爸,向日葵哭了吗,这上面怎么沾满了泪珠呢?”彼时的自己总是爱强调自己的见解,以为一切都是这样。

“没有,傻姑娘,向日葵是没有眼泪的。只要太阳一照射,它们马上就坚强乐观了。”年轻的爸爸少有的耐心模样在那一刻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中,好看的眉眼,高挺的鼻子,说话时微微张合的嘴唇,还有那浅浅的微笑。

于是,在我那有日记情怀的年纪,我便在日记本的扉页写下了这句话——向日葵没有眼泪。

阳光普照大地,向日葵盛开又凋谢,我也渐渐长大了,但心中的倔犟与固执没有改变,一如儿时记下的那句话,心中还惦记着向日葵的眼泪。

终于走到高三,以为自己已足够完美、心灵强大,以为一切都将按着自己心中的轨迹发展,就像向日葵的生命旅程。

“爸爸,你到了吗?我们下课了。”难得的休息日,我和爸爸约定吃饭谈心,在这人生的转折点我似乎与爸爸也变得亲密起来,至少没有了年少时的冲突。

“爸爸还有些事,你在校门口等一等吧!”他似乎真的很忙,电话就这样被草草挂断。

天气还有些冷,下午天一直阴沉沉的,有风吹过,让人心烦意乱。街道上甚是喧嚣,车辆、人流、尘土等搅在一起,没一会儿,雨便大滴大滴地砸了下来。慌乱中我躲进了校门口的值班室,湿湿的外套贴着后背,心里禁不住开始抱怨起来。

当那个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街对面时,我竟没有叫出口,只看见雨滴拍打着他的身体。他穿过马路走过来,弯着腰,好像在护着一包红色的物品,可能是给我买的,可我心中依然不满,没有期待和惊喜。他的裤脚早已湿透,甚至还沾满了泥水。或许是我长高了,总觉得此时的他不再高大威武,也没有了儿时痛斥我时的挺拔模样。

我慢慢走出值班室,朝着他的方向走去。时光赋予我怀念和遗忘的力量,过去我觉得不能理解他,现在觉得爸爸就像一枚翠绿色的叶子,背面纹路错杂,将它翻转过来,叶脉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现在与过去重叠,记起若干年前的那个清晨,他告诉我说向日葵没有眼泪,此时的我,泪流满面地站在原地,等待着他潮湿而温暖的拥抱。

爸爸,请原谅我的自我与固执,成长中的我不能没有你,我需要你的宽容与教导,是你教会我不再自我,不再骄傲,用心感受周围的支持与爱意。

真的,向日葵没有眼泪,因为太阳会灼干它的眼泪,而我的太阳就是父亲。

【亮点赏析】“向日葵没有眼泪”,好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诗情画意,引发读者的遐想,为文章营造了诗意的氛围。作者以“向日葵”为载体,叙写“父亲与我”的故事,以“向日葵没有眼泪”反衬自己的自我、脆弱,烘托父亲的高大形象。以“向日葵”贯穿全文,卒章显志,是本文最大的亮点。“爸爸就像一枚翠绿色的叶子,背面纹路错杂,将它翻转过来,叶脉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融情于物,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另外,文中对“向日葵”的描写详略得当,记叙、议论、描写相得益彰。

4、风筝

既然选择了放我飞向天空,就请您不要在乎那些许的风吹雨打。

您用真情填满了我的血肉,您用真爱筑就了我的骨架,在我的毛发肌肤中刻满了您心血幻化出的精雕细琢。有人说孩子是父母一生创造出来的最如意的作品。我明白,我理解,我能深切地体会到您寄托在我身上的那全部的梦想和希望。无数次地偷偷望着您为了放飞我而努力奔跑所流下的汗滴,无数次地悄悄看到您因为我不争气的下坠而滴下的泪水。我感动着,我惭愧着,因此我暗下决心,不停地努力着,渴望在下一次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时候,带着您的希望与祝福,上天一览那彩虹亮丽的颜色。

