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师夷长技以制夷(7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5 07:05:30 初中作文
师夷长技以制夷(700字)作文初中作文

精选作文:师夷长技以制夷(700字)作文

中国要发展,要富强,要进步,就是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取长补短,在合作和竞争中加快自己的步伐。 题记

  残酷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落后就要被挨打,闭门锁国,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那只是与世界强国拉长悬殊的距离。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句话出自魏源的《海国图志》,成为洋务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清朝末年,中国经历了两次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经济,尊严,国威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在当时中国越来越衰败,八国侵华战争,使中国像一座金山,被各国挖的零零碎碎,中国的国威让人践踏,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耻辱。

  造成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那就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不强,封建思想的猖狂,导致而成的。

   当时曾国?,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成立洋务派,希望学习西方技术来挽救中国的命运,但这场运动还是失败了。 我们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学习西方高科技,一步一步来,但前提是要受到人民支持,我们应该要通过改革来改变此局势,来扭转乾坤。

   其实日本就是一个例子,一次重要的改革改变了日本的命运,改变受到半殖民地的命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教育,如今也变成强国。

   我们一定要向先进国家学习,实行改革,发展教育,重视农业,工业,取长补短。 是不是全部照搬呢?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独立自主作为前提,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引进来,走出去的,一个国家需要的全方位人才,德智体全部要过关,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基石,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们应该接受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

   我们要相信科学,来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将中国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世界各国之间,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振兴了,不会当亡国奴了,我们有自己的尊严,国威。

    初三:萧赢鼎

篇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评述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评述

一.释义。

此句是著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所著的中国认知海外

能力,又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4.文教方面。魏源知道由于改革不可避免地会损害那些中饱私囊的权贵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因此他认为,要想取得改革的成功,必须具备既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有能抓住时机勇于改革的人才,强调了人才对于改革的重要性。他说:“行其人则能行,不得其人则不能行”,“人才进则军政修”。同时,魏源还十分强调要正确地培养和使用人才。他认为,应该尽可能地做到“所用必所养,所养必所用”,努力避免“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的现象。这也促使洋务派十分看重人才,并把人才看作“中国自强根本”。他们变通科举考试制度,兴办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这为我国培养了首批有较高水平的外语和科技专门人才。

三.局限性。

1.“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未突破传统夷夏观的藩篱。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夏”代表高贵、正宗、文明,而“夷”代表偏庶,卑下,野蛮。其正是基于华夏文化优越而产生的一种华尊夷卑的思想体系。这种观念一直贯穿于传统文化,成为封建社会儒家文化的自我评价标准和处理对外关系的准则。正是由于这种夷夏观的影响,封建统治者往往盲目地固守中国中心论思想,朝野上下怀抱“四海之内,中国为大”的观点,执行闭关锁国主义政策,也正是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很明显,“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并未能挣脱传统夷夏观的束缚,未能冲破“中国中心论”的罗网,说得过激点,只不过是在有限程度上冲破禁区而变顽固势力的“拒夷”、“斥夷”为“师夷”而已。因此,尽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夷夏之辩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千年来“用夏变夷”“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以夷为师,但是,魏源并没有真正走出祖先为他划定的圈子,传统夷夏观的烙印在他身上清晰可见。

2.“师夷”表面上为了“制夷”,而根本目的是为了“保君”“保皇”。魏源毕竟是一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这导致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国运衰微的症结在于封建腐朽落寞的制度,更不可能认识到要挽救中国命运必须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彻底革命。他过于单纯地强调国家与侵略者的矛盾,把该思想定位于纯粹的“边事”看待,从而导致简单的“师夷”即为“制夷”的目的,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当时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局面而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面对外敌的入侵,统治阶级,无论是主战派还是妥协派,都有一条共同的纲纪,即保君保皇,作为主战派的魏源同样如此,其爱国御侮思想也只能是与忠君怀主观念紧密相连。因此,“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结果也只会与闭关锁国殊途同归而已。

3.“师夷长技以制夷”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思想。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世界意识尚处于萌发期。这种对世界的认识是在战争的剧痛过程中,从“制夷”的需要去关注时事、寻求新知、“师夷长技”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急功近利性。“师夷长技”虽不失为当时一种应急权宜之计,但明显地表现了当时国人急于求成的心理,“我有铸造之局,人习其技巧,一二载后,不必仰赖于外夷”,这很符合当时国人之急功近利的心理。魏源仅仅是一位开明的思想家,由于自身的局限而导致他只关注到对手的表象,只在器皿层面上趑趄不前,妄想一口吃成胖子,以为造几艘船舰,打几把火器便能击退洋人,便能富国强民,如梁启超言:“诚幼稚可笑。”

