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精品荐读:作文不是无情物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9:50:30 体裁作文
精品荐读:作文不是无情物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精品荐读:作文不是无情物作文

作文不是无情物

梁恕俭

我教过一个学生叫张政,平时大大咧咧,一些常用字,不是添一笔就是少一画,有时都粗心到“因·囚”不分,至于前言不搭后语,更是家常便饭。去年暑假里,我在网上居然发现了这个学生的博客,只有两篇文章,却一反常态,不仅文从字顺,连标点符号都用得标准。

为什么一个在课堂上写作文“惨不忍睹”的中学生,写起体验式博客来判若两人?为什么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却把写日记当成享受?张政博客文章的出彩,得益于他的体验、他的触动,是他想写,情动而辞发,不吐不快。如果仅是坐在教室里,学了一篇《作文某某技法》,然后照着葫芦画瓢,效果肯定差许多。

谈起作文,所谓的行家会脱口而出:“要调动学生的生活”,“要引进源头的活水”,“生活是作文之本”,等等,但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学生的“生活”?如何真实本能地反映这种生活?搞笑的是,刻板的作文教学喜欢抱着政治的大腿套解那种向上的“生活”,也就是把“生活”集体化,概念化,脸谱化,甚至时代化,唯独看不到个性化,真情化,揭露化,批判化。可以歌功颂德,可以陈词滥调,可以套什么模式按什么法则,就是不喜欢日记式的随感,就是不倡导“我手写我心”,就是不强调人的本能天性。个人的真实生活,表达的本能欲望,就这样非常吊诡地成了作文教学的“不可承受之轻”,作文已经被应试摧残得面黄肌瘦了。

作文是什么?作文是有血有肉、有真实内容和情感的事。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把它告诉别人,口头上说,便是说话,用笔写下便是作文。作文就是思想和语言的结合,是表达与交流的自然需要,是提炼与传播的基本技能。“我思故我在”,作文是自我确定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生命的探索与追问。写作还是一种娱乐,那些文人墨客诗词唱和,那些咬文嚼字灯谜对联,不是很高雅的游戏吗?这种语言叙述的巧妙安排,是另一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是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谁都知道,在中高考中,作文成绩占据“半壁江山”,谁敢小觑?再世俗一点,“文章千古事”,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人的生命转瞬即逝,而一篇好的文章却能千古流芳。即使不想“立功立德立言”,也不想“文以载道”,但作文却可以像音乐、舞蹈、绘画那样,给心灵以美的愉悦和享受。那么,怎么写好作文呢?

著名作家叶永烈在谈写作文的体会时说,写作文的“窍门”就是: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多改。鲁迅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那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是记录下来。矛盾则强调:写完了,狠心地改,不厌烦地改,字要改,句要改,连标点都要改,毫不留情,对自己宽大便是对读者不负责。我觉得,这三位大家的话已经完全阐释了作文的真经。

学生是喜欢写随笔的,他们不喜欢的是假话连篇的考场作文。怎样利用学生喜欢的随笔来应付考场作文,或者说怎样用随笔训练作文,这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大课题。不过,提到“训练”——我骨子里是鄙视“训练”这一说法的。我以为,作文不是无情物,作文的问题从来就不是技术的问题、方法的问题,也不是遣词造句、谋篇构局的问题,作文的本质应该是心灵的问题、情感的问题、体验的问题、感受的问题,“爱与怕”的问题。

作文指导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学生想写、会写、写得好,而在于唤醒学生的个人记忆、激活学生的个人经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调动学生的语词积累等。为此可以创设情境、提供材料、设计活动、观察现场——切记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指导学生怎么写”上,学生会不会写绝对和你那十分钟、半节课乃至一节课的“指导”无关。“相比起措辞、表述,文章的内容更显‘水平’,要提高的不是写作基本功,而是写作时‘要讲什么’。”这是一位高考语文评卷作文组负责人的话,“不要把高考作文想得太复杂!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符合这三个基本原则,高分不难!”由此可见,“质”比“术”更重要,很多时候,就是“无招胜有招”。