可是当我准备好了时,您却突然害怕了。不是吗?怕我受不了雷电的惊吓、狂风的考验。您害怕我受一点委屈,有半点闪失。您害怕我飞得太高了,飞到您看不到的地方,您畏浮云遮望眼,甚至害怕别君去兮何时还,唯恐我永远离开您。于是您不断收紧手中的线。在多云转阴的时候,在西风更紧的时候,在我就要接近云端的时候,您一次一次把我拉回。

我感受到了您的关切和呵护,但是同时我的心底也涌起一丝手脚被缚的苦涩和无奈。您是否知道,面对您的过度保护,我眼看着别人翱翔于云端,心里的滋味是多么难受吗?有人说放心是很难的事情,放手是最难的事情。我理解您对我的深情,我明白您对我的顾虑,哪一个孩子可以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又怎么能飞出您的视野?您放心吧!我只是希望您有勇气放长您手中的线,给我足够的空间让我去翱翔。我只是希望您敢在那一点风雨中给我证明自己的机会,证明我已经坚强有力,不再需要您苦心的操劳。

我渴望无限地接近神圣的太阳,让自己辉煌;我渴望无限地接近繁星,让自己灿烂。到那时,我会依然望着您,望着您如何在每一个傍晚和清晨放我起飞,如何把满腔的爱意融进手中长长的丝线。

我还会受伤,我还会需要您修补我的翅膀,抚慰我的伤口。您所在的地方是我永久的归宿。可是现在,我只想说,放长您手中的线,让我高飞!

【点评】本文通篇以“放飞风筝”这一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对家长放飞孩子不必过分担忧的期盼,对题意理解准确,构章有个性色彩。行文言辞恳切,情感真挚,说理通达;且层次井然,首尾呼应,结构圆合;加以通篇采用

神和意志,才能让快乐洒满生命的旅途。不仅如此,作者还引了著名作家梭罗关于风的言说,使文章更具迷人的芬芳。文章构思新颖,标题靓丽,语言优美,诗意浓郁,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6、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

我认为,“感情上的亲疏”会直接影响到人对事物的认知”。不然,同是“水”,何以在不同人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特色,寄寓着不同的情怀呢??

水——李后主不尽的哀愁

一代君王,本已习惯了金口玉牙、发号施令,过惯了作威作福、纸醉金迷,享尽了春花秋月、歌舞升平,然而,一旦沦为仰人鼻息、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其心情会怎样呢?李煜忆“不堪回首”的“故国”,虑朝不保夕的现实,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滋味”是什么?当然是“愁”是身世之“愁”,亡国之“愁”,怀旧伤今之“愁”。“愁”如此铺天盖地、绵绵无绝,多情善感的李后生能不移情于物、托物遣怀,赋滔滔不绝的江水以感性的认知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啊,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就是他不尽的哀愁。

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

即使遭受投降派的种种打击,可念念不忘南宋王朝和广大沦陷区人民的爱国诗人辛弃疾,仍然向往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斗生活。他置身江西造口壁,面对无数青山、不尽江水,虽满腹惆怅,却难禁一腔忠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生的境遇,爱国的赤诚,使他寄意于山、赋情于水,山水成为他认知的载体。是啊,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终究遮不住江水的向东流去,无疑,此处的“东流“之“水”,是作者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寄托。

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

1925年,深受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带着强烈爱国热情的闻一多先生从美国归来。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使他心中的梦幻破灭了。面对北京西单二龙坑南端的一个臭水沟,诗人对沟水的一个新的认知脱口而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只能“让丑恶来开垦”。因为作者心有所积、情有所属,才在爱憎交织的心绪中,赋“水”的意象以“死”的特征。这丑恶的、腐朽的、绝望的“死水”,就是当时黑暗的中国现实啊。

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

南方已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也正在酝酿之中。1924年,朱自清先生的感情是积极进取、充满旺盛斗志的。他登山情满于山,游水意溢于水。于是平平常常的一泓潭水,竟成生机勃勃、风姿绰约、令人心仪的美神:“那醉人的绿呀!”使人心旌摇荡;那“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令人想张臂拥抱,令人想用手去抚摩,令人想用口去吻。试想,如果朱自清先生没有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怎能对一潭绿水有此认知和感受呢?

