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材料作文:近景与远景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8 16:28:56 体裁作文
材料作文:近景与远景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材料作文:近景与远景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惠州美景西湖是在城中而其他很多城市优美的景点是在城外。湖在城中,就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市民天天在湖畔生活,或从湖边走过,心中却未必有湖。景在城外,令市民心里念想,不过市民往往难得前去游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抄袭。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本题可以用“主旨领悟法”来审题立意。“湖在城中”人们“心中却未必有湖”,“景在城外,令市民心里念想”却“难得前去游玩”,这里,城中的湖指的是近处的风景,是当下,是现在;而城外的风景是远方,是想像,是理想,是新鲜的事物……

 

由此可以得到如下几方面的立意:
(一)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远方是美好希望的幻想, 新鲜的事物总是吸引人 ,探索新事物是人的天性 

人生的魅力在于幻想与希望;

无限风光在远方,让生活充满挑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刻变化的风景才是最美的风景, 无限风光在远方 
(二)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 

用心发现,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立足当下,走向远方。

二、拟题参考 
(一)向往远方, 心系那片天;

人生应当远行, 下一站更美好 

诗人,生活在别处 
(二)珍惜眼前;

风景这边独好 不可好高骛远 

克制欲望,把握好当下,舍弃远方,把握眼前;

远方,是一场不可捉摸的梦 
(三)天边与身边;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身边

    钱锺书在《围城》里写道:“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城外都有景,城内的景没人留意,却总想到城外看不一样的景。

有些人想走出去,农村的人想到城市去,发展中国家的人想到发达国家去,因为他们坚信,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但其实,外国的月亮没有比较圆,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不然,钱学森不会毅然放弃在美国的大好前程,选择回来建设国家;王力宏即使从小在美国长大,而且在美国著名的音乐学院毕业,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国发展。外面的世界是很精彩,但其实我们的身边也不差。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为什么城外的风景就比较优美,而身边的湖却没人记得?为什么宁愿千里迢迢到外面去,也不愿意放慢脚步留意一下身边?

身边的很多东西我们都很容易触碰到。譬如,身边的街我们每天都会走过,但是如果我们放慢脚步,经过的时候慢慢观察一下沿途的风景,或许会有所收获。每天都会见过却没有发现这里种多了一棵树;每天都会经过却没有发现本来是面包店悄悄变成了药店;每天都会经过却没有发现今天的街道整洁了许多。身边的东西每天都在变,为什么我们关注到的反而是远处的东西?

多少人从农村到大城市打拼,成功以后还是回到家乡安享晚年?多少人处在异国他乡,孤独的时候想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其实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就在身边。

把脚步放慢些吧,走路的时候多看一点身边的景物,多关心一点身边的人和事,也许当你离开了这个“身边”,你就会开始怀念,甚至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回到最初的“身边”,所以只有活在当下,累了的时候不要总把眼光放在远处,想想身边,是不是错过了许多值得关注的东西?

“孩子走过,一转眼发现会渐老;时光淌过,街巷见证着故事老。”从心出发,带着发现的眼睛看看周围,其实不比外面的世界差。

城中自有湖,看景何必到城外?

(内容22分+表达21+发展9分=52分)

点评:立意符合题意,开头引用钱锺书小说的话,引人注目。从社会现状说到身边现象,都存在没有注意身边美景,论述既扣紧材料内容又扣紧题目。语言表达流畅,思路清晰。在考试中写出这样好的作文应该给50分以上。如果能加强有力的说理,文章会更好。(区美芳)

      

      湖在城中,景在城外

      214班  吴卓琳

湖在城中,却难以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难以前往的美景,却让人们时时牵挂着。我想每个人都是一样,对已经拥有的习以为常,对难以企及的却经常渴望,然而这种想法,我并不讨好,因为结局往往都是拥有的失去,而幻想也终会被打破。[“引”(是什么)]