4.“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东施效颦之嫌。当时清王朝“如外强中干之人,躯干庞然,一朝痿木”,这种情况下,在已积弱积贫,“但又死气无生气”的烂摊子上“尽学西方之长技”,自然无异于东施效颦,就像那“麻袋绣花,底子太差”,是“绣”不出什么好东西的。不可否认,“师夷长技”确实“师”了些“长技”诸如制造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等。但除此之外且看还“师”了些什么?“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烟毒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一些官僚士大夫将西洋精工艺器,如钟表等视为奇技淫巧,但又暗中以之为宝。真可谓国门未开,苍蝇蚊子早已飞将进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李鸿章将“师夷长技以制夷”付诸实践,大办洋务运动,结果甲午一战,北洋军师全军覆灭。这个事实足以说明“东施效颦”在当时千疮百孔的中国是不可能成功救国于危难,解民于倒悬的。谭嗣同言,轮船、火车、枪炮等,都不过是“洋务运动之枝叶,非其根本”,他讥笑洋务派对西方的“法度政令之美备,曾未梦见”,其言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其“东施效颦”的弊病所在。因此,不进行根本的改革,不推翻腐朽的旧制度,而进行所谓“旧瓶装新酒”的救国方案,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近代“中国何处去”的现实问题的。

5.“师夷长技以制夷”带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特征。鸦片战争的失败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但条约的签订并未惊醒这东方睡狮,相反,统治阶级以为“夷贪我之利”,“外夷唯利是图”列强达到目的后就会相安无事,遂雨过忘雷,安于“万年合约”之后清闲去了。只有极少数的知识分子发出抗敌御侮的微弱的呼声,可他们毕竟是知识分子,也受到了当时种种条件限制,从而导致其抗敌御侮的主张难免囿于空想。作为一个开明的地主阶级思想家,魏源并非职业军人,也非军事家,因此,这局限性自然决定了他只能以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身份提出自己一厢情愿的设想,从而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难免带上略显粗糙的空想特征。比如说,他曾提议在虎门外的沙角造火器局,这很明显,没有军事常规的知识角度去考虑安全性、隐蔽性等问题,而犯了兵家大忌,这就是他缺乏军事常识而凭空设想的体现。另外,魏源的“师夷”基本上不依赖外国。他说引进外国先进技术,重在学习自造,“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中国智慧,无所不有”,未免显得有些夜郎自大。

总之,身处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 ,魏源表现了超凡的思想境界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思想冲击了清王朝“夜郎自大”的思想藩篱 ,纠正了国人固步自封的心理病态 ,吹响了向近代化进军的号角。

篇二:教案师夷长技以制夷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前展示学习目标

问:这是前段时间热播的穿越剧,同学们知道女主角穿越到了哪个朝代吗?

生:清

师:对,清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那个四阿哥雍正以及他的后代乾隆和道

光,是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呢?请同学们看材料。

学生:读材料思考,师总结

师:看了这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想法?狂妄自大,愚昧无知。皇帝是这样,当时

唯皇帝命是从的臣民也是愚昧无知,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以天朝上国自居。

【讲授新课:】

师:过渡:然而正是这么一个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却在鸦片战争中彻

底输给了他们认为的蛮夷之邦——英夷,最终被迫屈辱求和。

洋务运动的背景

1、民族危机---鸦片战争的失败(板书)

师:如此屈辱的条约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正如这本书中

记载的.

——陈旭麓

师:你觉得他们的思想发生

了什么变化?

生:想要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等

2、新思想的萌发

师:承转:对!了解西方各国情况。

(1

“开眼看世界”的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肯定评价)

师:你认为林魏的认识全面吗?生:不全面。还要学习??

师:虽然不全面,但魏源明确提出要学习西方的长技,在当时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师:很可惜,他们的主张几乎无人理睬甚至招致斥责和辱骂。展示材料

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船炮,以抵抗英国侵略者。道光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

师:正因为如此,当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能落实到实践上,直到19世纪50年代形势发生了剧变。

3、清政府面临的统治危机:内忧外患

读图《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师生共同探究完成课件上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回答问题

(1)看代表人物图片问:他们共同的身份是什么?是哪个阶级的代表?