眼前同样的水,笔下何以有不同的描述和寄寓?无疑,感情影响认知的结果。无须赘言。

[点评]本文最大亮点是富有文学色彩的标题。以对偶辞格做大标题,形式上整齐醒目、易读上口;内容上鲜明对比、高度概括。四个小标题,单独是比喻,组合为排比,逻辑上连贯紧密,控制有度;诗一样的语言,画一般的布局,不仅条分缕析地显示了文章的层次结构,而且准确、凝练地概括着每一部分的内容。如此给人以清新醒目、凝练隽永之美感的好标题,再加上充实而有文采的内容,谁看了都会为之心动。透过这篇饱含丰厚的文学素养的佳作,考生阅读之丰、积累之厚可见一斑。

7、河流

河流是一条最动人的线条,它流畅、贯通、空灵,它智慧、伟大,它造就了文明。它源源不断,滚滚不止,亦是文人墨客倾爱之物。在我看来,思想便如同这河流流淌在人间,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

下页

篇二:作文:寻找

济川中学初三语文作文教案

【作文题目】

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求人间真情。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补全题目(2)不少于600字(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题指导】

你可以“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也可以“寻找”一般的人,而这些是低层次意义上的“寻找”,它注重的是“寻找”的结果。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真理、奥秘??它更多的是注重“寻找”的过程。

【思路导航】

1、追寻不曾拥有的。

寻找成了一种向往、追求、进取,为了渴望而探索。人的一生是个找寻的过程,郑和舔风破浪,找到了异域的文明;哥伦布不畏险阻,开阔了既有的视野;布鲁诺用生命寻找到了真理,杨利伟用忠诚和勇气找到中国的地位和尊严。

2、找回曾经拥有的。

寻根,寻找是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一种坚守,一种珍藏。

3、寻找得到的已非自己曾经的追求。

寻找自我,学会放弃,找准自己的位置。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找寻是获得的前提,踏破铁鞋才能得来全不费工夫。最美好的就在身边,熟悉的地方就有风景,生活不一定在别处。

5、每天寻找新的东西,同时也必然失去一些东西。追求成熟,却失去了童真;追求知识的富有,却失去了过去的单纯??

“寻找”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寻找”的过程,是我们“寻找”的本身就带着思考,体现着人生的境界。寻找中把握拥有,且行且珍惜。这才是最有味道,最有价值的“寻找”!

【佳作欣赏】

寻找幸福

一个冬日的清晨,夜色还未散尽,我却已早早地起床。捧一杯热茶,缩在窗前的靠背椅上。窗外的一切还不清晰,隐在薄雾中只露出一点轮廓。我朝手中的茶吹一口气,热气如一缕轻烟,袅袅上浮,面颊也被熏得暖暖的。我轻轻喝了一口茶,温热的液体立刻流入我的体内,沁人心脾的香味四溢开来。我微闭着眼,享受着忙碌生活中属于我自己的有些奢侈的“小资情调”。

——寻一阵清香,品尝幸福的味道。

天渐渐亮了,窗外的景物也渐渐明朗起来。阳光斜斜地射入屋内,今天又是个好天气。我愉快地想着。我迅速地穿好衣服,梳洗完毕后就出了门。我走在街上,此时街上已经变得热闹起来。汽车的鸣笛声,小贩的叫卖声,高跟鞋急匆匆走过的声音不绝于耳。一二个男孩随手捡起路边的垃圾丢到垃圾筒里去??我的脸上不由得露出惬意的微笑,很多温暖的事在我们身边悄悄地发生着,我们生活的地方如此美丽。