记得有过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幻想着国外的美好生活而纷纷移民,离开自己的家乡。最近我在《看天下》中看到一篇报道,很多人之前不满足于在国内的生活,用各种渠道移民,但移民后,却发现生活并不是想像中的好。高离婚率、高失业率常常充斥着自己的生活,又因语言不通、文化背景差异,这些华人难以融入到当地的社会里,终日留在家里,自暴自弃。(摆事实)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虽然并没有在心中占太大位置,但经常憧憬移民的人也不再憧憬太多,或许那里并不适合你。有时候有些东西我们习以为常,并没发现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并不代表它不好,只是你的习不为常让它变得平常。现在的生活就像那个湖,而移民生活就像城外的景色,被很多人所牵挂,但到头来也不一定是好的。(讲道理)——为什么

读书时期,很多人都会骂学校有多么不好,伙食有多差,他们也会说别的学校有多好,就有种唯母校不好,其余学校一概优秀的感觉。母校就像城中湖,外校就像城外景。我们会厌倦在这里的生活,憧憬不一样的校园生活,但当我们毕业了,才发现母校是多么的美好,你会开始怀念不舍,网络上有句这样的话,母校就是你自己可以乱骂却不容许别人骂一个字的地方。(摆事实)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停下心中的想法,开始去欣赏身边的东西呢?湖也一样,景也一样,为何你不停下脚步,去欣赏近在咫尺的美景?为何你不停下对不可能的牵挂?每个人都不是那么幸运到达“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讲道理)

 我的父母经常告诫我不要在上课期间做白日梦,不然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地步才是悲哀。课本就像城中湖,白日梦就像城外景,因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停下心中的遐想,努力拼搏。 想起三毛说过的一句话“我不求深刻,我只求简单。”为何你们还要苦苦留恋外景而忽略城中湖呢?深刻的城外景固然好,但简单的城中湖就真的不好吗?(怎么办)

好好珍惜现有的才好。 

(内容24分+表达22分+10分=56分。)

点评:题目拟得好,给人眼前一亮,高度概括了材料中心内容。文章运用层进式结构,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身边社会现状,道理讲得深刻有理,且紧扣材料内容和含义行文,在最后两段明确了“我们怎么办”,怎样珍惜身边美景美事。全文结构严谨,一气呵成,实属佳作。(区美芳)

 

珍物惜人

南海一中216班 潘金娣

西湖美景令多少人心生向往,绿水青山引得多少人驻足观望,只是有人习惯了依山傍水的生活,便容易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再抱有感恩之心。人必须学会珍物惜人。[“引”+“观点”]

湖美在眼前却无意驻足,景美在天边却难得跋涉,既然如此,又何必舍近求远呢?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生活才能更幸福。[“议”]

村上春树曾说:“人生中要有许多小确幸,不然人生就会变成干巴巴的沙漠。”“小确幸”是指微小但确实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事情,我们必须珍物惜人才能感受到“小确幸”。有这样一位画家,被高压线砸到,手臂被截肢,生活不能自理。他原本也十分颓废,但看着照顾自己的高龄母亲,他重新站了起来,只要他还活着,他便没有放弃的理由。他以口代手,顽强地面对现实,不断的坚持,最终使他成为一名著名的画家。他就是谢坤山。他疼惜自己的母亲,一心想着报答她;他由于认识到自己还有生命不可浪费的事实,所以奋发向上,认真作画。是他懂得珍物惜人,才有他今天的辉煌成就,才造就他的幸福!

[正“联”:正面事例论证。重点写。]

反观社会,在攀比风气日益浓厚的铜臭屏障里,郭美美晒出豪车;薄熙来贪赃枉法;还有人把“我爸是李刚”喊得荡气回肠……我们知道,他们都不懂得珍惜,在如此优越的家庭和工作环境中,他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奉公守法,为弱势群体献一份爱出一份力,珍惜“西湖美景”,而不是热心追求遥不可及的城外春色。

[反“联”:反面事例论证。概括写。形成对比。点扣题。]

功名利禄之外,我们更关心一颗珍惜生活的心。一个流浪汉捡起地上还剩一半的冰红茶仰头喝下,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有人把他的笑容拍了下来放在网上,引得了广泛关注。他身强力壮,下过地窖却没收到工钱。面对人们的质疑,他说他珍惜现在,他最穷的时候还去过西藏旅游,反而质疑记者,你行吗?他珍惜他的流浪生活,把每一天过得充实。即便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他好得多,可扪心自问,我们觉得幸福吗?我们觉得充实吗?答案是不置可否(改为“不容置疑”)的。如果像“微笑哥”一样珍惜生活,那么惠州市民也很快能够重新发现西湖的美丽了吧?