我虽然反对肢解作文、技术化流水式操作作文,但承认作文确实是有技巧的,训练方法也有捷径,那就是坚持写随笔。

随笔,顾名思义,随便写,说得细一点就是随时、随地、随意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文体不受局限,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字数也不受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随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随笔化作文解放了学生,让学生感到作文不再神秘——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落在纸上,既可以与别人交流,也可以自我欣赏。由过去的“为老师写”变成了“为自己写”。写作不再是单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当年的李白、杜甫,写作不是为了发表和考学,而是记叙所见所想,表达个人的观点。随笔化作文使写作课返朴归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用随笔训练作文,首先,让学生利用随笔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博客更好),记自己熟悉的人,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眼前的景,状自己身边的物。用我笔写我语,用我语抒我情。既积累素材,又锻炼文笔。其次,“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参与社会生活,体验人生百味。第三,读写结合,两条腿走路。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文字及思想感情,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即读是吸收,写是输出。阅读和写作是互为因果的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让学生写随笔化作文,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也不意味着不再遵循写作的规律。随笔化作文是一种无序与有序相结合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下的写作是无序的,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目的是放得开,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大胆想象,不怕“胡说”就怕“没说”。随意的背后,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是有序的,基本的教学步骤是读、评、改、展。学生首先在小组内或班内宣读自己的随笔作文,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学生根据大家的点评进行修改、扩展,一篇小的随笔作文变成了一篇比较规范的作文。

随笔化作文常常需要创设情境,但情境的创设要巧妙、自然、高效,不能刻意地麻烦地制造“事端”,那种纯粹为作文而临时增加游戏的做法不值得效法。正像学生不愿读书(因为要写读后感)、不愿秋游(因为要写游记)一样,附加了作文条件的“游乐”也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时心存芥蒂——作文只有变成一种表达的需要,不吐不快,写作才是享受。

随笔化作文更需要创新。那些立意相似、表达雷同、构思大同小异的作文之所以会像流水线的产品一样“整齐划一”,而不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下所谓“范文”或“标准答案”所致。随笔不是随便,随笔更不能胡编乱造,那会束缚真正的作文创作,抑制学生真性情的表达,将他们引领至不能创新以及不会创新的边缘。

随笔不是没有讲究。它篇幅虽短小,但要像麻雀那样,五脏俱全;它形式虽多样,但不能写成“四不像”,要符合文体的基本要求。这样说来,好像给随笔套上了枷锁,实际上却是利用随笔训练作文的必然要求。要知道,随笔的精髓就是写后的“评、改、展”上。缺少评价褒贬,随笔就失去了方向;没有修改推敲,文采就无法提高;不能展示分享,写作就成了锦衣夜行。


精品推荐坚持写博客,名师的必由之路        努力追求“我就是语文”

                      又一力作诞生,兴奋中                为诗意栖居而写作

篇一:文章不是无情物,化为情动更辞发

文章不是无情物,化为情动更辞发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涵情资源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主要用实例来说明这个有效教学途径。

关键词:涵情资源;写作情感;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明确提出:小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写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用真心抒写生活真情的文章。教材中列举的作文题目中也有这样的引导,如:“嘿,我这个人”“我要说声谢谢你”“难忘师恩”“一件烦恼的事”“我想对你说”“一件后悔的事”“今天我真高兴”“我敬佩的一个人”等等,作文题目中的“嘿”“谢谢你”“难忘”“敬佩”“后悔”“真高兴”这些字眼儿,透露出了一种情态,一种深切的人文关爱和真挚情感。要写好这样的作文题,必须调动自己内心的真切情感,描写真切细致的内容,抒写至真至诚的文字才能获得成功。所以,用真心抒写真情文章是所有师生应该追求的!