——寻一片热闹,观察幸福的风景。

我气喘吁吁地爬上六楼,按响门铃。几秒钟后,门被打开,奶奶那张熟悉而慈祥的笑脸立刻迎了过来。她拉着我的手,一边把我往往屋里引,一边说:“你想奶奶了没?”我笑着说:“当然想了,我想死你啦!”奶奶便宠溺地打我一下,说:“油嘴滑舌!”我也不回,就嘿嘿地笑着。中午吃饭时,奶奶一个劲地往我的碗里添菜,我说我吃不掉,奶奶就点头,可手里还是不歇着,依旧不断地往我碗里送菜。我一面吃,一面偷偷地瞧着奶奶,她的目光闪烁着幸福,似乎每一个皱纹里都写满了快乐。

——寻一份亲情,体验幸福的感觉。

幸福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我们应学会寻找它,发现它;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是如此的幸福。

点评:这是一篇颇有生活气息的习作。文章依时间顺序,描写三个镜头:品尝热茶的清香,观察热闹的大街、体验奶奶的关爱。三个镜头,涉及不同的生活层面,但小作者安排得井然有序,所写内容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在日常平淡的生活里,能够“寻觅”到幸福。文章的选材、谋篇都显示出小作者良好的写作基本功,表现了小作者很有情致的诗意生活。

寻找一盏灯

寒风呼呼地刮过耳旁,我奋力地奔跑在清冷的大街上。寒风从四面八方袭来,征服了我颤抖而又孤独的心灵。

那一天,家庭矛盾升级了,年轻气盛而又血气方刚的我摔门而出,孤独地在深夜的大街上徘徊。

寒冷的夜,呼号的风,我依旧义无反顾地向前跑着,跑着。身边的灯光变得少了,更少了。最后留下无穷的黑暗包围着我,困住我挣扎的内心。

前方忽然有了些许光芒,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镇中心了。久违了的光芒让我的心里有了些许暖意。我掏了掏口袋,幸好还有钱,那就找个地方暂住一晚吧。我安慰自己道。

前方,是一盏绚丽的彩灯。我知道这是个歌舞厅,从小就被父母告诫着对它避而远之的我心里有了些许好奇。越走近,里面激情的节拍乐越清晰可闻,敲打着我空荡的心房。我想象着里面的无尽愉悦,灯红酒绿的生活曾经是那么遥远,如今却近在眼前。我想象着与那一群红红绿绿的男女极尽摇摆,释放着青春。终于,我还是顿住了脚步。我的心中有个执着的声音告诉我我不适合那,而我的青春不会耗尽在此,堕落在此。这,不是我要的那盏灯。

我还是迈开了步伐,但却是转身走向了前头。身后的音乐逐渐远去,我也终于松了口气,,四周终于重归于最初的安静。又有一盏闪亮的灯出现在了前头。只是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夜宵店,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肚子,我不自觉地走了过去。

里面熙熙攘攘,雾气与油烟混杂在眼前。一群和我年纪相仿的青年正围在一个东西前,时不时发出叫喊。我知道,那东西叫老虎机。站在原地,看着他们兴奋异常却又稚嫩的脸庞,我也开始幻想自己赢得满地硬币得意的样子,身子也愈来愈靠近他们。但袭来的一阵浓郁的烟味弄得我够呛的同时,也让我记起了父母告诫。虽然饿着肚子,我还是快步走出了店门。这,也不是我要的那盏灯。

不知不觉走到了镇的尽头。算了,还是找小A去他家投宿一晚吧。我默默地想着。

小A家就在那个漆黑的拐角,深夜唯独他家楼上的灯还亮着。我知道那是那是小A房间的光。站在楼下,透过玻璃,我可以看到小A还在埋头认真的赶着作业。他的母亲依旧没有入寝,静静地在一旁认真地削着苹果。

我静静地看着,看着。一种熟悉的温暖泛起在了心中,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我的内心。寒风依旧再吹彻,打散在了我身上,我已无丝毫畏惧。因为那盏灯带来的温暖足以让我忘记痛苦,忘记争吵。

我没有按下门铃,而是默默地转身走开了。

我寻找到了那盏灯,那盏叫做“家”的灯。它为我驱散了身边的寒冷与黑暗,照亮了归去的路途。

站在家门口,门上的那盏灯依旧亮着。我笑了,我知道那盏灯会一直亮着,就像我心中寻找到的那盏永不熄灭的灯一样。

寻找一盏灯

又在翻箱倒柜!到底想干什么!