[拓“联”:拓展事例论证。紧密联系作文材料点扣题。]

珍物惜人,由心而发,相信在更多的生活细节中,你会找到微小但足以扣住你心弦的,如西湖般令人心醉的美景![“结”:强调突出观点,回扣“作文原材料“及”标题“。]

(842字)

[点评]:23(内容)+24(表达)+10(发展)-1(病句)=56。

1、审题到位。由身傍的“西湖美景”引出人们的习惯表现:“容易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再抱有感恩之心。”从而得出“人必须学会珍物惜人”的观点

2、结构合理。按“引议联结”构思,组织有序,关联全篇。

3、材料丰富。内容典型充实。

4、点扣材料。自始至终围绕“作文材料”分析拓展议论。

5、言简意赅。

(1)擅长对句,如“西湖美景令多少人心生向往,绿水青山引得多少人驻足观望”“ 湖美在眼前却无意驻足,景美在天边却难得跋涉”“ 郭美美晒出豪车;薄熙来贪赃枉法”等;(2)衔接连贯,如“只是……,便……,不再……”“既然……,又……”“是……,才……,才……”“反观……”“如果……,那么……”等关联词的准确使用。

6、在拓展论证部分,还可以联系自我的经历与感受更充分真实地论证“珍物惜人”,从而更增论说文的说服力。(王世洪)

 

叩问内心

刘诗颖

    人们总是想着好的东西在远方,却总容易忽略身边的美好。而当人们向往着外面的世界,一心想去看看时,却又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使自己没能走出去看一看。(带有哲理意味的阐述)

这时,或许我们应该静下来,好好问问自己的心:是否我身边真的一处美景都没有?是否我真的有这么忙走不开?(整体理解材料,从全面的角度立意)

城市的快速发展,在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会让我们在生活中间或失去那双“发现美的眼睛”。身边的一切都已于我们来说似乎都已成了转瞬即逝的事物,这些事物曾经存在过,甚至曾走进过我们的生活,但是,却逐渐被我们淡忘。(议论社会现状)

人们总在感慨“人生匆匆”,是啊,如此快的人生,又有谁能记住那飘过身边的其中一片叶子呢?坐在列车里,看着窗外,多少美景匆匆而过,而他们的样子有谁能清楚地记得?恐怕没有吧。因为人们的心一直装着自己要去的那个远方,所以身边的风景总被忽略了。(指出为什么会没发现身边美景的原因)

网络的普及,已经可以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去“体验远方”。当我们心想着某个地方的时候,只需要“百度一下”,各种图片、文字马上出现在眼前,满足了我们当前的渴望。在一边看时,一般心里又会念叨道:等到哪天有空了,我一定要到那看去。殊不知这“有空的哪天”永远没有过,而那个地方也逐渐被淡忘。

    远方,远方,远方就像一个吸盘,不断吸引着我们去。曾经王洛宾先生也同我们一般,一心想去国外音乐圣地,去寻找最美的音乐。直到他去到了西部,他才发现西北民歌就是他要找的“最美的音乐”。(前面两段指出为什么我们对远方的态度和做法)

当我们在一个地方停留久了以后,内心也会变得的麻木,从而身边的一切就好像变得很乏味,于是,我们便把内心中的“身边事”挪了出来,把“远方”装了进去。其实,当我们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时,便会快然自足,感受到身边的美了。

叩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让念想占据了过多的位置,如果是,不妨试着“删除”一些,或许你这样就会因“湖在身边”而顿时快然自足。把湖放在心中,总比老想着城外那去不了的地方好得多。

学一学王洛宾先生,学一学心中有湖者,问问自己的心,我看见这些美景了吗?