但是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却有人热衷于应试作文套路的指导训练,甚至出现作文“背多分”的现象。这些做法无视学生的写作需求和写作情感,造成学生情感麻木,出现格式化的、众口一腔的“标准写法”。透过这些格式化、机械化的“无情文”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张张有生气、有情感,爱思考而又略带稚气的孩童面孔,而是一个老成持重,表情呆板的“小老人”。

由此,我想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

学生写作的技能技巧,更应该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唤起学生的内心真情,在教学中注入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而用真心抒写生活真情。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注入情感教学,使学生用真实饱满的情感抒写至真至纯的文字呢?笔者处于小学语文教学一线,就运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涵情资源,培养学生写作情感方面做了一些实践研究,旨在唤起作文真情,还学生以童年之本色。

一、挖掘四年级教材中的涵情资源

人教版教材按一个个鲜活的生活主题进行归类编排,如“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以诚待人”“热爱生命”“执著的追求”??这些主题充满了生命活力和人生情感,提供了丰富的涵情资源。各单元文章中,有缅怀革命先辈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一夜的工作》;有“渴望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有讲述“成长故事”的《乌塔》;有再现“多彩的童年生活”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有抒发“故乡情思”的《梅花魂》《小桥流水人家》;有展现“人贵有精神”的《落花生》;有“亲近自然”的《山中访友》;有“人间真情”的《她是我的朋友》;有“心灵沟通”的《将心比心》??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

这些“涵情”资源无不打动着读者、感召着读者、激励着读者。如,《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普罗米修

斯》等英雄人物积极奋发,敢于斗争的执著精神感召着读者;《狼牙山五壮士》那英雄气概和那充满爱国激情的情怀无不激励着读者。还有“故乡情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小溪潺潺,杨柳依依垂水面,情调美丽而缠绵。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景无不使读者情动于中;《搭石》“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充满了诗情画意,无不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七月的天山》诸多的比喻把无形的声音化为有形的意象,令人浮想联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大自然的启示”“科技成就”的文章也无不把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可感,寄情于美的形象之中,托物言情,情景融为一体等等。

这些资源都是滋养学生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是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打底”的精神食粮,我们教师应该也必须细心地把它们挖掘出来,以滋养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直至抒写出自己内心真实而美好的情感。

二、运用教材涵情资源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具体实践

1.运用教材中的涵情资源,“诵读”导读,怡情写情

我们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情感丰厚,意蕴深远,是反复诵读的好资源,我们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朗读,反复诵读,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能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内蕴和情味,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怡情写情”的

写作训练效果。

如,四年级下册的《触摸春天》是一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的抒情散文。文中盲女孩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感受春天的气息,体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这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其次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最后抓住重点词句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品读课文。如,利用对比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正因为她整天流连在花丛中,她对每一朵花都极其熟悉,她能够在花丛中自由地穿梭,她是如此的热爱春天,热爱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命的安静。神奇的灵性就是安静对生命的这种热爱。通过这么一读一比较,学生豁然开朗,理解了盲童捉住蝴蝶的过程。紧接着我又点名读捉蝴蝶的段落并配上音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这样学生很快在情感上与安静达到了共鸣。这时我又因势利导,让学生抒写片段,倾诉心中积蓄已久的情感。撷取学生习作片段共享:

读着安静抓蝴蝶的样子时,我想起在乡下水田里捉蝌蚪的情景来。来到水田里,我两脚岔开,弯着腰,低着头,两只小手轻轻摸进水里,瞄准一只小蝌蚪悄悄地靠近它,双手悄然合拢,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捉住了一只小蝌蚪。我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接着,我又使用这种方法抓,捉了几只,可有时也不灵,小蝌蚪如幽灵般逃走了。哎,这个淘气鬼就爱和我捉迷藏,让我绞尽脑汁,也拿它无可奈何。

我仍旧不泄气,改进攻略,和它斗智斗勇,这期间的快乐,只有亲自捉过蝌蚪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安静能捉住蝴蝶,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那是她对生命的热爱。这份热爱也许只有她才最清楚。现在通过朗读学习我似乎真正明白了她对生命的热爱。

透过学生的这一段抒怀文字,我似乎看到了一张有生气、有情感、有思想的又略带有一些稚嫩的脸,这就是诵读怡情写情的力量。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吟咏诵读确实有这样的功效!我们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将课文中无声蕴情的文字转化成有声色、溢感情的语言,使读者与作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让诵读与写作实现无缝对接,逐步提升“怡情写情”的能力。

2.运用教材中的涵情资源,“设问”导读,溢情写情

“成长故事”单元中的《乌塔》,讲述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文中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故事比较简单,在授课时,我极力关注情感的诱导,尽量设问讨论:“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怎么理解?“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互动中,加深情感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时教材中的情感如“春风潜入夜”似的植入学生的心中,使之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课后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就此文抒写读后感,此时的学生已蓄积了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语文作文落红不是无情物