手头的稿子明天一早就得交,每次刚静下来,儿子就非得弄出点声响。琴压住火,径直走到儿子的房间。

打开门,又是一片狼藉。她还是没能忍住,怒火点燃了一屋子的空气。“你到底在干什么哪!妈妈已经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在工作的时候你不要吵,你全当耳旁风了吗?好说好话不听,还把房??”

“妈,你看见爷爷给我做的那盏小灯了吗?”他又垂下了头。琴望着他,看见儿子头顶那两个深深的旋,像极了他那早走的爸。白白细细的脖子露在衬衣外,像极了一个秀气的小姑娘。也许是从小母子俩就没生活在一起,每次琴和儿子说话,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儿子刚从乡下被接到城里来还不适应,一讲话,就习惯垂下头,看着地。

“灯?是不是我书房立柜上的那一盏?”她缓了缓。她不知道那是他爷爷做给他的。

他头抬得比哪一次都快。琴望着他,望着他那微红的眼眶,包在其中的眸子又像含着泪,又像含着喜。他赤着脚,在偌大的商品房里奔走着——刚来,他还不熟悉这个“家”。

一米四的个子,吃力地够到了立柜上的那盏灯,一个劲儿的笑。

“喂,爷爷!”儿子兴冲冲地跑到电话机旁,摁下了那一串他最熟悉的号码,“我找着那灯啦,天黑回家,我又能用它照路啦??”

“哈哈??”

“嗯,嘿嘿??”

琴站在那儿,看着儿子的笑,她也笑了,笑着笑着,眼泪却坠了下来。这十二年,她和儿子之间,是不是错过了太多亲情带来的欢乐。她多想走过去告诉儿子,他从学校回家有校车可以乘,小区里,晚上会亮起许许多多盏的路灯。楼梯上,家里,哪里都只要摁个开关就可以亮堂堂的。用不着??

儿子一回头,发现满脸泪痕的琴。“妈妈??”他有些不知所措。她却快快的擦掉了眼泪。拿来一双拖鞋,帮他穿上。

她接过儿子手中的电话:“爸,是我,琴。过两天,等我一空,我带着小沣回乡下陪您一阵子??”

电话里的老人笑了,局促却又掩不住惊喜。电话旁的的母子两人也笑了。

吃过晚饭,小姐妹又给琴打来了电话,约好明天下午逛商场。

“没空,找灯呢!”琴搁下了电话,跑去厨房给儿子切水果。

“儿子的灯找着了,我也得把照亮我和儿子间亲情的那盏灯寻回来啊。”逝去一段流光,抛走红了的樱桃,绿了的芭蕉;

寻回一盏明灯,找着不见的亲情,梦里的歌谣。

篇三:作文训练:转换作文语言的表达思维

作文训练:转换作文语言的表达思维

【方法指导】

文学的码上刻录着我的璀璨岁月,里面伴着徐徐微风;外面,却是爸爸您不愿显露的指纹。

(2)月光下我坐在窗前写日记,很快就写完了,躺倒床上很快进入了梦乡。

参考语句:月光将夜晚氤氲了一层朦胧,端坐在日光灯下的我依旧伏案自习。习惯性地将印着卡通人物的日记填满,习惯性地将其顺手放入抽屉,习惯性地熄灭那盏陪伴我的灯,寻找久逝的梦。