(说明"既然远方难道,不如欣赏身边的美".)(54分)

 

 

篇一:作文审题立意拟题

一、审题技法

(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旧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2010年18套试卷中10个省市考的是新材料作文,2009年18套试卷中9个省市考的是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这是新材料作文的特点。这种作文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既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新材

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但是新材料作文较话题作文来讲,显然是加大了审题立意的难度。由于前几年高考主要考话题作文,备考中,老师主要指导学生进行话题作文的训练,不知不觉中漠视了对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以致部分学生看到新材料作文之后,不知道如何审题立意,写出了偏离题意的作文。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考生要牢记新材料作文审题的程序和方法。

1.文字材料

古语说,审题如审贼,讲究一个“细”字。材料作文的审题忌一步到位,没有读懂材料,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住一处就写,结果往往偏离题意。审题应按步骤操作,材料作文的审题程序是:

①概括材料明要点。看材料涉及哪些人或事物,如果是多个人物,确定材料的主人公;写了主人公的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抓关键词语或句子,明确材料从哪个角度说明道理。

②确定性质和倾向。根据事件的结果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命题者的倾向性。如果是好的结果,材料的性质就是正面的,命题者的倾向性就是赞成;如果是不好的结果,材料的性质就是反面的,命题者的倾向性就是反对;如果材料没有结果,材料的性质就是中性的,应辨证分析其说明了什么道理。

③关键词语抓得准。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吃透材料的基本意思,是文字材料作文审题的最基本要求。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后,要注意语言的转换,可用“只有??才??”的形式把关键词语变成一个有倾向性的观点。如关键词是“适度”,就可以转换为“只有适度,才能事遂人愿”。

④筛选观点定主题。根据事件的结果推出原因,认真筛选材料中体现的各种观点,联系现实生活,确立

示例:(201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

①概括材料明要点。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浅阅读行为的利与弊。

②确定性质和倾向。甲、丁反对,丙、乙赞成。所以材料的性质是中性的。

③关键词语抓得准。浅阅读、简单轻松、实用有趣、失去、怀念。

④筛选观点定主题。既要看到浅阅读的优点,又不能丢失传统的“深阅读”。

2.图片材料

看图作文,顾名思义,就是要看图画或照片来写文章。要使文章能准确地反映图意,看清画面是不可忽视的。要想看清画面,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总观全图,看全貌,并有步骤地进行观察。二是观察背景和人物,如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近景和远景怎样配合,它们和画面上的人物有什么关系,还有人物的身体、年龄、活动情况等。三是观察细节,如人物的表情、服饰、用具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什么能流芳百世?除了画面上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在同进最后的晚餐那动人的情景构成画面的整体美以外,恐怕还在于这幅画的细节特别感人,尤其是那个出卖耶稣的叛徒犹大的面部细节画得格外传神。绘画是如此,看图作文也是这样。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看清画面上有哪些细节,想一想作者画这些细节的目的。四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一幅画的主题抓得准,看图作文才能写得好。这样,我们就要细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他(她)在画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颂扬什么,批评什么?他要说明什么?又是怎样把自己的意图融化在画面之中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看图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变式。它与材料作文的不同,只在于看图作文提供的是图画材料,材料作文提供的是文字材料。所以看图作文的审题思路与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大同小异。具体审题步骤如下:

①概括画面内容和要点。看图中画了哪些人物或事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上面有哪些文字,文字的表达指向是什么。要找全,找准,不要遗漏。

②确定画面主体和性质。依据事件的结果,判断图画的性质是正面的,反面的,还是中性的。

③确定命题者的倾向性。即命题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者要说明什么道理。

④分析原因找说明道理。即分析命题者为什么提倡,为什么反对,如果命题者的倾向性是中性,要辨证分析,找出命题者要说明的道理。

⑤根据性质倾向定主题。根据画面的性质、出题者的倾向性确定

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自信”,也可以还原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亲情”,还可以还原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书籍”。

4.将题目中的代词具体化、确定化。如2010年广东卷“与你为邻”,“你”可以具体指微笑,也可以具体指梦境,还可以具体指小鸟等动物。如2008年上海卷“‘他们’是谁?”“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或某一类人,可以指农民工,也可以指革命老前辈,还可以指父母、老师等。考生一定要把“他们”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写好这类考试作文。

总之,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800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个文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椽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妙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二)小题大做立意法

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有的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作文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中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窥一斑而见全豹”“一叶落而知秋,一芽绿而示春”的艺术效果。如2010年全国卷I,我们可以把它称做为“小题”,这一类作文往往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材料提供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生活故事,让考生“从一件小事谈起”。面对这一类题目,如果就事论事,就会使之肤浅、平庸;这时候,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以小见大,小题大做,要从现象到本质,作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开掘,从小事情中开掘出大道理来。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琐屑小事,俯拾皆是,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小题材照样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大”和“小”是对立统一的,“小”是“大”的一部分,“大”必须通过无数的“小”才能体现其本质特征。“小题”如何“大做”?