落红不是无情物

虽然

篇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青田县实验小学五(4)班干周序意

我在树下,拾得一片落叶。用手轻轻抚摸它的纹理,一股情感从内心悄悄涌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是如此,落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它多像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将自己的一辈子献给了祖国,即使是死,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脑海中仿佛有什么苏醒了,我忽记起一年多前我曾看过的《红墙回忆》里有一个片段:描写了毛主席在开会时因为井冈山的失守而激动得拍桌骂娘,使彭德怀流下了痛心的眼泪。事后,他们吃饭时互相打趣的说法又让康克清一阵感动的事。它写出了领导人们一心为把革命搞好的思想。告诉我们,在那个时候,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为中国的崛起而不懈的努力。他们虽然是领导,却一次次地用自己心中的热血为祖国拼搏;一次次地彻夜未眠地为祖国操心;一次次地奉献自己的东西给其他需要它的人。

回想过去,侵略者的脚印遍布了我们中国的土地,百姓颠沛流离,无数革命先烈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次又一次慷慨赴义。他们前赴后继的抵抗侵略者,帮助祖国脱离黑暗的岁月;他们用自己鲜活的生命,歌唱着所向披靡的豪迈。他们从来不为自己的生命着想,一心只想着祖国;他们不为家庭的责任所牵绊,身兼祖国的未来。他们不被敌人的引诱所打动,到死也不屈服。

俞秀松说过,坐牢是革命者的家常便饭。要革命就不怕杀头。革命者是杀不完的,为革命献身是光荣的。在那腥风血雨的年代里,在那段屈辱的历史中,每一位革命者都坚守着这句话,将生死置之度外,拥有敢冲敢拼的精神,用自己的牺牲,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染着其他革命者。告诉敌人,革命者是杀不完的,也告诉我们,革命者是顽强的。才为我们中国带来了黎明的曙光,才让我们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共产党成立后,经过28年的抗战,1949年,我们的新中国终于出世。我们要时刻记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它,在

现在的生活中,有多少人不好好学习,不讲文明礼仪,不珍惜饭菜粮食,不踏踏实实做事?每天还抱怨生活是多么的不好。其实,不论在以前,还是在现在。我们都要怀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怀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不是说说的,只有从小事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的学习,才能在将来为祖国作贡献。只有每个人都一心装着祖国,我们的祖国才能昌盛、繁荣。

在树下,捡起一片落叶,不禁被它折服,我们的祖国正是有这么多和落叶一样的人,才能有今天的辉煌与未来的憧憬,才能继续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一定能屹立在亚洲的顶端,世界的顶端!

篇四:[精品推荐]将高考详解作文提高20分的技巧与解题

将高考作文提高20分的技巧

编前:作文是高考语文里分值最重的题目,从高考作文得分情况看,大部分考生的作文都能处在三类作文水平上下也就是及格边缘。而三类作文与一类作文的分数相差20分左右,所以,光在作文这一题中,很多考生就与一类作文考生拉开了20分左右的距离。如何去弥补这几十分的差距,如何从三类作文进步到一类作文,本文老师将为您详细解答!

高考语文

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很多都成为过眼云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却只有很少的时尚能够沉淀为经典。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呢?答案是品味时尚。中国的传统武术风靡全世界,它既代表着一种时尚,又代表着一种永胜不衰的经典。品味这种时尚,我们会发现武术这种时尚之所以能够沉淀为经典的原因在于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

品味时尚,我们会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

这篇作文,内容基本切题,结构完整清晰,语言大致清通,然而打分只有45分,江苏作文满分为70分,显然本文归入三类卷了。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作者思想的肤浅导致内容的敷衍,内容的敷衍表现为语言的空泛,语言的空泛导致读后感觉平淡。

(一)核心概念的误解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2009年江苏卷作文题是“品味时尚”,“时尚”意为当时的或时兴的风尚。时尚必须具备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时尚起源于独特的创意,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其二,时尚必须有人追求模仿,形成一定时期内的流行趋势;其三,时尚惧怕长期流行、普遍盛行,因为某种时尚一旦占据统治地位之时,也即此种时尚灭亡之时。