(3)我实在睡不着,只看见门被悄悄地打开了。

参考语句:迎着深夜不眠的辗转,我的房门似花瓣般绽开。

(4)我哭了,哭得十分伤心。

1

参考语句:我的嘴角上扬,却流下了泪,似化作一阵风,悄无声息地散落到空气里。

(5)我想爸爸你很辛苦,我能理解您,但您怎么说也不该偷看我的日记啊!参考语句:我能想象,您的心里该是多么矛盾与扭曲,您那如枯树枝般的双手记录着所经历过的风霜岁月,在我的日记上印下了指纹,印下了您的不理解,印下了您的不尊重。

2.把下面生动的语句转化成概括平淡的语句。

(1)岁月与时光的流逝如白驹过隙那样迅疾,您的乌发不知何时添上了几

缕银丝,您的动作不知何时显得那样苍老。

参考语句:日子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您老了,老了很多。

(2)您走了,轻轻地关上了房门,好似这深夜一般,悄悄地离我而去。

参考语句:您悄悄地关上门走出去了。

(3)风儿依旧,带走了我的气息,眼前的景物不知何时笼上了阴霾。一个

动作,使我的青春,变得忽明忽暗。我想说:“亲爱的爸爸,希望您能尊重我!”

【整篇训练】

生活中我们与身边人的关系常常发生微妙的变化,或和谐或不快,或紧张或无奈,或误会或感动,其间

有些动作给我们很大的触动,让我们学会了理解别人,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尊重别人;让我们懂得了亲情友情和人间真情的可贵。请以“一个动作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着重锤炼自己的作文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文选读】

一个动作触动了我

卡哇伊的日记页码上刻录着我的璀璨岁月,里面伴着徐徐微风;外面,却是您不愿显露的指纹。

——题记

风儿轻轻抚过我的脸颊,抚过正记录文字的双手,将日光灯下的文字渲染得熠熠发光。青春的岁月,正如同这印着青春的日记本,朝气而蓬勃。

月光将夜晚氤氲了一层朦胧,端坐在日光灯下的我依旧伏案自习。习惯性地将印着卡通人物的日记填满,习惯性地将其顺手放入抽屉,习惯性地熄灭那盏陪伴我的灯,寻找久逝的梦。

迎着深夜不眠的辗转,我的房门似花瓣般绽开,昏暗的光线下,您蹑手蹑脚地闯入了我的领地。您急促的呼吸声与这静谧的夜色形成了不一样的格调。我怔怔地望着,只是望着,望着您一系列的动作和专注的神情,我亲爱的爸爸。

慢慢地,轻轻地,您抽出日记本,在您听来低到可以忽略的声音却如同钢钻般深深钻入我的心中。您的手颤动着,还是翻开了我的日记,您女儿的日记。

是什么力量使未眠的我不上前制止您的行为?是相同的血脉。您强行闯入我的世界,侵犯了我的隐私,无视我的感受。我的嘴角上扬,却流下了泪,似化作一阵风,悄无声息地散落到空气里。昏暗的光线下站立着您高大的背影,那光线也映出您焦虑不安的神情。我能想象,您的心里该是多么矛盾与扭曲,您那如枯树枝般的双手记录着所经历过的风霜岁月,在我的日记上印下了指纹,印下了您的不理解,印下了您的不尊重。诸多的诸多,我的心如小鹿般乱撞(编者插话:“心如小鹿”,对应的是羞涩、忐忑、激动之类的情绪,品味上下文,此处就改为“我心乱如麻”怎么样?),将痛苦与无奈寄于不止的泪。

岁月与时光的流逝如白驹过隙那样迅疾,您的乌发不知何时添上了几缕银丝,您的动作不知何时显得那样苍老。

为何您还不停地翻阅?我亲爱的爸爸。终于,在近乎绝望的边缘上,您如帆船般靠了岸,停止了您的双手。似悔过般捂了捂脸,您发红的双眼里,似乎夹杂着泪痕。(编者插话:这一句描写似乎出自少女自己的想象,与实际生活是否相符令人怀疑。以老编来看,父亲偷看女儿的日记或许会犹豫、焦虑,但不至于落泪。换你来写的话,你会怎样表达呢?)