1.有独到眼光。如《“七·一”记事》,单记“七·一”这天的活动和事件,容易停在一个平面上,尤显单薄;再如《劝君莫酗酒》,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小题的取材,依题撰文,难以写出分量和厚度。因此要学会细腻观察,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

2.能小中见大。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这里还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在构思中要审度小处,着眼大处。虽然笔下处处是“小”,但眼中时时是“大”。比如《压岁钱》这个作文题目,可以展开这样的联想:身为大款的表叔给压岁钱时的神态,人们对他恭敬的态度,自己的感受;贫困的外婆给压岁钱时真诚而窘迫的神态,人们对她鄙薄的态度,自己的感受。最后结论是:真情是金钱不能替代的。这样联想构筑全篇,便由围绕“压岁钱”叙写一些小事而表现出了一个大的“本质”。

3.善引申开拓。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一滴露珠,能想象出黎明的清新;一颗寒星,能想象出夜空的宁静;一朵浪花,能想象出大海的浩渺。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能够一粒沙里见世界,一句话中见真情。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例如,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题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如还可以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的普遍感情和抽象道理。同时,还可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放在时代的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当然,小题大做应有个限度,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

(三)顺向立意法

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宋国有个富人,一天下大雨,他家的墙被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四)逆向立意法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悖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如:“一个女孩趴在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很可爱,小女孩平时常和它嬉戏。看见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从这个窗口望出去,那是一个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玫瑰园。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开朗起来。老人慈祥地对小孩说:‘孩子,你开错了窗。’”在上述材料后提出下列要求:“小女孩是不是开错了窗?请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中的“是不是”“思考”等词语,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少考生都认为这个小女孩“开错了窗”,把文章的主旨定位在“应用乐观的眼睛看世界,否则满眼都是悲惨和伤感”上,结

下页

篇二:小学作文总结

1.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

2.安排好写作顺序。常用的写作顺序包括:

①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着重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②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都各不相同,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然后再按照它的生长过程来写。

③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各具特色,所以,还可以按照一年四季时间的变换顺序来写。

3.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②按空间定点顺序,就是在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方位的顺序,如由远及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顺序写景。

③按空间变化顺序,即运用“移步换景法”写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依次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4.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的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它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

5.要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偶、反问、设问等。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6.写景要动静结合

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不是孤立的,不能截然分开,在写作时不仅要写出景物在静止时的美丽,更要展示它们动起来的活力,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好和无限的生命力,描绘出一副色彩各异、生机盎然的多彩绚丽的画面。

7.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是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二、分清主次,理清头绪

场面不论大小,往往都是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因此,必须理清头绪,要有主有从,有详有略,有层次、有条理地展开描写。有时一个场面中往往会有很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描写时要突出主角,详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

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2、提示语在后面

“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3、提示语在中间

“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4、提示语在两边

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心疼地说。

5、没有提示语,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

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

“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这五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避免行文死板。

语言描写时还要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下页

篇三:2013中考古诗词鉴赏材料

2013中考语文古诗文诗词鉴赏材料

一、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么样的景象呢?它的峰峦在齐鲁的大地绵延,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虽在同一个时辰,但一边明亮犹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得如同黄昏。

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

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攀登到山的绝顶,到时候,俯瞰群峰,它们将是多么地矮小!

?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①?钟?字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情意(?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

②?割?字拟人手法,显出泰山遮天蔽日,写近望之势(?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的气势。)

二、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

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

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

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

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

?赏析?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拟人,花感时也溅泪,鸟伤别亦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三、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

?赏析?