以此考量,儿童也唱周杰伦以及多用QQ通信属于时尚,而广告牌上反复出现日语、韩语则不能算作时尚,因为其独创性以及流行性均不足,而因韩国古装剧《大长今》热播而形成韩剧热,则看韩剧可以算作时尚。可见作者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还有不尽准确之处,这当然是本文作者思想肤浅的表现。然而,这个问题还不是本文归入三类作文的主要原因。

(二)关键动词的浅读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题目的关键在“品味”二字上。品味即思考、体验、评价。所以,如果考生只写什么是时尚,不写自己对时尚的思考、体验、评价,肯定不合要求。这篇三类作文,主要问题就出在这里。应该说,本文作者还是有思考的,他的观点就是篇末点出的“我们会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然而这个观点没有能够贯穿全文、统领全文。仔细分析,本文三个分论点大有问题。前两个分论点“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与“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地创新”属于同义反复,因为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就是不断创新,时尚要求具有独特的创意、与众不同的个性,可以流行但不可普遍盛行,这就注定必须不断创新。分论点应该逐层深入,老是原地转圈子不是思想的肤浅又是什么呢?

再看

我们”重复,重复表现在二者都是作者对时尚的思考、体验、评价的结果,结果到底明确为哪一点呢?关键语句的重复矛盾显而易见是作者思想的肤浅所致。

(三)段内逻辑混乱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在阐述

原,理解他的孤愤;读过司马迁,理解他的隐忍;读过李白,欣赏他的清新飘逸;读过杜甫,欣赏他的沉郁顿挫。读过莎士比亚的浪漫,读过巴尔扎克的渊博,知道托尔斯泰是“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知道高尔基“我的大学”在哪里;喜欢睿智的钱钟书、平和的季羡林、渊博的余秋雨、深刻的周国平、顽强的史铁生??我们还会无病呻吟,满纸空话吗?

(三)写作训练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文以载道”是永恒的写作真理。平心而论,上面列举的例文,可以看出作者接受了一定的写作训练,懂得开门见山,懂得整理出三个分论点,懂得概括全文,归纳主旨。然而,他忘记了文章的内容永远是

思考时尚,还需要我们有明辨真假的法眼。如果不加分辨就狂热追逐,这种做法极不可取。朋克,上个世纪后期一度在青少年中流行的一种意在发泄的摇滚乐,继而发展为以打扮怪异为特征的朋克文化,朋克音乐早已边缘化,朋克文化更是迅速扔进了垃圾堆。你愿意追逐朋克这样的昙花一现的时尚?还有“丁克”也曾经时尚,然而如果大家群起仿效,人类很快就会从地球上绝迹。你愿意仿效?明辨时尚的真假当然不是终极目的,我们要以清醒的心态让《双截棍》和QQ这样的时尚保持正确的方向,力争成为经典。

引领时尚,需要我们拥有先进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能够使时尚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从而把真时尚与伪时尚从本质上区别开来。先进的价值取向包括符合法律道德,符合社会进步的方向,与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等等。朋克音乐噪音成分大于艺术成分,朋克文化颓废因素大于健康因素,丁克家庭只考虑个人利益而忽略社会利益甚至是人类利益;《双截棍》发掘了中国传统武术元素乃至民族精神,QQ彰显人文因素和时代因素:显而易见,引导时尚首先应该符合法律道德,顺应社会进步和宇宙规律。

引领时尚,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时尚之所以为时代所崇尚,就是因为其蕴含着鲜活的生命力,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要做到创新,就需要注入符合时代脉搏的新鲜血液。这种创新如当年电灯的使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如今天奥运期间把五星红旗贴在脸上,让孔子担任现代中国文化使者出访五大洲四大洋都属于时尚的创新,创造出新的时尚。

品味时尚,我们会唱着《双截棍》,用着QQ,脸上贴着国旗,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

本文老师简介:姚明老师,江苏省南通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多年参加江苏省语文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在作文辅导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职能逐渐扩展,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审计理论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审计“免疫系统”论就是从这一进程中凝练出来的。

体裁作文