您走了,轻轻地关上了房门,好似这深夜一般,悄悄地离我而去。

风儿依旧,带走了我的气息,眼前的景物不知何时笼上了阴霾。一个动作,使我的青春,变得忽明忽暗。我想说:“亲爱的爸爸,希望您能尊重我!”

【例文解析】

本文语言表达十分生动,除了词语使用上能够看出作者表达功底很深以外,作者综合使用了各种修辞,另外常把景物或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结合起来,为文章创设意境,使文章充满诗意美。本文还以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取胜。父女间的矛盾在小作者的笔下如画卷般铺展开,父亲的焦虑、内心的挣扎,女儿的委屈、绝望,通过生动的比喻,细致的刻画,跃然纸上。出色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2

篇四:作文:写“物”的方法

中考写“物”类作文专题训练【知识累积】

1.写物的常用方法

①客观说明法:即用列数据、下定义、作诠释等说明方法,选择合理的说明顺序,对事物的结构、布局、用处、性能等进行准确、客观的介绍。

②描摹状物法:即用语言文字来描摹“物”的形状、大少、颜色、特征等,使之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③托物言志法:即作者在写作时,借助某一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

④虚实结合法:即由具体的事物联想到与之有相似点的抽象事物,让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⑤寄托寓意法:即对某种事物进行足够的吟咏、描述之后,顺势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

2.状物的写作要点

①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我们要细致观察事物,抓住它的特征,写出它的独特之处。

②安排材料,井然有序。状物作文描写时一定要注意方位、顺序。如可以按从上至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外到里,先整体后部分等顺序,使内容条理分明。

③融情于物,写出新意。“意”指思想感情。“新意”就是要求在文章中流露出新鲜活泼、引人深思、令人振奋的情。融情于物,状物寄情,就可以把主题开掘得深一些、新一些。

④“物”“理”结合,寓“物”于“理”。把“物”和“理”结合起来,在写“物”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政治、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思想上的教益。

【卓越思维】

物,包括植物、动物、静物等。我们写物,既可以说明、描写事物,还可以借助事物表达思想感情,阐释人生哲理等等。那么,怎样写好物呢?

一、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对你所熟悉的客观事物,我们可以用各种说明方法,来对它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用、原理等进行生动、准确的说明,让人们了解事物,明白事理。无论是说明事物还是阐述事理,都必须紧扣事物的特征,灵活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不紊地进行。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找出某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特征,让我们能把它与其它事物区分开来,这样才能达到说明事物的目的。

二、摹写意象,托物寄意。人们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往往把它投诸于某一具体事物,借物直接抒情或运用象征手法来颂扬某类人物或某种精神。这种托物寄意的写法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摹写事物要井然有序。描写事物

时一定要注意方位顺序。如按照从上至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外到里、先整体后局部等顺序来写,有助于读者准确认识所描写的物体。二是摹写事物要绘声绘色。我们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方面,把事物细致、准确地描写出来,使之色、香、味俱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使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三是摹写事物要独抒性灵。描写事物往往离不开作者独特的感情与体会,只有对物体赋予自己的主观情感,才能使物体变成活泼有趣的生命。同学们托物寄意时,要使“物”和“意”和谐统一,要使“物”和“意”衔接巧妙自然。

三、寻找共性,以物喻人。我们既可以单纯说明物、描写物,还可以借写物来喻人,刻画人物的高大形象,揭示人物的崇高品格,写物也是在写人,以物喻人,使物人交汇,相映生辉。用这种写法时,需注意找出所写事物与人的相似点,可以是形似,也可以是神似,需要对相似点反复摹写,让二者能一步步融合,自然升华。