本诗写诗人路经石壕村,投宿一老翁家庭,亲见一老妇人被迫服役的情景,通过对?有史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了官史的横暴,反映了人民的悲辛。

1、《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中,诗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①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②诗人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①?恨?战乱带来的灾难,?疼?死去的儿子,?忧?被捉走的老妇,?怜?未成年的孙子。

②痛恨石壕吏的凶暴无情,忧虑国家的命运,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3.这首诗是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的?试分析用这种方式的好处?通过老妇人自述的方式。

好处是: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这种自述的方式,可使读者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4.《石壕吏》中写了?夜色?,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四、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译文?我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去慰问边疆的战士们。我途中经过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像回家的飞雁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飞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

[

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

1、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比喻,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暗写诗人内心的抑郁和孤寂之情。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构图美,色彩美,线条美。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五、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

1、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诗,从内容看是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

八、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赏析?

1.咏史诗,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2.思想情感: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用典故,以小见大,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胜的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就要被重写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九、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赏析?

1、思想情感: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民族气节。。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山河破碎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为国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民族气节。

十、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臵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月光从朱

3

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赏析?

1、思想情感: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借助美好的月色表达对弟弟的祝愿和乐观的精神,只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十一、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chú)。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赏析?

1、思想情感: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百姓的同情。忧国忧民之情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百姓的同情。忧国忧民之情。是对以往历史的概括和批判。

十二、饮酒陶渊明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赏析?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2.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意指自然情趣和人生的真谛。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和生活

4思想情感:写自己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然和淳朴农村生活的热爱。

十三、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

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

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战国时杨朱见歧路就哭了起来,我要走的路又在哪里呢?总会有个时候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

?赏析?

1思想感情:抒发自己政治上从怀才不遇的苦闷到积极乐观的期盼和坚定地信念。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写了仕途受阻,理想无法实现,表现了作者的矛盾与苦闷。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写了作者对从政的期待。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

十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赏析?

1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情感。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集中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情感。

十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好像千万棵树都开满了洁白的梨花。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将军的弓都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

4

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

1思想情感:对边塞奇异风光的热爱和赞美,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描述了边塞雪来的快,下的大,边塞奇异的风光及气候特点。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过渡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沙漠冰封,万里云凝的塞外天地。同时?愁云?二字情景交融,写出了离愁别绪。

十六、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赏析?

1.前两句用白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①移情于景,是新生命的赞歌;②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

3写作者的辞官别离之愁,也抒发作者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

十七、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肠断白蘋洲。

?译文?

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赏析?

这首词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位深情盼望丈夫(抑或情人,于理解词意并无大碍)归来的思妇形象,意思直白,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读出它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仔细琢磨一番的。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这位女主人公早上起来,匆匆梳洗后,独自倚在望江楼上眺望。从这了了的八个字中,应该可以读出几层意思:

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这是午睡后的梳洗,时间短去了半天,则下文的?过尽千帆?极言等待之久便无着落,似不可取。

②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苹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

2、?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她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现影,她便引颈长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渐渐紧张,希望也渐渐高涨,可是船到楼头无情地继续前行,

当她意识到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儿时,她的失望情何以堪!3、?斜晖脉脉水悠悠?,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4、?肠断白蘋州?,在愁情满怀、斜晖渐去的时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们当年分手的白苹州,这怎么能叫她不肝肠寸断呢?朱光潜认为?把‘肠断白苹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因前几句已写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辉?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再以?断肠?涂饰,便一泻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这是很有道理的。

十八、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赏析?

1思想感情:思念家乡,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忧国思乡之情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异,天气异,极冷;边声异,惊悸,各种声音充满边塞特色;景色异,凄凉。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塞荒凉,暗示军情紧急,烘托戒备森严御敌的紧张气氛。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故,表达思念家乡,功业未立,壮志难酬的矛盾心理。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思念家乡,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忧国思乡之情。

十九、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让年老的我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狂热,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的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赏析?1思想感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典故,以孙权自喻,虽年迈,仍有少年的狂气,还要建功立业,表现诗人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典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

1思想感情: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无奈,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概括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无奈,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二十一、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左右两旁捞。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赏析?比兴手法,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的大胆执着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二十二、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

下页

篇四:作文离不开观察

作文离不开观察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写过作文的同学都知道,要想把作文写好,先得有话可话;这“话”就是写作的材料。没有材料,有多大的本事也写不出好文章,正如俗话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写作来说,这材料就是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写文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怎样从生活中获取这些材料呢?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观察。要使文章写得言之有物,写得生动具体,就要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捕捉生活的浪花——写作的素材。