官员 地主阶级(板书)

师:因此我们把洋务运动也称之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这是洋务运动的性质。

(2)展示材料,

奕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

思考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学习西方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师强调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师:又是怎么做的?洋务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当时的中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师:你知道社会上出现了哪些新事物?生: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文化教育、外

师:

材料一 万两(白银),湖北官

材料二 材料三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他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设问:1、从材料一看民用企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的现象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的现象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师:分析材料,并总结

积极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 引进西方科技和机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奠定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基础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军事、经济、教育、外交近代化)

师:这就是洋务运动的进步性。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转承:洋务运动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洋务派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生:齐读老革命家吴玉章的话:

师:指出: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展示材料: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师:结合材料分析:清政府拥有了先进的武器,为什么仍然失败了?

生: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进行政治改革。

师:当时西方已出现了哪些政治制度?

生:君主立宪制、共和政体

师:进行政治改革会改变封建制度,他们是不会进行政治改革的。

师:

而不进行政治改革,彻底,也是

小结:

制夷

鸦片战

争失败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文化教育 外交 政治制度

未涉及

结果:失败 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作业布置】作业本P37-38 4、8、11、15

篇三:《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学设计

《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学设计

平湖市东湖中学 戴秀芳 张云萍

一、课程标准

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二、教材分析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介绍了在面对西方入侵的危机时,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于危亡之时,主动关注外部世界,了解西方各国情况,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这里面的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同时,清朝中央和地方的一些官员也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的洋务运动。他们陆续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还兴办了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洋务运动最终的失败说明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知识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素养,但是对于初二的大部分学生来讲知识点凌乱,未能系统得把握历史的线索。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内容,学生知识储备甚少,除了一些人物,可能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略微有了解,但并不一定完全真实,学生知之甚少。初二(1)班学生总体较活跃,特别是有几位学生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知识面很广,但也有些学生基础差,听课效率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也应分层对待,采用适合他们的学习和教学方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开明人士的思想,掌握“自强求富”的洋务派的政治主张;

2、认识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

3、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实材料分析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分析评价洋务运动提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评价。

难点:认识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

六、教学手段和组织方式

讲述法、情景探究法、问题引导法、史料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1840年起,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拉开了中国屈辱

的近代史岁月。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当时英国军队远渡重洋来到另外一个国度,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征服了大清国。

(二)新课教学

1、鸦片战争的失利(板书)

【材料】据史料记载,当时清军的总兵力大约在80万左右(包括八旗 、绿营兵),在鸦片战争中调集并先后投入战争的大约在10万左右,而英军仅用50艘舰船、3000名船员和4000名陆军,只以500人伤亡的代价,就击败了清王朝的这十万大军。

教师活动:.想一想,为什么清王朝大军会败给远道而来的英军?

(提示:结合书本P68从军事、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活动:清王朝与英国的实力差距注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那这场战争有没有给我们带来启示呢?

(设计意图: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中得出要向西方学习的启示,引出新思想的萌发。)

2、新思想的萌发

【承转】鸦片战争惊醒了一批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外部世界,了解西方各国的情况。

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了解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

【承转】我们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了要学习西方的启示。但是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的只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那么真正把它付诸实践的是哪些人?他们开展了哪场运动?

(设计意图:这里不是本课的重点,简单了解一下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即可)

3、洋务运动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播放视频。

(1)、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3)、洋务派办了哪些洋务(内容)?

(4)、最终结果如何?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记录有效信息。视频看完后,同桌可以相互交流,整理信息。

(设计意图: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1. 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訢,地方有: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广总

督张之洞、左宗棠

【提问】他们是哪个阶级的代表?地主阶级(板书)

(叙述)因此这场运动我们也称之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2.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

【提问】根本目的是什么?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板书)

【提问】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洋务派提出了什么口号?

3. 口号:自强,求富(板书)

4. 内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文化教育、外交(板书)

5. 结果:失败(板书)

【承转】 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洋务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重点看一下洋务运动的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图册中寻找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等,并作简要分析。

(设计意图: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充分利用资源的能力)

【承转】在发展实业的过程中,洋务派还认识到要发展洋务还需培养人才。对此洋务派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回答问题

(1)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你认为它“新”在哪里?

(2)为什么科举出身的人不愿意进同文馆?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活动:简要介绍总理衙门的概况。

6、评价

教师活动:谈谈你们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总结:

积极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

3.

4.奠定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基础。

局限性:洋务派企图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是不

可能让国家真正富强起来。这也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板书)

【小结】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另外的救国之路,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

七、作业布置:同步练剩下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地主

阶级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不能

内容 救中

经济 民用工业:抵制了…刺激了… 国 文化教育:培养了… 奠定了…

外交

没有 失败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