四、巧设线索,以物忆事。物还可以作为叙事的线索,可以以物为线,散点铺排出一系列的细节;也可以睹物回忆难忘的往事,再现昔日的生活场面;还可以由物展开联想,想到相关的多件往事等等。总之,写物是为了记事,物在这里是串珠的线,是舞台的道具,是说书的惊堂木,虽不是全文的重心,却必不可少,否则文章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写此类文章时,我们应找好某一事物,然后自然展开联想,由此串起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奏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五、蕴藏深意,由物及理。这里的“理”即哲理,它是思想的大锤,在它的重击下,平凡事物将迸出耀眼的火花。它是思想的钻机,生活的意义被从情感深处挖掘出来,像宝石那样价值连城,而文章也便跻身于上乘。如果能在描写、叙事的基础上,深掘其内涵,提示其饱含的人生哲理,使读者与之产生共鸣,让读者为之心动,而拍案叫绝,岂不是一件美事?但要达到这一效果,也并非易事。首先要为揭示哲理作铺垫,要在前文的描摹事物、以物忆事中多作渲染,为揭示哲理作好铺垫,使“理”水到渠成。其次,所阐释的“理”要么新要么深,这样才能有吸引力,有震憾力。再次,哲理的表达要灵活,可以以题记的形式反映,可以蕴含在描写的寓言、童话中,也可以在边描边叙中以一两句妙语点出,还可以在描写叙事后集中用一两段阐释等等。

当然,写物的方法还远不止以上五种,如果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去写物,我们一定会把生活中多姿多彩、纷繁芜杂的事物点染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知能解说】

[中考名题一]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面对泥土,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600字左右。

(2003南京中考作文)

[名师指路]

这一文题可以看作是对写“物”文章的考查。考生应由“泥土”引发联想,选材构思。这一文题可以写成一篇知识丰富、向人类敲响警钟的说明文;可以写成以泥土为描写对象,抒发对泥土热爱、敬畏之情的记叙文;也可以以物喻人,写成借泥土赞扬默默奉献的人的散文;还可以插上想像的翅膀,以

2.语言生动,内容具体,感受真实。

(2002年浙江中考

作文)

[名师指路]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也是一篇要求写物的文章。首先需要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精挑细选某一种具体事物,把文题填充完整。选点应就新避俗,就深避浅。其次,在题目填充完整后,应注意前面的“我眼中的”这几个字,全篇以

[魔师点化]

此文题可以写实,但不容易写出新意,如由物入虚会更好。如由准考证的特点展开联想:如写流星的“准考证”上规定它的考试时间很短,可它却义无反顾地点燃自己的生命?这样新奇的思维,岂不妙乎?

【模拟演练】

[文题之一]

题目:你喜欢动物吗?从你所熟悉的动物中任选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说明,或解说其外部特征,或介绍其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等。

要求:1.写成不少于500字的说明文。

2.应抓住该动物的特点,向人们介绍一些科普知识。

3.内容应力求生动活泼。

[构思点拨]

说明文如果只简单介绍一些知识,难以调动读者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巧妙、新颖的构思,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达到宣传科普知识的目的。

说明动物,可适当穿插描写,可以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动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在构思上可以以访问记、自述、寓言、童话等的形式来结构全篇,这样就会激发读者兴趣。在内容上必须紧扣动物的特征,向人们介绍一些科学知识,避熟就生,避旧就新,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例文参读]

昆虫法庭访问记

七月里的一个炎热天,整个大地似乎都被火辣辣的太阳烤得疲倦了,人们昏昏欲睡,连最爱在外面玩耍的孩子也在妈妈的催促下进入了梦乡。

小东东突然睁开眼睛,偷偷地向周围看看,妈妈和小弟弟已经发出了轻轻的鼾声。他悄悄起身穿上鞋,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门,快步向房后的小树林跑去。原来今天中午在树林里将召开一个昆虫审判会,昆虫们邀请小东东去采访。小东东一走进树林,审判就开始了。

法庭设在树杈上的一个大网上。首先就座的是法官,他圆圆的身子,四只手四只脚,嘴里露着两颗大门牙。噢!原来是个大蜘蛛。他周围还坐着其他一些昆

下页余下全文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