观察是直接获取生活素材的最主要的手段。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创作,

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作者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初态,从颜色、形状和声音等方面对雪后美景作了多角度的观察,由于细致,因而描写具体生动。

以上说的是作文为什么离不开观察和观察什么,下面说说怎样观察?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点,认真的态度。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生活,认识人生。具体说就是要全面地从现象到本质地看问题,从发展变化中认识事物,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更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表面不看实质。要热爱生活,满腔热忱地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认识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生活,体悟人生,产生创作的灵感。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一般讲,观察事物的范围,包括事物的总体、特征、变化过程和意义等各个方面。所谓事物的总体,是指事物的概貌、轮廓。要观察其各部分的组合情况,以获得较准确的总体印象,这是认识事物的开始。事物的特征,是指人的个性特点、物的差异,事物之间的主要区别点。事物的变化过程,是指事物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事物的意义是指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社会价值。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要全面细致、点面结合

所谓全面,就是要看清事物的各个方面,诸如大小、粗细、颜色、形态、气味、味道、变化等等;看清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看清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主要和次要的关系。所谓细致,就是观察时要深入,注意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对观察对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例如观察奔流不息的江水,衬着万里碧空,它是瓦蓝的;冲击礁石时它是雪白的;披着灿烂的晚霞时它是桃红的;而在柔和的月光下,它是乳白的;在繁星闪烁的夜晚,倒映着黛蓝的山峦时,它又是墨绿的。要全面细致观察事物,就要眼看,耳听,鼻闻,口尝,手触,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

观察还要做到点面结合,就像拍电影,既要有全景,又要有中景、近景、甚至还有特写镜头。面,解决文章内容的广度;点,解决文章的深度。

2.观察要抓住特点、抓准特点

在观察过程中,抓住和抓准人物、事物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身世、环境、年龄和教养等方面的原因,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暴躁,有的温和;有的懦弱,有的勇敢;有的拘谨,有的冒失;有的爱说爱笑,有的沉默寡言。儿童和年轻人,年轻人和老人,男人和女人,语言和行动也各有其特点。如能通过多看,多听,摸准人物的性格,抓住事物的特征,就能克服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毛病。

世界上的人和物千差万别,而这些差异恰恰就是他们的特点。“奇、秀、险”是桂林山的特点;“静、清、绿“是漓江水的特点。抓住差异就抓准了事物的特点。寻找事物差异的最好方法就是比较。鲁迅在小说《故乡》中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外貌的描写,就是抓住了年龄、环境、时代种种变化所带来的差异,形象地表现了闰土的性格特征,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观察要有顺序和条理

对事物的观察要做到全面细致,就要按照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地逐步观察,不能跳来跳去,来回颠倒。观察点大体有三类:①定点观察。观察者固定在某一位置上,角度可分成平视、仰视、俯视和环视等。②动点观察。观察者沿着一定的路线,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③散点观察。观察者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

一般观察静物,可按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里到外,从外到里,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等顺序进行观察。

一般观察景物和景色,可按从近到远,从远到近的空间,时间、游览等顺序进行观察。

观察一件复杂的事(包括活动)应当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观察一件简单的事,应当按照事情前后的顺序。

观察人也要有顺序。观察一个人,可先看外貌,再观察服装,然后再听其言观其行。

总之,观察要有一定顺序,写作时才能言之有序,层次井然。

观察生活,观察社会是写作的起步,要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

记住:作文离不开观察

【励志故事】

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朋友是书法家,他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得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位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为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

的确,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平淡的“废纸”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心态可能使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机会擦肩而过。

记得有一则谚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过河,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已经在那边,你别无选择,只能想方设法地过河。正是有了“逼迫”,人才会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兵家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是这个道理。

生命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生活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人们一页页漫不经心或全心全意写下的“草稿”,都会成为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

[心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必须全力以赴。生命不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但是每个静夜里想一想明天的计划、明天的目标,就像面对一张白纸创作一样,需要先在心里揣摩无数遍,胸有成竹才会运笔如风。

人生需要态度,也需要方法!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